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64章 血淋淋、冰冷冷数字令所有人都怀疑、不信!

“报!”

“启禀太子,吴王在城门处迎接您!”

是日,李承乾从并州回京的队伍抵达长安城十里外,他收到了东宫来人送来的消息。

李承乾不由微微皱眉。

“知不知道,李恪想干什么?”李承乾询问道。

“回太子,不知。”

“太子,您是太子,吴王只是王,太子有何惧之?”太子詹事于宁志开口说道:“纵使吴王有所阴谋目的,太子大可堂堂正正破之,身份就是您最好的武器!”

于宁志,与许敬宗一样,位列秦王府十八大学士之一。

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后,挑选贤才,是真的没少往李承乾的东宫塞。

如许敬宗这样心有狡诈奸猾者,李世民也都排除在外,就是担心许敬宗这样的人接近李承乾太近,教坏李承乾。

可惜,李承乾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好这些人才。

李承乾略作沉吟,点了点头:“出发!”

“大哥,等等!”就在此时,后面有呼喊声传来。

闻声李承乾脸上闪过厌恶、愤怒之色,呵斥道:“不用管他,我们出发!”后面的人是李泰。

回到关中后,李泰也跟着他们启程了,不过李承乾不想看到李泰那张无耻的脸。

在关中,李泰打开局面在他之前,甚至在朝中的风闻,这段时间也是李泰高于他。

无外乎李泰没有一点廉耻之心,李恪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还臭不要脸,恬不知耻的在他面前炫耀功绩!

做的再多再好,那也不是他的能力,而是李恪的!

李承乾不由加快了几分速度,他绝不想看到那张露着无耻得意笑容的脸。

城门处。

魏叔玉看着一前一后两支队伍出现后,笑着说道:“大哥,真是巧了!”

李恪身边的崔民干、窦诞等人听闻后不由莞尔一笑。

大家只要猜一猜,也能知道,这一路上魏王李泰做了些什么事情。

“皇兄!”

就在这时,李泰一马当先,扔下自己的队伍,策马冲出,来到城门口勒马顿足,坐在马背上炫耀道:“多谢皇兄,皇兄这段时间知道我在关中做的事情吧?”

“魏王,你一路上也是这么跟太子说的对吧?”程处默咧着嘴笑问道。

李泰诧异的看着程处默:“处默,你是怎么知道的。”

“行了,别得了便宜卖乖了,你那点事情,并州报都快宣传烂了,别太嘚瑟了。”李恪没好气的教训道。

如果换做李承乾说这话,李泰一定会反击的。

不过这话是李恪说,李泰讪讪一笑,自动策马来到李恪身边,挤眉弄眼打听道:“皇兄,你等咱们这位大哥做什么?我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他一定不喜欢你在这里等着他。”

李恪翻了翻白眼,懒得理会李泰。

在李承乾到了之后,李恪拱手说道:“拜见太子!”

“拜见太子!”

李承乾看着窦诞、崔民干这些曾经行走于东宫的人,现在站在李恪身边,心中就不由生出一股怒火。

言语也带着几分清冷和刻薄道:“本宫能忘皇弟亲自迎接,真是荣幸。”

“迎接大哥是应该的,大哥半年之内,在并州政绩斐然,我恰巧闲来无事,就出来迎接大哥,顺便和大哥说一说长安的一些新规矩,我们是皇子,我们要给百姓做出榜样,否则规矩就只能流于形式了。”

李承乾明白了。

长安城的事情他也十分清楚。

李承乾唇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弄,再开口呵斥道:“怎么,咱们那些皇叔不好欺负,觉得我这个太子好欺负是不是?想要用我这个太子立威对吗?”

李恪也不恼怒,摇了摇头道:“大哥误会了,规矩不存在欺负任何一个人,规矩是需要每一个人来守的。”

“大哥是储君,是太子,臣弟担心大哥不知,特来说清楚,大哥若是不怕影响不好惹人非议,我当然不可能强迫太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于宁志在一旁看着,心中不由感慨一句,这种气量和稳重,如果太子能够一半,再有他们这些人辅佐也足够胜任了。

李承乾有些不耐,摆手说道:“这不是父皇的命令,不是朝廷的法度,孤没有必要遵从!让开!”

