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419章 人生成就蓄霸势,大开大合帝王之姿!

所有人诧异的看着李恪。

眼神在李恪与长孙无忌二人身上徘徊。

“吴王请你不要岔开话题,现在朝廷讨论的是国家大事!”温彦博大声说道,他绝对不容许讨论的议题出现偏折。

皇帝对吴王李恪忽好忽坏的态度,让大家心中七上八下的难受。

唯有将李恪赶出朝堂。

大家心中才能轻松。

“温彦博你放肆!”李恪猛地转身,指着温彦博怒斥道:“你有什么资格与本王如此说话!”

李恪忽然翻脸,让朝中群臣震惊。

又要发怒了吗?

所有人心中暗暗咯噔一下,关并两系均都不约而同的戒备起来。

李恪值得所有人如此郑重对待。

李恪再开口,声音放的平缓许多,不过却故意嘲弄道:“就凭温宰辅你资格老就可以在本王面前倚老卖老了是吗!”

“本王虽然年轻,但为这个天下,为这个国家也殚精竭虑做了好些事情。”

“土门关是不是本王扭转的战局?你温宰辅回答本王!”

“益州赈灾,是不是本王做的?请温宰辅回答本王!”

“泛河西走廊经济区,是不是本王推动的?请温宰辅回答本王!”

“岭南的繁荣,有没有本王的功劳?请温宰辅回答本王!”

“革新种种,清查天下吏治、整理逃籍、制度完善、整顿佛寺是不是本王推动的,有没有本王的功劳?请温宰辅回答本王?”

……

李恪的语速极快,将他这些年所做的事情公开搬上朝堂,看似炫耀,可没有人觉得这是炫耀武功。

因为这是世人认可的。

即便将来士族阶层反动倒算,他们抹黑李恪所做的这一切也罢,但是绝对不可能只字不提。

这段历史,已经被深深的镌刻进去了。

想要抹掉,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是什么让你温宰辅对本王如此放肆无礼?是你温宰辅的功绩比本王大事吗?温宰辅你为朝中的大臣们讲一讲,这些年你温宰辅担任宰辅十数年,能够拿出手的功绩!”

“还是说你温宰辅的身份比本王更加尊贵?”

“请温宰辅回答本王!”

难了!

所有人看着面色清白交加变幻的温彦博,心中忍不住暗暗评论一句。

许多人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开口。

所有人都十分困惑,这位功绩赫赫的王爷,为什么一改往常的温和态度,雷霆大怒,更是把这些年影响天下格局的功绩堂而皇之的搬到朝堂上欺负人。

对,许多人心中有种难以言喻的委屈。

觉得李恪这就是欺负人。

就像一个有钱的财主,用钱往死里砸人。

而李恪用的是他这些年赫赫功勋!

李承乾嫉妒的看着李恪。

这就是他最嫉妒李恪的地方,李恪这些年受过很多委屈,但是得到了很多让人嫉妒羡慕发恨的东西。

就比如这一世功勋!

李恪的人生成就,就算他李承乾将来真的克成大统,也追不上。

这种成就不是以地位、以利益能来衡量的。

“诸位宰辅,诸位大人。”李恪转身看向朝中众人,语气平缓说道:“纵使要弹劾本王,是不是也能给本王一个面子,让本王为弟弟请旨的事情办完呢?”

许多人暗暗翻了翻白眼,心中腹诽着。

你吴王都用你最富有的东西欺负大家了,瞧瞧温宰辅的下场,谁还敢阻拦你呢。

“臣等不敢!”除温彦博外,所有朝臣躬身作揖。

温彦博心中羞愤极了,面色赤红,艰涩作揖低头道:“臣知罪,臣请吴王恕罪!”

李世民坐在高处,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由一笑。

这才是真正的势!

这种势,不是凭借财富、凭借权利、凭借地位而来。

这种坚不可摧的势,来自于人生成就!

秦皇汉武为什么能够做到一人而定天下,拔剑而天下莫敢不从?

说白了,不是皇权给他们的。

而是他们的人生成就!

