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南北风云录 第 十 回 战丹徒大破众贼寇 讨荆州桓玄叛朝廷

小说:南北风云录  作者:川南居士  回目录  举报

第十回战丹徒大破众贼寇讨荆州桓玄叛朝廷

上回说到刘牢之率军讨伐孙恩,这时刘牢之率领北府兵,训练有素,皆英勇善战,又有会稽五郡将士万余人马,经过短期训练,此会稽将士皆为孙恩所受害者家人弟子,组成一支号为“复仇军”,各怀仇恨,皆杀敌以报仇雪恨。刘牢之探明孙恩动向,选择有利地势设下埋伏,派数百将士把孙恩贼寇引入埋伏,刘牢之一声令下,北府兵与会稽复仇军一同奋勇杀出,无不以一当十。此时孙恩三万贼寇大败而逃,贼寇死伤不计其数,向海上逃去。此一战大获全胜,以刘牢之守上虞,使刘裕守句章。吴国内史袁崧又筑沪渎垒以防备孙恩再次进犯。自此三吴之地暂时又得以安定。

贼寇孙恩被刘牢之大败,逃入海岛,不久又聚集贼寇潜入北部海盐县,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与此同时,刘裕奉刘牢之之命率领本部人马赶往海盐,首先占据海盐故城,连夜加固城墙,又因兵少,号召海盐百姓,组成义军,一同讨伐孙恩贼寇。青壮年得知刘裕前来海盐,无不踊跃参加刘裕义军,共同抵御贼寇,数日刘裕召募六千余人。

孙恩正在海盐大肆抢掠,得知刘裕率领人马正加修海盐城,孙恩知道刘裕是刘牢之部下一员虎将,不敢轻视,知道刘裕人马不多,又是刚从本县召募百姓,未把刘裕放在眼里,

刘裕奉命至海盐,贼首知道刘裕武艺高强,心中不服,对部下贼寇说:“乘刘裕人马不多,可一战败之,擒获刘裕,晋朝再无敢与我抵抗之将领也。”于是疯狂向海盐城杀来,孙恩率万余贼寇急攻海盐城。刘裕鼓励众将士给以贼寇猛烈打击。其中一贼寇将领名姚盛,极为狂妄,曾经在孙恩面前夸下海口,将刘裕亲自擒获,率领贼寇首先登上城来,杀死守城将士。这时刘裕赶到,大吼一声,举起长刀与姚盛战在一起,两人大战十余回合,姚盛哪里是刘裕对手,被刘裕一刀斩下首级,对攻城贼寇大喊道:“汝贼首被我一刀斩之,谁还敢攻上城来,与我刘裕战上三五回合!”

城下贼寇知道此人正是刘裕,吓得再也不敢攻城,刘裕乘机对将士说:“贼寇被我大败,杀出城去将贼寇全歼!”数千将士出城追赶贼寇,追出十余里方才收兵。

贼寇在海盐未能得逞,并不甘心,依仗人多势众,而刘裕人马不多。有人来报,孙恩又率两万贼寇袭击海盐。此时刘裕深感众寡难敌,心生一计,乘拂晓将城门大开,众将士埋伏于城内,偃旗息鼓,只留十数老弱兵在城上巡视。天亮之时,贼寇遥望城上只有几个老弱兵,于是派一贼寇至城下问城上,老弱兵回答:“刘裕人马不多,汝欲攻海盐,连夜逃矣。”贼寇大喜,无不争先入城。刘裕见贼寇中计,乘此大喊一声:“杀贼立功,不要放过贼寇!”跃马挥刀冲向贼寇,众将士无不奋勇杀敌,争先立功。贼寇见中计,皆仓惶逃去。刘裕哪里放过,率众紧追,追至十余里,此一战杀死贼寇五千余人。刘裕又乘胜出城袭击贼寇,至尽灭盐海之贼寇。

孙恩知道刘裕在海盐,难以取胜,又转攻沪渎垒,刘裕又紧追不舍,至沪渎垒,贼寇闻刘裕一路追来,皆不敢出战,贼寇又不能得逞,大败而去,刘裕乘胜追击,直杀得贼寇望风而逃,此一战歼灭贼寇一万余人。