“大哥你不走,那我走了?”李泰大声说道:“我来给长安所有人立规矩,或许没有大哥你的身份更有效果,不过这个遵守规矩的风头,大哥你不要,我就要了,咱们两兄弟,一个人走在入城车马道,一个走在出城车马道上,明天长安百姓如何议论,大哥你可别怪我。”

又是这张臭不要脸!

李承乾握着马缰,咬牙,眼睛喷火等着李泰。

李泰早不说,晚不说,偏偏等他说了不按规矩来,站出来表明态度,分明就是给他挖坑!

“吴王,太子一路劳顿,脾气有些不好,说些气话,大家不要当真。”于宁志只能赶忙站出来笑着解释道。

笑话,如果真按照李泰说的去做了。

明天太子在长安城的风闻就会变坏,相较于现在兄弟间丢点面子,百姓的人心所向才是最关键的。

“于宁志,你能做得了我大哥太子的……”

“闭嘴!”李泰刚开口,李恪就没好气扭头瞪了眼,李泰悻悻不言后,李恪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于先生,我们兄弟间开个玩笑,我又怎么会将大哥的话当真呢,大哥请!”

哼!

李承乾脸色难堪的入城,入城后,黑着脸主动走到了入城车马道上。

于宁志经过李恪身边时,抱拳拱手。

李恪还以相同的礼节。

哎!

于宁志叹了口气,心中暗道一句,怪不得这位吴王身边能聚拢这么多的人杰,就连窦诞、崔民干这些人宁愿背负叛徒的名声都要跟随,这样的人,天生就有一种令人折服的气度。

等太子回京队伍全都入城之后,李恪才瞪了眼李泰:“走吧,一起回去吧,你的王府内也接入了电灯,不出意外,明天晚上就能通电了。”

嗨嗨……

李泰讪笑着搓了搓手,与李恪一起入城之际,抱怨道:“皇兄,我给你出口恶气,你怎么还给我甩脸子呢,你知道这很伤人心嘛。”

后面的魏叔玉和崔民干等人听到这话,不由抿着嘴唇,忍着笑,把脸撇到一边去。

我呸!

李恪挥鞭不轻不重的在李泰的身上抽了一下,骂道:“你那点小心思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不就是想刺激大哥走出城车马道吗?”

李泰谄笑说道:“什么都瞒不过皇兄你的眼睛。”

“滚一边去,要不是看你这半年在关中做的风生水起,我真抽你,你知不知道,太子入城走着一遭,关乎着我多大的事情!关乎朝廷多大的事情!”

李泰变得郑重:“皇兄我知道错了,我不该因私怨而弃社稷大事于不顾。”

“嘴上说说最容易,可人最难的就是言行合一,知行合一。”李恪叮嘱一句,穿过城门后,就不再说话。

“怎么着,你们长安府的衙役想要造反吗!天天更我们李氏皇族过不去,是不是想要造反!”

“汉王,请王爷体谅体谅小的们的难处。”

……

李承乾行进至半道,出城车马道上,李元昌正在骑马训斥几名衙役。

这些情况他都知道。

而且他可以肯定,李恪就是想要李元昌等人看到他走入城车马道!

‘李恪,你以为单单如此就够了吗?’

“皇叔!”李承乾喊了一声。

李元昌其实早发现李承乾了,他卖力的大骂衙役,就是表现给李承乾看的。

太子回来了,大家更有主心骨来对付另外那个皇侄了。

“太子回来了,今天看在太子的面上,本王不与你计较!”李元昌挥鞭狠狠的抽了衙役一鞭子,然后指使身边的随从:“把路中间碍人的木栏杆给本王拆了,本王要去见太子!”

轰隆!

