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67章 这就是一条毒蛇!兵入咸阳!

并州。

晋阳刺史府。

李泰蹲在下榻院落的一颗老树下面,盯着春天从洞穴中爬出来的蚂蚁。

手指数着蚂蚁,自言自语念叨着:“回去,不回去……”

反复了许久,李泰有些心烦意乱,起身用脚狠狠地踩了蚂蚁的洞穴,使劲儿的拧了几下。

呼!

然后似乎发泄了心中憋闷,惬意的松了口气。

狄仁杰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位的阴狠,从刚才的一幕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他很好奇,王珪到底知不知道这位的品性,并州极力的推这样一位上位,进来恐怕是祸福难料。

“仁杰,你认为本王应不应该回去?这地方与中枢的碰撞说到底还是守旧与革新之间的碰撞,皇兄才是他们真正的目标,他们前期与父皇的碰撞,不过是展现某种力量罢了。”就在狄仁杰出神之际,李泰扭头询问,不待回答,就苦笑自语道:“力量的确足够大,三四位宰辅被免职,换上来的人,依旧再对朝廷的政令阳奉阴违,这次他们这是要像我刚才踩蚂蚁一样,泰山压顶,一脚将皇兄踩到尘埃,再无翻身的机会啊。”

“也奇了怪,皇兄不可能收不到风声,怎么这么久了,竟然都没有任何的举动?”

“难道他不清楚,这是冲他而去的?”

“还是说,他早已经有了应对的举措?”

“皇兄都不应战,你说我这副小身板版,怎么可能帮他挡住这股风浪。”

狄仁杰平静说道:“魏王心中不是已经有了答案吗?”

李泰的脸色瞬间阴晴不定:“狄仁杰,你知不知道杨修是为什么死的!”

“备马!”

“备马,人都死了吗,是不是本王身边的人都死光了!马上给本王备马!本王要回长安凑热闹!”

李泰冲着院外面色狰狞的大喊大叫着,然后忽然嗖的跨步来到狄仁杰面前:“狄仁杰!这次你猜错本王的心思了!哼!”

话罢,李泰大步往外面走去。

狄仁杰则看了看树下面,被李泰踩死的蚂蚁,飒然一笑:“此番若能胜,天下黎黎民百姓,就不再是别人脚下的蝼蚁了。”

“魏王,您这是?”刺史府外,刺史宇文节听到李泰要走的动静,匆匆出来询问。

他受到的消息是,决不能让魏王离开并州。

想办法不让魏王插手长安之事。

李泰一把推开宇文节,翻身上马。

在宇文节凑上来的时候,扬鞭抽打空气,发出啪的清脆声音。

宇文节下意识缩了缩身子。

“宇文节,这段时间,你这个并州刺史保持平静,本王看你还算个人物,这一鞭子是打在空气中的。”

“你千万不要让本王这一鞭子抽在你的脸上,你也是封疆大吏,这个脸面你总是要的吧?”

驾!

催马声响起,李泰策马出城。

狄仁杰似笑非笑的看了眼宇文节,拱手道:“请宇文大人不要介怀,魏王心情不好,希望宇文大人做好并州的整饬,制度完善、整理逃籍,魏王再临并州,一定会感谢宇文大人,与宇文大人把酒言欢。”

驾!

宇文节目视着李泰的护兵紧追着离开,自言自语道:“这可不是我不拦着,是我实在拦不住啊!”

“这魏王都要用鞭子抽我了。”

他说着扭头看着身边人,训斥道:“你们这些废物,看着本大人挨打,也没有一个人冲上来护着我,我宇文节还不如被半壁天下士族敌视的吴王呢!”

宇文节冷冷哼了一声,甩手入刺史府。

等独身一人时,宇文节叹了口气:“这狄仁杰是个人杰,连这等人都要离士族而去,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又能坚持多久呢?”

……

“杜正伦!”

雍州刺史府,郝瑷瞪着眼睛,仿佛要吞了杜正伦一般:“是谁给你的胆子,背着我这个刺史,在这个时候给朝廷上折子,举报陇右贪腐弊案!”

“你这个郡守,既然知道你下辖的县府县令贪腐,为什么没有早一点通知我这个刺史!”

“当初陇右制度完善的时候,你武威是怎么整顿的!”

若不是不能,郝瑷想要抽刀砍了杜正伦。

越级奏报!

