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54章 跃龙门,入关中,五千黑骑惊长安!

砰砰砰……

新皇登基一日后,长安城内白天忽然有爆竹声响起。

长孙无垢在重臣簇拥,忠心于她的御林军护卫之下,从太极宫内涌出来,看着皇城外爆竹声传来的方向。

“咱们那位娃娃皇帝昨天登基,怎么城中百姓今天才开始放爆竹呢?”程咬金满脸的狐疑,嚷嚷道。

接连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没有停息。

渐渐地,众人的脸上露出精彩的神色。

相互对视一眼,眼睛渐渐变亮。

“该不会是……”也不知谁说了个半话。

站在太极宫门口的所有人脸上均都不约而同露出笑容。

房玄龄对长孙无垢郑重作揖道:“娘娘,应该是郡王回来了,臣请娘娘一定要保重身体。”

皇后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了。

重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怎么劝都没有用,现在虽然还不确定,不过大家觉得八九不离十。

“请娘娘保重身体!”紧接着,其他人齐声请求。

长孙无垢也面露一丝轻松,她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扭头看着丈夫的灵柩:二哥,应该是恪儿快回来了,你听到皇城外百姓的声音了吗?

太极宫远处的大明宫方向。

卢氏抱着孩子,能够看到太极宫门口的忠臣重臣集团簇拥着长孙无垢。

卢氏心中大恨!

太极宫才是历任皇帝办公的地方。

尽管大明宫比太极宫更奢华。

但是太极宫的象征意义更大!

她的儿子登基之后,谁都没有提让她进入太极宫中。

因为没有人敢对长孙无垢动强。

更别说,现在的摄政双王还是皇后长孙无垢的亲子。

这段时间,皇城内的情况十分诡异,皇后在万余御林军的支持下坚守,长孙无忌等人除了控制对太极宫方向的消息外。

也就是不断用对他们利好的消息,压迫皇后掌控的御林军。

同时也在收买。

用这种温和的手段瓦解忠心皇后的御林军。

如果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就好了。

原本长孙无垢掌控着一万五千左右人数的御林军,现在在售卖、恐吓压迫之下,已经只有万余左右了。

多一些时间,关并两系就能够将长孙无垢身边的御林军全都瓦解掉。

可惜,眼下他们没有时间了。

李恪要回来了!

城外那些该死贱民,她儿子登基都静悄悄,在李恪进入并州的消息传来后,竟然不怕死自发的放爆竹。

哼!

卢氏看着二王领着中书省宰辅们走来,微微冷哼一声,转身抱着儿子回到大明宫。

很快,众人入内。

侍女为李承乾、李泰二人准备好椅子后,二人坐下。

卢氏看着他们母子,此刻虽然坐镇这大明宫,却好像一个泥塑一般,心中就十分不舒服,主动开口询问道:“两位摄政王,现在什么情况?右武卫和御林军能够保证陛下的安全吗?”

“李恪正在并州,尚未进入关中。”李承乾随意答了一句后,看向长孙无忌:“舅舅,朝廷给稚奴开出的条件,稚奴答应了吗?”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晋王暂时还是保持沉默,没有任何表态,我准备亲自去见一见晋王。”

“各地贺裱呢?”李泰询问。

众人都明白李泰有此一问的原因。

各地贺裱说白了,就是一种试探。

可以从地方各阶层势力敬献贺裱来试探地方对他们的支持程度。

地方一般有四股势力,以地方刺史为首的文官,地方驻军、本地士族、以及百姓阶层。

百姓阶层不在他们暂时考虑的范围。

地方士族他们有一定的把握,他们已经与朝中各地的士族代表取得了一致性,这些人同时会与地方联络沟通。

各地的刺史、驻军将领,与地方士族又是相互影响,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全都拧成一股绳支持朝廷,他们多少还是有些担忧的。

王珪颤颤巍巍作揖道:“摄政王,现在只有关中、汉中上奏贺裱,其他地方都太远了,时间太短了……”

李泰不由微微皱眉。

他其实是想知道并州的情况。

并州刺史宇文节、边军主将冯立已经投靠皇兄李恪。

他想知道并州士族的态度。

可王珪没有说,李泰心中也已经猜测到了,一颗心不由往下沉。

并州的距离,两日时间,足够他们表态了。

可现在都没有消息传来。

这些人是迎接皇兄了呢?

还是保持沉默呢?

并州士族与河西地区这些年走的很近,受到革新的影响很大,而且还与关中不同,王珪等人远离并州,无法像关陇系的朝中重臣一定,近距离牢牢控制本地士族。

若是后者还好。

并州士族都保持沉默,中原方向受到革新影响较小的地方,应该会支持他们。

若是前者……

这一刻,不光李泰在思考这个问题,所有人都在思考。

李泰回神后,询问道:“并州边军至少五万人马,或许不日就会抵达长安,诸位,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卢赤松站出来,大声激动道:“这是明目张胆的兵变叛乱,朝廷一面降圣旨谴责叛军,让叛军迷途知返,戴罪立功。”

“同时臣建议催促侯君集加快速度进入关中,同时还要命令郭孝恪联军分兵一路攻打洛阳,牵制吸引洛阳、虎牢关、潼关兵力,派遣有力一路,由绥北道韦思谦配合,从井陉关入并州,沿河东郡进入关中!”

