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优优是这么想的。这个男人为了钱,对妻子挥舞拳头,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而且他竟然要拿女儿上学的钱去赌博,想来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这次韩华没有拿到钱,肯定不甘心,接下来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动作。这次是正好赶上中午饭点,隔壁陈叔一家都在,帮忙赶走了韩华。那下次呢,下次他挑个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和妈妈要怎么抵挡。
江梅好奇问道:“优优,怎么突然说这个。”
经过刚才的情绪波动,江梅还没缓过劲来,脸上的泪痕还未干,她去找了条毛巾,用力擦脸。
韩优优帮江梅拍了拍身上的灰:“妈妈,韩华这次没有拿到钱肯定不甘心,下次还不知道要做出什么事情。这次幸好陈叔在家,那下次他不在,咱俩肯定打不过他。”
江梅觉得韩优优讲的有道理,她自己也在烦恼这件事。夫妻同行20年,她很清楚韩华这个人。
早些年刚结婚的时候,韩华非常踏实努力,挣钱养家。那会他是个装修匠学徒,跟着师傅辗转各个地方,帮人盖房子。韩华人勤奋,在工地上什么脏活累活都干,搅水泥、砌砖、抹灰等。
自己当初和他结婚,也正是看中了他踏实勤奋。
直到韩优优出生,家里的负担重了,韩华开始想挣更多的钱。
他不再甘心只当一个小工,他想当大老板。他不顾师傅的挽留,辞别了师傅,聚集了一帮人自己单干了。
钱呢,是赚到那么一两笔,但是被狐朋狗友一块吃了喝了。
更多的时候,是赚不到什么钱的。韩华没有人脉和资金,只能接一些别人不接的小工程。初期需要垫大笔材料钱,而收款周期又长,拖个三年五载。有些客户后期自己都亏了付不了钱只能抵一些货物。
韩华很快就捉襟见肘了起来。
工人们辛苦了一年,年终结账的时候找韩华要钱,却发现他人跑了。只好纠结了一帮人,到韩华家去要钱。
江梅是个要强的女人,最开始她会打开院门,跟工人解释,韩华是出去借钱发工资了。
事实上韩华确实是去借钱了,但借到的钱杯水车薪,并不足以支付那么多工人的工资。走出亲戚家的门口,他看到一间麻将馆。他想着自己要不要去碰碰运气。
前几把是赢了一些钱,韩华想着再多赢一点,在牌桌上奋战了一整晚。不仅借来的钱花完了,还欠了更多的钱。
赌友们拉着他不让走,逼他立了字据,拉上他准备去他家里要钱。
他害怕了,借着上厕所的功夫逃走了。
韩华失踪了,所有的压力转到了江梅身上。
家里聚集了两拨人,工钱和赌债,让江梅欲哭无泪。活了二十余载,从来没欠过人钱,也没被人这么指着鼻子骂过。
还是村长站出来解决了事情,他跟大家承诺会找出韩华,给大家一个说法。
韩华再也没有回来,他想着在外面躲几天,等风头过了再回来。一躲就是一年
江梅最开始还相信丈夫过不久就会回来解决,但是她失望了。
要债的人又找上了门,这次村长也帮不了了。
江梅学会了关紧院门,装作家里没人的样子。
实际上,她在家里。她紧紧抱着年幼的优优,母女俩相顾无言,涕泪横流。
韩华没有再回来,江梅也过起了被村里人指指点点的日子。
要债的人一上门,她就关起了院门。等到他们走了,她再打开门过日子。
伤透了的心,也就不在抱有期望。
江梅吃苦肯干,自己一个人又带孩子,又种了好几亩的地。母女俩的生活是没问题了,但是韩优优年纪大了,需要上学了。
江梅开始四处给人打零工。农忙的时候,忙完自己家的收割,还要去给别家帮忙,挣一点微薄的收入;闲的时候,江梅拿着家里菜地里的菜,走上十几公里,去县里叫卖。不过那个时候大家都穷,县城里的人也开辟了荒地种菜,江梅的菜没有市场。
为了给韩优优攒学费,江梅用尽了洪荒之力,吃尽了苦头。年纪轻轻的她,竟然有了白发,脸上也有着说不出的沧桑。
从上小学起,韩优优就听话懂事,积极好学,成绩在班里一直排第一。她知道学费是妈妈一分一毫攒下来的,是妈妈的心血。
