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越看朱桢,心情越是美滋滋。
脸上堆满笑容,不自觉就走到朱桢旁边。
朱桢捧着一本《武经总要》,正看得入神。
此时的朱桢,是个穿越者,穿越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三年。
当初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得知自己是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大吃一惊。
“我滴乖乖!家父朱元璋!”
家父朱元璋,那可是大明洪武大帝。
来到这个世界,朱桢发现自己记忆力惊人,拥有过目不忘之能。
还有就是力气较普通人来得大。
这一点,随着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明显。
这个世界的历史和记忆中差不多。
自己依旧是六皇子,早早就被封为楚王。
只有一些小小的偏差,年纪比历史记载的大了两岁。
比四皇子燕王朱棣小一岁。
只比五皇子周王朱橚小了一个月。
其他的,似乎依旧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在前进。
朱元璋还是那个开局一个碗,天下全靠砍的朱元璋。
穿越前,朱桢虽然只是对历史有个大概了解。
但这并不影响,两世为人,朱桢还有着很多现代人的见识和记忆。
一朝穿越大明,家父朱元璋。
开局就已经是人生巅峰。
现在要做的,只要等着长大,到封地就藩做个逍遥王爷。
洪武年间,大明朝刚刚建立。
外有北元残余势力屡次寇边。
内部开国勋臣势力做大。
淮西武勋和浙东文臣,争权夺利。
内忧外患,朱元璋推行分封制度,分封诸子,以巩固大明江山。
分封制度由来已久,周、汉、晋等朝都在推行。
藩王权力极大,可以任命封地官员,甚至可以裁判其生死,还有自己的护卫军队。
关键时刻,藩王们可以藩屏帝室。
可以说,老朱对儿子们,寄予厚望。
既然要给儿子们这么重大的责任,自然要好好教育。
他十分重视文教,亲自选宋濂、李希颜这样的大儒,教导皇子们四书五经,尧舜禹汤,治国安邦之策。
除此之外,朱元璋认为儿子“宜习劳”,经常命令儿子们穿上麻鞋,裹上缠腿,到城外远足。
十分之七的路程骑马,十分之三的路程要步行。
稍大点的孩子,还要到演武场练习武备。
历史上,朱元璋的皇子,很多都带过兵打过仗,立下赫赫战功。
老四朱棣更是当了皇帝还亲自带兵五征漠北,最后得胜班师,死在归途。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皇子们如此优秀,得益于朱元璋的培养。
朱桢这么用功看书,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作为穿越者,跟几个皇子调皮玩闹,早已没有兴趣。
既然以后要治理封地,不如多做准备。
当务之急,就是多多了解现在的知识。
最快的办法,自然是看书。
大本堂乃是皇家藏书馆,什么书都有。
还有就是朱桢现在有过目不忘之能,扫一眼就能记住,读起来也不费事。
可以说,轻松愉快,就当打发时间。
朱桢此时看的这本《武经总要》,是一本军事著作。
里面的军事理论朱桢没多大兴趣。
但其中讲的军事技术,尤其是各种兵器的制造就比较有意思。
不仅有文字说明制造方法,还有清晰的图解。
朱桢刚好看到记载各种火器的部分,如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烟毬等。
另外,还有各种不同的火药配方,有燃烧、毒气、烟幕等作用。
这些东西,虽然对于穿越者来说,显得有些简陋,但依旧有很多借鉴意义。
朱桢看这些,自然是要改良现在的武器。
当然,刚重生的时候,朱桢就想过,直接造现代的枪械。
但后面才发现,这个时代的科技,即使有图纸,也造不出来。
不过,将现在明军使用的非常原始的火铳,改良为火绳枪,倒是可行。
而且也相对简单。
朱桢早已经画好了图纸,就等着找机会试验。
这个时代,大明军队依靠拥有火铳的神机营,南征北战已经难逢敌手。
如果有一支配备更为先进的火绳枪军队,那便可以横扫天下。
朱元璋看到朱桢手里捧着《武经总要》,心下更是欢喜。
心道果然是咱老朱的儿子,原来不是大儒,而是猛将。
从小读兵书,将来又是一名猛将!
李先生见朱元璋盯着六皇子朱桢,再看到朱桢竟然捧着一本《武经总要》。
心中不由咯噔一下。
暗道不好。
皇帝叫自己教导皇子们四书五经,尧舜禹汤,行大仁丈大义这些正统的儒家经典。
可眼下,六皇子看的却是《武经总要》这些杂书。
这还得了?
“陛下,臣有罪。”
李先生拜倒在地,主动请罪。
朱元璋一愣,没反应过来。
“李先生何罪之有?”
李先生道:“六皇子当堂不读圣贤书,臣教导无方。”
原来是这个理由。
朱元璋想想也是,人家先生在教授四书五经。
你老六却在读《武经总要》,这态度可不行。
李先生不说,那还罢了。
既然李先生提起这茬,就不得不重视。
否则以后其他皇子也当堂看别的书,没有了规矩,岂不是乱套?
朱元璋眉头蹙起,准备稍加惩戒。
“老六,你可知罪?”
朱桢暗道不好。
李先生所教的四书五经,朱桢读一遍就全记住。
自己为了稳重,自然不能逃课。
所以就悄悄看其他书。
每次李先生提问,朱桢都能背出来。
再加上朱桢坐在最后排角落,又有学渣二哥朱樉,调皮的刺头四哥朱棣挡着。
李先生愣是一直没发现。
朱桢乐得清静。
哪想到今天被老父亲朱元璋给发现了!
可别没事挨几板子,那也很痛!
“父皇,儿臣…”
朱桢支支吾吾,一时想不出理由。
“爹,老六年纪还小不懂事,要不训诫一番吧?”一旁的朱标帮忙求情。
朱桢感激的看了看自己的大哥朱标。
还是大哥好。
这个大哥,向来仁厚,总是护着自己的弟弟们。
所有兄弟们都服他,朱桢也不例外。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太子为人友爱,秦、晋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
所有皇子中,只有太子朱标最得宠爱。
也只有他是喊朱元璋“爹”。
果然,这声爹下来,朱元璋神色缓和下来。
不过,依旧看着朱桢,啧啧称奇。
这三年来,朱桢非常低调,基本上都宅在书房看书。
加上现在朱元璋跟马皇后感情甚笃,很少到朱桢母亲胡充妃那里。
朱元璋突然发现,自己这些年来,忽略了这个六皇子。
眨眼间,这个六皇子突然长大。
看这个头,气宇轩昂,竟然比老四老五还高一丢丢。
这身板,天生就是上阵杀敌,带兵打仗的材料。
还真是个麒麟儿,千里驹。
朱元璋有些舍不得打了。
就在这时,四皇子朱棣走进大本堂。
“儿臣拜见父皇。”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