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66章 政令如同废纸,风向转变,全部赌注都压上去!

“辅机。”

宰辅们刚出太极宫,杜如晦冲长孙无忌喊了一句:“我与玄龄想和你谈谈。”

众人下意识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略作沉吟点头表示同意。

在其他人的注视之下,三人踱步离开。

众人看着昔日秦王府的三位谋臣巨头离开。

这三位,在中书省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地位。

可以说,中书省其他人会撤换,但是这三位绝对不会。

“风雨欲来山满楼,就是不知这风到底是吹向长安的,还是吹向南方的。”岑文本忽然一副有感而发的模样,冲王珪、温彦博等人拱手,笑道:“不过文本愚见,这狂风骤雨势不可长。”

“毕竟天下总是风和日丽的日子多于狂风暴雨的日子,一点愚见,一点愚见,权当一个笑话。”

话罢,岑文本转身快步往中书省方向而去。

褚亮与众人点了点头也相继离开。

回去的路上。

卢赤松瞥了眼远处昔日的秦王府文臣三巨头,冷冷说道:“岑文本的狗鼻子应该是闻到了什么,狂风骤雨是势不可长,但暴雨过后,也能将那些不合时宜,妄图与狂风骤雨相抗衡的碍眼东西连根拔除。”

……

“辅机,这一次你们的底线在哪里?”杜如晦黑着脸直言不讳说道。

长孙无忌摊手好笑道:“如晦……”

“你别给我打岔,秦王府的时候,你还得称呼我一声兄长!”

杜如晦冷冷打断长孙无忌的话,语气愤怒道:“搞地方与中枢碰撞,你们以为陛下是高祖皇帝是吗?”

“现在朝廷坐拥关中,有河西、益州、岭南的财税支持,你们这是在逼陛下动手!整个天下都会被你们搞的血雨腥风,动荡不宁!”

长孙无忌沉默不语。

皇帝有没有可能会妥协,恐怕不会。

当今可是拎着剑,手上沾着血坐上皇位的。

让陛下直接低头当然不可能。

而且他们也不是让陛下直接低头。

房玄龄观察着长孙无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辅机你们是冲着吴王,冲着他的革新去的。”

杜如晦猛地皱了皱眉头,扭头看了眼长孙无忌,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也颇感无奈。

松气是因为这件事情不是直接冲着皇帝,至少不会造成皇权与地方的强烈碰撞,最后无法收手,皇帝没有台阶下,隋末的动荡就势必会重现。

冲着吴王去,逼着陛下处置吴王,这未尝不可能实现。

他替李恪感到无奈和担忧。

这次可比当初太子跪在太极宫门外更加危险。

这是整个潼关以东的地方联合起来的一次逼迫。

当然长孙无忌从始至终都没有承认什么,这只是他们的猜测。

……

两日后。

李治垂头丧气,姗姗回到吏部。

“晋王,陛下命令你严查吏部,陛下还让老奴问晋王,能不能管好吏部,能不能用人唯贤。”王德在李治刚刚回来,就出现在李治的官房,郑重其事严肃转述皇帝的质问。

李治颓废的面色凛然,连忙作揖道:“王大监,请转告父皇,本王一定整饬吏部,吏部不会从皇兄手里,到了本王手里,就是去战斗力!”

王德点了点头,又叮嘱道:“陛下说了,晋王不必急着去给他请安,先整饬好吏部再说。”

李治的面色不由变暗,还是努力控制着情绪,平静答道:“本王知道了。”

王德走后,李治面色变得十分苍白,自言自语道:“这是父皇对本王失望了。”

“殿下不必太悲观了,从王大监的话不难看出,陛下是要看晋王整饬吏部的力度。”许敬宗安抚道。

李治脸色瞬间变冷,怒道:“这次泄露考题的就是本王入吏部提拔的那几个人对吗?”

“是贞观二十年,晋王你主持科举,看中的一名寒门士子。”许敬宗回答道:“其实也不能怪他,他本是寒门出身,一下子飞上枝头变凤凰,对钱财之物的诱惑力,比不上那些家境殷实者。”

许敬宗看着李治点头表示认同他的分析,他立刻收敛,一些东西灌输引导的力度不能太大。

做的太明显,这位一定会察觉的。

辅佐李治也有段时间,许敬宗敏锐的察觉到,这位王爷不好糊弄。

“查,所有吏部的属官都要查一遍!不管是谁!”李治沉凝片刻,大手一挥,继而扭头看着许敬宗:“你也不要让本王失望。”

许敬宗神色凛然,连忙保证道:“殿下放心,臣的家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臣绝对不会做此等事情!”

