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65章 江南开新风,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士族与皇权碰撞,地方与中枢碰撞

“皇兄,又让你为我的事情……”

老兵村,李恪兄弟们一系列工坊总部,秦怀玉在老兵村的处理事务处,书房中,李佑站在李恪面前,一脸愧疚道。

不等他把说完,李恪拍了拍李佑肩膀,笑道:“你自己创造出的东西,你认为会亏本吗?”

“齐王你是太谨慎了。”程处默嚷嚷道:“如果会亏本,以我爹那个只进不出的貔貅性格,他怎么可能把钱投进来呢。”

哈哈……

“处默,你家活土匪听到你这话,非得扒了你的皮不可。”

“这话一定要想办法让处默他家的活土匪听到。”

……

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李恪等大家停下来后,看着李佑说道:“其他你什么都不要想,你只要用你的技术,修通这条从关中至辽东的轨道,让我们的机车奔腾于两地就可以了。”

“亏本不存在,这只会是一只下金蛋的鸡,若非我们实在没有太多的人力,我还想着乘机更父皇拿下关中至河西的修建权。”

“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轨道机车的营建十分的消耗钱粮,可一旦修建成后,巨大的潜力会让朝廷某些人打着国库的旗号,反而阻碍我们拿下更多的营建权。”

坐在旁边的魏叔玉不由皱了皱眉,笑着提议道:“大哥,我们是不是可以乘着某些人还没有真正关注重视起这件事情,先把营建权扒拉到我们碗里呢?”

“比如关中至河西这条路,这里路上商贸往来频繁,人员流动也十分频繁,这条路的营建权我们必须抢先拿下来。”

魏叔玉还有一点没有说,运兵的便捷性。

长孙无忌等人在为将来关键时刻做准备。

他们也同样在为大哥在关键时刻做准备,河西地区的府兵,到时候或许能够成为他们帮助大哥定鼎天下的最大一股助力。

有了轨道机车同行,河西地区的兵力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抵达长安。

老卒县交出去,那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可秦怀玉依旧会坐镇老卒县,他们掌握着工坊,与老卒的关系,老卒县每一个百姓的关系都很好。

关键时刻,由秦怀玉以老兵工坊的名义征召老卒县的老卒,也是他们秘密计划的一环。

秘密立储开先河,可大家都明白,这开先河就一定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和变故,所以表面上遵守秘密立储制度的约定。

私底下,无论是长孙无忌等人、王珪等人、亦或是魏叔玉等人,都在秘密的做着准备。

李恪听闻魏叔玉的建议后,沉吟片刻,笑着点头:“行,之后我入宫与父皇谈一谈,要是能让皇室的内帑参与进来最好了。”

“殿下,蜀王与吏部郎中令许敬宗在门外求见。”

就在此时,黑骑兄弟走了进来汇报道。

“让他们进来。”

李恪吩咐之后,不多久,李愔带着许敬宗走了进来。

“哥。”李愔见了李恪后,那张沉沉的脸上露出笑容:“稚奴让我来做老卒县的县令,许敬宗是县丞,负责协助我。”

“我们多半是挂个名,不定时来这里,更多时候还是要在吏部做事,这里的具体事务,是由稚奴派来的吏部属官协助处理。”

许敬宗眼神余光瞥了眼身前的李愔,短短几句话,看似没什么,只是正常的叙述,可却把晋王对掌控老卒县的布局全都暗示告诉了吴王。

他暗暗看着李恪,想知道,李恪听闻后会有什么反应。

只见李恪笑着伸手揉了揉胞弟的头,说道:“老卒县交给你们两个小混蛋,我没什么不放心的,还记不记得以前跟你们两个说过的,兄弟长大了,关起门都要过自己的小子日的。”

话罢,李恪看向许敬宗。

“拜见王爷。”许敬宗心中凛然,连忙行礼。

“许郎中令,我们是老熟人了,你知道本王并不在意这些虚礼。”李恪摆了摆手,他说着神色渐变严肃:“怀玉已经为你们着手准备建设官衙了。”

“我希望你们吏部在接受老卒县之后,能够充分考虑到老卒县与其他县府的不同,可以说,老卒县不是一个以刨土为生的县府。”

“这是有别与天下任何一个县府,如何治理,恐怕与我们传统以农耕为主的县府不一样。”

