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汉末风云志 第四十七章 司徒王允

小说:汉末风云志  作者:雨中行人  回目录  举报

咚—咚—咚!

作为引路人,杨彪让刘表稍候片刻,趋步上前敲门,声音轻慢有序,不失礼节。

华夏以礼仪之邦立足世间,交际往来,注重细节,庶族平民如此,来到代表上层社会的官宦门前,更不可随意胡来。

仅敲门一节,就颇有讲究,以节奏轻慢,张弛有序,最好不要超过三次。

若是站在门前,一个劲猛敲,表示来者心情急躁,对方家里还以为出了大事,(譬如有人去世),以为是来报丧的,如果是一场虚惊,当心被人拿棒子打出去。

嘎吱~

不多时,走出一位腰背佝偻的老者,眉目慈柔,见到门前来客,仿佛司空见惯,语气如常道:“哦,原来是杨太尉,快请进,我家主人等候多时了。”

“张贤弟,随我来吧!”

刘表知道是在叫他,紧走两步,站在杨彪身侧,那老者见这身装扮,轻咦道:“杨太尉,他是你的朋友?”

不怪人家有疑问,刘表的穿着过于朴素,布衣斗笠,草鞋木簪,风尘扑面,没来得及清洗,一副市井流民模样。

司徒大人的府院,是京城屈指可数的官宦门庭,往来皆公卿大臣,谈笑有鸿儒名士,规矩繁冗,绝非谁想进就进的。

面对质问,刘表不便开口,视线落到杨彪脸上,由他负责解释。

“宋管家多虑了,这位是杨某的故交,胸有韬略,腹有文采,王司徒久闻其名,今日特意带来相见,不必盘问。”

杨彪的一番话,说得有理有节,既替刘表隐瞒了身份,又撑足了场面,王允点名要见的人,岂是一个官家敢盘查过问的?

老管家呵呵笑道:“请恕老朽眼拙,我这就带你们进去。”

“不必劳烦,王司徒的府邸,我三天两头造访,进了院子,还能走丢了?”

杨彪摇摇头,肃穆的老脸上挤出笑容,目的是为了把老者支开,避免横生枝节,瞧出破绽。

“好吧,杨太尉请便。”

官家敞开门,退到旁边侍立,目睹两人走进院中,注意力集中在刘表身上,浑浊的双眼闪过狐疑,暗自沉思:“杨彪与自家主公同殿称臣,并列三公,平时素有往来,交集频繁,什么时候有了一位年轻的故友,朝里常来的公卿大臣,每个都从他眼下过,从没见过这号人物。”

但做下人的,懂得规矩,谨守分寸,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等背影消失在视线内,老者打个哈欠,关上院门,回到耳房中休息……

有杨彪保驾护航,刘表一路畅行无阻,连过两道拱门,脚下是条青石砖铺成的直道,平滑整齐,尘埃不染。

沿途遍赏院中景色,两侧芳草茵茵,正值百花争相绽放的时节,满目绿肥红瘦,花瓣娇嫩欲滴,一走一过,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清香,心神愉悦。

大约三百步距离,来到正厅前,堂上坐着一位和杨彪年岁相仿的老者,手捧书卷,神情专注,盘腿端坐在书案前,并没有留意到脚步声。

站在院中,杨彪平端肩膀,笑眯眯的喊道:“王司徒,你看谁来了?”

“杨兄!”

王允正在静坐读书,听到有人叫他,放下手里的事情,提起衣袍,急忙起身迎接。

两人同在朝中为官,如无意外,每天都能见面,仅相视一笑,王允便注意到杨彪身边的青年。

初时不敢相认,呆呆的愣在原地,仔细搜索脑海中的记忆,想起刘表曾经的模样,哑然笑道:“景升,你这……嗐,我还以为老杨拿我寻开心呢,你果真巧获奇遇,重回风华正茂的年纪,真让人眼界大开,难以置信。”

上前半步,毕竟年龄摆在那,刘表行了个晚辈的礼节:“王司徒不必惊讶,世上奇事常有,而刘表只有一个,我还是我,除了年纪,丝毫未变。”

于此同时,悄悄松了口气,面前的两个老家伙乃当朝三公,威望甚高,拥有极强的公信力,他们口中说出的话,文武大臣都不会怀疑。

这对他来说,是削减负担,不用每逢‘似曾相识’的陌生人,就要浪费口水去解释,把杨彪和王允忽悠明白了,众口铄金,难题不攻自破。

一传十,十传百……过不了多久,就会成为铁板钉钉的事实,世人会逐渐认遗忘那个暮气深沉,思想保守的刘表。

“能重返青春少年,等于再世为人,可惜啊,老夫福缘浅薄,没有这般奇遇。”王允将刘表审视一遍,淡笑道。

虽然他选择相信,并深感欣慰,但如此好事千载难遇,内心羡慕至极,谁不想拥有年轻强健的身体?谁不想拥有大把的时间?去完成未尽的理想,充分享受世间欢乐。

纵使拥有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却挡不住光阴流逝,容颜衰老,因为时光一去不复返,且行且珍惜吧。

“咳咳!”

迎着王允炙热而艳羡的目光,刘表感觉浑身不舒服,心道:老家伙莫非对我有啥非分之想。

不对啊,据史料记载:司徒王允取向正常,没听说他有龙阳之好的怪癖。

“王司徒,刘贤弟远道来此,忍受劳碌奔波之苦,你就不请我们进去坐坐?”最终,杨彪充当和事佬,打破沉寂。

“哎呦……失礼,失礼!”

一句话点醒王允,挺了挺身板,收敛笑容,立马恢复大臣应有的气度风范,躬身做了个‘请’的姿势:“景升来得好巧,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是老夫寿辰,咱们同僚相聚,先喝几杯酒水,再商谈正事。”

三人分先后步入正厅,刘表留在最末,狐疑满腹,察觉到王允话中言词闪烁,他的目的恐怕并不单纯。

至于拿寿诞当理由,更有值得推敲的疑点。

众所周知,自从董卓进京开始,专横跋扈,独揽大权,王允救过心切,经常以寿宴当幌子,邀请群臣到府中秘密商议对策,本该每年一次的生日,变成一年几次。

王允做寿——一年四季常有。

但既然进了门槛,想片叶不沾身的离开,显然不可能。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汉末风云志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