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65章 他距离皇权太近了!恪党革新三巨头载誉而归

“陛下,臣又要弹劾吴王!”

戴胄似乎发了疯,忽然又声疾呼,弹劾道:“吴王不履职左侍郎的事物也就算了,现在无中生有捏造编撰了这样一篇败坏朝廷声望的文章来,实在是太放肆了,必须予以严惩!”

“臣以为吴王不适合再担任左侍郎,并且要降其王爵!请陛下以天下为重,切勿因偏爱私爱,影响朝廷大事,如今吴王敢这般做,今后就敢做出更加难以收拾的事情!”

“臣再请陛下查封恪报!”

许多人见鬼似的看着戴胄。

大家虽然不相信这上面的数字,许多人也对李恪存有敌意。

可是大家今天的目的是逼着李恪服软,掏空其财富,并且夺取左侍郎的官职。

戴胄的弹劾,很显然已经超出了大家商议好的范畴。

杜如晦等许多站在中立位置的人暗暗摇了摇头。

李世民本来心中震惊、生气于恪报上的数字。

可现在戴胄的弹劾,就更加让他生气了。

他的儿子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你戴胄竟然恨不能一棍子敲死他,不给他一点翻身的机会!

李世民以及很多人都清楚,戴胄这种表现,无外乎刚才李恪戳穿了其懈怠庸碌的事情。

携私愤而报复!

就这样一个人,士族系推动的增相中,还能名列前茅?

哼!

李世民心中冷哼一声。

他刚要开口之际,杜如晦拱手说道:“陛下,这么多人在弹劾吴王,是否可以给吴王一个解释的机会呢?总不能不听吴王辩解,就认定吴王是有罪的吧?”

“准了!”李世民立刻答应。

他看向李恪。

这个混球儿子不是个办混账事情的,可这上面的数字,他怎么也不能相信。

“戴大人,等一会儿,本王要弹劾你!”李恪冷漠的说道,然后转身拱手道:“启禀父皇,想要知道儿臣这篇文章上的数字到底有没有出入,可以传唤长安令王崇基即可。”

“儿臣搜集这些数据,都是在长安令府衙卷宗中找到的!”

“宣,王崇基!”

“宣,王崇基!”

声音一道接着一道向外传递。

大约半个时辰,王崇基气喘吁吁的跑来:“臣王崇基拜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当即询问道:“吴王言称他这份恪报上的数据都是从你长安令府衙中搜集到的,这件事情是否属实?”

王崇基能感受到,上百道眼神严厉的盯着他。

恐怕都想让他说这个否。

可这本来就是真的,卷宗还都躺在府衙的卷宗室,王崇基硬着头皮,作揖回道:“启禀陛下,这都是真的!”

“什么!”

“都是真的?怎么可能!”

“王崇基不会是叛变了吧!”

……

王崇基的话,像是扔到了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顿时激起一阵阵涟漪。

“陛下千真万确,当初吴王到府衙找臣调阅卷宗,是臣带着府衙官吏配合的,此事臣一清二楚,这些卷宗现在都在府衙中,可以随时检点查验。”王崇基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恪是要整理数据,刊登在恪报上。

如果他知道,说什么也不敢配合。

鬼知道皇帝现在心里怎么想呢,毕竟这等于是打了皇帝的面子。

“北魏十万人、北周三万人,大唐开国十数载,一千多人,平均每年接近百人因为马匹受惊乱冲乱撞,因为我们有些高官权贵,亦或者他们的家人,在街面上纵马狂奔,因此而致残致死近百人!”

“或许又有朝廷的干臣要弹劾儿臣,弹劾儿臣不应该将这封数据刊载在这篇文章中,如果朝廷都没有勇气承认,又有什么勇气来更正呢?”

“戴大人这一千名百姓中,就有一个案例与戴大人您有关系!”

“贞观五年,戴夫人乘车买丝绸,途中马匹受惊,踩踏致死百姓一人,伤五人,时候戴大人赔偿死者一贯铜钱,此事算是结案!”

