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84章 李恪:波澜壮阔大时代开启!

“启奏陛下。”

午朝大议开始,一直到天黑,临近结束之际,房玄龄站出来,大声启奏道:“根据各地刺史奏禀,贞观三十三年国库钱粮总收达七百五十三万贯!”

“天下人口统计达一千八百万户,总计七千五百三十四万!”

“嘶!”

“一千五百万户!千百年来,有几个朝廷人口超过千万户的?”

“前朝也不过一千多万户吧?人口也不过五千万!如今的朝廷,真正的超过了文皇帝晚年的大隋盛世了!”

“论繁华程度,其实在贞观二十五年就超过前朝了!”

“对,现在是全面超过,无论是财赋收入还是人口!七千多万人口,这么多人力,有史以来整个华夏也没有如此多的人吧?”

……

随着房玄龄等宰辅们当朝将最终的统计结果说出来后,整个朝堂顿时哗然。

众人惊喜激动的议论着。

同时也感到一股沉甸甸的压力从皇位上传下来。

大唐的强盛,让皇权变得更加稳固。

坐在上面的那位,今后只要不犯什么大错,今后的权威只会越来越强势。

如此功绩加持之下,历朝历代的圣贤明君都黯然失色了。

当今这位,拥有着从古至今皇帝都没有的威势!

李恪的唇角不由微微上扬。

不动声色,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案牍。

民力、物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政权是否昌盛最根本的反应。

先帝贞观三十多年的积累,给他打造了一个牢固坚实的根基。

“此乃先帝之功。”李恪沉稳而郑重的声音响起,他将这一切归功先帝李世民,但朝中群臣可不这么认为。

眼下的一切,得益于革新。

而坐在上面的那位,在革新二十年中的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当今将功劳全都推给先帝,大家也明白为什么。

李恪紧接着说道:“高祖皇帝开国、先帝为大唐帝国打下眼前的坚固根基,其中多少仁人志士,普通百姓为此流血牺牲。”

“如今这份基业由朕与在座诸位执宰,朕日日诚惶诚恐,深恐愧对高祖、太宗等开国以来为大唐流血牺牲的天下臣民。”

“故望诸位朝臣能够与朕,与朝廷上下一心,守护好这份基业,继往开来,铸天下盛世!”

“臣等一定与陛下,与朝廷上下一心,继往开来,铸盛世天下!”

“臣等一定与陛下……”

随着宰辅们率先表态,旋即群臣齐声高呼。

声浪从太极殿传出,震动苍穹。

行走在太极殿附近的宫娥太监听到这声音,纷纷驻足,扭头看着太极殿方向。

宫娥太监们想不明白,但是隐约中,宫娥太监感觉今日的声音似乎有些不同。

听着让人身体格外的轻松,甚至情绪间,隐隐有些难以抑制的激动。

正从后宫出来,结伴往太极宫方向而去的皇后崔莺莺与四位贵妃听到从太极殿传出的声音。

有孕在身的媚娘不由微微蹙眉,继而笑着说道:“看来今日的述职大议很成功,这声音中,充满了一种昂扬的斗志。”

苏婵儿莞尔一笑:“这是一种团结的凝聚力,看来陛下真的将朝廷内部理顺了。”

崔莺莺笑了笑,目光平和的看向太极殿。

她犹记得,长孙府那日宴会的消息传回宫内后,丈夫回到后宫中的高兴与激动。

当士族系在丈夫潜移默化的推动下开始转变后,其实充斥在贞观朝的尖锐矛盾就已经消失了。

她犹记得,当时丈夫的论述:“其实任何朝代,尖锐不可调和的矛盾,都出自于某个派系,某个阶层强烈的本阶层利益诉求。”

“当一个阶层枉顾一切,来捍卫本阶层政治诉求、利益诉求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所有阶层都会被卷入其中。”

“矛盾就会变得十分尖锐!”

