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Low版朝花夕拾 第三十一章 特色婚礼

没有恋爱过程,舅舅和舅妈也就见过几次面而已,就在心急的双方父母的安排下迅速的进入了婚姻的殿堂。对于这样的婚事,长生只能用潦草来形容。但是其他所有人都觉得十分的正常。

这个年代的年轻人,几乎都要到外地打工赚钱,也就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回家。这个时候父母们安排没结婚的子女们相亲甚至结婚,也是顺应时代的妥协。

舅舅的婚宴一直持续了两天,今年外婆的收成很好,所以婚宴办得十分的豪华。大猪的肉被做成了,膀、扣、渣、酥、回锅还有和豌豆海带一起炖的肉菜;家里的鸡也没有能够逃过外婆的魔掌,在长生还没来得及回来处理的情况下,也一个个的慷慨就义,成为了婚宴上的一盘辣子鸡。在宴席上的肉菜要按人头摆盘的年代里,外婆这一桌宴席,让舅舅舅妈赚足了面子。

慢悠悠而来的长生母子错过了婚礼上经典的迎新娘环节,等他们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最经典的拜天地了。

没有礼服,两位新人都穿着老百姓时下觉得最正式的正装,不过新娘的衣服要是红色,头上带着红花,新浪则把红花配在胸前,就是新人们的结婚装扮了。

新人们三拜天地,一众亲戚朋友们在懂规矩的组织者的安排下,给新人们围出了一个舞台,看着新人在舞台中间表演。表演的高潮,出现在新媳妇儿给婆婆敬茶改口的一瞬间,新媳妇的一个妈字开口,顿时迎来满堂的喝彩,热闹的气氛把坐在上面的外婆喜得合不拢嘴,赶忙给新媳妇发了一个红包。

现在农村朴素的村民们没有多大得见识,他们守传统不是为了继承优秀得传统文化,只是给喜庆的日子高一些高兴得节目。所以传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和发展。复杂的哭嫁环节被舍弃了,不过在新婚得第一个晚上,新娘会参加一个特别得歌会——坐歌堂。

坐歌堂,其实就是简略和自由发挥版得哭嫁。

哭嫁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内容主要是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和哥嫂弟妹们的关怀之情;泣诉少女时代欢乐生活即将逝去的悲伤和新生活来临前的迷茫与不安。也有的是倾泄对婚姻的不满,对媒人乱断终身的痛恨,等等。

但是为生活奔波得劳动人民那里记得住这些复杂得歌词,即兴创作能力也实在有限。坐歌堂,就是新娘把能收集到的哭嫁歌,对着相印的对象唱一遍之后,就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歌会。歌曲的内容不再仅限于传统哭嫁曲目,而是想唱什么就唱什么,是一个小型的歌友见面会。

参加歌堂的人员虽然没有规定,但是真正来参加的都是平日里喜欢唱歌的年轻姑娘和小媳妇儿们,还有一些脸皮厚的后生们和爱看热闹的小孩子。

长生现在算是一个音乐小才子了,在他的脑子里有着许多的经典曲目,但是他没有在热情高涨的歌堂里唱过一首歌。手里已经掌握着超凡之基的长生心里自然是清高无比的,他不愿意截胡后世的文学、艺术成果,也不愿唱歌。到了他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特定的对象,他也不愿意唱有个词的歌曲,对于这种歌曲,有好的他愿意听别人唱,但他自己不会唱。因为有了文字限定的歌曲,在长生看来太过于浅薄了,绝对不会出现在他的文化输出名单里。

没有闹洞房,也没有什么“早生贵子”,这里的婚礼习俗还没有受到北方的传统的太多感染,不富裕的年代里,老百姓的婚礼,除了高兴,其他奉行的都是实用主义。在这场具有时代特色的婚礼里,长生最重要的角色,就是作为长得最壮实漂亮的男娃娃,要扮演送子观音的童子,替观音给新婚夫妇送子。这个说法十分的玄幻,但是做法却十分的接地气。长生只需要像一个顽童,在新人的婚床上各种翻滚一番,就能够得到一份不小的红包。

等到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们都散去,给家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十几桌的剩菜剩饭和锅碗瓢盆,还有充满了年代气息的结婚礼物。经过外婆和妈妈的清点,舅舅这次一共受到了,十三套的床上用品,十五个暖水瓶,八个脸盆,四副碗筷,七把挂面,五十几包白糖,二十三板鞭炮。

白糖,面条和鞭炮,其实是现在送礼的主流货物。在这个物质不充裕的年代里,农家的礼物一般都在十块钱左右,白糖代表了对甜蜜生活的祝福,鞭炮代表了好运,至于挂面,长生也搞不懂问什么会成为礼物名单里的一名,大概就是四川人民种的麦子少,又有高超的做面手艺,让四川的挂面成为了平日里难得的美味吧。

收到这么多重复的礼物,不是这个时候的老百姓笨,想不到这一点,而是因为大家都没有什么钱,如果直接把礼物换成礼金,实在有些拿不出手。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Low版朝花夕拾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