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走马路的一处剃发点。
“乡亲们听好了,延平王已经接受清的招抚,受封为安海王,所有男丁必须剃发,剃发有一百文钱打赏,不剃发者一律不给购买粮食,赶紧来剃发喽,剃发不但免费还有打赏喽。”一队十二人的衙役领着五个理发匠,一边在走马路上敲着锣鼓,一边大声喊道,衙役中有两人扛着一个大箱子。
为了保住饭碗,衙役已经剃发了,不过他们衣服还没换,还穿着明朝的衣服。
走马路上来往的民众很快围了过来,他们看到衙役古怪的金钱鼠尾发型,一阵讪笑,不过很多人很快就笑不出了,因为他们早晚也要把头发弄成这样。
为了吸引民众,这队衙役的小队长把大箱子打开,露出大箱子里一串串铜钱,剃个发得一百文钱,也不算少了,相当于一钱,十钱一两,这次藩主为了让民众剃发,相当大方啊,一人一百文钱,少说得花个几万两白银。
“世子刚继任延平王的爵位就降清了,真是不行啊。”一名男子轻声跟另一名男子说道。
“天子都在滇驾崩了,大明已亡,坚持下去也没有意义,徒增伤亡而已。”另一名男子看得比较开。
“衣冠发饰,祖宗所传,这个发我绝不剃,延平王不坚持抗清,竟然为了荣华富贵投向鞑子,他对得住先王吗?”一名男子气愤地说道。
竟敢污蔑王爷,众衙役听了大怒,四名衙役马上冲上去把那名怒骂的男子抓住,将其拖到理发匠的箱子按住,当场用板子打他的屁股。
啪、啪、啪………………
“啊!啊!你们这帮助纣为虐的二鞑子………………”随着板子一次次落下,男子一边叫一边骂,挨了十五板之后,他忍受不了疼痛晕死过去了。
“谁敢对王爷不敬,这就是下场,识相地赶紧过来剃发,前面六名剃发者赏钱加倍,赏两百文钱,不愿意剃的到了后面,不但没有赏钱,还要挨板子。”衙役小队长用凶狠的目光扫了围观的众人一眼,威逼利诱道。
“小人愿剃,小人愿剃。”一名衣衫褴褛的男子贪婪地看了箱子里的铜钱一眼,壮着胆子走上前,说道。
“好,先给你两百铜钱,免得别人说官家说话不算数。”难得有一个愿意剃发的,衙役小队长立马从箱子里拿出两串铜钱递给衣衫褴褛的男子,以作奖赏。
“谢谢官差大哥,谢谢官差大哥。”衣衫褴褛的男子兴奋地接过铜钱放进口袋里,老老实实坐到一名理发匠的椅子前。
万事开头难,看到第一名剃发者真的得到了赏钱,围观者很快有十五名男子走出来表示愿意剃发,因为名额只有五个,走出来的十五名男子还为谁先谁后吵了起来。
“都他妈别吵了,我说谁先就谁先,谁再吵,打他板子。”衙役小队长直接吼道,他选了五名男子算是前面的名额,剩下十名没有得到加倍赏钱的男子没敢吭声,老老实实地排队剃发了。
“还是王爷厉害!”一直在街边茶楼观看走马路上情景的陈永华看到先前一直围观民众开始有人愿意剃发,对藩主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还以为民众对抵制好几天才会就范呢,没想到一点小钱就让一些民众抢着剃发了。
剃发就这样开始逐渐慢慢推进,厦门、金门和东宁等郑氏控制的地盘上,剃发的人开始逐渐增多,没有剃发的人逐渐成了少数,郑经又让衙役在街上巡视,看到还没剃发的人就拉去强行剃发,只要街上走的行人都是剃发的就行了,一直宅在家里还没剃的,郑经也懒得管了。
完成剃发,易服也就顺理成章了,郑经让人免费送清的褂子,已经剃发的民众半推半就地换上了本来讨厌的蛮服,半个月不到,厦门、金门和东宁等地就基本完成了剃发易服。
清暗地里派来巡查的官员赶紧把这些情况汇报给清廷后,清廷这才相信郑经是真心接受招抚,不久清廷就停止了迁界令,允许沿海居民回迁,不过禁海政策仍然在众多前明士大夫的建议下继续实行,只允许朝贡国前来进行贸易。
当然了,清廷恩典郑氏的船只不在禁海的行列之中,郑经自然上奏折谢主隆恩一番。
————————————————————————————————