读到初二,韩优优决定辍学。
那个时候,在农村辍学的人很多。那个年代,在封闭的农村,读书的孩子本就不多,女生就更不多了。大家看不到读书的未来,短视的觉得读书是在浪费钱,女孩子到了年纪就嫁出去过日子好了。
韩优优是凭着一股气撑着读书的,但是看到妈妈的白发,沉重的劳动压弯了她的腰,她有点撑不下去了。她决定了,要像陈叔家的小翠一样,早早嫁人,减轻妈妈的负担。读完初一,能识点字就好了。
江梅也是跟随优优的决定,只要优优还想继续读书,砸锅卖铁,哪怕是去卖血,她也会供。但是优优决定不读了,她又松了口气,局限于农村妇女的见识,她想着优优嫁个男人也行,不过可一定得好好的挑。
韩优优就这么退学了,老师家访好多次,可惜这个好苗子中途辍学。韩优优不为所动,老师见说不过她,给韩优优留意起了对象。
那天,韩优优就是在去见相亲对象的途中,被一辆摩托车给撞得。县城路宽人少,摩托车开车毫无顾忌。
韩优优撞到了头,鞋子都飞了。
再醒来,就变成了另一个韩优优。
“优优,咱家在这里住了好多年了,突然搬走,妈妈心里有点忐忑。再说咱们搬到哪里去呢。”江梅问到。
“妈妈,咱们搬到县城里去。县城大,韩华找不到咱们。再说,我那天听韩超说,咱们县最好的高中就在县城里面,妈妈,我想继续读书。”韩优优在床上这几天一直在看高中的课本,想了很久,做了这个决定。
她不同于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读书有着偏见。相反,她清楚地明白,对于农家女孩来说,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后世的张梅,扎根山区,带领着农村的女高守护着每一位女学生的未来,建校12年来已累计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学,点亮了农村女孩的人生梦想。
后世的她虽然很咸鱼,但是也在高三那一年,冲刺了一回,读了一个普通的一本;大学虽然没拿奖学金,但是她也没挂过科,每回考前临时抱佛脚时,她也能在图书馆待上三天三夜;找工作的时候,她也早起晚归,跟着室友小林,跑了很多场招聘会。
她见过人山人海的招聘会现场。大一些的公司,普通一本的学历连简历都塞不进去。好不容易碰着肯收简历的公司,一收就是厚厚一扎,桌子上摞的老高,连hr的正脸都被遮住了,韩优优觉得自己肯定不能被看到。
楚汉的大学实在是太多了,毕业生的竞争太大。
好不容易穿到现在,有了重来一回的机会,韩优优想着,怎么也不能浪费,985考不起,自己努力努力,考个211也行。(那时985/211工程还没启动)
韩优优虽然心大,但是刚穿过来,也被这样的家庭条件震惊到了。
对于疼爱自己的江梅妈妈,韩优优只有心疼。瘦小无力,但会
在韩华的拳头朝向自己的时候,奋不顾身挡在前面。韩优优想起了后世的外婆,那个总把好吃的留给自己,给了她安全感支撑她咸鱼生活的外婆。
咸鱼的韩优优突然有了挑战生活的勇气,我得读书,带着江梅妈妈离开这里,离开韩华,过上好日子。
虽然不知道女儿突然又想学习的转变是因为什么,但是江梅一向尊重女儿的选择:“优优,那咱们走吧,去县城。妈妈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是只要你想读书,妈妈肯定要把你供出来。”
母女俩决定要搬家,便开始收拾了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要收拾的,家徒四壁。
江梅把院子里已经成熟的菜,拔出来,收拾装上。家里的小鸡,用了一个旧笼子,也一起带走。
江梅去隔壁陈婶家道别,感谢这么多年的照顾,顺便把自家的地交给陈婶种了。
庄稼人,舍不得让地荒着。
陈婶说什么都要给江梅一点钱:“江梅,这点钱你拿着,就当我们租你家的地。以后你要是还回来,可以继续种。”
江梅推脱不下,最终还是收下了钱。
母女俩收拾完,趁着黄昏,出了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