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青年大宋行 露出锋芒

小说:青年大宋行  作者:最爱蒙蒙羊  回目录  举报

王介石准备把几万流民调往沐阳县,这引起了越王的警觉,他知道自己以往的种种,已不能隐瞒,索性便以两浙转运使的身份,给王介石下了书信,邀他在沐阳康园一聚。

越王心里说明夫人承诺的银钱和人工都已经备好,但是希望王知州不要把外县流民往沐阳赶,如此恐怕引起哗变!

王介石把书信交给学生吕卿,吕卿仔细看完:“老师,越王心虚啊!他怕流民里面掺和的有军人!”

王介石:“我们肯定是不可强行入境的,万一把越王逼反!但是沐阳的治水也不能停。”

王介石思考一阵:“你继续安排流民上路,行至县境时,先扎营,常平仓的粮食应该还能支持一阵,我得先去康园会会越王!”

吕卿:“使不得呀!此行太过凶险,我怕越王如果有异心,会挟持住你!”

王介石:“越王造反是最下策,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兵行险招,我必须释放善意,告诉调动流民的目的!而且他夫人娄氏如此深明大义,有她在场事态绝不会走到最后一步!”

吕卿:“还是由我一起陪老师去吧!流民的调动,交给下人依计划即可!”

王介石:“不行,只能由你去调度,几万人可不是小事,你要明白其中利害,这可不是老师给你的闲差,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吕卿只得默然,王介石先派人告知沈迈,由沈迈安排随从,一行人去往康囩赴宴。仲针和苏博约也混在队伍中,仲明和仲兰则留在了县衙。

此次入康园,沈迈明显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同:院内多了许多护卫,有些人还佩戴了武器,来来往往巡逻的人,未有间断过,沈迈目测了一下,从他走到会客厅,至少已看到五六百之众。

王介石和沈迈,加上苏博约与仲针假扮的护卫,一行四人入了会客厅,其余的人则在门外等候。

客厅两边一字排开,站了十几个身材健硕的人。

沈迈假装不经意的目光,实则细细看了下他们的虎口,厚厚的茧子,证明了都是经常操练的行伍之人。

会客厅正中央,娄氏与一着紫色蟒袍的人,共坐在一排,王介石却是认得,那就是越王赵宗楚本人。

赵宗楚和仲针父亲赵宗实有些相似,年级也相仿,不过身材更高大,皮肤更黝黑些。

一行人对越王行了礼,越王主动站起,要大家免礼:“王知州,没想到还能在海州遇见你!我一路操练地方乡勇,来到此地,因为夫人觉得,此处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便决定定居于此。”

王介石:“此地物华天宝,我都有意告老还乡后,定居于此。”

越王:“此处除去水患不断外,百姓生活的还算安稳,总不至于背井离乡。只是不明白王知州,为何要征夫几万入境?何况还是一群流民,如此最易生事!”

王介石非常礼貌的回答:“此事是公事,越王作为转运使肯定是有权过问的!”

王介石往前一步,脸对着越王:“只因为近期海州南部大旱不断,逃荒者甚多,所以不得不想到了以工代赈的方法。”

王介石指着沈迈说:“应该是十多年前的时候,我和这位县令的父亲,曾经一起到杭州观摩范文正公“以公代赈”方法。深知修复圩田以流民入手,不仅节约粮钱,更能安抚人心,这一举两得之事,还望转运使明察。而且所有流民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其身份都是经过一一查验的!”

越王眉头皱起:“王知州似乎有责备本使的意思,我自权两路转运使来,几乎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就算在居住地也是低调行事,人人皆以为康园是商人住所。我的夫人更是乐善好施,不怕诸君笑话,本地人都称呼其为观世音再世!”