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前,汉武帝扫灭匈奴之前,也都无法做到拔剑而天下莫敢不从。

一个需要凭借权臣吕不韦,一个需要与窦氏太后较量,对朝臣要让步。

只可惜秦皇汉武后期太执着于人身成就所形成的这种势,处理朝政太借助于势赋予他们大开大合美妙感觉。

而忽略了这种大开大合,势必造成许多事情粗放,遮掩了许多细小的问题。

一方面问题在不断的积累。

另一方面,他们的继承者只是继承了他们的权位,却无法继承人生成就所产生的威势。

矛盾会集中爆发,后继者无法应对处理,最终轻者国本动荡,重则大厦倾覆。

曾今有一人,希望效仿秦皇汉武。

那就是前朝皇帝杨广。

可惜,三征高丽的失败,不但寄希望得到巨大人生成就的威势挫败,更是导致了天下烽烟四起。

他这个混球儿子,通过这些年区别于秦皇汉武的过程,却同样践行实现了让人望尘莫及的人生成就。

产生了威势。

只是这种威势,需要等革新全面开花,革新让整个民间进一步活跃,他的人生成就才能够圆满。

现在这股势虽然还不足以压服天下,但是足以压服朝堂了。

此番李恪动用这种大势,李世民很满意。

这才有帝王气势。

而李恪及时的收手,又回到他以往那幅平和的常态,更让李世民满意。

这就表明,他这个混球儿子,并没有膨胀,能够对自身这股威势收放自如。

如果李恪咄咄逼人誓不罢休的话,他倒要真的有些担心,他这个混球儿子,将来步秦皇汉武的后尘。

一个帝王有大开大合解决问题的霸势,但更多时候需要温和的精雕细琢。

治大国如烹小鲜。

李世民相信,这些圣贤明言,即便是再过百年,哪怕是千年都不会变。

依旧是至理名言!

“多谢诸位大人愿意给小子这个面子。”李恪也对着朝臣作揖一拜。

他然后转身向着李世民,作揖道:“父皇,说起来儿臣要弹劾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天家父子是君臣在前,父子在后,可也是先有父子关系的。”

“李佑年龄也大了,父皇却始终没有赐婚,是不是没有尽父之责?”

李世民唇角抽搐一下,这混球今天是发什么疯,转头竟然连他也弹劾起来了。

温彦博、卢赤松等人相互对视一眼,眼底闪烁着冷笑,在他们看来,李恪这就是自己活得不耐烦了!

皇帝对他的态度刚刚转好,这就蹬鼻子上脸了。

哼!

在群臣心中各有所思之际,李世民微微冷哼一声,很明显是在表达心中不痛快。

“辅机,这件事情你怎么看,淑慧毕竟是你的女儿。”李世民扭头征询长孙无忌的意见。

李承乾唰的扭头,紧张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直到现在都搞不清楚,李恪在想些什么。

他故作犹豫,而后作揖惭愧道:“陛下,小女顽劣,哪里……”

“舅舅这是不想我们两姓之间亲上加亲吗?”不等长孙无忌把话说完,李恪十分无礼的打断:“李佑以前虽然混了一点,可是这些年的表现舅舅也全都看在眼里。”

“就凭他指挥督建纵贯大唐东西疆域的这条铁道,对繁荣地方,推动地方往来,打破地域隔阂,加强朝廷中枢对地方强而有力的控制,我这个弟弟,也足以让天下女子倾慕了吧?”

“至于表妹淑慧,我倒是觉得她很不错,没有舅舅说的那么顽劣。”

“舅舅是瞧不上李佑这个毛脚女婿?”

噗!

朝堂隐约有笑声传出。

长孙无忌连连苦笑摆手,然后冲皇帝一摊手:“一切听陛下圣裁,臣无异议!”

李世民不由好笑,辅机被逼至如此,也真是少见。

唔……

李世民伸手轻轻敲击御案,略作沉吟,神色郑重道:“朕也十分喜欢淑慧那丫头,辅机,你要体谅我的难处,朕一个堂堂皇帝都被儿子弹劾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长孙无忌苦笑作揖。

皇帝都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什么。

“既然辅机同意了,李恪,父皇就同意你的请求,赐婚李佑与淑慧。”

李世民无意瞥到了李治,他不由想到了那个并报的王姝孝。

“一并赐婚晋王与晋阳王家王姝孝,蜀王李愔……”

“谢父皇。”李佑三人谢恩领旨。

此事了解,温彦博等人相互暗暗对视沟通着,现在改轮他们弹劾了吧。

卢赤松站出来,大声道:“陛下,兵部的弹劾……”

“父皇!”李恪又在此时忽然开口,卢赤松面色顿变,群臣可以肉眼可见,卢赤松的身子晃动了几下,分明就是被吓得。

其实关并两系许多人与卢赤松差不多,他们也都被吓了一跳,认定李恪又要踩人了。

这一次恐怕是卢宰辅的面子要被踩在地上摩擦了。

众人暗暗同情的看了眼卢赤松。

李恪不理会群臣的反应,大声说道:“儿臣举荐崔玄暐担任大理寺卿!”

