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11章 王爷科举改革正中某些人下怀!千万要慎之又慎!

“朝议结束了吧?”

“有最新消息了,朝廷决定由户部牵头,秦王亲自督导,关中作为试点,整理逃籍!”

“真的?试点这种好事情,终于轮到咱们皇城根的百姓了。”

“不会是假的吧?”

“是啊,这么大的消息,怎么那些豪门贵阀们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

百姓们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异样,朝廷是有消息流出来。

可跟以往完全不同。

以往一些朝廷的小道消息,会从长城内的豪门贵阀府中得到佐证,这一次竟然没有一点动静。

“皇兄,你这不是成全老大吗!”回吏部的路上,李泰跟在李恪的身边,谄笑着说道:“以后有这种在父皇面前露脸的事情,你别总想着老大……”

“皇兄,你这样会让我觉得你做了叛徒的……”

李恪直到被李泰喋喋不休,碎碎念念烦了,他才停下脚步,没好气说道:“你的官道营建工程做的怎么样,你忙得过来吗?”

“这都多久了,你赖在长安不去陇右督促进度?”

李泰讪讪一笑,赖在长安城不走,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外做的千好万好,也不如在父皇母后膝下尽孝心,讨父皇母后欢心来的更加实在。

李佑在辽东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吗?

李恪哪里不知李泰那点小心思,自从秘密立储制度的确立之后,李泰和李承乾二人争着抢着入宫。

两个人简直就是在较劲儿。

他拍了拍李泰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反咬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这种粗浅的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付诸实际行动的时候,总是做不到?”

李泰变得郑重起来。

他很快就明白,皇兄李恪这是在提醒他,功利心可以有,但是不能太功利性。

“贪多嚼不烂,先坐好你工部营建官道的事情,这件事情做好了,你会发现,军中的将领会感谢你,地方官府会感谢你,很多地方官府在陇右这条官道建成后,看到其中的便利后。”

“地方官府会求着你们工部在营建官道的时候,能够把他们纳入规划中。”

“百姓也会从中受益感谢你们工部的。”

“可以说,只要你做成这件事情,其实丝毫不比大哥的户部整理逃籍差。”

李泰听着眼睛变得贼亮贼亮。

他搓着手嗨嗨痞笑着说道:“皇兄,我知道了,我回去后把工部的事情交代一下,我明天就去陇右,没有我,陇右那边太不中用了,拖拖拉拉,我去督促,今年一定把陇右这条路修好。”

“听说皇兄你们吏部要争一个集体三等勋章,我们工部也不能拉下,让老大今年各部年终总结,和我们的洗脚水。”

“对了皇兄,你可得小心点,春闱不是推迟了吗?很多人都看你不爽,不想让你们吏部主持春闱,小心有人给你使绊子。”

“行了,我知道了。”李恪笑着摆了摆手。

等李泰离开后,袁恕己才笑着走上来跟近,说道:“王爷,刚刚吏部兄弟去外面打探消息了,外面百姓虽然听到了朝廷关中试点的消息,不过因为这一次各方都在保持沉默,所以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

“无妨,我已经准备好了,今天傍晚之前,恪报就会刊发副刊。”

袁恕己看着这位侃侃而谈的王爷,心中感慨,恐怕这位早想到了可能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便在这时,李恪又说道:“对了,吏部要开始着手春闱的事情了,之前被耽搁了,你们要尽快着手准备。”

“我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

“王爷要去哪里?”袁恕己不由惊讶,春闱这么大的事情,这位王爷竟然要离开?