“李宰辅暂领兵部尚书,号令天下兵马赶赴长安勤王!”

李泰不由微微皱眉,心中感到十分的不舒服。

兵马!

这是他最大的软肋。

不说勤王之师,就是郭孝恪联军、侯君集一旦入京后,他就会十分被动。

这些兵马,只有河北郭孝恪联军中有忠心他的两万人马。

彼时长安城大军汇聚,谁手中兵马多,谁就可以粗声说话!

毫无疑问,老大在这方面会占据很大的优势。

“我同意!”李承乾率先赞同。

李泰听闻后有心反对,最后也忍住,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议定之后,众人从大明宫散去。

长孙无忌径直出宫,来到老卒县。

舅甥坐在一起,长孙无忌看着静静坐在书案后面的外甥,现在这个小外甥身上多了一股稳重。

“稚奴。”某刻,长孙无忌放下手中茶盏,开门见山询问道:“你们是同胞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现在应该是你们团结在一起的时候。”

“你的两位兄长很照顾你,将河西、岭南、益州最繁华的地方封给你,这三地无论是物力占天下一般,民力也十分充沛,你还有什么要求,可以对舅舅说。”

“舅舅,如果我说,我想当皇帝呢?大哥、三哥让吗?”李治忽然开口,笑着询问道。

长孙无忌面色不有愣怔。

他看着把玩着佩玉的外甥,心中在琢磨,这是一句玩笑话,还是这个外甥真的有此野心。

哎!

“稚奴,现在不可能了,朝中经不起这么大的动荡了,正朔已立,你没有机会了,听舅舅一句话,去三地就藩吧。”

“仿周礼册封你为三地之主,不死皇帝,胜似皇帝了。”

闻言,李治缓缓坐直身子,把手中的玉佩放在桌案上,要求道:“让我去三地就封也可以,父皇尸骨未寒,母后还被困在宫中。”

“我看大哥、三哥也顾不上父皇,而且昭陵也在我的封地境内,我来主持父皇的丧礼。”

“同时母后被困宫中,我要带母后离开长安,如果答应,我可以帮助你们阻挡皇兄李恪。”

长孙无忌眉头拧的跟紧了。

皇帝的丧礼是应该由朝廷主持的。

这是一个正统朝廷必须做的事情。

若是让李治来做这件事情,朝廷的正统性就遭到了质疑。

何况外甥还要他那个做皇后的妹妹。

这是单纯的孝顺呢,还是想要妹妹手中的那块玉玺?

若是后者,这个外甥怕是真的意在皇位了。

妹妹到了三地之后,外甥恐怕很快能够借助妹妹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收复三地的革新系人心吧?

长大了!

真的是长大了!

长孙无忌心中不由感慨,不过是苦涩的。

在长孙无忌琢磨之际,李治开口说道:“这么大的事情,舅舅怕是拿不定主意,我可以给你们考虑的时间,反正我不着急。”

“等皇兄回来,似乎局势对我更加有利。”

长孙无忌深深的看了眼这个与他讨价还价的外甥,他不由点了点头。

迈着沉重的双腿离开。

长孙无忌刚离开,李治正妃王姝孝从后面走了出来,看着丈夫眉头紧紧皱在一起,伸手轻轻在额头抚了抚,柔声说道:“我姐夫,你皇兄,摄政王派人来,希望在关键时刻,你能够站在他一边。”

“现在我们是奇货可居,我们没有必要太紧张,老卒县这股力量谁都不得不重视,我们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然后在决定帮谁,那个位置风光无限,也风险很大,倒不如借此机会,攫取足够的利益,平平安安,富富贵贵的好。”

李治不由微微皱眉,他知道妻子口中这个姐夫、皇兄指的是谁。

李泰!

李治继而一笑,询问道:“你觉得皇兄怎么样?”

王姝孝知道,丈夫口中所说的皇兄,是专指那位被皇帝传位的真正天命之子,正朔皇帝,郡王李恪。

她微微愣怔,不知丈夫到底要问那些方面。

李治或许察觉到了,补充道:“你说,皇兄这次会大开杀戒吗?”

“外面许多人都说,皇兄私下了一直以来的伪装,你以为呢?”

……

渭水河畔。

龙门渡口三十里外。

车粼粼,马萧萧。

数万大军护卫之下,正在向龙门渡口而来。

鲤鱼跃龙门,这是个十分好的寓意。

而在龙门渡口,长安伪朝廷布置了三千人防守。

这三千人当初更多是为了防守李泰并州援兵进入关中。

当初他们谁都没有想到,李恪会领着并州边军跃龙门,进入关中。

“报!郡王前锋已抵达龙门十里外!”斥候催马从龙门县外掠过大声呼喊,继而再次向北方折返,继续探查并州边军进展情况。

“将军怎么办?郡王的大军马上就要抵达了,我们真的要抗拒王师吗?”