越王的反问,根本拦不住了王介石:“转运使多虑了,你定不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所以下官是真心想为你分忧,才力促此事,修建圩田可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之事。”

到此,越王妃娄氏也发了话:“我和夫君都有整治圩田的想法,可惜未遇良人,如今你麾下的沐阳县令是个不可多得算术奇才,我信任他可以做成此事,如今要他来说说计划,让我的夫君也听听,你们既然已知道我王妃的身份,也该知道我定是金口玉言,恪守承诺!”

说完越王妃对着越王一笑,越王也点头回应。王介石回头看沈迈,示意他上前讲述,沈迈立马给随从的仲针和苏博约命令。

他们二人收到指令后,拿出包袱里的地图,在众人面前慢慢拉开,足足有六尺之长,山势和水流画的栩栩如生,越王也忍不住赞叹布局的细致,沈迈等地图呈到越王面前,便开始解说。

由于和卫朴进行了详细的地形考察,这次说话沈迈更加自信从容,他专门挑出牛背山前的秦家圩,告诉越王在秦家圩这里,那些地方地势高,高几丈,哪些地方低,低几尺。详细的让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沈迈保证说,只要劳工在筑堤坝时,根据实际地势筑坝施工,如非必要时,绝不随便挖低补高,缩短一半的工期和节约三成工钱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众人只能继续惊讶,沈迈接着说明,工程完结后,不仅能恢复以前太宗时期的十万亩土地,而且估计可以再多得一万亩以上圩田,光靠收新增田地的两税,不用几年就可以回本。

越王听了,觉得沈迈把事情说的太过简单,不太敢去相信,因此对当着所有人面,对沈迈大声的说:“就怕你说的是诳语,可有办法证明一下。”

众人的眼光都落在了沈迈的身上,他表情倒是显得非常轻松自在,仲针和苏博约看了,知道沈迈早已有了应对,而王介石则是深知沈迈的能力,便不做声,让他表演。

沈迈微笑着回答:“不难,但要请大家移步于前庭。”

越王点头,拉着夫人的手一起出了会客厅,原来在前庭正中堆满了一袋袋的稻米,这是越王妃得知周边县大旱,准备安排属下转运过去,建立粥棚施粥而用。

沈迈绕着到稻米堆一圈,回来对大家说,里面共有一百二十二包。

娄氏轻微一笑:“怕不是,刚才入门前好好数过了,这样吧,我再多叫几个下人,多堆几堆稻米,你要是能立马算出,我们就相信你的能力!”

说罢,娄氏向越王示意,越王想了一下:“只要沈县令有如此数术能力,治水自然不在话下,我们大家在屋里等候片刻,我要人再多堆些稻米,看看县令还能不能立马算出!”

如此,大家就又回到了屋内,下人上了一轮茶,喝罢后,大家又移步到前庭。

此刻诺大的前厅已经摆满了大小不一的十几堆稻米。

这前庭不像一般的官宦人家的设计,就是一大块平地没,角落处有一点点植物,沈迈觉得到更像练兵的校场,平时越王在里面,指挥几百来号人操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沈迈一眼就可以看尽稻堆,他以平常的步速来回一躺,立马告诉大家共有三百五十六包稻米。

仲针、苏博约一脸惊喜,娄氏吩咐手下几十号人,把稻米一包包整齐摊开放在地上,当最后一包稻米也放上,众人都啧啧称奇,果然是三百五十六包。

按现代人的理解,沈迈用的是等差数列的求和思想,不过实际应用中,沈迈用的是上下补齐,类似于把稻堆的金字塔型换成正方体型求积,从而算出有多少包稻米。

越王当场答应了整理圩田的事,发出命令后,管家立马给王介石送上五十万银钱的票据,又传令召集手下的农户听侯知州大人的调遣,不过还是没有答应王介石灾民入沐阳的请求。

娄氏怕越王与王介石交锋起来,立马说安排了晚宴给王知州接风,其实也是继续给机会让其进言,从而改变越王的想法!仲针暗中推了沈迈一下,沈迈心领神会,立马替老师答应了娄氏的要求。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青年大宋行书评:
暂无读者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