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本来就不想责罚老六朱桢。
咱儿子读兵书读得好好的,可别因此挨一顿板子,因此被打击了积极性。
那样,咱又少一名猛将儿子。
正好,老四朱棣来了。
那就好好收拾一下这个顽劣的儿子。
朱元璋二话不说,就抄起旁边的大金锤。
这大金锤是真的沉,一锤子下去,怕不是要打死人。
老朱自然不会打死自己的儿子,只得把大金锤扔在地上。
哐当一声。
众皇子俱都吓得一阵哆嗦。
朱元璋又拿起李先生的戒尺。
没想到,这戒尺木质坚硬,老朱打在自己腿上试了试,发出一声脆响,真有点疼。
难怪刚刚老二朱樉被李先生揍得嗷嗷直叫唤。
老四朱棣虽然顽劣,但最像朱元璋小时候。
深得他的喜欢。
拿这戒尺,朱元璋也下不去手。
想了想,把戒尺一扔。
不过,这么没规矩的小子,怎么着也得好好教育一番。
“老四,你上哪去了?”
四皇子朱棣梗着脖子,“禀父皇,儿臣背书去了?”
“背书去了?”
“好啊,老四,你都敢骗起你老子来了?”
“你背书背到大本堂外面去了?”
朱棣硬气得很,回道:“禀父皇,先生说要背书,又没有说一定要在大本堂里背。”
没想到这小子还敢顶嘴,朱元璋气急发笑。
俯身盯着朱棣。
“背书去了是吧?”
“好啊,来,你背给咱听听!”
说着,走到讲堂上坐下,“告诉你,背好了则罢,要是背不出来,看老子怎么收拾你!”
朱元璋正在气头上,殊不知自己中了四皇子朱棣的算计。
以朱棣的聪明才智,早已将《论语》背得滚瓜烂熟。
朱棣胸有成竹,朗朗背诵: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为政篇》背得一字不差。
一旁的李先生,听得连连颔首。
儿子这么聪明,朱元璋自是高兴。
“行啊老四,你这小脑瓜还…”
话说到一半,突然反应过来。
四下一看,其他皇子都在偷笑。
“嘿,小兔崽子,你敢算计起你老子来了?”
朱元璋又板起脸,准备给朱棣几板子。
“来人!”
一旁的李先生连忙跪下道:“陛下,君无戏言!”
太子朱标也道:“父皇,君无戏言!”
众皇子也都纷纷道:“父皇,君无戏言!”
朱元璋本就护犊子,也就不再责罚。
既然老四朱棣逃学都不罚,那老六朱桢看课外书,自然也一并揭过。
但该考较的还得考较。
如果先生教的都不会,就看其他书,那就得好好训诫一番才行。
“老六,你也来给咱背一下。”
背书还不简单?
朱桢一点不慌,张口就来:
“子曰:为政以德…”
也是一字不差。
李先生又是连连颔首。
朱元璋更加高兴,脸上笑开了花。
“行啊,咱的儿子们有出息!”
“咱今天高兴,就不罚你们了!”
“老大,咱们走。”
说着,朱元璋起身带着太子朱标,往大本堂外走去。
走到一半,朱元璋忽然心中一动,又走向朱桢。
拿过朱桢桌上的那本《武经总要》。
“这本书给咱看看,你今天就老老实实跟李先生学习论语。”
“父皇,这…”
朱桢猝不及防。
自己刚刚想到一个改进火炮的办法,正在关键时刻呢。
对了,书本里还夹着自己画的火绳枪图纸…
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回到行宫。
朱标早早被立为储君,朱元璋更是手把手教导他处理政务。
所有军国大事,也都会询问朱标的意见。
一边走进房间,朱元璋一边问道:
“老大,你知不道咱为什么带你去大本堂?”
此时正值洪武五年春,盘踞北边的北元残余势力屡次南犯寇边,时刻威胁着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
朝廷准备了十五万大军北伐,想要一举荡平北元。
北伐统帅的最佳人选,自然是大明第一名将,最能打仗的魏国公徐达。
但是,徐达战功赫赫,官至中书右丞相,已经被封为公爵。
如果再立战功,就只能封王了。
而且还是异姓王。
这对老朱家的大明江山,可不是什么好事。
朱元璋是不允许有活着的异姓王的。
所以,最近朱元璋正为征北大将军的人选,头疼着呢。
怎么会有心情去关心几个皇子读书?
朱标聪明过人,想了想猜测道:“爹,难道和这次北征有关?”
朱元璋笑道:“你猜得没错。”
“你想想,征北大将军的人选,自然是你徐叔叔最合适。”
“但他现在已经是魏国公,再下一步就得封王了。”
“封无可封,咱就只能给他送个儿子,这也是你娘给咱出的主意。”
“只要能把北元余孽扫平了,一个儿子算得了什么?”
朱标恍然道:“爹,你是说要跟徐叔叔家结亲!”
“所以爹才带着儿子去大本堂,看看哪个皇子合适?”
想到刚刚弟弟们的顽皮,朱标不由莞尔。
朱元璋想着刚刚被老四朱棣算计,恨得牙痒痒,“老四这个小兔崽子,看着,早晚打折他的腿。”
“你别光笑!”
“给你老子出出主意,你的那些弟弟当中,把哪一个送给徐家?”
朱标收起笑容,认真分析道:“徐家一共两个女儿,小女正在幼龄,自然不合适。”
“那就只能是大女儿了,算算年纪,诸位弟弟中,三弟、四弟五弟六弟合适。”
朱元璋接道:“你是说老三?”
朱标道:“儿子觉得,四弟最合适。”
“老四?”
听说是老四,朱元璋犹自气愤,“那个兔崽子!”
朱标道:“诸位弟弟中,就属老四性情顽劣,花样又多,脾气又倔,大本堂的先生和娘,谁都治不住他。”
“父皇,徐叔叔带了几十年兵,什么人没见过?让他来调教老四,这笔买卖,咱们家稳赚不赔。”
如果朱桢在这里,绝对又要佩服大哥朱标,他的确有着识人之明。
历史上,朱棣从十五岁就跟着徐达征战历练。
后来成了最能打仗的皇帝。
“让徐达给咱带一个猛将儿子出来,这个主意不错!”
朱元璋微微颔首,忽然想到认真看兵书的老六朱桢。
似乎也是不错的人选。
“老六朱桢也不错,这小子,还会偷偷看兵书呢。”
说着,朱元璋扬了扬手里的《武经总要》,随手翻看。
“咱来看看,老六都学些什么?”
翻着翻着,就翻到了书本中夹着的几张图纸。
“咦,这小子还会画画?”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