“最好吧。”

……

四月天。

大理寺由南向北整顿佛寺,进行到北方。

河北前往刺史府的路上。

魏叔玉沉声说道:“大哥,朝中的事情就真的不管了吗?现在你这个王爷在地方上行走,地方都敢冷漠对抗,实在是太放肆了!”

“整个崤山以东的地方完全停摆了,中枢的申饬令刚刚抵达地方,地方很快就会有各种抵触政令的借口传回中枢。”

“大哥这种情况,无论是历朝历代,都是十分罕见和危险的。”

“而且我隐隐感觉到,这股势头不是冲着陛下,而是冲着大哥你来的。”

等他们抵达河南之际,地方百官就避而不见。

对于大理寺推动佛寺整顿冷眼旁观。

不过好在并没有暗中阻拦。

可这种态度,以及朝中不好的风声传来,魏叔玉敏锐察觉到,这又是一次针对大哥,针对革新的动作。

有些话因为犯忌讳他都没敢说出来,现在的情况,比隋炀帝被困玉门关之后好不了那里去。

彼时皇帝和中枢的政令,在地方就是一道废纸!

当然现在只是半壁天下在对抗朝廷,可饶是如此,也足够凛然骇然了。

他真担心陛下最后牺牲他们大哥来稳定天下,这不是不可能!为了天下,别说陛下,就算是他父亲,那些父辈们,恐怕都要牺牲大哥。

个人与天下稳定,那些父辈们知道怎么选择。

欣赏不可能让父辈们不顾天下稳定!

“不是好像,就是冲着我,冲着革新来的。”李恪十分笃定道。

“所以我们要尽快处理好佛寺整顿这件事情,然后回关中专心应对。”

“殿下,其实整顿佛寺,我们也已经能胜任了。”崔玄暐笑着说道:“不如剩下的河北、幽州、洛阳三地就交给我们吧。”

“大理寺上下,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李恪笑了笑,他知道崔玄暐是希望他早点回朝应对,他摇头道:“不着急,这股火不是还没有烧向我吗?”

嗒嗒嗒……

就在此时,有马蹄声响起,只见前方数骑疾驰而来。

“是齐王!”

说话功夫,李佑、崔民干、窦诞等人策马抵近。

“皇兄(王爷)”

李恪皱了皱眉头:“你们怎么在河北?”

李佑抢先回答道:“轨道从洛阳和关中同时动工修建,现在只剩下潼关至虎牢关这段了,我们是来河北探查道路,为接下来洛阳到辽东做准备。”

崔民干和窦诞笑着点头附和。

“皇兄,你怎么还不回长安,朝中那些奸佞小人,正把矛头对准你。”李佑还是心急暴露了他在河北的真实目的:“已经有地方上折子,向父皇弹劾你。”

“说什么你急功近利,推动的革新,不断变化,朝廷疲于应付,左右为难,地方难以适应。”

“说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

“连月来,父皇已经罢免了三个刺史,数十名郡守,可即便这样,新履职的官员紧接着就会上奏,希望朝廷能够给地方时间。”

“江南已经有人弹劾你整顿佛寺,让江南民怨沸腾。”

“总之朝中的风向很不好,之前是冲着父皇,可近期明显在向你转变。”

……

李佑说着说着,看着李恪似笑非笑,就知道他太急切了,讪讪一笑,摊手道:“皇兄,我就是专程等你的,你不能坐以待毙了。”

李恪用马鞭轻轻弹了弹李佑肩膀上的尘土,笑道:“谁说我要坐以待毙了。”

“不过是时机还不到罢了。”

“你帮我做一件事情。”

闻言,李佑立即挺起胸脯,在马背上坐直了:“皇兄你说,什么事情都行。”

“争取在六月份左右,帮我贯通长安至洛阳的轨道,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十分重要!”

李佑不由微微皱眉,朝廷上的事情,都快要火烧眉毛了,怎么还向着轨道机车的事情。

不过他还是答应道:“我这就回去,潼关至虎牢关,不过百余里,两个月时间……不,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就能贯通!”

“不要着急,工程要做好,至少要能用一百年才行,你可别拿着我的钱,给我做一个豆腐渣铁轨出来。”李恪打趣叮嘱道。

“皇兄你就放心吧,保证能用一百年!”