“这对你们来说是个考验,希望你们在治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卒们的情感……”

许敬宗听着李恪的叮嘱,心中一字不落的记下了,这是叮嘱也是直接摊牌。

如果将来在治理过程中,他们犯了吴王李恪提醒的这些事情。

恐怕眼前这位王爷不会善罢甘休的。

“下官记住王爷的叮嘱了。”在确定李恪说完后,许敬宗连忙郑重应道。

李恪点头:“那好,你们也不要在我这里待着了,作为一地地方父母官,首先要深入地方,了解他与其他地方的相同之处,以及不同之处。”

“怀玉,你亲自带他们二人去老卒县转转,给他们介绍介绍。”

秦怀玉起身,作一请的手势:“蜀王、许郎中令请跟我来!”

许敬宗暗暗诧异看了眼李恪,没想到,这位王爷竟然这么大方,容许他们深入了解。

……

数日后。

吏部。

李治官房。

许敬宗恭恭敬敬的站在李治案牍面前。

等李治放下手中折子时,他才连忙开口:“晋王,老卒县的大体情况我们都了解了。”

“现在最主要的是建设县城城墙,这需要与户部沟通,请求户部拨款,之前老卒县只是一个村落,没有任何的税赋分配,一切都是新开始,需要钱粮的支持。”

李治没有立即说话,沉吟片刻,询问道:“我皇兄对老卒县修缮城池有什么看法没有?”

“没有,吴王只是在我们第一日去老卒县见了我们一面。”许敬宗老老实实回答,不敢有任何的欺瞒。

“你确定,不是你们的某些行为举止,惹了我皇兄不快?”李氏皱眉确定道。

许敬宗苦笑:“晋王,属下哪敢惹吴王不快呢。”

“后来吴王就回长安,然后就带着大理寺的人去了江南。”

“只是留下秦怀玉小公爷主持老卒县的一系列工坊。”

“同时让齐王留在老卒县,筹备铁道营建,崔民干和窦诞、程处默的黑骑都被吴王留下三千,配合这条铁道的营建。”

将近几日的事情详述一边后,许敬宗总结道:“属下思前想后,都不觉得有什么地方让吴王不快了。”

李治这才松了口气,略作沉吟,点头吩咐道:“关于老卒县县城营建,钱粮我去找户部要,他是我的嫡亲大哥,这个面子他总是要给我的。”

“至于老卒县的营建规划……”

“你不要贸然动,再等一等,我需要与怀玉大哥、六哥商量之后再拍板,老卒县不单单是管理七八万的百姓。”

“老卒县有他的特殊性,在规划中,我们要与一系列工坊做好协调,还要配合马上要修建的机车车站,老卒县不是吏部一家说了算的,不能弄一个烂摊子出来。”

“你弄个烂摊子四不像出来,我皇兄绝对会不高兴的。”

许敬宗眼睛微微一缩,连忙讪笑着点头。

这段话,让他意识到,眼前这位晋王也不好糊弄。

瞧人家,分析的头头是道,考虑的就很全面。

尤其那句老卒县的特殊性!

这不就是吴王对他说过的话嘛。

许敬宗不清楚,这是吴王李恪离开之前,私下交代晋王了,还是晋王自己想到的。

咚咚咚……

敲门声这时响起,许敬宗扭头,就看到裴炎站在门外。

“裴侍郎进来,以后直接进就可以了。”李治招了招手笑着宽和说道。

许敬宗看着脸上带笑的裴炎走进来。

这段时间,裴炎有重新被晋王李治从大理寺调回吏部了。

许敬宗知道,这是因为吴王的提点。

晋王李治,对吏部只做事,不表功这种默默的处事风格有些不适应。

晋王更喜欢做事,但也要做出动静,让人知道。

所以在他刚入被李治安排到吏部后,成功的帮李治办了几间事情,里子面子都给李治弄到了。

李治十分高兴,对他也多有亲厚。

裴炎和袁恕己就开始被晋王不动声色的疏远。

自从慈恩寺之行,吴王和晋王不知说了什么后,过了没多久,裴炎就被重新调回。

裴炎入内后,将手中的文卷交给李治:“晋王,这是我们这段时间梳理的潼关以东各地情况。”

“我们选定了制度完善的几个州府,一个是洛阳,一个是河北道,一个是河南道。”

