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煐国公张维贤赶紧跪下,但神情茫然,显然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陛下,老臣何罪之有?”
“你身为京城三大营统帅之一,对三大营内坐吃空饷、克扣军饷、卖官赂爵一事,视而不见,该当何罪?”
“你身为大明煐国公,国之栋梁,坐视枭小蚕食大明,不管不问,该当何罪?”
说话间,一股帝威夹杂着怒火,烧得众人心头一凛。
京城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本应是大明精锐,可如今却差点守不住京城!
建奴好灭、乱贼好平、拿着唐刀耍的矮子们更是不值一提,可附着在大明骨骸上的吸血虫,最难除!
不想办法除掉这些吸血虫,大明依旧逃不过崩溃的命运!
张维贤闻言,眸中赫然闪过惊讶之色,随即惭愧无比地说:
“臣知罪。”
沉默片刻后,他神色黯然,老眉低垂地继续说道:
“其实,老臣也想管管那些破事儿,可三大营内勋贵众多,山头林立,非老臣一人可以管控!”
“老臣只能尽力把自己份内的事儿做好,其他的着实是有心无力。”
崇祯知道他的苦衷,并没有继续责怪。
三大营内的情况,他知道得不少。
三大营账面上的士兵名额为十五万,然而建奴来袭真正能参战的只有七万余人,剩下的一多半全是“账面人”,吃空饷用的。
而且,参战的七万余人,老弱病残居多,缺乏真正有战斗力的精锐。
虽然,萨尔浒之战,明军精锐受重创。
但偌大的国家,还没有走到连几万年轻人都凑不出来的地步!
这其中,必定夹杂着许多猫腻!
可京营多为京城勋贵,诸如成国公朱纯臣、临淮候李性、京营总督李国祯等人。
仅靠张维贤一脉,是绝对动不了他们的。
崇祯今天敲打张维贤,就是想让他一心一意的为自己查处京营腐败。
先把将领们贪污的军饷给榨出来,好给官兵发饷。
念及于此,崇祯森然道:
“念在你坦然知罪的份儿上,朕便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朕命你彻查京城三营贪腐一案,案情所涉所有勋贵,一一记录在案,作呈堂证供。”
“亲王爵位乃是皇家给予,皇家可给,就可收,此事你放手去做就好,有朕给你当靠山,无需怕这怕那。”
“敢横加阻拦者,直接给他一刀便可。”
“大明国公,就要有大明国公的气魄!”
声音斩钉截铁,直击心头。
闻言,张维贤豁然抬头,望向崇祯年轻的面庞,心头犹如被大锤锤了一下,激动之情如潮水般涌至。
终于等到陛下的圣意了!!!
曾几何时,他就盼望着崇祯新帝能够整治一下京营。
可自己所上奏折全部石沉大海,不见踪影,这也令自己心灰意冷,以为陛下根本就不管事儿。
现在想来——
陛下久居皇宫,是如何得知三大营中的糜烂的?
要知道,京城军营与朝堂隔绝,里面发生的事儿,即使是兵部尚书,也不一定能搞清楚。
肯定是陛下派人秘密调查过京营,甚至连自己的老低都给查了个遍儿,这才把反腐的任务交给自己。
自己还是太浅薄无知了,陛下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在悄悄地等待机会。
这次大战过后,暴露出了种种问题,正好是发作的时机。
想到这,张维贤心头震惊之色更重。
从突然出现的两支雄军,到反腐三大营。
少年皇帝的手腕,绝非朝堂所传那般不堪,更不可能受东林党那帮腐儒掣肘。
军队,怕是要变天了!
大明天下,更是要变天了!
我大明终迎一代雄主!
“臣遵旨!”
张维贤躬身领旨,脸上颓然的神色不复,取而代之的是坚毅与狠辣。
有了陛下撑腰,他要让那些勋贵子弟知道,大明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大明的刀,既护子民,又斩枭小!!!
交代完京营之事,崇祯又看向王承恩和曹化淳。
这二位都是自信王府便一直跟随自己的老班底,绝对可靠。
感受到皇帝的目光,二人拳头暗暗攥紧,压下心头紧张之色。
“王承恩领旨!”
“老奴在!”
“朕命你重建锦衣卫和西厂,重启诏狱,密查京城内阁六部官吏贪墨、受贿之事,而后,广监天下官吏。”
“朕已备好三千高手和一千专司审计的人才,供你调遣,不要让朕失望。”
崇祯话音刚落,在场大臣皆是面面相觑,倒吸凉气声不绝于耳。
锦衣卫之凶名,天下皆知!
锦衣卫诏狱,更是号称人间地狱!
上察首辅,下监小吏,天下之事,无其不知,无其不晓。
一旦犯事,被抓到诏狱,那便是十死无生。
天下之人,闻之色变!
重启锦衣卫来查处贪墨...
陛下严厉打击贪墨之不正之风,是要为大明朝堂刮骨疗毒啊!
这一发不知要牵连多少人,有多少人的头颅将滚滚落地,掀起多大的腥风血雨。
天子只要不叫停,朝堂就不会有干净的人!
群臣生死,皆在一念之间!
“遵旨~”
王承恩面带喜色,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陛下委以重任,说明他对自己足够信任。
能得陛下之信任,是不世之荣幸。
王承恩于心中打定主意,锦衣卫日后,必定要成为陛下最忠实的狗,手中最锋利的刀!
早在天启年间,天启皇帝禁不住东林党人的忽悠,把锦衣卫,东西厂给废了。
造成百官无人掣肘,敢在朝堂上窜下跳的局面。
今日,崇祯不仅要重启锦衣卫,还要重启东厂。
“曹化淳领旨!”