而且还是朝廷风向十分耐人寻味的时候。

杜正伦苦笑说道:“刺史大人,当初清查是刺史府派人去的,下官也是后来发觉这些人有巨大的贪污腐败。”

“下官担心刺史府有人在包庇这些人。”

“毕竟这几个人一直对外自诩吴王是他们的坐师,所以只能贸然向朝廷奏报了。”

“如果下官有做的任何不对之处,下官愿意接受任何的朝廷惩处。”

郝瑷咬了咬牙,这就是一个叛徒!

败类!

“本官是会向朝廷弹劾你的,当然本官督导地方不利,本官的责任也会自己承担,你准备准备,离开陇右吧!”

“我们这里,不会藏污纳垢,但也容不下一个与革新格格不入,背叛革新的人。”

“现在,请杜郡守出去!”郝瑷指着门口冷着脸呵斥道。

杜正伦郑重一拜,默默转身离开。

等其出了官衙,看着周围刺史府同僚的眼神,忽然觉得,他在陇右真的待不下去了。

感觉心中忽然十分的空虚。

不错,郝瑷说的一点儿都不错。

他出卖了革新!

在关键时刻,给守旧势力攻歼革新提供了最好的靶子。

为的就是长孙大人的一个承诺!

他在陇右制度完善清查之前就发现了自己治下,吴王监国期间寒门届的三个县令,两位陇右士族出身的县令,暗中借助权利,收受贿赂。

当时他按照关陇系的要求,将这些人庇护下来了。

在这个时候,这些东西会成为压垮陛下,针对吴王李恪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所求无外乎走到更高的位置。

与他处于一个起跑线上的马周等人已经是刺史了。

尽管他们的刺史,权利被削弱的十分大,可品级摆在那里。

官场上,早一步,步步占优。

杜正伦绝不想落后同僚。

接下来,他会出任并州別驾!

这是长孙宰辅亲自承诺!

尽管还是低马周等人半级,但是杜正伦相信,靠向了关陇系,他平步青云不过是时间而已。

杜正伦只觉得当初大家一样效力吴王李恪。

可最后他却慢了半拍,丝毫没有在自身上进行检讨。

也没有意识到,早在他们四人代表陇右,带领陇右地方官员去岭南观摩的时候,他就向长孙无忌表现出了靠拢。

“吴王是你不能欣赏正伦的才学,不怪我在此时出卖革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官场上历来不是如此吗?”

杜正伦低声自言自语一句,心中轻松了许多,大踏步离开。

他很清楚,他在陇右的官场,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

官衙内。

等杜正伦走了之后,郝瑷跌坐在座椅上,苦笑道:“我郝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在这个时候,给吴王添这样的麻烦,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倩,岑宰辅有什么指示吗?”郝瑷扭头看向他的助手岑文倩。

岑文倩苦笑道:“叔父让我们静待朝廷的结果吧,现在陇右不能有任何的表态支持吴王。”

“否则只会予以守旧势力攻歼吴王的借口,哪怕我们是维护革新,也会联系到吴王的。”

啪啪啪!

郝瑷重重的拍了拍案牍,咬牙怒道:“我郝瑷伺候过西秦霸王父子,经历了隋末战乱,在当朝我也历经两朝了,什么大风大浪都没有把我郝瑷牵扯进来。”

“我郝瑷多么圆滑的一个人,可现在,我恨不得杀了杜正伦这条毒蛇!”

“这是一条比那几个贪腐的混蛋更恶心的毒蛇!”

岑文倩暗暗看着郝瑷,响起了叔父评价郝瑷的话。

这郝瑷虽然圆滑,但却是真心向着革新,提拔其为刺史,可以守住陇右这块革新源头之地。

守住大唐盛世样板。

现在观之,还真让叔父给说中了。

岑文倩提醒道:“刺史大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住陇右的局势,那些商贾对朝廷的风声敏锐性不比我们差。”

“河西各地人心惶惶,吐谷浑一些贵族、曹富贵等人已经离开河西去京城了,他们为什么要去京城,无外乎想要第一时间知道朝廷的风向。”

“河西是革新的源头,是大唐盛世的样板,是我们这些人为之奋斗的结果,是我们用双手一点一滴建立起来了。”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保住这块源头之地!”

