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27章 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大势形成!各方都已经被卷入其中!

年关当天。

广州城外。

相较于长安的寒冷,此时节岭南的气温却反而是十分舒适。

张君政陪同下,一群人骑马沿城外的官道行走。

“殿下,你觉得我们岭南还要做哪些改变呢?”张君政笑着询问道:“这一次我们请殿下回来,除了是想念殿下,想让殿下看一看岭南的发展没有让殿下失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殿下帮我们号号脉。”

“张大人,说的这么直白,是会伤人心的。”李恪笑着玩笑道。

周围众人也不由会心一笑。

张君政故意笑着说道:“殿下,只要殿下能给岭南再号号脉,臣保证,五府经略使府上下,今夜宴会,被殿下挡酒。”

“这可是你张大人亲口说的,要是再像十几天前刚到广州时候,你们联合起来灌我,我可饶不了你张大人。”

“臣保证。”

玩笑几句后,李恪收起笑容,郑重其事的说道:“那我就针对性的说一说,你姑且听着,要结合岭南的实际情况去做判断。”

“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具体能否可行,是要通过实践检验的。”

“先说说你们为海上丝路开办的学塾,培养海航人才、在现有基础提升造船技术,这种想法很好,是现实情况,要求你们做出的改变。”

“但岭南的造船技术,定位如何?”

张君政略作沉吟,答道:“服务于海上贸易。”

“目标太小,有没有想过,岭南一地,就算是海上丝路繁茂,你们可以支撑起多大的需求呢?”

“如果我是你们,我就会主动去联江都等江南各州府。”

“寻找志同道合者,从现在开始,引导发展江南沿海的渔业、以及内河航运,东北方向沿海海运。”

“相信水路运输的优点,在通过海上丝路的实践你们已经看到了对吧?”

“做事情不要小家子气,认为引导其他地方发展海运、内河运输、渔业会影响岭南的利益。”

“说实话,就算你们不做,在不久后,人家看到你们岭南守着一片海洋,赚的钵满盆满,人家就只流口水光看没有行动?”

……

张君政等人静静听着,听着李恪风趣的话,沉思之际,也不由会心一笑。

“要向保住岭南的持续繁荣,就要主动的往前走,在别人想跟着你们在大海里面捞财富之际,你们就要做那个卖器具的。”

“从现在开始,培植江南地区,将来把岭南的船卖给他们,把岭南的海航人才输送给他们。”

“岭南保留着渔业的同时,也为你们自己培养出一个更大的产业。”

“到时候你们就可以转折江南各方的钱,还能够得到他们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张君政听的眼睛不由一亮。

“再说说你们依托岭南茶文化创办的学塾,是否可以同时培养他们罗马语、波斯语?”

“茶文化应该走出去,而不是只把我们的茶叶卖出去。”

“茶叶这种东西,不止岭南可以终止,其他地方环境条件适应也可以。”

“你们也说了,吐蕃出现了玻璃这些东西,进入了天竺,虽然品质较我们的差,但是这就是一种趋势。”

“茶叶很快也会出现这种竞争者,你们把我们培养的精通茶叶的人才带到罗马、波斯,资助他们在这些地方立足。”

“让他们传播岭南茶文化,把岭南茶做成一种不光是口感、味觉的东西,更要做成一种精神上的东西。”

“也可以把我们的人才送到南方,帮助江南利用山地发展。”

“给人一种感觉,世界之茶,派出岭南,唯岭南为正宗!奠定岭南茶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地位。”

“资助前往罗马、波斯的人,最好由五府经略使府来操作。”

“同时也让他们,以及前往这些地方的商贾,总结记录当地的风貌、民俗、地里环境、道路、政权制度等等。”

“这些东西秘密交给朝廷,这也是你们政绩的体现。”

张君政心中震惊,这已经不是经济了。

分明就是暗藏着某种勃勃野心!

怪不得士族人都说这位走一步看三步,算计之深!