却说海盐县令名鲍陋,派其子鲍嗣率领本县一千军士随刘裕追赶贼寇,自告奋勇愿为前锋,刘裕见鲍嗣年少,人马寡弱,对鲍嗣说:“贼兵将勇兵众,汝又年少,未曾经过战场拼杀,吴人不习长途决斗,若为前锋,必为贼寇所败,对我军不利,可以在我军为后援或接应。”鲍嗣不从,刘裕只好送以旗鼓号角,以震声势。刘裕将人马埋伏在贼寇必经之路,鲍嗣率领人马与贼寇战在一起,刘裕大喊一声,伏兵四起,顿时杀声震天,鼓角齐鸣,众将士齐声呐喊,贼寇一时不知虚实,吓得仓惶逃去。鲍嗣奋起直追,贼寇见鲍嗣人马不多,遂后又杀回来,鲍嗣与贼寇以死相拼,一千余人马尽与贼寇同归于尽。

毕竟贼寇人多势众,刘裕不敢恋战,且战且退,与贼寇屡战,死伤略尽。傍晚刘裕乘贼寇不觉,又迂回原地,将死者衣服取下,进行伪装,虚张声势。明日拂晓,贼寇远远观之,见漫山遍野尽为义兵,以为援兵到此,不敢再追刘裕。而刘裕却乘贼寇犹豫不定,突然袭击贼寇,只大吼一声,贼寇见正是刘裕,皆吓得抱头鼠窜,遂后刘裕也退去。

孙恩得知刘裕所率人马与义军死伤略尽,无力抵抗,正准备一举将刘裕所部歼灭,刘裕却率所部迅速退去,一时不知去处,于是领结贼寇攻取沪渎坞,杀死吴国内史,遂后烧杀抢掠,死者四千余人。

六月,孙恩以为三吴再无官军将领前来阻挡,立即浮海率领十万贼寇进至丹徒,楼船千艘,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声言要踏平建康,横扫三吴。早有人报入建康,京城内外大震,三吴士民无不胆颤心惊。朝廷命京师内外戒严,百官各入居省内,朝廷命冠军将军高素戍守石头城,辅国将军刘龙戍守京师淮口,丹阳尹司马恢之戍守南岸,冠军将军桓谦戍守白石,右卫将军王瑕屯守中堂,又命豫州剌史司马尚之驰援京师。

却说刘牢之此时正在山阴会攻孙恩贼寇,奉朝廷之命立即赶往京师拦劫孙恩大军,刘牢之率领人马昼夜兼程驰援京师,刘牢之进军途中,孙恩大军已经过去,于是又立即赶往海盐,命刘裕立即赶往建康救援。而此时刘裕由于在海盐与孙恩屡战,兵力不足千人,刘裕知道形势十万火急,昼夜兼程,不顾疲劳,强忍饥饿,赶到丹徒县,恰好孙恩率领贼寇也同时到达丹徒,刘裕一时不敢与孙恩正面交锋,暂隐避于乡里。而丹徒官兵又缺乏战斗力,畏贼如虎,丹徒县各乡百姓却纷纷决心抵抗贼寇,刘裕在各乡募兵,组织士民共同抗击贼寇。一时各乡村村相连,户户相通,同仇敌忾,士气高昂,又日夜加紧训练,数日之间,丹徒拥众数以万计,孙恩所到之处,一声号令,既刻千军万马,孙恩顷刻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孙恩屡败于刘裕。孙恩亲自率领三万贼寇登丹徒蒜山,列阵进军。刘裕率义军见贼寇杀来,顿时鼓角齐鸣,呐喊声惊天动地,以示军威。而刘裕命丹徒各乡士民沉着应战,众乡民各使刀枪长矛,无兵器者则手持农具、扁担,只见乡里村村户户封锁各条道路,挖陷井,埋竹纤,四面埋伏,只等孙恩贼寇到来。刘裕率领万余人马埋伏于蒜山山林和险要之地。