几个人合力上去将栅栏踹到,李元昌顺利通过来到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满意的笑了。

他恨不能将长安街面上,一切新奇的东西都给拆了。

移栽的树木,以及拉着黑色电线的电杆、电灯、栏杆,这一切的一切,他看着都十分的碍眼。

哎!

于宁志看着李承乾与李元昌策马离开,再看看倒地的栅栏,以及朱雀街的变化。

这种变化,或者说细微的规矩的确开始的时候会让人有些不舒服,不适应。

但是于宁志切身走在其中,出入城车马道分流,人行道车马道分流,这样带来的好处,以他的才智一眼就能看出。

很好的为朝廷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各种权贵与百姓之间的纷争。

于宁志再次回头往身后看了眼,他看着李恪面色平静的停在后面,而他身边的人早已露出怒容,紧盯着被拆到的栅栏。

他再一次惊讶于李恪的城府:如果我是你,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于宁志想了想,还是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有解决的。

李元昌是李恪的亲叔叔,这点胡闹的事情,别说是李恪了,就算是陛下也无法真的严厉惩戒,陛下自觉愧对高祖皇帝,对这些兄弟一直都多有放纵和优容。

“皇兄,咱们这位皇叔还真是肆意妄为的很呀,汉王,这王爵,我们都比不上,仗着辈分高为所欲为,要不然今天晚上,咱们在他王府外面等着,等他回来,套在麻袋里,狠狠揍一顿!”

噗!

李泰的提议,惹得魏叔玉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滚犊子!再不滚,真抽你了!”李恪笑骂一句,举起手中马鞭。

李泰连忙催马离开,留下大呼小叫声:“皇兄你什么时候改主意了,记得喊上我,我早想这么干了!”

“怀玉,你去长安书局准备吧!”

“是!”

“处默,找人来把栅栏修好。”

“是!”

……

翌日。

早朝时间。

李恪罕见的出现在太极殿。

“嗨,吴王来了。”

“难道他听说了我们要弹劾他?”

“管他呢,来了正好,面对弹劾他的时候,陛下还得通传他。”

……

“陛下到!”在众人的议论中,李世民从后面走出来。

“参见陛下!”

“免礼!”

君臣礼毕后,李世民看着混球儿子出现,不由好笑,暗道:现在都开始为对手着想了,知道人家弹劾,所以都主动来早朝了,狗德行,有长进!

李世民忍着笑意,眼神转向李泰身上,夸赞道:“青雀,这半年你在关中做的不错,听说你不但自己亲自带头去收缴粮赋,给关中百官做榜样,还用你自己的钱,在关中成立了孤老院,现在有长进了,懂事了,懂得替父皇分忧了。”

“儿臣谢父皇夸奖,儿臣做的还不够,一定以皇兄为榜样,再接再厉!”李泰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大声说道。

“好!”李世民抚掌大赞一句。

然后目光才落在李承乾身上。

说实话,他这个长子这次在并州的表现真不如青雀。

不过也有进步,李世民夸奖道:“承乾,你做的也不错,也要再接再厉,某些方面可以向青雀看齐。”

李承乾听闻这话后,心中顿时感觉窝火。

尤其是当他用眼神余光瞧着李泰一脸得意的看来,更是难以遏制心中怒火。

“儿臣遵旨!”

“诸位爱卿,又是一年的年关临近,如无事启奏,年关大家做好手头的事情,适当的放松一下,朕也不会追究。”

“陛下,臣要弹劾吴王!”听着皇帝草草就要退朝,礼部尚书戴胄连忙站出来大声说道:“吴王身为吏部左侍郎,履职以来,数月没有出现在吏部。”

“臣更听闻,吴王在长安所作所为,引得长安城人人怨声载道。”

“臣希望陛下能够约束吴王,吴王也的确不合适吏部左侍郎之职!”

戴胄弹劾李恪履职偷懒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是后面那句长安城人人怨声载道!

“臣也弹劾吴王!”

“臣弹劾吴王,私定规矩!”

“吴王有僭越朝廷,臣弹劾!”

