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64章 暗示,疯狂暗示,将来的利益瓜分

李世民看着站出抢夺老卒县的儿子李治。

再看看其他沉默的群臣,心中不由一笑。

从众人的反应,他不难看出,众人猜测到他抬高老卒县的目的了。

不错,他就是要让老卒县身为皇权掌握的另一支力量。

这支力量平日只是一些退役的老卒,在老卒县生活,一旦需要的时候,皇帝可以快速的武装这支力量。

而这支力量,也必须是由皇帝掌控。

以朝廷对老卒的礼遇恩待,他相信,皇帝能够牢牢掌控住这支看似不起眼,却能够左右长安朝局的力量。

“父皇,县令的任用,本就是吏部的职权范围之内,吏部是有充分的话语权的。”李治不管众人的目光,阐述着吏部直辖老卒县的原因:“朝廷有直辖吐谷浑的先例……”

“稚奴,那也是在中书省的直辖直辖,你们吏部直辖,是否有些不合适。”李泰笑着十分亲近的说道:“照稚奴你的说法,其实我们户部也十分合适。”

嗤!

冷笑声响起,李承乾嘲讽道:“你户部是管钱粮的,青雀你说合适,你确定不是眯着你的小眼睛胡说八道吗?”

“老卒县是有军中退役老卒组成,其实我们兵部更加合适。”

“当然如果稚奴一定要老卒县,父皇同意,我这个做兄长的是原则上支持的。”

李泰听着老大的话,脸都快绿了,老大这是踩了他,给他脸上抹了一把狗屎,秀了一把兄弟躬亲,然后还不让阐明,其实兵部更合适。

李泰眼神愤怒的盯着老大,这个臭不要脸的老大自从不做太子以后,越来越阴险了。

这把狗屎抹的,还让他无法反驳。

谁让他太心急,想要把老卒县捏在手里,连兄弟躬亲都给忘记了。

“陛下,臣以为兵部更合适。”

“陛下,六部直辖,兵部更懂老兵,更能体恤老兵。”

“陛下,臣以为兵部更加合适。”

……

李承乾的话,成了某种暗示,朝臣眼睛一亮,立即开口上奏,哗啦一下,几乎半个朝堂的大臣站住来支持兵部。

李泰着急了。

老大给他塞了一把狗屎,让稚奴不爽他,在皇帝老子面前上眼药,现在他的人占据朝堂一半,出来支持他,这怎么玩儿!

李治也着急了。

他吏部在朝堂上的支持者除了吏部本部之外,就再没什么人了。

他求助的看向皇兄李恪。

老六李愔昨晚已经去找他了,他当时并没有给李愔一个准话。

这事情他不想插手。

尤其是皇帝老子把老卒县的位置抬高到李氏历代皇帝最后一张底牌的高度上,他就更加不愿意插手了。

鬼知道皇帝老子在他插手之后怎么想。

他刚刚算计了皇帝老子的人心,着实有些心虚的很。

岑文本与褚亮相互对视一眼,二人微不可察的点头。

“父皇,儿臣支持吏部!”就在二人准备开口之际,李泰大声说道,他暗暗砸了砸牙花,只觉的牙疼。

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不过总之不能让老卒县落入老大的手中。

他是看出来了,皇兄李恪打定主意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表态。

他隐约倒也猜出原因了。

没有皇兄搅局,他以及他身后的并州系就没有机会,争夺起来,根本不是关陇系的对手。

本着绝对不能让老大增加实力的想法,这老卒县落不在他手里,那就交给稚奴。

李泰作揖郑重说道:“老卒县既然被称之为老卒县,就是因为这些老卒退出军中了,再由兵部来直辖治理就不合时宜了。”

“交给吏部,能够淡化兵部的杀伐之气,让老卒今后更多颐养天年,这才能充分显示朝廷的关怀,显示父皇的皇恩浩荡!”

话罢,李泰悄悄扭头挑衅的看了眼老大。

老大做表子还想要立贞节牌坊,他是走错了一步,现在他不惜自己打自己的脸支持吏部,看你怎么办!