戴胄脸都白了。

李恪目光扫视朝中许多人,继续说道:“这一千余名百姓死伤中,与在场很多人都有牵连,本王就不一一列举了!”

“戴大人还舍得赔偿一贯铜钱,有些人更是吝啬的令人发指,竟然连一文钱都舍不得赔偿!”

“有些案子压住了,就在长安府衙结束,有些闹到宫内,就会有大批的文武出来替同僚求情。”

“高祖皇帝、父皇顾念君臣情谊,只能口头责罚,最多不过罚俸处置,然后皇室内帑拿钱出来赔偿百姓,诸位大人,既然朝廷无法用严令处理这种事情,难道朝廷,我李氏江山就要一直因为你们的放肆,而替你们背负老百姓的骂名吗!”

“这骂名积累多了,我李氏江山轰然倒塌,怎么,你们换个皇帝,继续效忠,继续做你们的千年世家吗!”

“本王只是想着不损害大家的利益前提下,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悲惨事情继续发生,少发生罢了。”

“如果诸位大人还要反对现在这种习惯上,规则上的细微改变,那好,诸位大人现在当着父皇的面承诺,你们以及你们的家人,今后再犯同样的罪行,一律按照唐律国法来判刑,诸位大人敢吗?”

“戴胄大人,您敢吗!”

李恪的声音很高,他已经停下来了,殿内的回音仍然在响着。

李世民拳头紧紧的攥着。

他这个混球儿子,真的很少发怒,与人说话,也很少如此情绪化。

当然他理解为什么。

因为这混球有一颗仁恕之心。

他了解这一桩桩案例的背后,就会增加一份愤怒,这愤怒,压抑了数个月之久,终于在今天的朝堂之上爆发了。

即便是他也被这数字震惊了。

他一直觉得在他的治理之下,虽然交文皇帝晚年,大隋朝最巅峰时期差很远,可正在一点点变好,变得更好。

但他没有想到,皇城脚下,国都之内,竟然有这么多的不公肮脏腌臜存在。

戴胄一脸的赤红,嘴唇哆嗦,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父皇,就连大哥太子都主动遵守城内的新规矩,儿臣以为大家会以大哥为榜样,现在儿臣觉得,这个规矩应该以朝廷法令来下达!”

“准了!”李世民想都没想答应了。

长孙无忌这才注意到,恪报后边专门写了太子和魏王都主动遵守规则。

不过这个时候,他一点儿都不高兴,李恪这是用太子和魏王给百姓做榜样。

最多权贵们会跟着做。

但是那些皇亲国戚们未必能管得住。

如果法令有用,法令能够管得住特权。

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悲惨事情。

只是今天向李恪发难,恐怕是失败了。

“儿臣还要弹劾戴胄戴大人!戴大人在吏部十年之久,吏部担负着为朝廷考察量用人才的职能,历任长安令、刑部、御史台等官员都首先要通过吏部的考察,而十数年长安城内发生了这么多的悲惨之事,几乎有三分之二被压下去了,这是戴胄大人统领吏部不利最好的证明!”

“儿臣还要弹劾刑部尚书崔仁师,刑部负责缉拿审讯,维护朝廷律法,很显然,崔大人没有尽职尽责的履行好这一义务和责任!”

“儿臣还要弹劾御史台御史大夫魏征魏大人,魏大人的御史台,有监察、闻风奏报的责任,长安发生如此多惨剧,为何御史台没有任何的行动?”

“儿臣还要弹劾……”

……

许久后,朝堂一片安静,李恪一口气弹劾了十数名官员。

李世民不由的乐了。

他猛然发现,这些被弹劾的人当众,有一多半是他不想在增相中,让进入中书省的人。

比如戴胄、崔仁师等等。

而他这个混球儿子,同时弹劾魏征、高季辅等人,很好的掩饰了这一目的。

他心中暗暗笑骂一句,原本他还想着怎么把这些人排除在增相的候选之外呢,现在好了,借口都有了。

反正魏征和高季辅这些人,连提交给他的那份初步候选人名单也没上。

很显然他这个混球儿子,虽然不来上朝,却也知道他这段时日遇到了难题。

增相是士族想要更大干预中书省决策的一种举动。

“臣罪该万死!”魏征大声说道:“请陛下责罚!”

