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80章 不平凡的贞观最后一年!朝野朝内,波澜顿生!

天色蒙蒙亮。

长安城门刚刚打开。

冬日的霜雾将整个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白茫茫中。

城门处,一个人影早早的就在等待着,不时来回走动,以此驱散身上的寒气。

同时向着十步之外就看不清的官道方向张望。

某刻,有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不久后,就能看到有模糊的人影在雾气中闪动。

崔知温看清楚出现是于宁志和宇文节后,立即高兴招手道:“宇文大人、于大人!”

宇文节和于宁志也看到了崔知温。

二人相互对视一眼,面色均都有些沉重。

崔知温出现在这里,这意味着关陇系一定有什么大事情,要提前知会他们。

关陇系经此一事之后遭受的损失,他们一个远在辽东,一个在并州倒也是很清楚的。

二人心中有些沉甸甸的。

靠近后,宇文节与崔知温更熟悉一些,笑着询问道:“知温,这个时间点,应该还在早朝期间吧,你不在朝中,在这里作甚?”

崔知温讪讪一笑,很快倒也大方作揖承认道:“两位大人,知温已经请辞了。”

说起来,随着新君登基,他崔知温还是外戚,皇帝还是他妹夫呢。

可崔知温还是在祖父崔宗伯的要求下,第一时间请辞了。

崔氏如今也被削掉山海大族,降为平族了。

崔氏那位现在做皇后的女子,崔家也根本不敢靠近。

如今大家岂能不明白,这位被崔氏,被整个关陇系寄予厚望的崔氏天女,人家早就心向新君了。

做了叛徒!

当然这话现在没有人敢提,就算是私下里也不敢!

清河崔氏一门如今已经完全大踏步从朝内朝外撤离。

于宁志二人相互对视一眼,心中倒也了然了。

崔知温紧接着拱手说道:“两位大人,长孙世叔希望两位大人能够晚一点做出决定。”

“长孙世叔说了,士族人的未来全都寄托于两位大人身上。”

“世叔有些想法,要与两位大人谈一谈,这一次不光是我们关陇系一派之士族,更有并州士族、江南士族,山东士族……这事关天下士族之生死存亡!”

尽管崔知温说的很含蓄。

以二人的才智,岂能听不出,晚一点做决定,这就是请求他们,不要彻底对士族绝望,不要放弃士族,也如窦诞、崔民干等俊杰,成为革新系的一员。

至于寄托于他们二人身上,盖因这一次,他们有着从龙之功。

当今必然要重用他们。

他们会成为未来朝堂上的中流砥柱。

这恰恰是目前士族人所欠缺的。

一场权利交接,朝廷上层的士族领袖们几乎被彻底清理掉。

现在只有长孙无忌一个人在中书省支撑着。

但任谁都知道,这只是短时间。

当今不勒令长孙无忌荣退,长孙无忌也无法眷恋权位。

而从崔知温的话中,不难听出,长孙无忌已经在为离开做打算,根本没有眷恋的意思。

他们没有见到这位关陇系的领袖。

已然从崔知温的这番话中,听出了昔日这位权柄显赫一时领袖,此时此刻的无奈与对士族未来的深深担忧。

甚至不惜将整个士族的未来,托付给他们这两个中青层的小字辈身上。

从这一面,也足以反映当下士族力量的颓败与凋零。

他们二人都是眷恋士族这个身份。

这种眷恋倒不是二人顽固的想要维护士族所拥有的既得利益。

而是出身士族,身为士族中人,正如当今所说的,士族有坏的一面,但士族为了天下的进步也贡献过好的一面。

这种眷恋是出自于情感的。

情感使他们无法直接抛弃这个团体、阶层。

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年他们疾呼呐喊,希望士族内部做出改变。

效果却令他们绝望。

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以他们的才俊,以及与新君的关系。

他们早可以彻底摆脱这个如同枷锁一般的身份了。

于宁志皱了皱眉头,沉吟道:“天下士族……长孙宰辅这么做,陛下是什么看法呢?”

崔知温不由苦笑。

他知道于宁志在担心什么。

皇帝是否容许士族的广泛联合,动静这么大,会不会惹来皇帝的猜忌?

说实话,崔知温并不知道皇帝怎么想的。

他按照长孙无忌的吩咐,实话实说道:“陛下知晓,长孙世叔与王世叔、我祖父以及长安地方士族代表的见面,没有瞒着陛下。”

“到目前为止,陛下对此事发表任何的评论。”

唔……

于宁志沉吟片刻,点头说道:“好,我们明白了,长孙宰辅的话我们记住了。”

呼!

