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艺坐在桌前,定下心神端详一下面前的诸葛亮。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诸葛亮都是羽扇纶巾,容貌甚伟的智者。
但是小艺眼前的诸葛亮却更像一个慈祥的老人,脸上已经有纵横得几条皱纹。脸色也是蜡黄色,但是依然能看出年轻时五官的俊秀之光。
诸葛亮让姜维落座,此时的柱国大臣,脸上没有杀伐之气,有的只是沧桑和温柔。
小艺知道,现在的诸葛亮绝对不是早起意气风发,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了,再看看旁边伺候的姜维,明显是北伐之后,具体是第几次北伐之后。小艺还弄不清楚。
诸葛亮声音很慢,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张小艺说道:
“少年深夜来访,老朽不敢怠慢,多年以来我也是不敢懈怠,公务繁忙,可否让老夫一边处理公务一边与小友长谈啊?”
小艺满口答应,心里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默默看这桌上的瓜果,偷眼瞧了瞧和正在翻阅竹简的诸葛亮。
姜维坐不住了,逼问道
“你说吧,你是哪里的人,蜀国人?还是魏国人,亦或是吴国人。”
小艺沉吟了一下,心想既来之则安之。但是怎么说才能得到信任呢?
“在下只是多年修道,在山中苦读,如今仰慕丞相,所以前来投奔!”
姜维自然不会轻易相信
“既然是读书人,我且问你,这儒家,法家,兵家,学说众多,你治何经典?”
小艺反问道:
“恕在下无理,丞相经天纬地之才,治何经典?要我看来,无论什么经典。关键在于在什么情况下,怎么使用,若能得心应手,诸子百家不过是一家而已。”
诸葛亮翻阅竹简的手停了一下,随后抬起头说道
“说得好,亮一生所学涵盖多种学说,如今先帝庇佑,才得以保家卫国,若是偏听一门,则蜀国早已凋零。”
小艺想了想自己的目的,首先先要搞清楚目前的时间。
“丞相几次北伐,劳苦功高啊,不知道下次北伐兵往何处啊。”
诸葛亮一愣,没想到小艺会这么直接问军事机密,这要是让魏国人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小艺当然没想那么多,只不过是想知道自己穿越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姜维:
“放肆,你自己的身份还没交代清楚,怎么敢问如此机密,莫不是魏国的探子?”
诸葛亮摆了摆手:
“小友,老夫四次北伐,,所想也只不过是报先帝而忠皇上。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主公的期望,战果寥寥,却只能坚持”
第四次,小艺大惊,那么在出征就是第五次北伐了,那诸葛亮岂不是要死在这次北伐的途中么?
这时几个侍卫压着一个人进来,此人和诸葛亮差不多年级,看着却要富态许多。虽然被压着,两个士兵只敢催促,不敢动手。
诸葛亮看见来人,手中的竹简拍在桌上,随后神色凝重的站起身来。
“李严啊李严,你我本都是顾命大臣,手中掌握国家大权,你为何贻误军机,断了粮草,让大军无功而返,你说你该当何罪?”
李严甩了下袖子,将头甩在一边。声音中没有一点惭愧,反而中气十足的说道
“诸葛亮,你别假惺惺了,张口闭口都是国家,你知道国家都已经什么样子了么。年年兴兵,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不是我不给你粮食,而是百姓早已没有粮食了!”
姜维赶紧说道:
“丞相也不愿意打仗啊,但是如果我们不打,等魏国调整好内政就会剿灭我们,论军力,我们虽然不如魏军,但是论内政,我们本是最好的啊,魏国政乱,我国稳定,全都是丞相的功劳,你们在国内不仅不帮忙,反而处处使绊子,你们难道想亡了蜀国不成么?”
李严不以为然道
“蜀国之衰弱,就是从你身边这位丞相开始的,连年征战,手握大权,现在皇帝早就到了该掌权的年纪,却偏偏在这个相父手里把着,呵呵,皇上的相父,让我想起了董卓这个乱臣贼子!”
诸葛亮的手颤抖着,随后转过身,呼了几口气扭过头用哀伤的声音对李严说道
“我不管你是怎么想我的,但是三军将士何辜,你断了粮食,若非我撤退及时,三军必然死伤无数,李严,你分明是为私利而乱国政。可怜我三军将士屡次无功而返啊!”
听到诸葛亮如此说,李严明显慌乱,小艺在旁边冷不丁的插了一句
“没有诸葛亮蜀国早就亡了,根本就不知道好歹。”
姜维虽然呵斥了小艺住口,不过眼中满是赞赏。
诸葛亮摇了摇头说道
“先帝让你辅佐幼主,我明知道你误国误民,但是我不能杀你,我将剥夺你的权利,将你贬为庶民,你养老去吧!”
处理完李严,诸葛亮眼神写满了悲伤,望了望身后的书桌,看了看堆积如山的竹简。对着小艺说道
“小友觉得李严说的对否?”
小艺:
“到没有什么对不对,姜维说的有道理,您要是不打,那么魏国就会打你,但是常年打仗确实是劳民伤财,蜀国国力本就不强,所以有些心有余力不足罢了。但丞相绝非董卓,董卓骄奢淫逸为了自己,丞相简朴廉洁,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五一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5月1日到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