郝瑷猛然醒悟,点了点头,摩挲着桌案边缘:“你说得对,以刺史府的名义,发一个通告。”

“我亲自撰写,邀请河西大小商贾,只要有时间,就来刺史府一起开一个吹风会。”

“另外河西的恪报副刊也要发挥作用。”

“对!”附和声响起。

郝瑷看到来人连忙起身:“李阀主,你怎么来了。”

李玄道一身布衣走了进来,拱手笑道:“我来看看郝刺史还能不能给我们陇右这片圣土保驾护航!”

哈哈……

郝瑷听闻后,并没有生气,反而爽朗大笑:“姓郝的为了生存,为了活着,圆滑了一辈子,这一次也脖子硬一回!”

李玄道会心一笑:“适才听闻郝瑷刺史说发挥恪报副刊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我以为这个建议很好。”

“我们就用恪报副刊,这段时间,每日刊发文章。”

“回顾我们河西地区过去,革新建设期间、以及现在的点点滴滴,我们是如何努力建设河西地区的。”

“让我们陇右的百姓、孩子、官员、商人,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恪报副刊上发声,忆苦思甜,让河西上下都知道,我们今日成就的来之不易。”

“也让上下知道,我们建设这片繁华之地,其中遇到的种种波折。”

“大风大浪我们河西人经历了这么多,这条丝路练就了我们性格的坚韧,难道还有什么困难能够打败我们!”

郝瑷听的连连点头,李玄道的建议,比他想的更深入,更完美。

“李阀主,这第一篇文章就有你来写!”

“荣幸之至!”

……

辽东。

“崔大人,我辽东下属官员贪腐,为什么大都督没有任何的风闻,刑部却事先知晓了?”

大都督府中,于宁志脸色有些微冷质问道。

辽东虽然远,可朝廷的一些风声还是传到来了。

何况从三月份,到现在五月末,已经连着两个多月了。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地方与中枢的碰撞,可渐渐的,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根本就是守旧势力酝酿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反扑!

只是于宁志没有想到,这一次就连辽东都被牵扯进来。

直到崔仁师今天抵达辽东,他才知道。

崔仁师并没有立刻回答,细细的品味杯中茶水之后,放下茶杯,手指轻轻的点着茶杯杯盖,意味深长的说道:“于大都督,你要明白自己的身份。”

“你是辽东大都督,是受朝廷节制的,而我手持着朝廷的法令,至于辽东之事怎么会先在朝中爆发,也是有原因的。”

“在你们辽东,有一群人结党营私,以什么寒门届自诩,以什么坐师自诩,揭发者也是担心官官相护,这些爬在朝廷上吸血的混账无法得到应有的惩处!”

“就好比陇右,郝瑷信誓旦旦的回朝对陛下说,陇右通过制度完善,就出了许多贪腐之徒。”

“可现在呢,竟然还有!”

“这些人就出自寒门届,是不是有人在包庇呢?朝廷还要详细调查。”

陪坐在一边的郭待举、孙处约不由拧了拧眉。

这矛头指向性已经十分明确了。

“崔大人,我们就是你口中所谓的寒门届,也视吴王为我等之坐师。”郭待举直接开口说道:“我们如此称呼自己,只是为了激励自己。”

“表达对吴王的敬意罢了。”

“至于崔大人所说的结党营私,包庇之说,请崔大人拿出证据,如果崔大人有证据,我二人愿意自缚双手随崔大人回京请罪。”

“可若崔大人拿不住证据,下官就要向朝廷弹劾崔大人,试图抹黑我等,试图抹黑革新。”

“我们的弹劾折子,也请崔大人一并带回朝廷!”

啪!

崔仁师面色瞬间变得难堪,手猛地拍在桌案上,怒斥道:“放肆!你敢于本官如此说话!”

“崔大人,您是从三品,我也是从三品,称呼你一声大人,是因为您是京官,本质上说,我不需要如此称呼你的。”郭待举平静说道。

崔仁师这才猛然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不像话的人,在品级上,的确与他是品级。

而辽东大都督于宁志更是从二品,比他还高一级呢!

“好了,崔大人也是口误,无心之失,而郭待举等人的品性,我这个大都督还是十分清楚的。”

于宁志在这时开口缓和气氛:“他们二人这些年协助我治理辽东,政绩斐然,是有目共睹的,崔兄,我可以写一份折子,以辽东大都督的名义,为他们作保。”

郭待举和孙处约可是辽东革新的旗手。

而且十分有才能,他可不想这样两个有才之人,折损在这次的朝廷风波之中。

崔仁师深深的看了眼于宁志。

于宁志保举二人,一起辽东大都督的身份,纵使是中书省的温宰辅等人,恐怕也要好好考虑考虑,是否一定要驳人家这个面子。

只是于宁志这个人,还能算是关陇系吗?