崔知温暗暗松了口气,翻身上马,陪同二人入城。

入城后。

崔知温开始详细的介绍当时那场权利斗争过程中,长安百姓的行为,讲述的十分细致。

于宁志与宇文节听的神色动容。

……

于此同时。

太极殿。

群臣轮番将年关临近,一年积累下的问题向皇帝汇报,同时请示皇帝的圣裁。

这本来是一年一度中枢的一件大事情。

只是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无心此事,皇帝圣裁,群臣附翼,以往需要一个上午才能完成的中枢汇总,今天却在短短一个时辰之内解决。

大家的心思,更多放在站在最前面的数十位亲藩王爷身上。

新君难得早朝,忽然要求亲藩参加,所有人都明白,与数日前亲藩王爷们连篇累牍的三五减租申明有关。

待汇总结束,朝廷短暂的陷入安静。

众人暗暗瞟了眼坐在高处,正接过三宝递上的茶杯,喝茶,渐渐精神的新君。

来了!

所有人都意识到来了!

在众人暗暗关注中,李恪将手中茶杯放在御案上,右手手稍轻轻拍了拍御案边缘,唇角露出笑容,赞扬道:“大议尚未开始,朝廷这一年的整体情况不清楚,但是中枢的情况已经明了了。”

“总体来说,这一年各部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还是很不错的,国库的支出也都算是用到了刀刃上。”

“尤其是蓄力的推广,最令人满意,先帝在位时高瞻远瞩提出蓄力推广,到如今,差不多十年时间,蓄力的普及达到了九成,算是完美的收官了。”

“而无论是塞北的百姓,还是我们中原的百姓,都从这条政令中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受益。”

“而朝廷呢,前期对朝廷有些沉重的支出,到现在已经成为朝廷税赋收入之外另一笔最大的收入。”

“这恰恰证明了,只要朝廷用心做事,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着想,进行长远的规划,坚定不移的执行,是能够形成一个多方受益的良好运行,可持续发展格局的。”

朝臣们哪怕是那些对李恪当皇帝,依旧有所抵触戒备的人,也不由暗暗点了点头。

蓄力推广越到尾声的时候,前期朝廷支付的款项,百姓开始逐步偿还,十分微薄的朝廷利息,看似不多,可架不住朝廷这次普惠范围的宽广广泛。

朝廷分期总计收取百姓一百市斤粮食的利息。

基数庞大,单独个体看似微薄的利息,却让朝廷单单今年就收回了价值两百万贯的粮食。

而根据朝廷的统计,高峰时期应该是三年之后,三年后偿还的百姓人数达到了最大值,朝廷已经在私底下做过一个估算,单单这笔钱,就达到了五百万贯!

原本即便是不花,也只能沉淀在国库发霉的钱币,经过这项普惠百姓的政令。

不但百姓受益,家家户户拥有了蓄力,精细耕作提高了粮食的亩产量。

而朝廷也受益匪浅。

士族人也从这项政令中受益。

整理逃籍,士族掌控的民力被剥夺,若不是蓄力推广,士族的田地损失将会十分大。

现在没有损失,相反比以前的人力收益更大。

而塞北对朝廷的向心力也变得更强。

最主要,塞北优质战马的优势被彻底毁掉了。

突利此刻同样站在朝堂之上,心中五味杂陈。

到了后面,塞北上层便察觉到了朝廷扶植他们加大普通蓄力养殖的险恶用心。

只是那个时候,他们想要挽救都已经没有机会了。

收益巨大的塞北子民,根本不愿意放弃巨大的收益,重新去养殖战马。

如今的塞北,最锋利的牙齿已经被拔掉了绝大多数!

他这一次回来,皇帝带着他那个被封为贵妃的女儿盛情款待,虽然皇帝在宴席上没有说什么。

但突利清楚,塞北彻底纳入大唐有效统治,将会彻底全面的展开!

时机已经成熟!

满朝文武都很清楚,其实这项政令不是先帝提出的,就是坐在上面这位皇帝给先帝的建议!

“陛下所言甚是!”就当许多人还在琢磨皇帝这番话的用意之际,韩王李元景站出来,作揖大声附和道:“臣以为,大到一国如是,小到一家一族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暂时的利益损失,其实若是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看待,收效或许会超出我们的损失。”

“故而臣以为推行三五减租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时候了!”

哗!

李元景的逢迎拍马附和,让满朝哗然。

大家顿时明白皇帝刚才那番话的意思了。

李恪满意的看了眼这位皇叔,这是个聪明人。

怪不得房宰辅能够看中这位皇叔,将女儿许配于他。

“陛下,臣要求在天下范围内推行三五减租!”

“陛下,元景皇叔所言甚是,三五减租,我皇室成员应该做出表率,我家愿意先于天下三五减租!”

……

就在群臣相互眼神交流之际,皇室成员纷纷站出来一副正义凛然的请求朝廷推行三五减租。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宰辅们相互暗示一眼。

都沉默等待皇帝最后揭晓真正的目的。

皇室各家主动请求三五减租,这已经不稀奇了,毕竟数日前已经连篇累牍的报道了。

待殿内重新安静后,李恪满意笑着,轻轻抚掌称赞道:“皇叔你们有如此敢为人先的胸襟,我李氏先辈们泉下有知,也一定会为此而高兴。”

“朕准了!”