许多人气的暗暗翻白眼,大骂魏征不地道。

沉默中,大家还想联合起来辩解一二的,魏征率先认罪,大家想为自己辩驳几句也不合时宜了。

“臣等知罪!”

“臣等知罪!”

……

“这也不完全怪诸位爱卿,朕也有错,既然吴王李恪给我们指出了错误,我们就要改正,长安车马道、人行道的规矩,由中书省下发文告开始执行,任何人不得违反!”

“谢陛下!”

“李恪,听说你们会在小年当晚,让整个长安十二街都亮起来是吗?”李世民好奇的询问道。

李恪王府中的事情他都知道。

那种所谓电灯的东西,他也早收到了消息。

可具体如何他却没有见过。

若不是不能表现的对李恪太过于青睐,他早想去看看了。

李恪作揖答道:“是父皇,小年述职结束,刚好是晚上,父皇与诸位大人只要站在皇城,就可以发现,长安十二街会变为白昼。”

“从今以后,长安城内,宵禁可以取消,百姓可以在晚上空闲出来走动,每个漆黑的夜晚,都可以如同年关、元宵一样,从此长安的夜,对百姓也是开放的!”

“未来朝廷有能力,可以普及整个天下。”

……

听着李恪的描绘,李世民不由激动难以抑制,他面色微微有些潮红,说道:“好,小年夜,朕带着群臣在城楼摆宴,观赏你描绘的这一幕!”

“儿臣遵旨!”

随后退朝。

“糟糕!”刚刚走出太极殿的长孙无忌,看到魏征和高季辅二人有说有笑的模样,猛然醒悟。

温彦博还蒙在鼓里,不解询问:“辅机怎么了?”

长孙无忌满嘴苦涩:“我们上当了,李恪后面的弹劾根本就不是为了长安十二街的事情,他是为了增相之事,他弹劾的人当众,一大半都是我们增相初步名单中的候选人!”

温彦博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堪,咬牙怒道:“今天的弹劾,本是想要他屈服,没想到竟然让他反过来坏我们的事情。”

哎!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索性影响不是太大,即便这些人不能入中书省,剩下的人当中,无论陛下怎么选,我们的目的也能够达到一些,只是并不完美罢了。”

“现在彦博兄你更要考虑,现在十二街的事情定下来了,你们的事情怎么办吧。”

“怕什么,就算定下来又如何,韩王等人可不会守这些规矩的!”温彦博十分笃定,冷笑说道:“这一次韩王等人可是倾家荡产的投入!”

长孙无忌想一想也是,他瞥了眼温彦博,温彦博也是倾家荡产的投入。

关陇系都打定主意的想要在李恪身上大赚一笔的。

毕竟李恪掌握的财富,是在太大了。

太极宫。

长孙无垢等李世民回来后,莞尔笑着说道:“听说恪儿今天在朝上罕见的大发雷霆了?”

李世民想到后,就不由笑了,笑骂道:“他那个狗德行,难得在意一件事情,不过最后倒是帮解决了一点增相的难题。”

“可是他朝廷的法令,报纸宣传承乾和青雀,可以让百姓遵守,让权贵家不敢放肆,捏着鼻子认了,可以让皇家那些兄弟、侄子们干休吗?”

“这一次,温彦博在后面撺掇他们,他们一个个像恶狼一样盯着恪儿掌握的财富。”

“又是恪儿的皇叔,不解决这个难题,这个事情始终存在隐患。”

李世民想到他的父皇,给他留下的这些祸害兄弟们,就不由的头疼。

宫里还有一个一两岁的弟弟,他得当儿子一样养着照顾着。

李世民有气无力的坐在软塌上,拍了拍脸,无奈自语道:“报应啊,造孽啊!”

