煐国公张维贤,内阁辅臣李标等人,都是热泪盈眶,拍掌相庆,庆幸大明有此精锐。
虽然不知道这些军队是从哪冒出来的,但大明飘摇欲坠的江山,终于有救了!
在他们心里,大明江山才是最重要的。
有此精兵,何愁建奴不灭,造反不平?
而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等枭小,则是心中不停的打鼓,后背直冒冷汗。
陛下手中有如此王牌,以后怕是不好控制了。
他们要么是阉党余孽,要么是东林党人,底子都不干净。
本来,原身覆灭阉党后,为维持内阁正常运转,还没有对这些人动刀。
但朱由检既然穿越到了大明,就不可能不管他们。
原身担心没人干活,他不担心。
天下之大,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
再说了,崇祯凭着先知先觉,知道不少好官名将被压在了底层。
到时候,干掉这些贪官,再提拔一波便是。
远处,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全程目睹了崇祯城门阅兵的盛举,心中更加骇然,有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众所周知,他自觉统领的关宁铁骑,是明军排名第一的精锐。
可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纪,袁崇焕自认不如眼前的虎豹骑和玄甲军。
陛下就是陛下,手中的底牌不是他一个武夫可以揣测的。
不过,陛下突然手握两支精兵,他对此还是乐见其成的。
“哈哈哈,辽东局面可解啊!”
袁崇焕哈哈大笑道。
此战之下,建奴精锐被打没了大半,怕是再也不敢主动进攻松锦防线了。
等他回去,关宁铁骑就可组织力量,反攻辽东。
城墙上。
崇祯扫视着下方二十万大军,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情。
这是他开创大明盛世的基础,有兵权,才可掣肘东林党,更能震慑九边总兵。
不然,他可能要向天启皇帝那样,死得不明不白了。
思绪闪动间,崇祯朗声喝道:
“自今日起,我大明之官兵,后代可读书,做官,经商,务农!”
“英烈之亲属,朕会接到京城安置,不会让他们孤苦无依,更不会让将士们,流血又流泪。”
“朕,将在承天门前广场上,建忠烈祠,凡为国牺牲之将士,每年清明,朕亲率百官祭拜。”
“至于所欠将士的军饷,朕保证十日内补齐。”
“只要大明不灭,为国牺牲的忠烈们,都将与国同休,共享血食!”
崇祯说着,身后的锦衣卫们,会扯着嗓子,把崇祯的圣旨喊出来,保证所有人都能听到。
旁边,有安排好的太监记录崇祯的话,拟成圣旨。
而后,由锦衣卫快马加鞭送到全国各军镇、卫所,以昭告天下。
崇祯知道,大明将士们战斗力并不差,也愿意为国卖命,可大明却没有厚待他们!!!
可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大明开始走上了重文轻武的老路子。
基层官兵的地位极低,即使是武官也要天然矮文官一头。
军饷更不用说,经过层层盘剥,能到士兵手里的十不存一!
崇祯先要做的便是提高大明将士的地位,稳住军心。
然后再进行反腐时,一边补发饷银,一边抓贪官,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饷银怎么来?
那得靠他麾下的三千锦衣卫和三千审计人才,想办法了!
听完崇祯的圣意,底下的大明将士们,皆是热泪盈眶,心中满满的感动。
若非军纪森严,他们早就欢呼雀跃起来了。
他们抛妻弃子,从华发青年到白发老年,一直跟国敌拼杀,为的不就是国家的认可吗?
为的不就是那十余两饷银吗?为的不就是自己的家人以后能有所保障么?
可流血流汗到最后,往往只能埋骨疆场,随风扬沙,连个名字都留不下!
世人皆知一将功成万世扬,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
最苦最累的,就是这帮兵卒了。
“这是真的么?以后我们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了?”
“终于要发饷了,以后我老娘不用去给人种田了。”
“孙大哥,你说我们死后能进忠烈祠不?”
有军士小声的议论着,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
“会的,咱们陛下都发话了,那绝对是一言九鼎!”
还有人已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只能含泪望天,仰望圣上,只觉得遇上这样的皇帝,自己祖上简直积了八辈子德了!
能为这样的陛下战死,那才是真正的死而无憾!
“为陛下尽忠,死而无憾!”
不知是谁起的头,底下的大明军士,无论是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还是守城将士,甚至是虎豹骑、玄甲军,都山呼海啸地喊了起来。
“为陛下尽忠,死而无憾!”
