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艺为了和诸葛亮贴近关系,想到了一篇文章随后说道
“丞相的诫子书我也拜读过,读后只觉丞相一心为公,实在是天下楷模,李严本是小人,说的虽有几分道理不过是借机狡辩而已,丞相不必挂怀!”
听见小艺说话,诸葛亮露出了疑惑的眼神
“诫子书?我未写过此书,小友说的老夫没怎么听懂啊。”
小艺指了指牌匾“这上面的“宁静致远”出自何处?”
诸葛亮答道
“这本是我心血来潮警醒自己的铭文,让自己冷静,这样决策才不会失误。至于小友说的诫子书,我确未给我儿留书啊”
小艺暗暗骂自己“这家伙,玩脱了,诸葛亮还没写呢,那我说都说了,赶紧找办法挽回一下。”
随后小艺尴尬的说了句
“不好意思,我记错了,可能是别人写的,我...”
诸葛亮倒是来了兴趣:
“既然如此,小友不如说说这诫子书说的为何啊?我等洗耳恭听!”
小艺尴尬的挠了挠头,随后清了清嗓子大声背诵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小艺流畅的背完,这时姜维忍不住拍手叫好:
“好文采,在下之前看轻了您,请赎罪,丞相以为如何?”
此时的诸葛亮沉默了半晌,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宁静致远,宁静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随后坐在案前,挥笔将刚才的内容一字不差的写下。
然后又看了半晌,对小艺说道
“好志向,好文采,我一直在想如何教化子女,这几句话就是我人生的高志啊。姜维,将这个诫子书多多抄写,流传下去,我也不枉此生了。”
诸葛亮将小艺引到上座,房间内也只剩二人了,诸葛亮难掩激动的心情地说道:
“自从先帝去世以来,我很少这么愉悦,之前心口相授的徒弟也不争气,我为正军法只得忍痛将其杀头。此后,再也没有能够像如今一般心情酣畅。”
小艺和诸葛亮畅谈不休,随后问出了一个困扰自己许多年的问题
“丞相,天下人都知道您不慕名利,但是刘禅已经成年,对丞相也算言听计从,李严他们诟病丞相擅权专政,丞相为何不还政于刘禅,自己引领朝廷,岂不是封了那些谣言之口么?”
诸葛亮笑了笑
“我又何尝不知道如此啊,自从云长死后,荆州丢失,先帝基业全在益州,可是这益州派并不是我们带出来的部队,甚至还有很多人视我们为外来异族,对我们掌权深有不满,且先帝死后愈演愈烈,我看益州将乱,知道平乱唯有用法,所以我以法制治国这才平息。”
小艺点了点头
“丞相法制确实是让蜀国上下严明,蜀国一心,不过这与刘禅掌权并无干系,在下愚钝,实在是想不明白啊。”
诸葛亮叹了口气解释道
“你不知道,蜀国的大臣没有几个真的对先帝忠心耿耿,除了我们一直跟着先帝创业的老臣,基本上都是刘璋的降臣,至于那个李严,说是为了百姓,不过是想重新掌权而已,他自己也明白,北伐不得已而为之,且不得不做啊。但是他就是想借此机会独揽朝政,至于国家兴亡与否,他们益州派并不在意,毕竟蜀国魏国吞并还是需要蜀国人来管理的,到时候他们不仅重新掌权,而且并无损失,损失的只有先帝的基业而已,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为了报先帝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用却不得不用啊。”
小艺这才明白诸葛亮的难处,合着诸葛亮是一个人与整个蜀国官员相抗,为了一个承诺,竟能做到如此程度。
小艺这才知道,一向以天人为名,算无遗策的诸葛亮也有如此的心酸与无奈。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