“这不至于士族阶层,任何阶层如此都会是内部矛盾升级尖锐化。”

“当士族阶层为首的精英阶层,真正提出以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为未来行为准则的执导思想和理念后,自身利益诉求、政治诉求就会降低。”

“贞观朝的尖锐矛盾自然就会迅速平息。”

“将来挑起尖锐矛盾的,最有可能的是商贾阶层,就是百姓阶层也同样有这种可能性。”

“所以朝廷要未雨绸缪,确立能够调和解决各方矛盾制度。”

“皇族大议院就是其中重要一环,未来是绝对不准商贾阶层进入朝廷把控朝局的,但是可以将这个阶层放入皇族大议院中。”

“在大议院的执导之下,新兴士族系,革新系,商贾系,在加上站在百姓一边,始终代表着百姓利益的皇室,四股力量在朝堂之外的民间博弈。”

“在大议院中进行博弈,不至于影响朝廷正常运转,撕裂朝堂。”

“在博弈中调和各方矛盾。”

“只要不失矛盾尖锐化,就不会出现贞观朝的敌对,确保绝大多数的人心始终能够拧在一起,不出现分离离心的倾向,天下就会不断向前进步。”

“……”

崔莺莺想着丈夫这番话,灯光照射下,唇角便不由露出好看的会心笑容。

这就是她丈夫有别于历朝历代皇帝的过人之处。

历朝历代的皇帝,偶然的圣明君主出现,始终都是人治。

没有建立制度性的东西,一旦人亡则政息。

而她的丈夫,做事情不怕困难,也不急于求成。

打压士族的同时,不忘引导士族进行自我改造。

长孙宰辅恐怕也不会意识到,改造士族这个想法,其实是丈夫早在贞观年间就给他们灌输了。

从土门关之战回来,魏王府大宴,丈夫表现出对士族的强烈厌恶开始。

紧随其后,泛河西走廊经济区的开发成功,士族在丈夫面前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失败后。

丈夫借助恪报,撰文阐述士族的前世今身,提出不以现在的坏,否定事物曾今的好,直言不讳的点明了贞观年间士族的腐朽顽固。

并且提出士族应该自我改良自救的理念。

当时的士族强盛无比,怎么会接受这种观点。

不过当时窦诞、崔民干等士族有识之士最先看到了士族内部的腐朽,脱离士族加入革新。

在士族阶层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士族将丈夫的文章和讲话当成妖言惑众,对士族内部的青年才俊严厉告诫约束。

之后士族一次次失败。

在经历此番权利交接后,前所未有的政治颓势失败后。

士族终于开始按照丈夫的意愿开始改造。

现在回想这一切,士族的自救改良运动,难道不是丈夫在二十年前就潜移默化引导的吗?

……

“擢升陇右刺史郝瑷为礼部尚书!”

“擢升辽东大都督的于宁志任兵部尚书!”

“擢升益州刺史王崇基出任吏部尚书!”

“擢升并州刺史宇文节任户部尚书。”

“六部、御史台、大理寺主官入中书省,汇同中书省宰辅,辅佐朕协理天下!”

“钦此!”

三宝念完圣旨,握着圣旨的两只手掌心都湿透了。

眼神余光悄悄看着殿内站着的群臣。

朝廷八部主官入中书省,这可是开先河。

其实就等于是削弱中书省的权利。

以往皇帝的命令,首先要经过中书省才能传达到各部,现在随着各部主官入中书省。

皇权就等于直接掌控了各部。

先帝在位期间,为了掌控六部,所以将六部重要几部交给皇子掌控。

当今在贞观朝曾威胁士族,各部入中书省。

现在终于做了。

三宝十分担心,这道圣旨引起朝臣的强烈反对。

群臣看着五位宰辅。

希望五位宰辅能够站出来极力反对。

而长孙无忌等人相互眼神交流后,躬身领命道:“臣等遵旨!”

五位宰辅的反应让满朝文臣面色沮丧失望。

而长孙无忌等人却知道这道圣旨挡不住!

现在不是先帝的贞观朝了!