“三个地方的优劣,吏部也已经做了分析,另外魏王希望并州的制度完善吏部就不要去了,派人协助他就可以了,他会亲自坐镇处理。”

“皇兄是怕我去了,让他的基本盘损失太大。”李治笑了笑:“既然这样,并州我们就不亲自去,你随意安排几个吏部的人跟着去就可以了。”

“告诉他们,只要皇兄按照吏部的考核章程做就可以,至于皇兄些许关照,吏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

“我答应他这么大的事情,他总得答应给我们吏部拨款修缮老卒县城池了吧。”

裴炎静静听着,没有说话。

许敬宗则更关心裴炎选定的潼关以东三地,晋王会先去那一地。

只见李治打开文卷,仔细审阅,最后说道:“先去河北。”

“卢宰辅入中书省,卢贵人入宫,听说河北上下高兴的放爆竹庆祝,卢宰辅在朝中跃跃欲试,几次想要提拔河北籍地方官员入朝,屡屡都说河北人杰地灵,我们就去看看。”

裴炎不由微微皱眉。

这位尚书去河北,可是带着一些私怨了。

他也听闻宫内的事情。

据闻陛下对那位卢贵人十分宠幸。

许敬宗心中叹了口气。

李治这一回,无论是选三地任何一地。

他若是没有吴王李恪的能力,注定是要受点挫败的。

这一次,地方和中枢之争,地方可是准备下血本了。

在场三人,他是唯一一个略微知晓内幕之人。

……

烟花三月。

李恪一行人抵达江都,坐镇江都督导江南佛寺整顿已经月余时间。

前往寒山寺的路上。

烟花三月相较于北方,扬州已经一片生机盎然。

官道两边田野中,一片忙碌的农耕景象。

有顽童在田间地头结伴嬉戏玩闹。

“扬州富庶,可观百姓的穿着、面色差关中太远,就连我们岭南现在也比之不及了。”马周观察片刻,摇了摇头说道。

魏叔玉看大哥没有搭话的意思,开口说道:“扬州的财富都集中到了少数个别人手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量的百姓将土地投献士族,至于朝廷整理逃籍的整理,我这段时间暗中访查,百姓竟然一问三不知。”

“就连朝廷的蓄力推广,百姓都不知晓。”

“朝廷的革新善举,普惠百姓的政令,到了地方之后,就被死死的捂住了。”

“不改革官场,我们可以一时推动某项政令,可中枢和地方始终无法做到政令畅通。”

“你们三人来江南情况怎么样?”这时李恪开口,岔开话题询问道:“江南的士族,对于你们帮扶他们发展渔业,内河运输、沿海运输是什么态度。”

褚遂良三人相互对视一眼,说道:“江南的士族倒是对此事很积极,地方官府对我们的到来比较冷淡,甚至把我们当成瘟神来对待。不过殿下,真的要给这些人这么大好处吗?”

“他们太贪婪了,恨不得把所有的一切都吞下去。”

“与我们一起来的岭南士族同仁,心中有些抵触与这些人合作,担心这些人败坏了他们的名声。”

哈哈……

李恪爽朗一笑,开怀道:“岭南的士族真的是变化很大。”

“不碍事,你们可以挑选一些比较开明、名声不错的士族去合作,我们在北方要用轨道机车送去新风。”

“在南边就要靠你们了。”

“你们与江南各地的合作,势必会将强双方的联系,江南人会去岭南,岭南培养书的人才也会成为江南地区急迫需求的。”

“而且你们还可以帮江南培养人才嘛,让他们去岭南的茶学学塾、航海学塾、医学学塾进行学习,代为委培人才。”

“岭南的变化,就会随着两地的交流在江南传开,朝廷一些普惠百姓的政令,也就可以传开。”

“江南开明士族的目光不在局限这片方寸之地,让岭南的士族督促、带领着转变固有的传统思维。”

“他们就会成为江南第一批转变者,当他们转变,民间百姓有了对美好生活更高的要求,百姓不在如现在一样冷漠、麻木,有了对美好生活,提出更主动的诉求之后,江南的烟花三月才真正充满了活力。”

“而不像现在,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也遮不住其中的冷漠、麻木。”

“百姓不光是为了活着而辛勤劳作,他们的眼中,应该有一种热烈的光芒,而不是现在的默然无视。”

“自下而上的革新,首先要要求我们引导百姓动起来,这股新风怎么吹入江南就靠你们了。”

褚遂良三人相互对视一眼,抱拳郑重应道:“请王爷放心,我们一定克服困难,把这股新风吹入江南民间!”

