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道之外道迹 21.同窗三载

小说:道之外道迹  作者:道之外  回目录  举报

梁山伯笑道:“山伯求学,想不到竟遇上良朋益友。祝公子,山伯有言,不知当讲与否?”

祝英台同样笑道:“梁公子有何见教,但说无妨。”

梁山伯不好意思地说道:“祝兄,想山伯无有姐妹无兄弟,今有幸得遇公子心欢喜。意欲与你两结拜,不知公子可愿意。”

祝英台拱手说道:“承蒙公子不见弃,金兰结义为兄弟。从此读书有良伴,英台哪有不愿意。”

梁山伯高兴地说道:“如此,敢问祝公子贵庚?”

祝英台说道:“英台今年二八(十六岁)!”

梁山伯笑道:“却是我年长一岁!长者为兄,我该叫你一声‘贤弟’。”

“兄长!”祝英台笑道,只是一会儿又皱起了眉头:“诶,只是你我结拜,何以为证啊?”

梁山伯说道:“这,你我求学,草桥相识。不妨,在这草桥上结拜,让那蝶儿做个证人。”

说着,梁山伯牵起祝英台的手,就在草桥亭里跪下。

祝英台羞涩地收回梁山伯牵着的手,然后才跟着梁山伯念道:“日月山川,万物荣欣。山伯英台,草桥结拜。从此以往,拜为兄弟。对天盟誓,蝴蝶为证。”

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灵。

云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

但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

……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草桥亭结拜后,果然相伴同行,到了那圣贤书院。

圣贤书院,说是书院,其实更像一座城。总体上,它分为内院和外院。

所谓外院,就是在山脚下的一般书院。外院教授的是一般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至于修真,最多就是教授一些基础的攻防逃。

至于内院,则是建筑在山腰以上的宗派,四周设有大范围防御阵法。这里的弟子无一不是资质优良,抑或者勤奋有加的人。倒不是儒家没有一视同仁。但是说到底人与人是不同的,儒家擅长因材施教,自然不能要求资质较低的人修为精进了。当然,儒家也是给机会的,在外院显露出足够的资格,并且被老师们推荐,也是可以晋升到内院学习更高级的儒术的。

这种方法也不是儒家一家如此,像道家玄门、佛家小雷音寺等大门派皆是如此。除了世家弟子有机会直接进入这些势力,其余人只能通过层层筛选了。运气好的,小时候就被看中了,早早地开始修炼,倒是先人一步。

说到底,因人而异,唯有自行努力了。

而那梁山伯与祝英台来的就是圣贤书院的外院了。

梁山伯自不必说,从小到大哪里有修真的机会?不是每个书院都有资格教授儒术的,除了圣贤书院,也只有国家级别的国子监和九州级别的州立书院才会教授。如此,梁山伯也只能在外院进修了,不过也是他的幸运了。

祝英台嘛,逃出家门的人,哪里能动用关系进入内院呢?况且,儒家重男轻女,内院女弟子少的要死,不是资质极高的也进不去。外院倒也还好。

……

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进了圣贤书院的外院,竟然是同窗共读两无猜,志同道合相敬爱。

光阴过去似流水,匆匆过了三长载。

这一日,祝英台磨砚,梁山伯作文,梁山伯忽发现祝英台的耳环痕,眼睛竟是一动不动地盯着。

祝英台见了,脸色稍微红晕,嗔道:“嗳,你做什么?”

梁山伯悻悻地收回目光,不好意思地说道:“贤弟啊,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忽见耳环痕,只有女子戴耳环。贤弟啊,你穿耳朵为何因?”

祝英台依旧脸色羞红,说道:“梁兄你做文章不专心,为什么看来看去看不停?若说我的耳环痕,想起此事笑死人。家里年年有庙会,村里人叫我扮观音。”

梁山伯听了,笑道:“哦……”却是拉起了长音,一番笑意。

祝英台嗔道:“以后你再瞎猜疑,我就要……”

梁山伯连忙说道:“贤弟不必怒气生。贤弟,你看我这一篇文章做得如何?”说着,就拿着卷子,靠在一起,要与祝英台一起看。

这时,一个妇人走了进来,却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师母。她进来见到两人正是亲密无间的样子,调戏地笑道:“哟,那么友爱呢!”

梁山伯与祝英台听了,却是连忙分开,向着妇人行礼:“见过师母。”

师母笑道:“山伯,先生唤你哩。”

梁山伯说道:“啊,先生唤我,亏得我的文章已经做成了。贤弟少待,愚兄去去就来。”

说着,他就拿了卷子,走了。

待的梁山伯离去,师母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轻唤祝英台:“英台,你父亲又有信来了。你爹来信真是勤快!”

祝英台皱了皱鼻子,说道:“真的?待我看来。”看完,竟是又皱了皱眉。

师母笑道:“是不是又来催你回去?”

祝英台点了点头,说道:“离家读书已三载,老父是封封家书催我归。我与他同窗三载非寻常,情重如山深如海。老父有病盼儿归,我难舍知心梁山伯。”

师母说道:“纵是如此,父亲病了,你也理应回去。不知几时动身?”

祝英台叹道:“我想禀明先生,明日一早就登程。”

师母说道:“如此甚好,一路小心。”

祝英台想了想,却是欲言又止:“师母……”

师母说道:“英台,你还有何言相告?”

“还有……没有什么。”祝英台说话吞吞吐吐的,稍微顿了一会儿,叫道,“师母……”

师母说道:“来,英台,有话坐下来讲。”

祝英台说道:“师母。老师教诲恩如海,又承师母好看待。”

师母说道:“不用客气。”

祝英台继续说道:“师母。我在草桥结拜梁山伯,同窗共砚三长载。”

师母微笑道:“这个我早已知晓。”

祝英台再说道:“师母啊!三长载,三长载,我有满腹心事口难开。”

师母故作生气地说道:“英台有话,快些讲来,无妨。”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道之外道迹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