————————————————————————————————
康熙二年二月二十日中午,福建巡抚衙门大门前突然聚集了一大片穿着白衣或黑衣的民众,把福州巡抚衙门周围的路都堵住了,一眼看过去黑压压的一片,至少两万人以上。
“请巡抚大人为民请命。”众多民众齐声高喊,民众前面几排举着一张八米长,三米宽的横幅,横幅上写着:“血债血偿!”,字的四周密密麻麻分布着民众用血写的名字。
福建巡抚衙门的衙役们哪见过这阵势,一名衙役赶紧跑进衙门向福建巡抚许世昌禀报,请愿的民众也没有硬闯巡抚衙门,而是在原地耐心地等待。
五分钟不到,一名身后跟着众多随从,戴着红色顶戴,穿着锦鸡官服的中年男子从巡抚衙门里走了出来,他展开双手,大声说道:“诸位乡亲请安静。”
一直大声高呼的民众陆续安静下来,大家都看出来这位是个大官,就是不懂是不是福建巡抚许世昌。
“本官就是巡抚许世昌,请问诸位乡亲聚焦在此请愿所为何事?”中年男子大声说道。
“我们的亲人去岁在吕宋被红毛杀害了,请巡抚大人替我们做主,向朝廷上书征讨吕宋,为我们的亲人报仇。”站在前排的一名老人大声说道,说完他朝许世昌跪了下去,后面的民众纷纷跟着跪下。
“老人家快快请起!”许世昌赶紧走下去把老人家扶起来,说道:“老人家能否跟本官详细说说你们的亲人是如何被红毛杀害的?”
“我儿子是在吕宋经商的,去岁先王郑成功致书吕宋的红夷酋首,要红夷酋首善待汉人,红夷酋首不知何故,突然命令全体红夷对在吕宋的汉人进行攻击…………………………我们汉人的尸体铺满了街道,堵塞了河流。”老人家站起来一边流着泪,一边大声说道。
“这里的人都有亲人死在吕宋岛?”许世昌看着周围黑压压的人群,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红夷对吕宋商民的屠杀他是有所听闻的,不过看这样子,数量也太多了吧。
“是的,大人,我们统计了一下,足有两万六千八百八十二名乡亲在吕宋遇难。”老人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睛,说道。
“这样吧,我跟总督大人和靖南王商量一下,联名向朝廷上奏此事,具体如何处理则由朝廷定夺。”许世昌想了一下,说道,他可不敢随便向民众保证朝廷会出兵,他能做到的就是联名上奏。
“好,那大人收下我们的请愿横幅,我们回家等朝廷的消息,如果朝廷不出兵,我们就自行组织军队前往吕宋跟红夷拼命。”老人大声说道,他倒没有领着乡亲们在原地等待,地方官最怕民众聚众闹事的,搞不好会调兵过来镇压的。
“把那横幅收下。”许世昌转头跟身后的随从,说道。
“是,大人。”四名随从赶紧走到人群里,接过那张八米长,三米宽,密密麻麻写满的血字的横幅,
“老人家把你的住址告诉本官,本官有消息立马派人通知你。”许世昌问老人道,他觉得这位老人好像能做这些民众的主。
“大人,本人不是领头的,通知我没用,这里的乡亲大多都是泉州、漳州、延平和厦门的百姓,到时得到朝廷的消息后,大人派人在四个地方张贴告示就是了。”老人跟许世昌说道。
“也得。”许世昌点了点头,说道,老人不说也没关系,他让一查就知。
跟巡抚大人谈妥之后,老人转身朝向后面的民众挥了挥手,大声说道:“乡亲们,巡抚大人答应帮我们上奏朝廷了,大家回去吧。”
民众很听老人的指挥,听到他的话,人群开始散去。
看着散去的人群,许世昌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还好这些民众没有一直坚持呆在福州等朝廷的消息,不然他可就要头大了,他看得出这次民众集会请愿明显是有人组织的,他倒要查查,是谁这么大胆,敢组织这种请愿。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