“老奴在!”
曹化淳脸上也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因为王体乾的打压,他在尚膳监已经待了一年了,每天备受排挤的日子可不好过。
“朕命你重建东厂,朕同样准备了一千专司审计的人才,供你调用,一应费用皆从户部调遣。”
没等曹化淳谢旨,崇祯又轻描淡写的说道:
“东厂建立后,先把先帝枉死一案,查个水落石出。”
“这件事,要快,朕一周内要看到结果!”
话音刚落,暖阁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先帝之死,颇多诡异,但无人敢说什么,皆因东林党把持朝政。
对先帝之死有异言者,都被干掉了。
此前,更无人敢调查先帝死因。
如今,崇祯所作所为,告诉他们,眼前的皇帝不仅敢对京城三大营开刀,更敢对大明朝堂背后的庞然大物东林党开刀。
李标由起初的震惊,变成了头皮发麻,陛下真是好手段!
他虽同为东林党,但洁身自好,兢兢业业,对同僚贪赃枉法的作风,亦是十分不满。
阉党在陛下登基之初被打掉,崇祯手中没有可以制衡东林党的力量。
他便重组锦衣卫和东厂,密查先帝之死,以图粉碎东林党。
而且,陛下在上位之时,干掉阉党,必是为了麻痹东林党。
欲先让其亡,必先让其狂!
等东林党自己作死,露出马脚,再一网打尽!
既然有三千锦衣卫、三千专司审计的人才,那么么,相必,陛下连后备官员都安排好了。
思绪闪动间,李标浑身起满了鸡皮疙瘩。
辛亏自己一直恪守己身,严于律己,否则小命必定不保!
暗中布局,一朝爆发。
高!
实在是高!
在这样的陛下面前,东林党人好似稚童般天真。
就这样,在众人毫无察觉之时,李标的身姿又往下压了压。
听完崇祯的话,其余人等,亦是牙齿咬得咯咯响。
该查了!
是该查了!
先帝之死必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否则,他们这些大臣亦是愧见先皇。
尤其是徐光启,拳头攥得咔咔响,额头也是青筋暴起。
他不仅是农艺师,更是化学家,军火专家。
当初,先帝吃红丸时,他心觉不对,鼎力劝阻,奈何有韩癀从中做梗,先帝还是吃下了那颗致命的红丸。
他恨自己当初没能拦住先帝,更恨东林党的狗贼们。
如今,陛下要拿东林党开刀,他心中的那团火终于可以释放了。
望着崇祯年轻的面庞,徐光启眼圈不禁有些泛红。
风雨飘摇的大明,终于迎来了能够挽救它的人!
发布完命令,崇祯同样是长长舒了一口气。
若非自己手中拥有二十万大军和三千锦衣卫,自己还真不敢向京城三大营和东林党下手。
毕竟,除却太祖、成祖外,明朝其余皇帝都死得颇为离奇。
他可不想英年早逝。
在场的大臣,有的有任务,有的没任务。
诸如徐光启、李标等人,这些都是可用之臣。
今日叫他们前来,便是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态度,为自己重组内阁做准备。
挥挥手,屏退诸臣,崇祯调出了系统界面查看。
支线任务已完成20%,主线任务还未启动。
漠北边境亦是需要修整了。
鞑靼余孽-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和科尔沁部长期滋扰边境,烧杀抢掠,但受限于军事实力,大同、宣府两地对此束手无策。
尤其是这次,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公然为建奴让路,这就等于踩到了大明的脸上。
而科尔沁部早就倒向了后金奴酋。
该杀,都该杀!
只要灭掉这两个漠北的毒瘤。
日后,宣府镇、大同镇,两地兵马就可配合辽东铁骑,围堵建奴。
想到这,崇祯目光燧燧然,有着掩饰不住的杀意。
明太祖朱元璋八征漠北,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皆未扫平蒙元余孽。
这一世,我朱由检便来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
大凌河畔。
绞尽脑汁才摆脱虎豹骑追踪的皇太极残部,终于迎上了前来接应的多尔衮部。
身负数处箭伤的皇太极浑身缠满了绷带,躺在马车架上,眺望远处的大明山河,心中满是不甘。
可一想起突然出现的两支雄军,皇太极又感到阵阵的胆寒。
太可怕了!
征战二十余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可怕的军队,那根本就不是人,而是一群恶魔。
“皇兄,我八旗还有万余精兵,和数万幼兵,足以支撑我们卷土重来。”
多尔衮同样是面色凄然的安慰道。
此战,他和代善留手后方,没有参战。
但从这百十名残兵败将,足以看出此战之惨烈,建奴八旗几乎全军覆没,老底都打没了!
“此事容后再议,另外,抓紧时间给林丹汗送财宝,免得他狗急跳墙,趁机偷袭我们。”
此战能从漠北借道,绕过松锦防线,多亏了林丹汗放行,但皇太极也许下了重酬。
虽然,打京师没打下来,但酬劳还是要给的。
不然,凭林丹汗之性格,必定会趁机反咬一口。
说完,皇太极重又昏死过去,由多尔衮带着他往回跑。
日落西山,枯水期的大凌河静静流淌着,像个迟暮老人一般无力。
.....
深夜,暖阁迎来了新客人。
一名身着盔甲的将军,和崇祯对首而坐。
只是,这位将军有些局促不安。
“陛下,此举于礼不符。”
袁崇焕身形绷紧,紧张的说道。
“今日,你我不以君臣之礼,而以朋友之礼相待。”
崇祯一边笑着,一边硬是让袁崇焕坐回太师椅上。
————————求鲜花、评价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