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打卡清末民初 第20章四个和尚分稀饭

“安妮。“

“咋了“

“听说过这个顺口溜么;山东响马河南蹚,东北胡子湘西匪,西北刀客做马贼,苏北年年发大水。“

“没听过,但是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要去治水了,你一定会三过基地而不入,和大禹治水一样,是不是?指挥官阁下。“安妮不聪明,神仙都不信。

“不是,我会随时回来和你跳舞的,心愿未了,我十分想念赵宗祥,不对,我十分想念安妮宝贝。“欧阳亭糯糯地说道。

苏北,连云港,欧阳亭一眼就看好的地方,之所以选择连云港,主要是这里将来是陇海铁路的东方起点,西至西安、再到兰州,最后哈密,迪化,甚至斋桑湖畔。

这一条线能穿起大半个华夏,这也是欧阳同学经营西北的战略起点。

来连云港是为了根治淮河做准备工作的,伟人说过一定要治理好淮河。

淮河流域,北岸平,只能挖河疏通,也就是说只能疏通,导流。

南岸重山峻岭,必须修建水库,把水留住,蓄水以调节天气的旱涝。

这就是治理淮河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南岸上建水库把水留住,一个是在北岸和下游挖河道把水引入大海。

读者大da可以查一下,在50年代,靠肩挑手抬,赤膊上阵,每天吃八两米,动员了上百万人,不分昼夜,硬是完成了新华夏引以为豪的淠史杭灌溉工程,造福了百姓,震惊了世界。

那个年代,上百万人的人力,这是什么气魄,只有新华夏才能做得到。

治理淮河现阶段只能先挖河,南岸大山里建水库目前条件不允许。

洪泽湖以东到海边,落差仅仅六米,而且还经常性淤积。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几百里地落差才六米,几乎就是平的,水肯定流不快,流不快,水涨高了就是发大水,现阶段唯一的笨办法就是挖河,往深了挖,使劲挖,加深挖,增大流量,让水流的快一点。

沿着黄河故道挖,向东往深了挖,往宽了挖,三米半深,一百二十米宽。工程完毕,期望明年春夏的大水能流的快一些,缓解一下灾情。

按照这个计划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员和机械,还有大量的钱粮,算是提前以工代赈了。

欧阳亭交代得很明白,这决不是给大清朝输血续命,这是为了在这一方水土上活着的百姓,以十年之功修一个简化版的淠史杭工程,修成了,功德无量,来这世间一趟,总得做点什么。

苏北说全国第一穷,别的地方都不敢吱声,就连云贵高原哪里也比苏北强,强在哪里,强在没有那么多的灾害。

苏北年年忙,种菜又种粮,一场大水来,给你全冲光。

苏北年年发大水,这个是真的,淮河上游无论哪里下大雨,最后倒霉的一准是苏北。

所以伟人批示了那句名言;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站在连云港的土地上,周忠凯、王鲁民相互看了看,似乎心有灵犀,迈开大步向县城走去,买房买地,开工了,要先修建港口,十万火急。

周忠凯、王鲁民都是老袁的兵,祖籍江苏,刺头两个,但是为家乡父老做事,粉身碎骨,天经地义,这年头还真不缺热血青年,就是这一个个的周忠凯和王鲁民,华夏人才挺直了自己的脊梁。

“王鲁民和周忠凯,你们两人要精诚合作,先解决苏北的大灾问题。我支持你们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洪泽湖的淮河入海水道开挖,也就是黄河故道,一定要要把水排出去。“欧阳亭说道

“这是有史八百年以来黄河改道后的最伟大的壮举,将来会有灾民一千多万,考验你们两个魄力的时间到了,谁还能拿出事关天下千百万灾民福祉的筹码来;没有人!所有阻碍者,捣乱者、破坏者、无论他是谁,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鬼挡杀鬼。“欧阳亭同学说道。

连云港,现在的海州,大浦港,也就是十几天的时间,这里已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肩挑车拉,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呢?老袁和老张的兵沿途宣传,官吏备案。

有饭吃,有工钱,有组织,为自己,每个村的族长出面召集。

这是修整大浦港的码头呢,起码要靠上3000吨的船,运粮、运设备都需要,这样从青岛就可以转运,青岛可以停靠大船。

大浦港原来主要是运盐的,淮河两岸的海边,盐业发达,从明朝便改煮盐为晒盐,用砖池,后为泥池。

以淮河为界,北边的叫淮北盐场,南边的叫淮南盐场,合起来称为淮盐,“两淮盐,天下咸”,这是民谣说的。

淮盐,颗粒大,色泽白,品质干。

尤其是品质干,别的盐可能抓一把感觉湿漉漉的,淮盐不会,干就是一种品质。

出好盐全凭领滩手的经验。官方说;淮北滩晒制盐传统技艺是淮北盐工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智慧结晶,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至今仍是现代科技无法替代的。

注意;说的是淮北盐,没有淮南什么事。

这么好的盐当然要往外运了,就从大浦港往外运,一听说要扩建修整大浦港,一经动员,当地的老少爷们都来了。

太阳终于下山了,湿漉漉的一身汗,风吹过来,有一种疲惫的惬意,懒懒的,不愿意动弹的样子,这是身体在用自我保护的方式,调整着平衡,深奥吧,还真就是这么回事,不信您试试。

累到了数,睡觉就容易些。

“开饭了开饭啦,都排好队,不准挤,一家出一个人排队。”负责秩序的宪兵队四处吆喝着。

拿着不同样式的碗,以村为单位,各个村吃各个村的饭,各村有各村的村长,村长是走访村民时指定的。

有威信,有刹头的人才能当村长,副村长一般是族长,民兵队长也有了,就差妇女主任了,今冬明春,当挖河的活干完了之后,村委会的威望也就建立起来了,一夜之间,苏北大地,有头绪了,有组织了,谁来了都没用。

欧阳亭同学的大本营在包头呢,那里正在热火朝天的减租减息打土豪呢,谁曾想在苏北挖河挖出了村委会这一体制,这里可是华夏最糗最乱的地方,无心插柳柳成荫,赚大发了。

高粱米饭,掺和少量大米,能有一点点大米,就相当不错了,有大米和没有大米,吃起来感觉天上地下,再说了毕竟是干饭,羊肉骨头炖土豆,洋葱爆锅,一头羊两个村分,一家一半,多少就这些了,基地提供的大锅,有两个大水缸那么大,一个锅煮米,一个锅熬菜,轮流分饭,至于是否公平,各个村自己村说了算。

说到公平,儿歌说到;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四个和尚四个碗。

四个和尚分稀饭,怎么分才公平?轮流来,一人分一天,一个分三个监督,分稀饭的人最后拿稀饭。公平否?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打卡清末民初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