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501章 皇帝别出心裁,大唐有史以来第一次!

乾兴元年。

十月初。

即西突厥前线落雪半月后,塞北出现大范围降雪天。

整个塞北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李恪站在行辕皇帐门口,看着御林军将士们正在奋力的铲雪,干的热火朝天,不时间还相互打雪仗玩闹几下。

相较于军中将士为前方不断传回的胜利消息感到激动亢奋轻松。

李恪的心中则十分的压抑和紧张。

异域作战,数十万大军在冰天雪地中身处异域他国。

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

李恪十分担心前线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发状况。

一旦失败,数十万大军进退失据,在冰天雪地,突厥骑兵的追击之下,恐怕会全军覆没!

他的性格便是如此。

纵使是冒险,他都愿意尽可能的将后路尽可能想的周密一些。

立足于不败而求胜,这是李恪一贯的性格使然。

就在此时,李恪眼神余光注意到旁边中书省宰辅们办公的帅帐门帘揭开,长孙无忌等人相继从其中走了出来,往皇帐这边走了。

李恪知道,这些位宰辅一定又是要旧事重提了。

他转身往帐内走去。

“拜见陛下!”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都坐,都坐,不必拘束。”

“谢陛下。”

房玄龄等一众宰辅谢恩后按照座次在两边的位置坐下。

十数人相互对视一眼,房玄龄作揖开口道:“陛下,年关临近,朝中大议、年关与民同乐都需要陛下回长安主持,臣等请陛下回转关中。”

“此处留一个特别应急小组,集合兵部、户部、军方等诸部代表,全面统筹对前线的粮草物资兵源调转之事,如此陛下便大可无忧回关中了。”

众人紧张的看着这位固执的皇帝。

他们也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请求皇帝回转关中了。

战况至目前为止虽然还不错,可是情况也并不乐观。

他们希望皇帝能回长安坐镇。

如此,即便失败,对皇帝声望的损害也可以减小到最低。

可惜皇帝一直不答应,这让房玄龄等重臣集团感到十分无奈着急。

李恪也明白眼前重臣们心中不能说的想法,不过他不会离开,将可能发生的失败罪责丢给领兵的将领。

这种推诿过失的做法,看似能够保全声望,却也会失去军心的。

一次或许影响不大。

可李恪很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身为皇帝,他就必须重视任何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轻松笑着说道:“朕知晓诸位爱卿的劝谏是忧国忧民之举,这一次朕不打算接受诸位爱卿的谏言。”

众人听的不由无奈翻白眼。

先帝不听劝谏,至少还会委婉一些,找借口推诿推脱。

当今倒好,不听谏言都能说的如此堂而皇之。

李恪不管重臣们的无奈神色,继续说道:“就是诸位爱卿不来找朕,朕也准备找诸位爱卿,宣布朕一个决定。”

“今年的述职、大议、年节朕准备在塞北来进行。”

他看到长孙无忌着急开口,抬手制止,笑着解释道:“舅舅不必着急,先听听朕的想法。”

“本朝正在加速推动塞北的融合,我们就需要表现出对塞北的重视,将年节放在塞北就是这个意思。”

“以显示朝廷对塞北子民的重视。”

“其次,我们得封疆大吏抵达塞北,可以好好深入的了解塞北。”

“朝中的官员,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了解塞北,其实他们并不了解。”

“未来想要彻底同化塞北,我们就需要对塞北最广泛的百姓群体有更深入的了解。”

“了解他们的诉求,他们的想法……”

“让封疆大吏借此机会,深入塞北普通民众中间进行了解,让每个一个人为朝廷今后同化塞北写一份条陈……”

长孙无忌、房玄龄、岑文本等人相互对视,满眼的苦笑。

皇帝就是不谈前线战事,用同化塞北来说是,让他们根本没有反对的理由。

无论是在塞北过年节彰显朝廷对塞北的重视,还是让封疆大吏们更深入了解塞北,这都是让人无可反对的理由。

沉默数息后,房玄龄等人默默作揖,齐声道:“臣遵旨!”

李恪露出笑容,继而说道:“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中书省来办。”

“朝中百官家眷就不必入塞北了,不过除长安留守处外,凡五品以上官员均都必须来塞北。”

“令传朕旨意,命令御林军护送太妃、皇后等后宫各宫来塞北。”

“除太妃、以及朝中各部重要人员,年老者可乘坐机车外,其余人等,通过其他运力抵达塞北,不得占用有限的运力。”

“令吩咐塞北诸部首领前来参加年节盛宴,朝廷派人从诸部子民中抽选普通牧民代表前来参加。”

“这里朕多说一句,对于普通牧民代表的选择一定要认真,绝不可滥竽充数!可先让从朝廷各部抽调年轻的能干干臣尽快抵达塞北,组成一个临时机构来做这件事情。”

……

长孙无忌听着,不由暗暗点头,悄悄的看着坐在主位这位年轻皇帝。

老谋深算的他们,不难从皇帝的这些安排中,看出皇帝是在下一盘大棋!

“臣等遵旨!”

“舅舅,房宰辅,前线的冬季取暖物资运输情况怎么样?”李恪终于问道了前线的情况。

房玄龄拱手答道:“启禀陛下,取暖物资已经有部分运抵前线,棉服棉被已经可以做到前线将士人手一件了。”

“不过取暖物资前线暂时只有不足一个月的储存。”

“落雪之后,运输就更加困难了,朝廷已经组织塞北各部赶着羊群往前线迁徙,运输粮食变得很困难,只能以迁徙的方式,转运羊群。”

“只是,随着伊丽河对峙开始后,西突厥开始转变策略,派出大量的部落小队,对我放运输补给线进行骚扰,我们的损失有些大。”

笃笃笃……

李恪一边听着,一边用手指敲击着桌案,有些恶劣的情况,让他的眉头微微紧蹙,沉吟许久后,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吩咐道:“向中原发布征召令,征召更多的民武团体为我们押送货物。”

“突厥诸部也可以,朝廷以平常运输的三倍价格雇佣他们进行押运,并且告诉他们,将来战争胜利后,朝廷还会另有封赏!”

皇帝为什么不动用朝廷军队,大家都能理解。

押运粮草,对付西突厥人的三流骚扰小队,大批的派出朝廷精锐,算上沿途人吃马嚼的消耗,兵源的折损、盔甲武备的折损。

远远超出了三倍价格雇佣民武和突厥诸部。

民武和突厥诸部,他们这种更加松散的团体,正面作战的战斗力不强。

但他们的存在,更多是为了利益,这种为了利益,就能够将消耗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比僵硬的军方系统更加灵活。

这已经是事实证明了的。

而且房玄龄他们想的更加深远。

他们中书省会秘密知会前线主帅尉迟敬德,一旦民武团体到了前线,就要找借口扣下。

哄骗也行,强行扣押也行。

让民武团体成为前线兵力的一种补充。

当然这事情他们准备瞒着皇帝去做。

坏名声还是有他们中书省来担着。

大唐有史以来,第一个塞外年节在战争声中,开始紧急筹备运转起来。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