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56章 先入关者王!暗流涌动的长安城!

当初阎立本拿回火绳枪半成品的时候,军中将领就对此物做了一定的剖析。

分析了优缺点。

优点就是训练一个火枪兵的时间和成本要远小于一个弓箭手。

此刻黑骑一排排压上来,枪口上扬打排枪,让许多人看到了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此利器短时间内成军。

只要让普通的百姓学会排队射击就可以了。

而此物的缺点也有,射程略微小于一个训练合格的弓箭手。

还有就是对铁的消耗太大。

大唐经历开国争夺天下,历经数十年的开疆拓土,在战争中训练出了大批的优秀将士。

综合大唐的实际情况,以及火绳枪明显的劣势。

当然还有一些不可说的私心,关并两系在朝堂上联手否决了李恪敬献的利器。

现在李恪却用火绳枪给他们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长孙无忌等站在城头上的所有人,凡事相通其中关键的,面色都或是沉重,或是十分难看。

很多人很快就想到了火绳枪对当下这种情况的帮助。

并州边军没有回长安这个消息虽然不能确定,但是以他们对李恪人格的分析,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

刚刚松了口气,现在有提心吊胆担忧起来。

原因无他。

就在于火绳枪。

谁都不清楚李恪储备了多少火绳枪。

他们都在假设一种结果,李恪储备了许多火绳枪,别看李恪现在只有四千黑骑。

只要李恪原因,他可以一天之内,征兆长安附近的百姓,用火绳枪武装。

简单训练,只要让百姓学会如何使用火绳枪,就可以投入战斗。

试想一下,数万手持火绳枪的百姓,列阵在城外百步左右距离对着城头涉及。

三万右武卫中,也不由只有五六千熟练的弓箭手。

其他士卒都只是近战的刀兵枪兵。

就算打开长安武备库武装用弓箭武装右武卫。

比消耗,败的也是右武卫。

弓箭手的掌握速度,要远远慢与火枪兵!

城头的老狐狸们想明白的事情。

秦怀玉等人在短暂的不解之后,也想明白了,程处默激动说道:“大哥,没想到你是打这个主意。”

“大哥这次带回多少火枪,我马上征召百姓,长安附近,只要大哥一声令下,绝对不缺百姓!”

李恪紧盯着城头,摇了摇头,反问道:“火绳枪的样品我曾让阎立本带回朝中,朝廷没有进行改进吗?”

这个事情他并不知道。

秦怀玉冷笑道:“有些人不想让大哥你出风头,所以火绳枪没有被重视,而且他们都觉得,我大唐精锐天下无敌,根本不需要什么火绳枪。”

闻言,李恪不由暗暗无奈叹了口气。

秦怀玉最后一句话,让他隐约明白火器为什么在西方得到了长足发展。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战争。

后世西方世界城邦、领主,小国多如牛毛,兼并战乱频繁,战争需要这些小国能够迅速而成本较小的将农民武装成战士。

也正是这个优点,让弓箭在战乱不断的西方退出制式武器序列。

进而推动了火器的长足发展。

“大哥,青雀三天之内,我一定要入城拜别父皇,我们也应该商量父皇的身后事。”

“我给你们三天时间,我还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我们内部矛盾可以协商解决,不一定要通过流血来解决!”

“三天之后,如果不能给我满意的答复,我就遵从父皇的旨意来解决此事!”

话罢,李恪抬手一摆,伸手黑骑整齐有序的后退,李恪也不做任何停留,在魏叔玉等人的护卫下,随同大军后撤到五里外安营扎寨。

城头上安静的没有一丝身影。

每一个人的面色都十分的沉重。

李恪的话他们听明白了。

尤其是最后那句遵从皇帝的旨意。

遵从什么?

说白了就是要以君王的身份平定城内的叛乱!

“新罗郡王要协商解决,怎么协商解决?”人群中,忽然有底层朝臣低声嘀咕。

卢赤松听闻后,瞬间转身,盯着那个开口说话的五品朝臣,冷哼道:“协商解决,不要被他骗了!”

“这是一个极其会伪装的虚伪之人,他在利用矫诏为自己博取政治上的声望,一旦我们现在退让一步,满足他的要求,我们就彻底的输了!”

“最后我们这些人一定会在他的清算中!”

“只有我们死,才能堵住矫诏这个秘密!”

“不要幼稚,不要奢望!不要被他以前的假象欺骗!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话罢,卢赤松不忘眼神阴冷的扫视群臣。

他眯着眼睛,试图找出中间被李恪美丽谎言迷惑的动摇分子!

谁都不敢说话了。

李承乾转身往城下走去。

很快关并两系的高层迅速离开。

大明宫。

李承乾等人回到皇宫就径直来到大明宫。

卢氏早已经知晓适才城外的情况,眼底有些紧张,面色倒是颇为稳重的询问李绩:“李宰辅,如果李恪有足够的火绳枪,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武装出大批的兵马?”