李承乾隐隐攥紧了拳头,眼底蹦着火星。

“臣赞同吏部直辖。”王珪在李泰看去的时候,值得无奈开口。

朝局他也看明白了,在李恪要袖手旁观的时候,并州系根本无法撼动关陇系及其盟友。

老卒县落在力量最弱的晋王吏部手中,虽然没有得利,可至少不会让秦王系的实力增加。

“臣赞同!”

“臣赞同!”

……

并州系相继表示支持。

“臣也赞同魏王对老卒县的分析,老卒县今后更多要帮助伤残老卒过上平静的日子,安详余生,兵部的确不合适。”岑文本忽然开口。

“臣也如此认为。”褚亮紧跟表态。

杜如晦与房玄龄相互对视一眼,很显然,褚岑二人是自作主张了。

作为恪党,他们肯定不愿意老卒县落在秦王系以及关陇系手中。

并州系也不行。

杜如晦隐晦的看了眼坐于高处的皇帝,他观察着皇帝的神色,略作沉吟,拱手道:“陛下,臣也认为吏部更合适一些。”

随着并州系和杜如晦的相继表态,朝臣哗啦站出一半来支持吏部。

十三位宰辅,房杜褚岑、王珪、唐俭、卢赤松七人支持吏部。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一幕,平静的面色下,阴沉愤怒遮掩不住。

长孙无忌从始至终都没有表态。

他心中叹了口气,眼神余光看了眼同样没有表态的吴王李恪!

李恪没有表态的浅层原因他早猜测到了。

可最后老卒县落在稚奴为首的吏部,恐怕也在他的预料中吧?

李世民同样暗暗看了眼站在那里,平静的好像一个局外人的混球儿子。

他也有同样的猜测。

“既然绝大多数赞同吏部来直辖老卒县,此事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沉声说道,紧接着不忘叮嘱:“稚奴,老卒县在你吏部如果出了岔子,别怪父皇的板子打下去不留情。”

李治早心花怒放了,没想到刚开始他吏部势单力薄,局势的扭转却这么快,他当即意气风发大声说道:“请父皇放心,吏部一定管理好老卒县,绝对不会让父皇失望!”

李世民嗯了一声,点了点头,目光扫视群臣,询问道:“接下来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启奏?”

“儿臣有事启奏。”李恪不再沉默,横跨而出,大声启奏道:“修通从关中至辽东的机车轨道事宜应该提上日程了。”

“另,儿臣请示父皇,年后已经半月有余,大理寺已经准备妥当,大理寺决定,前往佛寺最繁盛的江南地区进行佛寺整顿。”

李承乾眼珠子转了转,也同时跨列而出,大声道:“父皇,儿臣要弹劾户部年后的不作为,整理逃籍之事年后没有任何的动静,如今岭南、益州、陇右、关中要么已经完成,要么正在积极推进,并州是否也应该提上日程。”

李泰瞥了眼老大,他早推断出老大会落井下石,逼着他在并州整理逃籍。

他当即拱手作揖:“父皇,户部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去并州进行逃籍整理。”

“儿臣亲自去坐镇。”

王珪等人沉默不语,仿佛默认了一般。

在这件事情上,当初他们私下已经与关陇系达成了交易,宇文节不会下狠手的。

充其量,这就是两位皇子在斗罢了。

不过这也预示着,他们暗中联合推动的潼关以东地方和中枢之间的碰撞要开始了。

李世民瞧着两个儿子互相斗来斗去,到能够推进朝廷政令的前进,心中笑了笑:“既然户部已经做好准备,那就着手去做吧。”

“至于轨道机车之事诸位爱卿怎么看?”李世民询问道。

长孙无忌看向李恪,作揖征询:“殿下,请问铺设关中至辽东的轨道机车,总计要花费多少?是否有一个预算?”

“舅舅,李佑已经做好了,总计大约需要一百万贯。”李恪郑重说道。

“嘶!一百万贯!”

“这也太耗钱了吧?”

“是啊,这么干,朝廷怎么能承受的住!”