李恪笑了笑:“去陇右看看,验证一些我心中的想法。”

“殿下。”

就在两人边走边说来到吏部门口的时候,身后忽然有声音传来。

“王大监。”袁恕己看到是王德时连忙行礼。

王德笑着对李恪说道:“陛下说了,吏部只要办好春闱,少不了吏部一枚集体二等勋章。”

袁恕己闻言不由高兴的笑了。

要知道,为了显示这勋章的珍贵,就算是赫连铁男、郝瑷等人当初也只是得了一枚三等勋章。

当然个人和集体不同。

但一枚二等勋章,那也是走在了诸部之前了。

李恪笑着拱手道:“多谢王大监在父皇面前为吏部美言。”

“殿下说哪里话,这都是你们应得的,老奴可没有帮到什么忙,殿下忙着,老奴就不打搅了。”

袁恕己站在李恪身后半步,瞧着王德离开的背影,再瞧瞧这位王爷。

他忽然发现,王德对这位殿下,似乎十分亲切。

十分关照。

他不由有些狐疑。

王德这个人,那可是陛下的影子,曾今说过要给陛下殉葬的。

也因此,十分得陛下的信任。

……

“恪报,恪报刊发副刊!”

“陛下下令户部牵头,关中作为试点,逐年逐步的整理逃籍。”

“朝廷初心依旧,为百姓谋求福祉,追求天下大同的盛世不动摇!”

……

“恪报刊发了,这件事情是板上钉钉了。”

“太好了!”

“怪不得这次长城的权贵家十分安静呢,原来是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咱们皇城根儿的百姓,也终于能首先作为善政试点的最先受惠者了,看看陇右、岭南、益州,就连晋阳都成了试点,总算轮到咱们关中爷们儿了,应该放炮庆祝。”

“先别高兴的太早了,这件事情未必就能成,这次可是由吏部牵头,不是吴王!”

“恪报中提到,户籍整理后很有可能进一步降低粮赋。”

……

百姓欢喜的议论中,夜色降临,长安城亮了起来,爆竹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太极宫门。

在爆竹声传入宫内的时候,李世民光着脚丫子跑到门口。

他看着天空绽开的烟火,手中还拿着傍晚刊发的恪报。

长孙无垢跟着出现在身边。

李世民感慨道:“怪不得那个混球,总是和身边的人说,咱们的百姓是质朴的,对朝廷的要求是很卑微的,他们只是希望,每一天的日子,都是逐渐变好的,就可以心满意足了。”

“现在朝廷不过是做了本应该做的事情,已经让他们这么高兴。”

……

同一时间。

秦王府。

也就是以前的东宫。

李承乾站在书房,手中紧紧捏着一份恪报,在他身后,长孙无忌、温彦博等人全都在此。

他们看着天空绽开的烟火,感到十分的刺眼。

直到外面渐渐归于平静,众人在返回各自落座。

“听说了吗,陛下龙颜大悦,许诺吏部,只要办好春闱,就在年终给吏部一块二等集体勋章。”杨宏礼开口说道。

戴胄接住话茬说道:“怎么不知道,魏王听说消息后,急吼吼的在工部发话,今年年底要建成到陇右的官道,争不到二等,也至少要争一个三等勋章。”

“为此甚至说了狠话,谁要是敢拖后腿,就更谁没完,我们关陇系在工部的几个主官,被魏王单独叫去,言辞不乏狠戾的警告。”

“当初那一块小小的勋章,不知不觉竟然成了香饽饽,最可怕的是,六部能否得到这样一枚勋章,是否已经不只是一点虚荣。”

“更关系着六部的能力。”

“好了,太子只要做成试点的事情,一块勋章少不了,我们给太子运作一块一等勋章都没问题。”温彦博不耐烦的说道。

他才不关心勋章这种虚荣的东西。

他更在乎切实的利益。

士族的根基!

“辅机现在怎么办?李恪好算计。”温彦博眼神阴霾,咬牙阴恻恻说道:“他这是用太子的手,砍他们关陇系的根。”

“不做不行,做……”温彦博还是有些顾忌,不动声色看了眼李承乾停下来。

“不做已经是不行了。”长孙无忌一开口就给这件事情定下了基调。

温彦博等人的脸色变了变。

长孙无忌抬手制止他们欲要说话的动作,继续说道:“不过做也要有序的做。”

“给足大家足够的缓冲时间。”

“我看了李恪整理的那份户籍,这份户籍还是有所遗漏不全的。”

“整个关中至少还有三十万的人口没有被统计在里面。”

“现在朝廷大力推广蓄力,塞北草原自从贞观十六与朝廷达成提供驴骡牛的协议之后,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向关内输送蓄力。”

“我们士族名下的土地,也要大量的使用蓄力代替人力,这样我们的土地不会撂荒。”

“……”

“通过使用蓄力,我们的物力损失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损失在于人力……”说到这里的时候,长孙无忌略作停顿一下。

他们心脏都有种隐隐作痛的感觉。

人力是士族让皇权忌惮的最根本筹码!