而且这些年他们执宰中书省,随着民间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感觉,各种层级太多的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下的形式。

朝廷制度层级太多重叠,让朝廷对民间一些事情的反应速度十分的缓慢。

严重影响了朝廷在民间的形象。

且不说当今想做他们阻挡不了,就是形式也逼着朝廷不得不做出制度性的改变。

“臣等遵旨!”众人失落附和。

三宝暗暗松了口气,再次在众人注视下,拿出一道圣旨:“云东道刺史马周调任并州。”

“淮南道刺史裴居道调任云东道。”

“简拔岳阳郡守戴至德任益州刺史!”

“益州別驾长孙冲调任辽东。”

“李玄道调任……”

……

这道圣旨将整个天下各道刺史进行重新调任。

有人提拔,有人平行调动。

随着调动任命不断公布,大家注意到,皇帝的调动不单单是为了地方的稳定,将登基之初沉默的地方刺史调任朝廷掌控力度最强的地方。

更是一种革新和守旧之间的调动。

大量的革新系被调任这些年地方革新做的马马虎虎,不够彻底的地方。

群臣忽然意识到,皇帝这是在推动革新。

同时将思想观念守旧保守的刺史调任革新气氛浓郁的州道,应该是想要这些人转变观念。

……

大唐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调整有条不絮的在年关临近之际进行着。

百姓期盼着等待着新朝的年号确定。

而于此同时。

朝廷要征讨西突厥,容许民间武装团体的消息也随之在天下扩散。

陇右官道上。

长长的商队中在风雪中缓缓前进。

“马四爷,朝廷的命令你看了吗?”一个文人打扮的人骑马与一个魁梧汉子并肩走在一起,文人笑着询问道。

马占魁,陇右这片有名的镖头。

曾今参加过嘉峪关保卫战,是其中的幸存者,长子在嘉峪关战死。

身边只剩下一个女儿。

为陇右刺史府特别嘉奖,在陇右这片地界上,不知有多少士族人家踏平了马家的门槛,想要娶马家小姐为妻。

这种荣耀均都来自于那场现象生还的嘉峪关保卫战。

可马小姐不喜欢士族人家,放出豪言,宁做将军妾,不为文人妻。

饶是如此,陇右地界的士族人家,根本没有任何生气愤怒,提及马家小姐,各个都要竖大拇指!

据说连郝刺史家的公子都锲而不舍追求,还吃了闭门羹呢。

“听说了,韩先生觉得此事可不可为?”马占魁拧眉询问道。

作为武人,马占魁当然对去极西之地打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很心动。

哪怕就是一个集镇大小的土地也可以骄傲一辈子的。

打下高加索地区后,商路打通,在那个地区拥有一块自己的地盘,他马占魁就可以将镖局由家扩展成一个城池。

马占魁想一想创立一座镖城就觉得浑身热血沸腾。

将镖局变为镖臣,他马占魁不能青史留名,也可以在天下走镖人留下千古传唱的名声了吧?

若非受不了军中的约束,马占魁其实也想从军。

韩先生是这次货物主顾家的账房先生,出身陇右韩家旁支,只是太远了,在成为账房先生之前,这位韩先生家几代泥腿子,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

韩先生笑着说道:“马四爷,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今整个陇右都在议论此事,你马四爷如果要做,一定能够得到陇右士族的支持!”

“想不成功都不行!”

马占魁摇了摇头,坚定的说道:“要做,马某就自己做,绝对不会接受士族的帮助!”

“韩先生,马某想要创一座镖城出来,不知韩先生是否可以助我一臂之力!”

“四爷能瞧得起文道,文道必誓死追随!”韩账房旋即郑重其事作揖表态。

如此一幕,在年关之际,在陇右,在关中,在天下各地上演!

一个华夏民族进取的波澜壮阔大时代在李恪的指挥棒引导之下开启,此时节的农耕文明不缺乏这种开拓进取的血性。

这是一个没有被精神阉割的时节。

骄傲的唐人,要以大无畏的勇气,开放的姿态、执剑天涯!

ps:明天会再早一点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