孙恩气势汹汹向丹徒进发,刘裕见孙恩进入埋伏,一声令下,各乡鼓角齐鸣,数万士民一齐杀出,孙恩见此不能取胜,立即拨马逃走,众贼冠惊恐不敢抵抗,四散而逃,刘裕乘机率领乡民直追贼寇,贼寇死伤无数,有被生擒者,还有跳山崖而亡者,众贼寇被追无路可逃,只好溺于海中。只有孙恩带着数十残贼狼狈逃回船中,侥幸逃出。

孙恩在丹徒大败,仍然依仗兵马众多,又重新整顿兵马直入京师而来。这时后将军司马元显立即率京城军士应战,然而与孙恩只一战却被孙恩所败,只好退下。而会稽王司马道子却毫无计谋,只会在朝中与大臣每日入蒋侯庙中祭祀。蒋侯庙是何人之庙?原来早在后汉时期,此地多有贼寇,后汉派秣陵尉蒋子文讨伐贼寇,战死于山下。三国时期,吴主孙权为此建庙,以为纪念。司马道子闻孙恩将要到此,建康士民无不恐惧。这时谯王司马尚之率领人马赶到,屯守于积弩堂。

虽然孙恩拥十万余贼寇,然而由于所乘战船高大,自海入建康,正是逆水而进,进军缓慢,数日才到达白石。孙恩人马并不集中,号令也不统一,此时得知司马尚之率军救援建康,又闻刘牢之、刘裕率军救援,且戒备森严,不敢攻打京师,率军退回海岛寻找时机。广陵此时正无晋军戍守,孙恩立即派部将乘广陵不备,突然袭来,烧杀抢掠,极为残忍,杀死三千余人。宁朔将军高雅之奉命率本部人马进击孙恩,但因寡不敌众,被贼寇擒获。

却说桓玄当时独据荆、襄长江上流数州之地,兵马众多,其势不可一世,正当孙恩贼寇谋乱之时,想乘机率军进入京师建康,控制朝廷,擅掌朝政,上书朝廷,请求出兵。司马元显却害怕桓玄率军一旦进入京师,正是引虎为患,恰好正在为难之时,孙恩退去,遂后司马元显命桓玄不必率师入京。

由于刘裕在讨伐孙恩决战中功劳卓著,朝廷破格晋升刘裕为下邳太守,率领人马讨伐孙恩,刘裕率本部万余人向孙恩海岛郁洲进发。此时三吴士民响应刘裕,即刻得兵马三万余人,孙恩闻刘裕率三吴人马向郁洲杀来,仓惶迎战,此时贼寇闻刘裕率军杀来,无不心惊胆颤,不敢迎战,皆吓得四处溃逃。此时孙恩大势已去,再次逃入海上,向南逃去,刘裕乘势直追不舍。十一月,刘裕追孙恩沪渎、海盐,一战大破孙恩全军,斩贼寇一万余人,孙恩自浃口逃入远海,不久浮海而死。

却说荆州剌史桓玄,字敬道,晋朝大司马桓温之子,自年幼因聪明过人,为其父宠爱。桓温临终,以桓玄继之,朝廷以桓温之功,使桓玄袭父之封爵为荆州剌史,而桓玄胸怀篡谋之志,以荆州数十年之力向朝廷威胁紧逼,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时为尚书令,执掌朝政,却无计可施,然而张法顺为司马元显心腹之人,向司马道子献计,说:“其实桓玄本为继承其父兄威名,就其本人更是一雄心勃勃之人,不久前一举并殷仲堪与杨全期,据有荆、楚之地,又乘江东三吴孙恩之乱,虎视朝廷。本来孙恩之乱,三吴百姓痛苦不堪,朝廷也正处于极其困难之中,如果桓玄乘机率大军兵进建康,此不得不为人所担忧。”

司马元显说:“依君之见,如何是好?”