……

李佑离开后,李恪开始坐镇河北,大理寺四面出击,开始对河北境内、洛阳、幽州的佛寺进行整顿。

随着李恪抵达河北。

长安的局势愈发的紧张。

“陛下,是不是暂缓一下对地方的催促。”暖阁中,杜如晦小心翼翼的奏对道。

如今的形势并不好,尤其是对吴王李恪。

地方渐渐将对抗转移成了地方对革新的不满。

各种发牢骚弹劾的折子从地方雪花般飞来,皇帝和地方再这么碰撞下去,他担心矛盾无法收场的同时。

李恪这个革新的首脑,会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到时候,为了天下稳定,就是他恐怕也不得不牺牲李恪来缓和地方和中枢对撞。

哼!

李世民指了指杜如晦身后。

杜如晦转头就看到堆积一堆的折子。

“如晦,今天这暖阁中只有你我二人,你是我的老兄弟,你告诉我,我现在退一步,革新还能继续下去吗?”

“你应该很明白,现在朕妥协了,朕坐着皇位期间,恐怕再也难继续推进各项新政了。”

“他们会用今天的手段来要挟朝廷。”

“朕的继承者,你看看,他们谁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开国一两代人不能做成的事情,后面只会一代比一代差,千百年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

“今天退一步,这锅好粥就要煮成夹生饭了!”

杜如晦沉默不语。

他很清楚,皇帝说的没错,中枢妥协一次,皇帝妥协一次,以后再想要进行会比现在更困难。

而遍观诸皇子之中,杜如晦猛然发现,继任者,能继续把这件事情做下去的。

恐怕就只有吴王李恪了。

沉默中。

李世民面色漆黑,似乎十分愤怒,实则也在暗暗打量这个跟他打天下的老兄弟。

他这一次不惜准备用拳头,用刀子来,哪怕失败了,给他的皇帝生涯留下有一个遗憾。

都要进行下去。

他除了还是希望能够推动革新。

其次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地方与中枢,实则是守旧与革新的猛烈碰撞,让朝中这些不忘初心的老兄弟们明白。

他之后的继任者,谁才能够将大家未完成的事业继续进行下去。

是他那个混球儿子李恪!

他这是用借此事,提醒朝中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臣子们,只要这些人明白了。

认识清楚了。

能担当起这份事业的人唯有李恪。

将来他们才会支持李恪,拥戴李恪。

李世民自己也明白,秘密立储制度开先河,有太多的漏洞和不确定因素了。

他留下一份诏书未必就能够真的管用。

他需要在诏书之外,再给那个混球儿子增加一道筹码。

那就是这些不忘初心的肱骨朝臣!

“如晦,你回去吧,同时传朕的口谕,中枢再发一道折子,告诉地方,农耕正在陆陆续续的结束,尤其是江南,必须马上动起来。”

“对于那些新履任,又上折子发牢骚的,擢吏部记下,将来这些人升迁永远拍在最后面!”

杜如晦心中叹了口气,缓缓起身,作揖道:“臣遵旨。”

杜如晦回到中书省不久后,申饬的折子就从中书省发出,向潼关以东各地而去。

温彦博陪着长孙无忌从官房中走出来。

其扭头隐晦看了眼太极宫方向:“辅机,陛下看来是坚决不准备退让了,这倒也是个好消息。”

“地方隐隐间已经将矛头对准了吴王李恪,如果陛下真的有保全吴王李恪的心思,那么现在就应该退让。”

“这充分说明,在陛下心中,吴王的地位没有革新重要。”

长孙无忌的脸上也不由露出轻松之态。

这些年,陛下始终对吴王李恪多有宽容优渥欣赏,说不担心,那是骗人的。

尤其是秘密立储制度成立。

长孙无忌十分害怕,将来从太极殿正大光明匾额拿出的圣旨上,写着传位与皇次子李恪这几个字样。

那大家就只能背着谋逆的罪名做最后一搏了。

默默往前走了片刻,长孙无忌把双手拢在袖子中,沉吟道:“既然如此,就联络卢赤松等人,调转风向,全面弹劾吴王李恪,以及他的革新。”

“至于理由、借口让地方去想,并州、关中也要动起来。”

“让陇右的杜正伦向朝廷检举他这段时间在陇右搜集的证据。”

“另外辽东现在也推行革新,让辽东我们的人,也把搜集的东西进行检举。”

“这一次,把能够使出来的手段,全都用上吧。”

温彦博听闻后,不由面露激动,立刻说道:“我知道,我马上就去办!”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