众人不由诧异的看了眼卢氏。

不约而同暗中评价一句:这个敢火中取栗,现在入局的女人倒是有些眼界!

朝中许多朝臣也未必想到这一点。

李绩微微躬身,尽管卢氏母子只是他们手中的傀儡,不过该由的礼数,李绩一点儿都不少:“启禀贵妃,如果新罗郡王掌控足够多的火绳枪,一天之内就可以教会简单使用的办法。”

“不在乎不教而诛,不在乎百姓生死,三日之内投入战斗没有问题。”

闻言,卢氏的脸色瞬间变白。

她愿意相信专业人的判断。

在这里,李绩无疑就是那个最专业的人。

卢氏尽可能压住心中的恐惧,看着站在面前的宰辅们,以及两位摄政王,询问道:“诸位爱卿以为我们如何守住长安城。”

“逆贼李恪已经发出了战争宣言,我们只有三天时间。”

“安西都护的大军什么时候能够回京?”

“河北郭将军的勤王之师什么时候能够回京?”

“朝廷发给各地的勤王之师什么时候能够回京?”

“朝廷能够坚持到勤王之师回京吗?”

卢氏一连抛出数个问题。

这种口吻让许多人心中十分不舒服,不过现在众人的焦点注定无法放在卢氏身上。

卢氏乘机轻微插手朝政,众人选择视而不见。

对待李恪才是最重要的。

“我建议答应晋王的请求!将先皇和娘娘全都交给晋王,但是晋王要与我们一同对付李恪!”温彦博咬牙阴冷狰狞道。

李承乾和李泰面露怒色,明显想要反对。

父皇安葬之事、母后全都交给稚奴,百姓会如何看到他们两个当儿子的!

这简直就是最大的家丑!

“我赞同!”卢赤松李绩表示赞同。

李承乾二人选择性保持沉默,他们也明白如何取舍。

“先入关者王!”唐俭忽然提议道:“将先入关者王的消息散播出去,尤其是郭孝恪和侯君集一定要通传。”

“告诉他们,谁先进入关中,替朝廷解围,事后朝廷可以封王酬劳!”

“以王爵为许诺,可以让地方观望者快速行动起来。”

许多人听了面色都不由变了变,长孙无忌眯着眼睛,眼神犀利的看了唐俭一眼。

此计可不止落足眼前。

更是在落足击败李恪的战后!

先入关者王!

无论是郭孝恪还是侯君集都是关陇系一方的。

可这些人一旦兵入长安,获封王爵之后,是否会生出更大的政治野心和企图?

还会做关陇系的马前卒吗?

还能坚定不移的支持外甥吗?

已经封王了,外甥承乾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许诺,才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

这是唐俭所在的并州系为青雀谋划。

可这不但损害了外甥承乾的利益,更损耗了朝廷的利益。

“此举太损害朝廷的利益了,我不赞同!”长孙无忌立刻开口反对。

卢赤松反击道:“辅机,暂时损害朝廷的利益,以后还可以慢慢解决,如果不能用王爵督促勤王之师尽快赶到京城,李恪获胜后,这个朝廷就与我们没有一点关系了!”

“我们这些人就是他屠刀下的鱼!任人宰割!”

“辅机,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朝廷的安危,这些危害大家都明白,但现在李恪的危害更大!”温彦博也开口了。

崔宗伯瞥了眼温彦博,温彦博越来越急切了。

这个提议附和温彦博想要自成一系的利益。

在战后长孙无忌的力量越弱,温彦博浑水摸鱼的机会就越大。

“我同意!”

“我同意!”

……

很快,同意占据了大部分,卢氏也在最后表达同意,这也附和她们母子的利益。

在战后,水越浑,他们母子的地位越稳固,越有利于她拉拢各派系。

至于朝廷利益……

在场许多人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自己的利益如果都不能守住,朝廷的利益不会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另外本宫觉得,李宰辅为军中领袖,为彰显朝廷对军中将领的重视,本宫建议朝廷封李宰辅贞武王,配享武庙,位列大将军李靖前面。”卢氏忽然提议道。

李绩连忙慌张道:“贵妃,臣何等何能,不敢贪此天功!”尽管李绩很羡慕李靖的身后名。

而这身前名似乎更大,可是他绝对不敢接受。

这个女人不安好心!

哼!哼!

长孙无忌、王珪二人同时冷哼一声。

王珪眼神冷冷的看着卢氏,警告道:“贵妃要清楚自己的身份!”