张法顺说:“桓玄始得荆州,人心未附,正处于收揽慰抚人心之时,此时还顾不及图谋朝政,先下手为强,此时桓玄不能举大军东顾,若此时以刘牢之为前锋,而殿下以大军继后,桓玄一举可平。”

司马元显听此,以为有理,对张法顺说:“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

说起会稽王司马道子乃何人也?原来其人正是晋孝武帝同胞之弟,孝武帝在位期间,司马道子为会稽王辅佐朝政,然而其人并无大志,也无治国才能,当时以荆州剌史桓玄、雍州剌史杨全期及江州剌史殷仲堪等人据藩镇威胁朝廷,司马道子以其子司马元显协助自己主持朝政。在此之前王恭与桓玄、杨全期、殷仲堪谋反而败,王恭败死,遂后桓玄乘殷仲堪与杨全期不和,出兵大败二人,并其所部,据西部五州,威胁朝廷。此时司马元显深感不安,听从张法顺建议,准备讨伐桓玄。

正在此时,武昌太守庾楷与桓玄不和,知道桓玄正与朝廷分岐愈加严重,得知司马元显欲讨桓玄,害怕祸及自身,暗中派人入朝与司马元显商议,言道:“桓玄在荆、楚大失人心,士众皆不能为其所用,怨声载道,如果此时朝廷出兵可为内应。”司马元显大喜,立即派张法顺赶往京口谋求刘牢之。刘牢之却以为此深感为难,对张法顺说以其中利害,桓玄虽然怀有谋逆之心,可是反状未成,况且桓玄势力大于朝廷,近年又遭孙恩之乱,将士疲蔽,百姓难以承担军备之要。张法顺回到建康,对司马元显说:“刘牢之不能为我所用,不如将此人除掉,若不然必败于此人也。”司马元显未从,命人日夜赶造战船,召募将士,准备讨伐桓玄。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春正月,朝廷下诏书,列举桓玄罪状,以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黄钺,(此十八州为:扬、徐、南徐、衮、南衮、豫、南豫、青、冀、司、荆、江、雍、梁、益、宁、交、广十八州,)又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前将军司马尚之为后继,京师内外戒严,将要出兵讨伐桓玄。

此时在京诸桓氏深为司马元显之猜疑,想一举将诸桓氏杀死,然而中护军桓修正是骠骑长史王导之曾孙王诞之外甥,王诞当时与司马元显极为密切,王诞陈述桓修本不与桓玄同心,志向不同,司马元显只好放弃。

张法顺见在朝桓氏子弟深感可疑,对司马元显说:“依我之见,桓谦兄弟在朝不可靠,必然与桓玄通谋,在朝军政之事为桓玄所知,应当立即把桓谦兄弟杀掉,以杜绝奸谋,况且征讨桓玄之举是否成功决定于前锋,而刘牢之本为反复之人,万一其中有变,则祸患无穷,必败无疑。依臣之几,可令刘牢之杀桓氏兄弟,如果刘牢之杀死桓氏兄弟,刘牢之必定为我所用,若刘牢之拒绝于我,必怀二心,我可乘机将刘牢之除掉。”

司马元显说:“此计不可,今举兵讨桓玄,唯有刘牢之能抵桓玄,况且举事尚未开始则先诛大将,必然动摇人心,人情不安,如何讨之!”张法顺再三劝司马元显,司马元显仍未同意。

由于江东近年遭孙恩之乱,三吴正闹饥荒,漕运往来不能畅通,而桓玄为控制京师,又断绝江路往来,至使江东与建康物资匮乏,士兵只供给米粮与橡子以充军粮。

却说桓玄此时以为朝廷正处于内外艰难之时,不会出兵荆、楚,可以坐观朝廷之变。以至朝廷大军将要进发之时,桓玄之从兄、太傅司马道子之长史石生秘密发来一封书信,信中报于桓玄,朝中司马元显已经出兵讨伐,桓玄见书信不禁大吃一惊,立即召集各路兵马向江陵集结。长史卞范之对桓玄说:“明公英武威震远近,司马元显本是乳臭未干之辈,刘牢之乃大失人情,不识时务之人,兵发京师,若以兵威,陈以祸福,朝廷土崩之势倾刻在望,使朝廷举兵亦为自取穷蹙者耶!”

