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10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吞下苦果!打开整理逃籍的大门!

李承乾捧着被李恪强行塞入怀中的厚厚户籍册,只觉得十分的烫手。

李恪想要做什么,无疑已经十分明显了。

清理逃籍人口!

大唐的朝野朝内,谁不知道大唐最大的弊病在什么地方。

逃籍!

隋末的战乱让许多百姓为了生存逃籍依附在士族门下。

这个问题谁不知道!

上至父皇,下至底层的刀笔吏都知道这个问题!

也都清楚,困扰大唐发展的真正原因就是这些被士族私藏的逃籍人口!

这些人口不缴纳粮赋、不参加徭役,朝廷却要付出管理的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平摊到了其他在籍的百姓身上。

一个有为有节制的朝廷,会通过节约、缩减开支来减少在籍人口负担,如果一个朝廷大肆的剥削这部分在籍的百姓,在籍的百姓也会不断的逃籍依附士族。

朝廷会进入一个恶心循环之中。

直到这个政权轰然倒塌。

这是大唐内部最深的隐晦!

谁都清楚,可为什么皇祖父高祖皇帝宁愿低三下四的向士族索要粮食也不敢碰触这个问题。

为什么父皇在位,开始打压士族,开始布置一系列的措施,也不敢真正碰触这个问题!

李承乾愤怒的盯着李恪,眼神似乎可以说话一般。

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大唐最大的一个阶层,涉及大唐国本稳定与否阶层的利益。

整理逃籍,动的是士族的最根本利益!

李恪宛若没有看到李承乾喷火的眼神,面色平静的把手松开。

吧嗒!

户籍册掉落在地面上,期间,李承乾想要伸手抓住,可他不能。

关陇系是他李承乾太子系……现在的秦王系根本所在。

由他去开着一刀,简直就是在逼着他与关陇系翻脸。

朝堂所有人都看着这对皇子兄弟。

看着掉落在冰冷地面上的户籍。

李世民看着掉落在地面上的户籍,心中不由的失望。

对李承乾的失望。

他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个混球儿子沉寂了这么多天,任由外面的议论不断的炒热。

这股夹杂着愤怒的谣言,甚至开始波及影响到了他这个儿子的名声。

他都是为了打开整理逃籍,清查逃籍的格局。

他在为了这个朝廷,这个天下承受别人的中伤!

现在门已经打开了一个缝隙。

只要长子接住这本户籍!

先从关陇系开始,关陇系做不做?

不配合做,就是长子在他这个皇帝眼中失分,会影响到长子在秘密立储中成功的可能性!

关陇系如果不想半途而废,只能咬着牙去配合长子做,做的漂漂亮亮,给长子加分。

一旦当今天下最大的关陇系打开局面。

其他派系负隅顽抗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现在可以这么办,又得益于秘密立储制度的建立。

秘密立储制度的建立,将皇子争储,各自派系之间的争斗,从以往的针锋相对的打击,更多的变成了竞争表现。

比的是肯干事、能干事、做成事!

谁敢用下九流的流血手段,就是在他这个皇帝心中失分!

现有秘密立储制度,确保了政争控制在不流血的范围内,然后开始以中伤自己的声誉为代价。

故意配合并州系、关陇系把灭门惨案炒的尘嚣喧上。

现在需要长子为天下,为李氏江山付出了。

长孙无忌等人同样看清楚李恪的谋划了。

大家恨得睚眦欲裂。

他们不知不觉竟然主动的配合李恪,一路狂奔跑进了李恪的圈套中。

这可是整理逃籍!

是他们主动把挖根基的把柄送给李恪的。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李恪弯腰去捡落在地面上的户籍。

此刻,外面的天色已经亮了。

“恪报,恪报,吴王亲笔撰写文章,论武元庆灭门案之根源,再论唐律之公平公正!”

“恪报,恪报,最新一期恪报!”

……

清脆的童音让刚刚苏醒的长安城热闹起来。

店铺的小儿刚取下店铺的门板,声音传进来,掌管的小跑着来到门口:“娃子,给我一份恪报,快!”

人行道,早早开始经营的小摊上,几名寒门士子扣扣索索的点了最便宜的扁食,驱散清晨背书的寒气,在报童经过的时候,连忙招呼:“给我们一份恪报。”

“几位士子,这顿的钱免了,你们给俺读一读,吴王到底写了什么。”小摊的夫妇二人好奇询问道。

“论武元庆灭门案之根源!”