“请贵妃自重!”长孙无忌眼神闪烁着杀机。

卢氏露出慌张之色,连忙解释道:“两位宰辅,本宫只是忧心国事,既然两位宰辅觉得不合适,本宫收回成命。”

无论成不成,她都得到了好处。

长孙无忌和王珪代表关并两系同时反对,她就不相信李绩心中能够好受。

其实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这个提议一定会触怒很多人。

“大将军配享武庙,李宰辅的功劳也足够了,封王不可取,配享武庙还是可取的。”李泰忽然笑着开口,紧接着扭头看向老大:“大哥,你以为呢?”

李承乾看着面前那张笑眯眯的大饼脸,恨不得抽一巴掌。

施恩李绩,现在李泰首先提议,询问他的意见,他即便赞同,也最多算是一个附议的人。

但是绝对不能反对。

李泰就希望他反对呢。

“本王同意!”李承乾黑着脸冷硬说道。

形成决议之后,伪朝廷迅速派人出城,向天下各州道传到旨意。

而这个消息也注定瞒不过想要知道的人。

太极宫内。

长孙无垢等人听闻后,全都沉默,脸上露出愤怒。

“令利智昏!”许久后,长孙无垢才罕见以十分冰冷的语气怒骂一句。

先入关者王!

这道命令,很有可能让整个天下陷入战乱之中。

会使不知多少人生出不该有的野心!

大唐开国到现在,死人封王不少,活人封王几乎没有,也就当初在平定天下的时候,对待愿意投降朝廷的诸侯有过短暂的封王时期。

可即便如此,在天下平定以后,高祖皇帝都不动声色的剪除了异姓王!

……

老卒县。

长孙无忌到来,李治亲自奉茶,笑着询问道:“舅舅,朝廷有答复了对吗?”

长孙无忌看着面前这个外甥。

昔日那个腼腆的外甥也长大了,心思也多了。

长孙无忌端起茶小抿一口,点头说道:“朝廷同意你的请求了,不过要你协助朝廷,解决新罗郡王反叛,在朝廷稳定之后,陛下的丧礼让稚奴你来做,朝廷答应,容许你带皇后去封地就藩。”

“看来皇兄给朝廷的压力很大。”李治轻飘飘说着,用茶盖轻轻打着杯中茶叶,继而抬头笑道:“也就是说,外甥现在是奇货可居对吗舅舅?”

长孙无忌不由微微皱眉。

“除了岭南、益州、河西之外,外甥还想要川襄道!”

“稚奴,你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长孙无忌的脸色瞬间变冷,川襄道划分之处的目的就是要圈住西南势力。

掌控住川襄道,朝廷就可以牢牢的控制西南州道。

相反,西南势力控制定襄道,也可以较为轻松的攻略江南。

眼前这个外甥,分明就是野心勃勃,落足于战后!

李治放下茶杯:“朝廷现在需要老卒县的数万兵力,舅舅不是吗?”

“舅舅不能答应你,我们需要商量!”

长孙无忌冷冷说着起身,临走之际,补充道:“稚奴,舅舅提醒你一句,不要太得寸进尺,先皇若是知道他的儿子,各个都这么优秀的话,恐怕九泉之下都不得安息!”

送走长孙无忌后,李治返回书房。

从架子上取下一个盒子,打开后,里面放着一块勋章,同时还放着一道圣旨。

“皇兄没变,还是那个皇兄,可爹你一走,朝廷许多人都变了。”李治拿出圣旨,犹豫一下,拿出火镰。

王姝孝不知何时出现在李治身边,低声劝说道:“这道圣旨,不给皇兄看吗?父皇不是让你交给皇兄吗?”

李治点燃圣旨,一直等到圣旨燃烧完了,拿起盒子中的那块勋章,仔细擦拭一遍,自言自语说道:“不用了,皇兄还是曾今那个皇兄,而且有些人变了,剩下的事情,交给皇兄自己决定吧。”

王姝孝面色不由变了变。

李治注意到了,笑着握住妻子的手,说道:“就算要流血,也不至于血流成河,放心吧。”

王姝孝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后世野史有提及皇帝李世民晚年给晋王李治的这道圣旨,但是这道圣旨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世人无从知晓,只有隐晦的从一些晋王妻子留下的札记著作,做出了许多猜测。

无论哪一种猜测,所有人都几乎都认同,晋王李治掌控的老卒县,是皇帝李世民对吴王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爱护的最后一道保障。

这种结论来自于革新近二十年中,这对父子配合,留给后人父慈子孝的历史记忆。

让冰冷冷肮脏丑陋的政治权术,多了一点温度,后人也愿意用炽热的温度,解读这段充满炽热温度的历史。

……

于此同时。

杜府。

杜如晦听闻城头对峙的情况后,坐在病床上,望着窗外,感慨道:“还是曾今的那个殿下。”

“去把,在城中开始准备吧!”

管家低声说道:“老爷,城内有一股势力已经开始准备了。”

杜如晦眉头不由拧紧。

许久后,沉吟道:“那就再等等,查一查,这股势力在做什么?是什么人的势力!是不是城外那位殿下的!”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