……

一时间,有一群人呼啦一下站出来弹劾,各派系都有。

李世民看向李恪,声音冷冷的询问道:“李恪,你有什么要解释的!”

“儿臣没什么要解释的,儿臣忙于长安城的泄水系统的修缮,实在分身乏术,至于长安城怨声载道,儿臣更是不知,请戴胄戴大人为本王解惑?”李恪看向他在吏部的直属上司戴胄。

戴胄作揖直谏道:“吴王口口声声要接近百姓,服务百姓,难道只是说说,自己没有去百姓中听一听百姓的声音吗?”

“你僭越朝廷,私自订立规矩,这是大罪!”

在群臣注视中,李恪连忙摆手道:“戴大人你可别给我戴帽子,这么大一顶帽子,本王细脖子细腿承受不住。”

“本王何时僭越朝廷,私定规矩了?本王只是培养百姓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就好像戴胄大人您,每天上朝结束回到官房,要先喝几杯茶,小憩个半个时辰,然后再读几张报纸才会开始处理吏部事物一样。”

“这是一种习惯,不是规矩,本王就是为了培养百姓养成,步行走人行道,出城走出城车马道,入城走入城车马道的习惯,这可不是规矩!”

噗!

有笑声传出。

程咬金揶揄道:“老戴,你这喝茶读报小憩,一个上午多长时间,每天你确定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吏部事物吗?”

“程咬金,你还在军营中喝酒呢!”戴胄指着程咬金反驳道。

然后连忙转身请罪道:“陛下,臣从无一刻懈怠朝廷事物,陛下若不信臣,臣唯有辞官,证明臣的清白了。”

李世民暗暗好笑,摆了摆手说道:“戴爱卿,朕知道你的兢兢业业。吴王也不是质疑你这方面,他只是说习惯这个问题,是爱卿你多虑了。”

朝臣们听的暗暗好笑,戴胄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型。

“陛下!”就在这时,王德出现在殿门外。

李世民招了招手,王德抱着一沓恪报进来:“陛下,吴王的恪报发行了,您每次都要第一时间看西游记,所以奴才就……”

“好了,给朕呈上来,剩下的带回下朝给兕子他们送去,不是朕喜欢看,是兕子他们!”

“是是是,老奴说错话了。”

啪!

在众目睽睽的注视下,李世民拿起恪报扫了一眼,啪的一声拍在龙案上,喝问道:“大唐开国,长安城有这么多车马踩踏碾压百姓,致残致死的人数吗?李恪,这些数字是不是你捏造的!”

长孙无忌的眉头深深皱着,他暗暗与温彦博对视一眼,知道李恪的反击开始了。

李恪最贯以报纸文章来反击了。

“陛下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可以让臣等看一看?”房玄龄作揖询问道。

其实大家都差不多知道了,这报纸恐怕就是给大家准备的,什么宫内公主们,这都是借口。

李世民摆了摆手。

王德吩咐小太监,把报纸分发下去。

“北周建都长安,马踏车碾,总计致死致残百姓三万人,尚有统计不全者。”

“北魏……十万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

“我大唐开国不过十数年,怎么会有一千多人,这份数据是假的吧?”

……

朝臣们议论中,长孙无忌等人更加感觉棘手了。

温彦博抖着手中恪报,转身对着李恪反击道:“吴王,你知道这份报纸会给朝廷造成什么被动的影响吗!”

“你这是乱命!你身为皇子,却主动把这种事情,夸大告诉百姓,你为了追求自己的声望,致朝廷的威信于不顾!”

“陛下,臣请严惩吴王!”

“秦二哥,吴王这次是不是真的为了做成事情,夸大了数字呢?”

“是啊,我怎么就不相信呢?”

“开国十数年,怎么会有一千多人呢!”

……

朝中议论响起,大家都有些不相信,这也太夸张了。

所有人,就连对李恪有好感的杜如晦等人也有些怀疑,李恪是为了推行他的规则,所以故意夸大了数字。

有些担忧的看向李恪。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