崔仁师忍下这口气,说道:“于大人,我还要尽快启程,请把这几个人交给我带走吧。”

于宁志无奈点了点头。

等送走崔仁师后,孙处约苦笑骂道:“这些不知廉耻的混蛋,朝廷的俸禄难道还不够他们的开销吗!”

“辽东进行火耗整理之后,大家的俸禄养活一家人都富足有余,攒钱置办田产都足够了!”

郭待举望着渐渐远去的队伍,自言自语道:“只希望这些人不要被屈打成招,乱咬人吧。”

于宁志淡淡说道:“咬不成。”

二人错愕看向于宁志。

于宁志解释道:“你们没有注意到,此行不光有崔仁师,还有御史台的高季辅吗?”

“你们不知朝堂的事情,高季辅高大人是倾向革新的,在朝中曾今多次支持吴王,崔仁师这一路都有御史台的高大人盯着,他不敢胡来,也没有机会胡来。”

二人这才想到之前坐在府衙内,一言未发的高季辅高大人。

……

“陛下口谕!”

中书省,王德的忽然出现,让众人连忙起身。

王德面色严肃说道:“江南刺史、河南刺史对朝廷政令置若罔闻,形同割据,有分裂天下之野心,擢中书省通传大理寺,派人羁押两道不臣野心勃勃之辈回京,拘押大理寺严加审问。”

宣读完口谕后,王德笑着说道:“诸位宰辅,陛下十分生气,请中书省立刻刊发官文,老奴还要带着中书省的官文前往大理寺。”

中书省的宰辅们面色都变了。

皇帝更为凌厉的手段终于来了。

杜如晦满心忧虑,现在这个时候,陛下手段越是凌厉,怕是地方的手段会越发凌厉。

最终吴王可就真的要被架在火上考了。

他站出来说道:“王大监,此事太重大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去中书省亲自……”

“杜宰辅,陛下说了,此事就这么圣裁了,如果中书省不同意的话,陛下说了,他就直接越过中书省,向大理寺下命令。”王德平静说道。

这话让众宰辅面色再次大变。

越过中书省。

这就是破坏朝廷的正常秩序。

可想而知,皇帝心中对地方的对抗何等愤怒。

杜如晦也绝了去说服皇帝的心思。

待王德离开后,一众宰辅相继默默三三两两走出去。

“辅机,陛下的反应是不是有些太激烈了?”崔宗伯有些担忧道。

温彦博笑着说道:“不激烈,陛下太容易下台阶了,我们怎么达成真正的目的?”

崔宗伯明白温彦博这话的意思。

只有皇帝下不了台阶的时候,才只能以牺牲吴王为代价,驱逐李恪离开朝堂。

革新自此戛然而止。

大家全体请罪,给足皇帝面子。

从此之后,静待陛下百年之后,他们辅佐之人登基,反攻倒算,彻底将革新,以及拥护革新之人打入尘埃。

这都是有一个过程的。

他们已经有了一套详细的计划。

“秦王怎么慌慌张张的?”就在这时,李行密指着远处说道。

只见李承乾神色慌张,碰到的宫娥内侍行礼都不耐烦摆手,步履匆匆。

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孙无忌不由皱了皱眉头。

“承乾怎么了?”待李承乾靠近之际,长孙无忌沉声询问。

其他宰辅也早注意到李承乾的不对劲儿,纷纷远远看过来。

李承乾召集到:“之前混编回到陇右段将军的府兵,忽然开拔,现在已经进入咸阳了!”

“我们兵部一点儿消息都没有!要不是咸阳仓被段玄志将军手持父皇命令直接接管,惊动了兵部,恐怕陇右军府的十万精锐,到了长安城下大家才知道!”

李承乾的语速急促,可说出来的话,却让温彦博等人再也平静不了了。

刚刚他们还希望皇帝和地方拱的越厉害越好。

可陇右府兵入关中的消息,却让他们许多人面无血色。

“走,我们一起去见陛下!”长孙无忌神色严肃,说完后,扭头看向远处的杜如晦:“如晦兄,恐怕我们得一起去了。”

皇帝调集府兵入长安,这是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