“隋末的乱世让大批百姓为了活命逃离户籍,依附士族……”

“乱世依附士族是一条活命的机会,却也将自己的人身自由、性命完全交给了士族。”

“从北周开始立律令,保护了权贵士族家中的仆役家丁,杀仆役家丁要受到律法约束。”

“朝廷无法对一个没有身份,不确定国格的人进行有效的保护。”

“……”

“……朝廷的所有管理成本,例如营建农田水利,修建官道,对外战争保护国人的开支,都来自于在籍百姓,逃籍百姓将自身自由、性命依附于士族,同时享有一切朝廷的惠民福利,而逃籍百姓享有的权利,所支出的成本,最终平摊在每一个在籍百姓身上。”

“相较于缴纳人丁税的仆役家丁,朝廷却无充分的理由去保护逃籍百姓的利益。”

“依照朝廷的律令,武元庆杀人案,除爵、赔偿公平公正,有条例可以依循。”

“朝廷今天可以为政治正确严惩武元庆,却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逃籍百姓随意被残忍对待问题。”

“政治正确永远不可能成成为伸张正义的坚实后盾。”

……

“朝廷有意愿为所有的百姓谋求福祉,晋阳试点,从制度上完善苛捐杂税,私自摊派的火耗问题,地方火耗由地方向民间摊派,转变为朝廷支付。”

“未来,随着朝廷在陇右、岭南、益州的财税收入越多,朝廷或许有可能会进一步降低粮赋。”

“早一日登记造册,朝廷稠佣制分田,可得到最好的良田……”

“在承平年代,在朝廷有足够意愿为百姓谋求福祉的年代,百姓依附士族,将自有、性命交付士族掌控,很显然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

……

“说得好!”

“王爷这篇文章写得好,什么王爷为了美色徇私,都是污蔑,政治正确不是制度,可以一时其作用,根本无法形成有效长久的制度约束和保护。”

“要出大事喽!咱们这位吴王竟然要动逃籍!怪不得他这几天沉默不发声,任由各种脏水泼到他身上。”

“我对今年的科举,更加有信心了!吴王主持的科举,保证审阅的公平公正,我们寒门人一定要争口气!”

“可不是吗,前面有多热闹,接下来就加倍的热闹!逃籍这个被大家沉默按着的事情,暴晒在太阳下喽!”

……

再看朝堂。

李恪捡起户籍后,又一次将户籍递向李承乾。

李泰瞧着老大的愤怒模样,再瞧瞧岳父王珪脸色黑漆漆的难堪样子,心中不由贱嗖嗖的笑了起来。

他就知道,岳父他们肯定要自找苦吃,碰的头破血流。

皇兄李恪敢提出秘密立储制度,他会没有准备?

反正李泰是绝对不相信一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会没有对未来的各种评估。

他唯一猜错的是他以为皇兄李恪要为正式加入储位之争,没想到还是为了解决大唐天下最根本的隐患。

皇兄敢被天下人误会。

他李泰身为大唐的皇子,难道还不能助一臂之力?

“老大,你要是不敢的话,咱两换换。”李泰忽然开口,激将道:“本来这个户部尚书当初最开始就提议让我当得。”

“你要是没有这个魄力,在关中整理户籍,我有!我不怕得罪人!工部我是早待够了。”

李泰丝毫不理会说话期间,王珪愤怒的眼神。

王珪当然明白,整理关中的突破口打开,并州也完了!

哎!

长孙无忌无奈的叹了口气。

“陛下,既然是唐律存在漏洞,应该在修改唐律,将这部分百姓,仿照奴仆家丁的律令,纳入朝廷律令的保护之中。”就在长孙无忌要说话之际,温彦博大声说道。

“温大人此言老成谋国!”

“臣赞同温大人的建议。”

“臣也赞同!”

……

一群朝臣,不分派系,面色肃然站出来支持温彦博。

李世民坐在上面,看着这些人,听着他们的言辞,心中愤怒极了。

满腹经纶,满口仁义道德,下笔写的都是圣人文章,做事情却厚颜无耻!

如此恬不知耻的建议,都能面色不变的说出来。

一群猪狗!

李恪冷笑看着这群人,他看向太极殿外面。

王德今天可不在。

他知道,皇帝老子肯定知晓长安书局的动静了。

“陛下,陛下……”王德没有让他失望,在殿内朝臣建言献策,如何修改唐律的时候,王德出现了。

当然这一切也是外面的叔玉他们控制着节奏。

众人被王德惊动。

当他们看到王德抱着报纸进来后,面色不由变了变。

恪报!