噗!

长孙无垢不由莞尔一笑,瞠目白了眼丈夫。

对高祖皇帝的亏欠,丈夫对这些兄弟们真的是十分优容和纵容。

“陛下,吴王出宫后,去河间王府中了。”这时王德进来汇禀道。

闻言,李世民猛地一愣,然后蹭一下坐正身子。

啪!

紧接着抚掌赞道:“混球东西,感情他早想好了对策,堂兄!我怎么把孝恭堂兄给忘记了!”

“王德,一有确定消息就马上告诉朕!”

“是!”

王德走后,长孙无垢担忧道:“就怕堂兄不愿插手,自从你登基后,堂兄就远离朝堂,整日笙歌燕舞,生怕你对他动手。”

“他想多了,是因为这大唐江山可以说是我们两个人打下来的,他怕我担心他功高震主,但他也没有想多,我活着,我当然不怕他,可如果我们到了要走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剪除他,他姓李,他有很大威望,他距离皇权太近了,把他留下来,一旦将来为顽固守旧一方拥戴,将会成为恪儿最棘手的对手。”

“三国曹睿为什么最后要留下司马懿,很大原因就是要牵制曹爽,同样的道理,曹爽距离皇权太近了。”

……

长安城外。

一个长长的队伍正在缓缓向长安靠近。

薛万彻、长孙冲、岑文本三位骑马行走在前面。

岑文本苦笑道:“这样真的好吗?咱们三人现在被朝内朝野称之为恪党革新三巨头,同时又是未来三地半天下的主官,我们三人一同进入京师,这震动恐怕是不小吧。”

薛万彻也不由的点了点头。

这事情是长孙冲联络的。

据闻杨师道上了增相的候选名单上,长孙冲就成了益州刺史呼声最高的人选了。

这个时候如此高调,薛万彻总觉得不好。

“两位前辈,就算我们不如此,别人就会放松对我们的警惕了吗?”长孙冲反问道。

薛万彻和岑文本不由苦笑。

革新三巨头已经是名声在外了。

而三人心中都有一个不愿说出口的原因。

他们想要以此试探皇帝对他们这种做法的反应。

以此来判断,皇帝对李恪的重视程度。

否则岑文本也不会主动停留在武功等长孙冲二人了。

“听说我大哥在长安做了件大事情,叔玉给我写信,说现在到了长安,保准让我们感到陌生而惊讶,这一次,我们也给朝廷带了一份大礼,应该能给我大哥涨涨面子。”长孙冲说话的音调都有些微微颤抖。

薛万彻和岑文本哪怕已经过了热血的年纪,可还是忍不住面色微微泛红。

岑文本笑着询问:“薛经略使,听说你们岭南道,想要依托珠三角发展海上丝路是吗?我们三地有没有更广泛的合作呢?”

“不错,其实依托珠三角,打造农渔商经济圈,这是王爷当初提过的,只是王爷在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农渔方面进行了布局。”

“近一年,渔船出海的同时,岭南也派出海船沿着西南方向海岸进行搜寻,我们发现了三国记载中,吴国发现的夷州。”

“就是孙权派遣卫温和诸葛直带领万余名士兵出海寻找到的那个夷州?”

“嗯,我们依托夷州,继续向西南方挺近,已经摸索到了一条通往戒日王国,较为安全航线了。”

“不过具体如何发展,大家心里没有底,所以这一次回京,有十数名的岭南代表一起跟着来了,就是向跟王爷取经。”

岑文本想了想,提议道:“那我们一起去找吴王,让吴王给我们三地指点指点迷津,丝路现在已经饱和了,而且我研究过,我们三地真的想要做到三地半天下的局面,恐怕并不容易,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好,一起去听听大哥有什么好办法。”长孙冲高兴答应。

于此同时,齐王李佑的返京队伍也抵达长安附近,不过他是经洛阳,入潼关,过渭水而来,与岑文本等人真好相对而行。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