他们很清楚,促成这次岭南地方主动出击有多么不容易。

朝廷的规矩,是不容许地方与地方之间私下联络的。

这是千百年的传统,就是为了避免地方之间形成联盟,割裂天下,继而对抗中枢。

他们身为刺史,能够前往江南,代表岭南官方,领着岭南士族在江南走动,实在太不容易了。

嗒嗒嗒……

李恪点了点头,刚要说话之际,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众人顺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转身看去,就见一个黑骑兄弟策马奔略而来。

“殿下,吏部裴大人从河北传来的消息。”黑骑将士在李恪身侧勒马停顿,迅速将一封信交给李恪。

李恪接过信,众人注意到,李恪看着看着,眉头不由紧皱。

“大哥怎么了?”魏叔玉询问道。

李恪随手将信交给魏叔玉:“吏部为河北砰钉子了,河北的胥吏考核,制度完善,引发河北地方百官的全面激烈反对。”

“吏部考核中,考题不知怎么泄露了,有部分人营私舞弊,现在河北地方弹劾吏部,弹劾李治。”

“朝廷已经喊停,裴炎写这封信的时候,陛下的命令抵达河北,让他们马上回朝。”

上官仪拧眉道:“晋王应该不会徇私舞弊,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恐怕这次吏部是被河北地方设计了。”

“大哥,我们怎么办?”魏叔玉询问道。

“先处理好我们的事情,从江南开始快速清查整顿佛寺,一路北上。”李恪吩咐道。

大家都明白,李恪现在只是大理寺卿,他无法插手这件事情。

也只能借助去河北整顿佛寺,距离更近的观察河北等北方州道的情况。

……

长安。

啪!

暖阁中,李世民的手重重拍在案牍上,脸色冰冷的可怕。

他冷冷询问道:“李治呢?还需要多久才能回来?”

王德连忙汇禀道:“陛下,应该快了,最迟两日之内就能到。”

“李治回来后,传旨吏部进行清查整顿,让他自己好好进行整顿,那些人参与了徇私舞弊,揪出来革除官职!”

“告诉他,让你他学会怎么管好自己的人,学会用什么样的人办事!”

“是,老奴遵旨。”王德知道,皇帝提前下命令,这就是不想见晋王。

即是表现了对晋王此番的失望,同样也是在保全晋王。

先把消息传出去,让朝廷的各方都明白。

待王德离开后,李世民翻看着案牍上地方上奏的折子,瞥了眼站在面前的几位宰辅。

刚才那番话,他同样是再对面前的几位宰辅说。

“陛下,地方忙于农耕准备,的确无法自行进行逃籍整理,是否可以等春耕结束?”李行密看着皇帝看地方上奏的折子,小心翼翼试探道。

“现在忙春耕,入夏时候是不是又要借口忙农田水利营善灌溉,秋天忙秋收,冬天呢?李宰辅,你觉得地方冬天会找一个什么样的借口呢?”岑文本不咸不淡的反问道。

年关时地方刺史答应的好好地。

大家都以为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却万万没有想到,地方竟然准备阳奉阴违。

杜如晦和房玄龄看着皇帝冰冷冷硬的面色,眼底不由闪过担忧之色。

很明显,这是地方准备和朝廷中枢,或者更准确说,士族为了维护利益与朝廷要进行一次猛烈碰撞了。

“河北刺史配合吏部不利,革除官职!”就在此时,李世民将手中折子扔在桌案上,冷冷说道:“以中书省的命令,再次严肃申饬地方,让各地马上动起来!”

皇帝这是在给地方施压。

同样不准备妥协!

有准备的人早知道这场最激烈的碰撞要开始了。

而房杜等人此时也意识到了。

这是即之前太子跪在太极宫外,士族与皇权碰撞之后,又一次强烈碰撞。

而这一次,却没有太子在中间作为缓冲了!

ps:晚了十几分钟,立个flag,主要是工作状态稳定下来了,觉得有把握了,每天三章,一万五千字至一万八千字,至于具体的更新时间,还是保证不了,不过每天晚上十二点之前,中午之前,下午六点下班前后,基本就这三个时间点。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