“什么,吴王举荐崔玄暐担任大理寺卿?”

“他呢?他自己要做什么?”

……

李恪忽然举荐之言,让满朝文武哗然。

咯噔!

李世民只觉得心中狠狠地刺疼。

他隐约已经猜测到李恪想要做什么了。

他一定是要急流勇退,全父子之情!

当他在定襄郡表现出态度冷淡的时候,这个混球恐怕就已经在考虑了。

所以他整顿军务,一是按照当初给他的条陈帮他把这最后一件事情办了。

二是他早预料到要被弹劾,也刚好借机离开朝堂,免了他这个当父亲、当皇帝的‘猜忌!’

而给李佑争取与长孙家接亲,就是在给李佑这个混账找一条他离开后,安全的路。

他身边其他人,魏叔玉。秦怀玉、程处默这些人,也就魏叔玉因为魏征的关系,没有任何保护依仗,不出意外,恐怕魏叔玉他会带走。

而秦怀玉、程处默这些年轻人,有他们的父辈在,没有人敢动他们。

李佑解除圈禁之后,没有任何势力,又与他走的太近,所有人都知道,李佑那个混账视他如兄如父。

所以他在离开朝堂之前,为李佑谋好后路。

李世民放在衣袖中的手隐隐有些颤抖。

朝中许多人都已经猜到了。

郑善果暗暗打量着面色平静的李恪,心中惋惜的叹了口气,拱手询问道:“军中弹劾,臣不赞同吴王辞去大理寺卿之职,吴王整顿军务并没有做错什么,朝廷不需要让步,吴王离开,又打算做什么呢?”

郑善果能在这个时候发言,让人惊讶,又不觉得惊讶。

惊讶在于,郑善果几乎表明了同情吴王李恪,表明了对李恪的好感倾向。

不惊讶,是因为这些年郑善果一直都其实在帮李恪,只是这一次,几乎将以前的伪装都撕掉了。

但是李恪的对手们,心中都沉甸甸的。

能让郑善果撕掉伪装。

会不会有更多倾向李恪的朝臣,也撕掉伪装呢?

尤其是他们关并两系内部那些其实对李恪所作所为认同,只是碍于身份,一直站在对立面,始终不敢迈出这一步那些人。

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臣也不赞同殿下请辞!如此只会让军中将领以为朝廷中枢势弱,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

怕什么来什么。

礼部尚书张成行站出来,大声说道。

眼神能够杀人的话,温彦博的眼神在张成行说话瞬间,足以杀张成行千百次了。

张成行倚老卖老,不为所动。

李恪笑着冲郑张二人作揖,解释道:“两位老大人误会了,是本王有些累了。”

李恪转向李世民,请求道:“父皇,李佑曾对我说,这条东西铁道建成后,父皇曾降恩旨,免除数万表现良好,参与辽东作乱的原高句丽士卒,这批人及其家人近十万人正在等待朝廷的安排。”

“父皇曾许诺儿臣,封儿臣去辽东半岛。”

“再去封地之前,是否可以将安顿这批百姓的任务交给儿臣,儿臣希望与他们接触,将来去了封地之后,也可以更好更快的融入其中。”

“陛下,既然吴王愿意做这件又苦又累的事情,臣觉得可以。”杜如晦忽然开口大声赞同。

“至于是否吴王的李恪,会让军中将领以为朝廷势弱,大可不必担心,崔玄暐担任大理寺卿后,立刻着手深化推断整顿军务,中枢为大理寺撑腰,铁面不留情,军中任何敢于反抗者,杀!”

嘶!

杜如晦跳出来支持已经让朝臣们十分惊讶了,这是踢吴王李恪朝堂。

杜如晦可是被大家认定为恪党的人。

这难道不反常吗?

当杜如晦那个冷冽的杀字重重说出,大家隐约从这个杀字中,感觉到杜如晦心中的憋屈愤怒。

这是再为吴王被排挤离开朝堂而愤怒吗?

许多人心中不由得意冷笑。

“臣赞同!”房玄龄紧随其后。

郑善果看了眼李恪,无奈道:“臣赞同!”