下一秒,所有人都看向李恪。

“陛下长安城外都吵翻天了,百姓怨言很大,纷纷要求朝廷马上整理逃籍!”王德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气喘吁吁的说道。

王珪和长孙无忌等人的脸色再次变得难堪。

他们不顾君前失仪走到王德面前,各自拿起一张恪报就看了起来。

其他人也随即纷纷效仿。

大约一炷香短暂的安静后,许多人暗暗怨毒的看着李恪,紧咬着牙,恨不能把李恪生吞活剥了。

李世民放下报纸,他能清晰的感觉到这股莫名积累的恨意。

这份报纸,详细阐述逃籍之事。

在籍的百姓肯定不答应,这是在用渔轮倒逼朝廷。

任何人敢于阻拦,百姓的怒火就会转移到这些人身上。

士族还能像历朝历代一样,把污水泼在朝廷、泼在皇权身上。

用皇权骄奢淫逸把百姓的怒火引导走?

这一次绝无可能!

辅机他还不表态吗?

今日承乾不接下来,承乾就在百姓心中彻底的失去了威望。

这样一个人,即便关陇系将来把他扶到皇位上,他能坐稳这张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座?

李承乾盯着李恪,眼神移到两人之间的户籍上,手有些颤抖,他努力的控制着,缓缓抬起接住李恪手中的户籍。

李恪随即一笑,语气平缓介绍道:“大哥,我们吏部这段时间已经帮你完全整理好了,各县府隐藏多少户籍,具体到详细的住址也在上面,你们户部只需要按图索骥就可以了。”

长孙无忌看着这位年轻王爷的笑容,不由叹了口气。

当初许多人都嘲笑这位钱多人傻,免费派送牙粉之类的小玩意儿。

可现在才发现,不知不觉中,从哪个时候,他就给大家埋了这么大一个局!

“陛下,臣支持秦王,由户部牵头,以关中为试点,逐步清查整理逃籍!”长孙无忌打跨步走出来,大声说道。

李恪一份恪报,已经让民间的怒火燃烧起来。

逃籍明白了现在的大环境下,继续逃籍弊大于利。

而在籍百姓愤怒他们要承担逃籍百姓造成的成本。

适才温彦博提出的修改唐律就成了一个笑话,谁敢用修改唐律糊弄人,谁就要承受这股怒火。

民为水,可载舟,可覆舟,对一个朝廷如此。

对一个阶层也是一样的。

以前只不过大家把污水全都泼在了朝廷身上罢了。

现在被李恪抢先了一步,李恪逼着他们做选择。

抵制还是接受!

王珪深深的看了眼李恪,艰难的弯腰作揖:“臣赞同!”

“臣附议!”岑文本大声爽朗道。

“臣附议!”杜如晦笑着说道。

“臣附议!”

……

旋即,心怀天下的朝臣笑着大声附议。

“善!”李世民高兴大赞一声:“就依诸位爱卿所言,由户部牵头,关中作为试点,逐步清查整理逃籍!”

“承乾,父皇知道这件事情不容易,但父皇对你报以很大的期许!不要让父皇失望!”

李承乾满嘴苦涩,大声答道:“儿臣遵旨!”

“退朝!”

众人从太极殿走出,看着李泰跟在李恪身边,许多人恨得咬牙切齿。

王珪的步履有些踉跄蹒跚。

长孙无忌也好不到那里去。

二人不知不觉走到了一起。

王珪惨笑道:“辅机,你没想到吧,输的这么惨,把你们关陇系的根基都赔上了!”

“王老大人,你又想到今日的结果了吗?你不也想着把我们当枪使,你们坐收渔翁之利,将吴王赶出晋阳吗?”

二人说完之后,快速分开,面色十分的冰冷难堪。

哈哈……

李世民回到太极宫内,挥手让王德将宫内的侍女打发走就放声大笑:“好!办的好!”

“陛下,吴王临走交给臣的折子,是替吏部属官请求,吴王认为,吏部至少应该得到一枚集体三等勋章。”王德趁着皇帝高兴,笑着把李恪讨要好处的折子递上去。

“狗德行!”李世民看了眼,笑骂道:“扣扣索索的,一枚三等勋章算什么。”

“告诉他,把科举办好了,给吏部一枚集体二等勋章!”李世民大手一挥说道。

“是,老奴这就去通传。”

“吏部属官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十分高兴的,这可是自从确立勋章奖励,六部各衙门,第一次。”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