“谢陛下!”

皇室数十位亲藩同时作揖拜谢隆恩。

许多人看着暗翻白眼。

其实李元景等人这会儿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儿。

他们损失了利益,还得感谢皇帝,瞧这位皇帝的手段多么高!

更主要,他们还心甘情愿。

“诸位爱卿,对皇室亲藩提出的三五减租以为如何呢?若朕想要在天下推行,是否合适呢?”李恪看向群臣。

尽管早就知道三五减租皇帝要在天下范围内推广,可这会儿许多人均都保持沉默。

有人是抵触,有人是要观望朝中反应,关键时刻帮皇帝善后。

总之一下子,朝堂的气氛变得十分冷淡。

李恪也不介意,自顾自郑重说道:“朕知道,三五减租短时间内会损害天下许多拥有大量土地的阶层,其中士族中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最为严重。”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百姓富裕了之后,会做什么?”

“百姓会用手中的闲钱购买更多往日不敢买,买不起的生活货品,用来改善生活。”

“而朕很清楚,天下士族人家,哪一家没有掌握大量的店铺以及生意呢?”

“暂时的让利百姓,财富流通性极度活跃之后,最终还是会回到大家手中。”

“百姓的生活变好了,大家从中也赚取了更多的财富,这种双赢,且又能够化解百姓对士族人的抵触、仇视举措,为什么不做呢?”

“士族人是当今天下最为精英的一个阶层,朕知道,你们绝对有这种长远的目光。”

许多人的神色变了变。

皇帝给他们分析了长远来看损失不大。

同时也不动声色的在提醒警告大家。

皇室一旦施行三五减租的话,士族阶层不做,百姓的怨气就会对准士族阶层!

长孙无忌倒是心中一动。

经过当今这位的阐述,似乎这件事情,倒是与他以圣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之言为理念改造士族,打造一个新兴士族系不谋而合。

“臣以为可行!”长孙无忌略作沉吟,率先开始表示支持。

关陇系的朝臣相互对视,也纷纷开口。

“臣赞同!”

“臣赞同!”

……

很快不管愿意不愿意,附翼赞同的声音汇聚成一片。

李恪满意笑着点头:“好,天下的繁荣昌盛,就需要我们各个阶层齐心协力来实现,诸位爱卿的觉悟让朕对治理好天下更加有信心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与诸位爱卿商量。”

“朕打算成立皇族大议院!”

“皇族大议院的职能主要是在民间组织工农会组织,帮助百姓和士族阶层、商贾阶层处理来自不同阶层的利益矛盾。”

“朕将担任第一任大议院院长,晋王、蜀王担任副院长,其他皇室成员各司其职,同时通过科举的形式,扩大入仕的机会,让更多的俊杰贤能进入朝廷,协助大议院在各地组建工农会。”

“……”

李恪将他的想法终于全盘托出了。

他还在完善阐述大议院职能的时候,已经对大议院有了一个基本了解的朝臣便开始惊讶议论起来。

“这……”

“予以亲藩如此大的权利,会出事的!”

“陛下高明啊,通过制度的设计,让皇室皇权永远与百姓站在一起,我们,我们就是……”

……

尽管李恪说是调解矛盾,可能够站在这个朝堂之上的,即便是下层官员,也都是人精,一眼便看出这种制度设计,对他们的不利。

当然也有有利之处。

扩大了入仕的机会,可以容纳更多士族入仕了。

由于寒门的不断增加,极大的缓减了科举这条独木桥的难度。

有人从私利角度出发,有人从国家、从天下角度出发看待这件事情。

就连房玄龄等人也一时拧眉沉默。

皇族大议院,增加了皇族亲藩的权利,是否会损害皇权,增加朝廷内部,皇权争斗的尖锐性。

最高皇权的跌宕不宁,会严重损害天下百姓利益。

这是许多忠于李恪的朝臣,不敢轻易支持的原因。

当然这个制度,对皇权有利的一面,房玄龄等人也看的明白。

“好了,这件事情不要求在今天朝堂上决定,此事不是中枢能够决定的,述职大议当日,要取得地方的多数支持才会执行。”李恪根本没想过要在今天就办成此事。

他笑着继续说道:“再次之前,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

三宝知道早朝该结束了,站出来大声喊道:“退朝!”

“恭送陛下!”

待李恪走后,群臣从太极殿鱼贯而出,旋即爆发出激烈的议论。

“咱们这位陛下好算计,民心让皇权得到了,损失的确实我们的利益!”

“对,三五减租可以答应,但是这件事情绝对不能答应,这个工会农会成立,以后指不定还要借助这个机构,让我们损失多少利益呢!”

“这个制度好是好,可是不是真的能够防止亲藩呢?”

……

皇族大议院的消息,更是以最快的速度在长安城传开。

贞观最后一年,注定不平凡。

一时间朝野朝内,波澜顿生!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