每逢乱世,士族可以凭借掌控的人力迅速的武装起来。

也正是因为士族拥有这样一份动员力量,所以才可以让皇权忌惮。

可现在士族失去了最大的一个筹码。

民力物力结合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剥离了民力,空余物力,与小儿执金过闹市有何不过。

皇权今后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揉捏他们了!

长孙无忌比在场的所有人想的更远。

他从李恪提议逐步降低百姓的粮赋,嗅到了一种十分不好的气味儿。

朝廷想要维持运转就要保证收支平衡。

如果想要做更多的事情,就要收入大于支出。

入晋阳的制度改革完善试点,到李恪向百姓释放或许朝廷在未来要更进一步降低粮赋。

这都是庞大的支出。

要确保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

就必须有新的财富来源。

商业的繁荣是一方面。

他更加怀疑,李恪先剥离他们士族掌控的民力,下一步会不会心狠手辣,得寸进尺,打士族掌握的庞大物力!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

“辅机你在想什么?”

闻声,长孙无忌才注意到大家都看着他,他摇头说道:“没想什么,继续刚才的话题吧,我们与塞北的关系不错,可以提前得到大量的蓄力,驴骡就是很好的东西,饲养成本低,耐力强,完全可以代替人力。”

“今年承乾在关中以咸阳郡为试点,把这个试点中的试点做的漂漂亮亮,给关中其他各地的同仁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至少要保证今年的收成,准备明年蓄力代替人力。”

李承乾点了点头,在这件事情上,他很聪明的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他来执行,已经会影响双方关系。

他很清楚,舅舅会把这件事情给他安排好,他不需要去主动开口得罪人。

温彦博冷笑道:“咸阳不错,咸阳的郡守,竟然成了王珪的死间!”

“当初我们用并州朝官做死间针对过李恪一次,这次王珪就用咸阳郡守做死间,这未必没有报当初的一箭之仇。”

“咸阳地区出了叛徒,那就先从咸阳开始!”

整理逃籍的事情,在几个关陇系的对话中算是定下来了。

李承乾这才开口:“舅舅,你们要把吏部掌管科举剥离出来,减弱吏部的职权,将科举移交到礼部,这件事情有没有把握?”

“秦王放心,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会失败的。”温彦博信誓旦旦说道。

李承乾微不可察皱了皱眉头,这种保证他听说过太多次了。

长孙无忌察觉到外甥的细微变化,他自信笑着提醒道:“承乾,你忘记了,礼部的左侍郎是谁了吗?”

“令武?他愿意帮我?”李承乾不由惊喜道。

杨宏礼笑着说道:“王爷,吴王的某些理念,是受到许多人讨厌的,就连皇族宗亲也不例外!”

李承乾高兴笑着说道:“如果是令武的话,这件事情还真有很大的可能,父皇一直觉得亏欠皇姑和皇姑父,所以只要是令武……”

说着李承乾皱了皱眉头:“可是令武如何开口,难不成直接向父皇讨要?恐怕父皇不会同意的。”

“柴令武会上折子,提出改革科举,这就是借口,而且这次的改革之后,寒门想要高中入仕的可能性就更低了!”温彦博不由冷笑。

李承乾不动声色瞥了眼温彦博,他忽然十分厌恶这个人。

阻挡了寒门入仕,不就是限制皇权吗!

限制他李承乾未来的权利吗?

不过李承乾没有将这种厌恶表现出来。

李承乾很巧妙的转移话题,询问道:“李恪在今天傍晚动身离开了长安,听说是去陇右了,你们知道他到陇右有什么目的?”