桓玄留桓伟守江陵,向各州镇郡发出檄文,列司马元显数十条罪状,十万人马,水路并进,顺流直下,只见大江百余里,旌旗飘荡,刀光剑影,浩浩荡荡,大有一举荡平京城vfyv建康之势。

檄文传至京师建康,司马元显见此,不禁大惊失色,顿时吓出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是好。知道桓玄十万人马直奔京师,顷刻之间朝廷既刻瓦解,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然而桓玄正当兵发江陵之时,心中仍然感到此一战心中左右不安,担心取胜没有把握,顾虑重重,时有退兵之意。而大军至寻阳,仍不见官兵,派人打探。原来朝中一片混乱,桓玄大喜,激励众将士,向建康进发,一时军威大振。

正在此时,庾楷准备作司马元显内应,有人早已将此报于桓玄,正当桓玄大军途经武昌,庾楷尚未举兵,被桓玄派属下一举袭取,当既被囚禁。

桓玄亲率大军向京师进发,朝廷大震,立即派齐王司马柔之以天子之诏,命桓玄以荆、江二州罢兵退去,桓玄见诏书,气得将诏书粉碎,命人将齐王司马柔之推出斩首。司马柔之本是司马宗族之世传之子为齐王,世代受封齐王。

桓玄率水路大军进驻姑孰城,使将军冯该率领人马攻打历阳,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其势力难抵桓玄,只好率军婴城自守,桓玄一时未能攻破。桓玄命切断与洞浦之联系,又焚烧豫州之战船。豫州剌史谯王司马尚之率领步兵千余人列阵于浦上,派武都太守杨秋屯守于横江。杨秋人马不多,不是桓玄大军之对手,一战不胜,率军投降桓玄。司马尚之率领人马正准备与桓玄决一胜负,可是众将士见桓玄势不可挡,不战而溃。司马尚之单马逃回涂中,被桓玄擒获。这时司马休之率军出战,兵败弃城而逃。

再说司马元显出兵讨伐桓玄,本以刘牢之为前锋,可是刘牢之一向忌恨司马元显,不把司马元显看在眼里,此人毕意独掌朝权,只担心一旦桓玄受诛,司马元显在朝中更为骄奢放纵,同时自己怕功名越来越高,不能为司马元显所容,同时也自恃文武兼备,勇冠三军,又拥有强兵,很想借桓玄之兵马除掉司马元显,然后再寻找时机将桓玄除掉,因此按兵不动。而司马元显却昼夜只顾饮酒酣醉,又以刘牢之为前锋,刘牢之率领人马赶到京师,却不见司马元显之踪影。

刘牢之将兵马进驻溧洲,这时桓玄人马已近,刘裕请求刘牢之进讨桓玄,刘牢之却不许。桓玄知道朝中之将领正是刘牢之,明白刘牢之乃是晋朝无敌上将,勇略过人,也是当前与朝廷举足轻重之人,不可轻敌。心想:此人一向与司马元显不和,只可智取。这时军中何穆本是刘牢之远房舅舅,桓玄使何穆如此这般劝说刘牢之。

何穆领命入刘牢之军中,对刘牢之说:“如今汝身为晋朝举足轻重之将军,如果依将军之力,为桓公则桓公胜,为司马元显则司马元显胜,三思而行之。尽管竭尽全力为晋朝社稷,可是自古以来,哪一位功高盖主者能有好结果!以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曾经有哪一位保全自身者?越国之文种,秦国之白起,汉高祖之韩信,无不为供事于明主,为之尽力,可是功成之后如何?皆以受诛,何况汝供事又为朝中愚者,与汝辈事之又有何作为!如果能胜桓公不免灭宗族之祸,若败则有临夷三族之灾,到那时还有安身之地乎?不如翻然改图,则可长久保全富贵矣!古人射钩、斩法,犹不害为辅佐,更何况桓公从无私怨,对桓公以兵戎相见又何必耶!”

何穆奉桓玄之命说于刘牢之与桓玄连合,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正是:三吴妖贼一扫平,又闻大江惊涛声;

专朝谋政独自尊,不知身边匿蛟龙。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南北风云录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