张君政心中忍不住感慨道。

……

一路李恪说了很多,张君政默默听着,牢牢把李恪的话记在心里。

直到到了医学书院。

远远就能看到一群人站在外面。

李恪停下话题,说道:“先不说了,反正还要在岭南待一段时间,先去见孙神医,我可是对孙神医有很大歉疚的。”

话罢,还有百米,李恪就翻身下马。

张君政看着李恪身为一位皇子,能予以孙思邈为首的医学书院如此大的尊重,不由感慨,怪不得这位能做成事情呢。

“参见王爷。”

孙思邈在李恪快步走来后,连忙行礼。

李恪加快脚步,走到孙思邈面前,连忙扶住孙思邈:“孙神医,我可当不起,您老是喜欢闲云野鹤,游历天下,求仙问道,扶济苍生之人,现在因我而束缚在这小小方寸之间,我心中一直十分歉疚。”

孙思邈已经过了受人奉承而得意的年纪。

可李恪这番话,还是让孙思邈感到十分舒适。

无他,真诚!

孙思邈询问道:“陛下、皇后近年圣体安泰吧?”

“有劳神医挂念了,父皇与母后身体都好,不过今年我回去的时候,神医跟我一起回去一趟吧。”

“一切听从殿下安排。”

“王爷请!”寒暄之后,孙思邈作一请的手势。

李恪走入这座依山傍水的医学书院内部。

张君政介绍道:“王爷,岭南医学在原有的选址上进行了扩建,如今岭南医学总计有千名学子……”

李恪听着不由点了点头:“岭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今年之后,这就是岭南继茶文化走出岭南的另一事物。”

“岭南医者,医行天下,扶危济急天下苍生。”

张君政乐的止不住的笑而点头。

这是继岭南茶文化,岭南积极走出去的第二步棋。

岭南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茶文化和医行天下,奠定中原对岭南的认同。

今后岭南更多的东西走入中原,就更加容易得到接受了。

大家听到岭南二字,就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殿下,这就是要出师的学子,岭南医学能够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殿下你的扶持,也请殿下为这第一批学子训话。”

孙思邈郑重说道。

李恪点了点头,这本来就是今天来这里的目的之一。

他对这第一批学子也觊觎了很大的厚望。

很多事情,都是看第一次,第一批,开先河的风气树立正确,今后一批有一批,一茬又一茬的后继者才会追寻着前辈的足迹践行。

李恪站在台阶上,沉吟思索许久,才开口:“本来准备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话,不过看到大家,我觉得没有必要了。”

李恪挥了挥手。

跟随而来的黑骑兄弟抬着东西走上来。

李恪拿起其中几样东西。

竹编的要篓、一双草鞋、一双布鞋、一本孙思邈编写的医书。

他走到第一个大约十八九岁的少年郎面前,亲自把这几样东西交到手中,一边发放东西,一边说道:“这几样东西是孙神医和我在广州城商议好的。”

“无论是鞋子还是药篓,其实都能给大家准备更好的。”

“不过孙神医说,行医天下,没有一双草鞋穿的更轻便,爬山涉水,最合适。”

“这双布鞋是我让广州城内的百姓帮你们做的千层底,这里面有百姓对你们的期望。”

“医书是你们恩师孙神医亲自编撰毕生之医道精华,这里面寄托着他这个恩师、先生对你们的期许。”

“医行天下,扶济苍生,用脚步丈量天下。”

“你们不只是讨生活,更要记住医德,听说岭南医学内部有两块空着的碑,一块为荣誉碑,一块为耻辱碑,本王希望将来荣誉碑上能够有密密麻麻的名字,用你们的医德,将你们的名字书写在其上。”

“而那块岭南医学的耻辱碑,本王希望他永远是空着的。”

……

“朝廷也为你们准备了一点东西,你们医行天下,不但是践行你们的医德、医术,也是在为朝廷扶济苍生。”

“这种票据是专门为你们开设的,里面的钱不多,一百贯,你们医行天下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天下任何一间票号中凭借此票据取钱渡过难关,这种票据只能你们本人使用,其他人即便得到,也只是一张废纸。”

……

李恪亲自为数百名学子颁发了东西。

最后回到台阶上,他最后说道:“孙神医、本王、你们家乡的岭南父老乡亲,朝廷都看着大家,用脚步丈量我大唐天下,医行天下这个理念,你们是第一批践行者。”

“开先河者,树风气者,希望今后天下人谈论道岭南医学,都会如此!”李恪伸出手,竖起了大拇指。

“请恩师放心,请王爷放心,吾等永不忘岭南医学训导,医行天下,扶济苍生,用脚步丈量天下!”