……

李恪的话音落下刹那,并州系和关陇系的朝臣均都不约而同的议论起来。

“陛下,这轨道机车实在是消耗太大了,朝廷担负不起!”卢赤松大声反对:“臣反对现在建设轨道机车,不如在关中小范围的建设就可以了,等朝廷的财赋收入再高一些,朝廷再宽裕一些,在进行。”

“陛下,臣也反对现在上马这个工程。”李行密紧跟着站出来:“朝廷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轨道机车需要放一放,不宜现在执行。”

“陛下,臣也反对。”

“陛下,臣附议!”

……

瞬间,除了房杜褚岑、郑善果、李绩保持沉默外,七位宰辅站出来反对。

李恪不由微微拧眉。

他在琢磨,是否有人看穿了他轨道机车背后的目的。

糟糕!

李世民心中不由苦笑,他们父子都太过高兴了,觉得轨道机车开新风一定不会让人看出来。

却忽略了另外一点。

李恪为李佑铺路解除封禁时说过的,加强朝廷对偏远地方的管控力度!

这恰恰也是地方士族不希望看到的。

他暗暗看了眼李恪,恐怕这个混球现在还没有醒悟这个漏洞。

李恪的确没有察觉,他扭头看向反对的宰辅,沉吟片刻,组织语言说道:“几位宰辅大人,这笔钱并非要一次性拿出来的。”

“依照我们现在的技术和初次施工,今年能够把轨道修到洛阳就不错了。”李恪打了个埋伏,如果全力施工的话,他有办法将轨道在半年之内修到洛阳。

关中至洛阳,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只是有几条河需要架桥。

可架桥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铺设的同时施工,而且可以从洛阳和关中两头施工。

但是有一点他没有说谎,这笔钱粮的支出并不是一次性的:“我们计算过,第一年只需要四十万贯就差不多了。”

“殿下,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温彦博语重心长的说道:“去岁年终户部的情况殿下知道吧,魏王都要上街售卖王府家当,用自己的私产补贴户部了。”

“朝廷这些年是比当初宽裕了,可吴王你推动制度完善,地方与中枢的财权进行重新分配。”

“你推动整理逃籍,这桩桩件件眼下都是要不断往外撒钱,至少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回报。”

“还有增加蓄力代替人力,去岁我们向塞北购进的牲畜都还是记账,今年是需要偿还去岁拖欠的。”

“吴王,你不能只管挖坑不管埋。”

卢赤松接过话茬说道:“是啊魏王,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好大喜功会拖垮朝廷的,吴王您的外祖父前朝皇帝杨广,可不就是因为好大喜功,把整个朝廷给拖垮了吗。”

“那可是文皇帝积攒了十数年的家底,都经不住折腾,何况朝廷现在较之文皇帝时期,还是有些差距的。”

李恪眼中闪过一抹冷光。

……

紧接着,反对他的宰辅一个个站出来,语重心长的劝说。

长孙无忌没有亲自下场,他看着李恪,心中暗笑,这一局他赢了。

“父皇,是儿臣考虑不周,没有想到朝廷的困难。”李恪作揖说道。

李世民不由微微皱眉,难道这个混球小子就这么放弃退缩了。

这可关系到在潼关以东开新风!

可如今的局面,除非他亦皇帝的命令来拍板,可这不是朝廷的规矩,皇帝做这种事情,也是能少用则少用。

帝王频繁的用这种粗硬的手段,看似可以达成目的。

可这同样会折损一个皇帝的威势。

一个只会用强硬手段来左右朝堂的帝王,不但会破坏朝堂风气,更会让臣子对帝王的敬畏逐渐减小。

“儿臣请求朝廷准许,有我们兄弟基金全权运营此事。”李恪心中冷笑一下,大声说道:“这条机车轨道,由我们来建设、运营,我们兄弟基金向朝廷缴纳赋税。”

“盈利所得,朝廷无权干涉,在重大救灾、重大军事行动中,朝廷可以有权征用,我们会无偿进行配合。”

长孙无忌的面色一变。

他们忽略了李恪兄弟们这些年掌控的富可敌国的财富。

紧接着,长孙无忌心中十分为难。

一边是这条轨道修建,地方的权利的损失,士族权利的进一步被压缩。

而且他还怀疑,李恪如此积极推动此事,背后到底是否还有其他目的?