“为陛下尽忠,死而无憾!”
“为陛下尽忠,死而无憾!”
....
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宛若大明冉冉升起的气运,势不可挡!
崇祯看着下方军士的反应,暗暗地点了点头。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只要自己做出表态,并兑现承诺,支付粮饷,那么全国大明将士离散的心,将重新拉回到自己身边来。
这是他收拢军心的第一步,等处理完京城的败类,稳定朝局,便可实施第二步。
“各部原地修整,由光禄寺加派粮草,宣袁崇焕进京候旨。”
随即,崇祯摆驾回宫。
路上有锦衣卫密报,发现有小队正白旗骑兵逃往漠北,虎豹骑正在派人追踪。
崇祯知道,这是皇太极跑路了。
也是,皇太极要是这么轻易就被杀了,那他也不用叫皇太极了。
日后,更不可能入主中原,覆灭明朝。
....
京城内。
百姓们得知陛下御驾亲临城头,指挥大明精锐击败建奴野猪皮。
顿时,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敲锣打鼓,口口相传,庆祝大明终于有了一位铁血皇帝。
还有不少胆大的跑到城外去看建奴的尸首,摸摸将士们的盔甲。
还有给士兵们送饭的,补衣服的,好不热闹。
外面热闹得很,可紫禁城内,却安静得过分。
原本的皇宫禁军都被撤走了,全换成了飞鱼服,雁翎刀的锦衣卫。
一股肃杀之气,飘荡在皇宫内。
乾清宫暖阁,崇祯静静地坐在太师椅上品茶。
面前,张维贤、李标、徐光启、王承恩、曹化淳等人悉数到齐。
这是崇祯目前在京城能找到的所有他能委以重任的人。
另外,卸官在家的袁可立、孙承宗二人也已接到诏书,不日便可抵京。
明亡后著名的抗清将领夏完淳,崇祯也已派人去找了。
崇祯喝完茶,并不说话,而是闭目养神起来。
呼吸间,一股无形的威严,弥漫暖阁,横压在人的心头。
无声胜有声!
一场战争过后,陛下竟养出了如此浓郁的帝威,这着实让大臣们心惊!
要知道,不久前,崇祯还是一个备受东林党掣肘的儿皇帝!
现在,谁要是再敢向皇帝指手画脚,那八成得人头落地。
皇帝一直不说话,大臣们只能低眉顺眼的等待着,一声都不敢吭。
“是否提交?”
“提交!”
此时,崇祯脑海中任务进度条已经达到100%。
心念微动间,任务便被提交上去。
同时,系统奖励的三千名审计人才,随时待命,听候调遣。
刚刚提交完,脑海中声音再起。
“主线任务:消灭鞑靼察哈尔部和科尔沁部,统一漠北!”
“完成奖励:大明煤矿分布图”
“完成进度:0%”
“是否提交?”
“支线任务:彻查先帝死因,粉碎东林党!”
“完成奖励:高产耐旱耐寒种子*10000”
“完成进度:0%”
“是否提交?”
当得知两任务的奖励时,崇祯眼前一亮。
大明目前没有探煤技术,百姓取暖只能依靠柴火。
可柴火不仅不耐烧,而且容易产生有毒气体。
小冰期肆虐大明朝已上百年,每年冬天气温骤降,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生死关。
不少人因为柴火烧尽,无法取暖,而冻死街头。
有了煤矿分布图,可派人去挖煤,以低价售卖给百姓。
靠煤炭取暖,定可挡住冬天的酷寒。
种子更是可解燃煤之急。
同样因为小冰期肆虐,大明气候不佳,广袤的土地上,要么大旱,要么霜冻,粮食年年欠收。
西北之地,经常爆发饥荒,外加蝗灾的影响,饿殍千里,民乱四起。
只要得到这批高产耐旱耐寒水稻,派人加以育种,不愁饥荒不消。
毕竟,眼前的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就是大明顶级的农艺师。
给他一千粒种子,他能还你一个盛世丰年!
崇祯心中思量着,倏地睁开了眼睛。
察觉到陛下的目光,心神涣散的大臣们,皆是浑身一震,身体紧绷着准备听从皇帝的吩咐。
崇祯目光如炬的盯着煐国公,这位在原身上吊后,死战不降的老臣,问道:
“张维贤,你可知罪?”
——————求鲜花、评价票!——————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