……

数百名学子大声铿锵喊道。

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一直将这些学子送到学塾外面。

这意味着,第一批数百名学子,真正要去践行。

“请恩师受弟子一拜!”

所有少年郎背着竹子编织翠绿的药篓,踩着草鞋,郑重冲孙思邈一拜。

“请王爷受弟子一拜!”

在这些少年眼中,李恪没有教过他们医学,但是李恪一手推进这件事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当得起这一拜。

孙思邈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直到看着自己的弟子们留下背影,义无反顾的离开。

眼睛不由微微变红。

“让王爷见笑了。”孙思邈擦了擦眼角,苦笑道:“数年相处,纵使修道之人也做不到心如止水。”

李恪歉疚道:“是我坏了神医一颗道心。”

“王爷说错了,是王爷真正让我明白,道为何物,以前我扶济苍生,访名山大川,连仙丹灵药,求升仙之道。”

“如今却发现,老庄之道非此道,而是传世之道!”

“将精神、学问传于时间,经久流传不息,这才是真正的道。”

闻言李恪不由笑了,这位历史上求长生升仙之道的神医,竟然让他给带偏了。

是夜。

广州城格外热闹。

爆竹声声不断。

宴会结束后。

李恪一行人当晚登上一艘巨大的海船。

迎风破浪驶入近海。

李佑站在李恪身边,激动的说道:“皇兄,这海船足够大,我觉得蒸汽机可以放在上面,等我研究透彻了蒸汽机车后,我就研究把蒸汽机安装在船上。”

“好啊。”李恪笑着说道。

他看着这个傻弟弟张开双手,闭着眼睛感受海风,不由笑了笑。

这时魏叔玉几人走了过来。

“大哥长安传来的消息。”魏叔玉把一张纸条交给李恪。

李恪看后点了点头:“知道了。”

“哥,怎么了?”李佑询问道。

李恪笑了笑,伸手揉了揉李佑的脑袋:“没什么,就是岭南发展的太好了,你哥我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了。”

“不过不用担心,些许流言蜚语,成不了什么大事。”

等李佑离开后,魏叔玉一脸担忧道:“大哥,这流言蜚语就差说你在岭南要造反了?”

“还有,似乎关陇系和并州系在合力推晋王接替你担任吏部尚书。”

“让还是不让呢?不让,晋王心中怎么想?”

李恪笑了笑:“你们只看到了这些,却没有看到,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焦躁。”

“温彦博为什么极力的推动陛下纳妃呢?还是五姓七望十家之女,这些人可是放出豪言不与我们李氏通婚的。”

“这是因为温彦博意识到,关陇系在朝堂一家独大的格局要终结了。”

“他们在早早的向五姓七望十家释放善意,希望在未来的朝堂结为盟友。”

“大势起,就像这海浪一样,这是我们兄弟卷起的大势,变革的大势!各方都已经入局了!”李恪张开双手:“滔天海浪的变革洪流席卷过后,人间注定是要变幻颜色的。”

“随着五姓七望十家的介入,今后的朝堂才会更加热闹,他们想抓住五姓七望十家,形成新的联盟格局,陛下不同意,主动积极求变的人就会愿意。”

秦怀玉笑着说道:“未来更精彩了。”

“变革之后的天下更精彩!更色彩绚烂!”长孙冲补充道。“过去灰色的世界、沉闷的世界、压抑僵硬的世界已经被我们敲得密密麻麻满是裂痕!五彩斑斓的光芒已经从裂痕中透射进来,新的,让人闻着自由顺畅的空气已经从缝隙涌入。”

哈哈……

兄弟们不由爽朗笑了起来。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