“将军,我们这点人,恐怕是挡不住数万并州边军的。”

“而且郡王还是陛下选定的继承人。”

……

龙门守将只是一名牙将,他听着周围校尉紧张的议论声,不由苦笑。

让他大家挡住并州魏王的兵马,大家不害怕。

可是这位殿下……

长安的消息虽然被朝中那些大人物们极力控制着。

可是他们也有所耳闻。

最主要是他们这些人都是关中府兵出身,对即将抵达龙门的那位殿下知道的更多。

天色将黑之际。

李恪领大军抵达龙门。

城头已经燃起火把。

牙将看着下面列阵而立的大军,一咬牙,挥手大喝道:“开城门,迎接新皇!”

“开城门,迎接新皇!”

“太好了,不用与恪殿下为敌了。”

“将军,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

牙将听着身后的声音,不由苦笑,然后吩咐道:“随本将下城迎接殿下!”

“末将迎接新皇!龙门三千兵马,愿供陛下驱使!”

冯立看着跪在龙门城门前的守将,再看看李恪的背影,心中不由感叹一声。

这就是眼前这位殿下,十数年砥砺践行,形成的影响力。

人的名树的影。

在今日全都显现出来了。

李恪平静沉稳说道:“现在我命令你,持我手令,随同冯将军马上支援陇右!”

“末将遵旨!”

冯立则不由微微愣怔。

陇右的情况在进入并州后,就有从陇右急忙撤退回来的并州商贾告知了。

他们都知道,侯君集攻破玉门关,正在猛攻嘉峪关。

可是现在他领兵离开,这位殿下回到长安怎么办?

“殿下,相信陇右一定能够守住嘉峪关的,还是由臣护送你尽快回长安吧。”冯立立刻请命。

“大哥,要不然分兵两万支援嘉峪关。”魏叔玉比冯立更加了解大哥。

河西地区正在承受着侯君集和吐蕃松赞的两面进攻,两线作战,河西地区在大哥心中的位置很重,他绝对不容许河西地区损失太大。

更不能接受,因为朝廷内部的利益争夺,损害整个江山的利益。

就如并州边军,原本十数万,大哥也没有完全带回来,只是让冯立带领五万兵马跟随。

说白了,大哥在防备塞北。

就算突利接应大哥,在这种时刻,大哥也不敢完全相信突利为首的塞北各部落。

李恪摇了摇头道:“不用,国战更加重要,河西一地之力在对抗吐蕃一国之力,河西更加重要。”

“冯将军听令!”

冯立犹豫一下,抱拳道:“末将领命!”

随后,大军连夜渡河。

渡河进入关中后。

官道两旁有百姓举着火把出现,火光长长的,看不到尽头,默默的看着大军行进。

冯立看着火光照射下,那一张张面孔以及明亮的眼睛,心中惊起了惊涛骇浪。

看似沉默无语,可千百年这些麻木的百姓,用无声的行动,在证明衙门的选择!

有此民心,他对于领兵前往河西支援,也放心了不少。

冯立抱拳说道:“陛下,末将一定为天下百姓,为朝廷守住河西!”

“嗯!”李恪轻轻点了点头,目视着冯立领兵折转往河西方向而去。

他身边再次只剩五千黑骑。

他扭头看了一眼,命令道:“明日早晨,本王要出现在长安城外!”

“驾!”

轰隆隆!

轰鸣声响起,黑骑沿着水泥官道,宛若一股黑流,倾泻冲向长安。

咚咚咚!

翌日。

急促的警示鼓声在长安城头响起。

“快,快通知朝廷,新罗郡王回来了,新罗郡王回来了。”

“准备,准备守城!”

“快,准备守城,愣着干什么!外面是叛军!”

……

当天亮之时,五千黑骑忽然出现在长安城外,整个长安城墙上顿时乱作一团,各级将领用刀鞘抽打着慌张的士卒,同时催促士卒将此消息马上传给朝廷的大人们。

正朔回京的消息,很快在城中传开。

砰砰砰……

城头士卒紧张戒备之际,城内的爆竹声忽然响起,越来越密集。

士卒听闻后,更是惶惶不安。

守将们扭头看着城内,凑在一起低声议论着。

“这仗怎么打!”

“我们的人守城,城内百姓在放爆竹欢庆,士气都没有了,怎么守城!”

“这还是骑兵,一旦并州边军抵达,还守个屁!”

“等宰辅们来了之后,摄政王登上城头,一定会稳住军心士气的!”

……

粗鲁埋怨声响起,城内欢庆的爆竹声,对士气的影响太大了。

谁都没有想到,仅仅是五千黑骑以及李恪回京,就给士卒心中产生这么大的动摇。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