对于李恪,长孙无忌从不敢轻视。

同时长孙无忌又十分想同意。

毕竟此事可以消耗李恪兄弟们掌控的庞大财富。

让这笔钱不至于落在李恪手中,成为李恪争储的筹码。

纠结!

温彦博等人也忽然十分纠结。

“能够解决朝廷的实际困难,又确保了朝廷对这条轨道的使用,这倒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房玄龄点头自言自语,紧接着作揖道:“陛下,臣赞同!”

“嗯,这个方法好,这条轨道是否容许我们这些人入股?”程咬金忽然嚷嚷道:“谁都知道你吴王是点石成金,这轨道机车的修建,虽说消耗钱粮大的吓人,但是应该是个能够下金蛋的鸡。”

“对,吴王可不能一个人吃独食。”

“吴王,你们这些年轻人要是准备吃独食,俺老牛可就要在陛下面前好好跟你理论理论了。”

……

旋即,一群武将糙汉子们,扯着嗓子大声嚷嚷道。

李承乾着急了,这不是让李恪和军中的武将利益团结的更加紧密了吗!

必须要制止!

他扭头急切的看向舅舅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满嘴的苦涩,谁能想到这群粗鄙坯子竟然看重了轨道机车的利好,在这个时候插一手。

哈哈……

李世民轻声一笑,朝堂的嚷嚷声瞬间消失。

他坐在高处,笑着说道:“现在好了,钱粮的事情看来已经不是问题了,既然如此,这条通往辽东的轨道,就交给李恪你们的兄弟基金来负责。”

“儿臣谢父皇!”李恪心中乐开花了。

至少这满朝文武,还没反应过来,给他来一个盐铁专卖权类似的政策。

想要做铁道,还得给朝廷交一笔钱,购买权利。

这笔庞大的支出,相信用不了太久就能回本。

退朝后。

李承乾与长孙无忌等人走在一起,他有些着急道:“舅舅,现在怎么办?难道眼看着让李恪去笼络那些武将吗?”

“秦王放心吧,程咬金那些人是绝对不会因为此事而倒向吴王的。”温彦博信誓旦旦说道:“只要在关键时刻,长安在你的掌控中,这机车铁道,就是秦王你用来笼络人心最好的筹码。”

李承乾瞬间听明白了,瓜分利益!

也就是说,到时候,他以得到众人为支持,一同瓜分属于李恪的那些东西。

铁道机车是这样。

那一系列的工坊也是这样。

恐怕温彦博就惦记着吧?

他们没有掌握技术,他那位皇弟瞧着这些人不顺眼,就算他们想要像程咬金等人拿出钱来入伙,李恪都不会接受的。

这是给他提醒,同样也是在暗示他!

将来事成之后,应该如何给大家论功行赏。

一时间,李承乾十分厌恶身边这几个人。

不过他还是笑着点了点头。

“孤明白了,多谢温宰辅提醒。”李承乾感谢道。

……

“稚奴,哥他不能在这件事情上开口,你要体谅他的难处。”回吏部的路上,李愔与李治并肩而行,他转动着扳指,平静说道。

李治扭头看向李愔,笑着说道:“六哥,我明白皇兄的难处,许敬宗给我分析过,皇兄帮李佑脱困,算计了父皇的人心,此事刚刚发生,而老卒县在父皇心中的地位很重,皇兄他无法开口是正常的。”

李愔皱了皱眉头,提醒道:“许敬宗的话,我觉得你听六分就可以了。”

李治没有答话,笑着征询道:“六哥,我想让你兼任老卒县县令,许敬宗兼任县丞,再从吏部调一些人手,辅佐你们,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你不满意许敬宗的话,就换个人。”

李愔转动扳指的速度更快了几分,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吏部其他人,如果配合他,整个老卒县似乎还是他大哥的。

这样不好。

有他一个人帮忙盯着就行了。

他知道,剩下的人,眼前这个兄弟会派一些他的人,就如同许敬宗一样。

“就按照你的安排吧。”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