……

数日后。

雍州。

雍州刺史郝瑷,雍州书院山长李玄道陪着李恪行走在书院中。

“左,右……”

“喝,哈……”

一群十三四岁的学子,正在跟着一名游侠剑客练习剑术。

李恪等人经过,这群学子也不敢分散注意力,稍微分散注意力,就会被剑客狠狠地用剑鞘抽打。

李恪已经在雍州书院转了一圈,他询问道:“除了读书识字,学习圣人经义,再培养学子君子六艺,负担是不是比较大?”

李玄道点了点头。

李瑷无奈苦笑道:“殿下,不瞒你说,学习君子六艺,只能是升入雍州学院之后,我们才能提供培养。”

“提供战马、准备礼乐器械,雍州的府库虽然宽裕,单单依靠地方府库也承担不起。”

“你们的难处我能理解,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其中的开支,也只有士族人家能够承担的起,我们的百姓之家能够开明的供养孩子们进入州府一级的书院继续深造已经很不错了。”

“他们承担不起这个开支。”

“我是再想,是不是可以在郡府一级一些,教他们一些六艺理论,至少让他们了解六艺。”

“六艺不能丢掉,读书人丢掉六艺,没有礼乐熏陶的青草,没有射御锻炼出的强壮体魄。”

“只会读书,读死书的人未来充斥着朝野朝内,我们现在的这种开放、包容、尚武、自信的姿态会慢慢消减。”

“这就好像阴阳之道,阴胜则阳衰。”

“周礼都说了,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六艺看似不重要,却恰恰是培养真正国士的根基。”

“我们现在的条件有限,但是可以给他们普及,这一次在春闱之前急急忙忙赶到你们陇右,就是相看一看这边对六艺的重视情况。”

“吏部想要就科举提出一定的改革,但是还要考虑到寒门士子的现实困难,这个改革很困难,但也是必须做的。”

“否则我担心,今后朝廷科举选出来的人才,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没有强健体魄,没有豁达、自信,开放、尚武精神的阉割酸儒。”

“那么科举的弊端太大了。”

李玄道二人脸色变了变。

李玄道连忙询问道:“殿下不会是想要在科举中增加六艺吧?一旦这样做,等于科举的目的全都废除了。”

“会把大量的寒门弟子阻挡在外,现在的寒门虽然处处以士族为榜样,也在努力的学习君子六艺。”

“可是他们的条件决定,君子六艺他们绝对比不过士族人。”

“殿下此举,会得罪所有的寒门士子,而让某些人拍手称快的,你满足了他们想要做的事情。”

李恪点了点头:“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我才来陇右看一看。”

说白了,这就是后世的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矛盾。

君子六艺的推广,必定会加剧阶层的僵固。

而不推广,千年后,天下读书人都变成带着瓜皮帽的土族士绅,目光狭隘,胸襟狭小,失去自信、尚武、开放之风,慢慢的整个族群的思想都会被禁锢。

在李恪看来,后世历史,思想、眼界的禁锢,就是因为开科举之后,逐渐舍去了六艺。

导致培养出一批一批的阴柔‘人才’。

以至于后面还出现程朱理学那种人性扭曲的变态东西。

什么裹小脚。

说白了,就是一种眼界、思维不断变窄,某些统治阶层在阴柔文化熏陶之下,心态扭曲的一种具象化!

先秦时代,男女隔着河岸邀歌,只要彼此生出爱慕,就可以钻树林子。

现在男女和离,没有那么一些所谓的扭曲礼教的束缚。

君子六艺熏陶的统治阶层,豁达、自信的态度,造就了先秦汉唐独一无二的开放风采。

更重要,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阴柔之辈完全作为统治阶层后,开拓的尚武精神不足,就会出现一次又一次野蛮文明,打败先进文明的例子。

“你们是具体做这件事情的,所以你们肯定有更多心得,我希望你们与我,群策群力,能够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也有点自己的想法,想与你们沟通交流。”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