与李恪交好的五位宰辅,除了铁打的恪党岑褚二人之外,三人赞同。

王珪三人相互对视一眼。

紧接着齐声开口:“臣赞同!”关陇系或许想要继续打压李恪,但是他们还得为魏王李泰今后接受革新系考量。

这个时候成全了吴王,也算是做个顺水人情。

反正他都要离开朝堂了。

“臣赞同!”长孙无忌深深的看了眼李恪。

李恪今日朝堂所有的行为,在这一刻,已经完全揭晓了。

“臣附议!”

“臣附议!”

……

很快,朝堂形成一致。

李世民看着下面的混球,放在膝盖上的手紧紧的攥着。

也罢,也罢!按照计划,你也总是要离开朝堂一段时间,让他们的注意力不放在你身上的。

李世民心中暗道一句,冷冷道:“准了!”

“安置地点暂时定在南方,你自己去选,不得在益州、川襄道、岭南、不得靠近陪都洛阳千里。”

“参加完李佑的几人的婚礼后,你就启程!”

话罢,李世民起身便走。

“退朝!”

“恭送陛下!”

当所有人再次起身之际,李恪已经转身,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默默的走出朝堂。

当他走出朝堂的瞬间,就没了正形,蹦着跳着,手舞足蹈,像只螃蟹似的高兴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看的杜如晦等人不由莞尔一笑。

“这是苦中作乐吧?”

“怕不是在掩饰心中的失落,故作大方吧。”

“……”

哼!

冷哼声响起,高季辅猛地一甩衣袖,拱手冷冷道:“诸位同仁还是不要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心中阴暗,就用阴暗的一面看待他人!”

哼!再次微微冷哼,高季辅干净利落的走了出去。

“高季辅疯了吗!”

“就他高季辅光明磊落!”

……

留下一群刚刚开口冷嘲热讽的人,气的低声咒骂。

长孙无忌看着渤海高氏这位不再遮掩,堂而皇之的站在李恪一边,心中沉甸甸的。

他环顾周围更多沉默的人,心中在琢磨,又有多少人想象高季辅一样,痛痛快快的站在李恪这边呢?

这次他们胜了?

怕是没有!

那些沉默不语的同僚,让人心中恐慌。

皇帝知道这些保持沉默的人,心中会不会恐慌呢?

皇帝心中恐慌了,他们才是真的胜了!

……

后宫。

李佑在群臣齐齐目送李恪之际,悄悄离开,来到后宫。

“娘,我不想区长孙无忌的女儿,我不想因为我,让皇兄他牺牲这么大!”李佑站在阴氏面前,一脸懊恼道。

阴氏笑着反问道:“那你喜不喜欢长孙淑慧?”

阴氏看着儿子的脸微微变红,笑着说道:“你皇兄的离开,是为了全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之情。”

说到这里的时候,阴氏心中惋惜之余,有十分佩服。

她做不到,这世界又有几个人能够如此潇洒的做到说放下就放下呢?

“你皇兄这一退,倒也不是坏事,你若真的感激他,可以在将来帮他。”

阴氏从秦王府就跟着李世民了。

她见证了玄武门事变。

所以她知道皇帝心中最大的伤疤是什么。

李恪的能力已经是证明了的,作为继承人能力足够胜任了。

虽然这次李恪主动放下权柄,远离朝堂,看似与朝堂中的秦王、魏王、哪怕是晋王相比。

都彻底失去了争储的机会。

可阴氏却觉得未必。

玄武门手足相残、父子相逼成了皇帝的污点,皇帝一直处于内疚中。

现在李恪为全父子、君臣之情,主动李恪,她觉得势必能够在皇帝心中加分。

一个有能力,有顾全父子情的皇子,这是皇帝一直想要做到,可这辈子也做不成的事情。

将来秘密立储诏书中未必没有可能是李恪。

“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懂。”李佑挠了挠头,不解询问道。

阴氏笑着说道:“不懂就不要问,等发生的时候,你凭着良心去选择,娘之前教过你很多,可都是错的,以后你做事,就凭心去做吧。”

“至于婚事,你父皇下的圣旨,你皇兄的希望,也是你喜欢的,你就不能胡闹!”有了长孙氏联姻的护身符。

阴氏很放心了。

所以她很感激李恪为李佑做的这些事情。

才会叮嘱李佑,将来凭良心去做,她一个过来人,哪里不清楚,在权利的旋涡之中。

如果没有如同李恪一样的能力,凭良心做事,是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这个旋涡中。

有太多的肮脏丑陋了。

没有手腕和能力,凭良心做事,那就是在找死!

……

ps:快收官了,看到有人提到关于宋女这个事情,这本书不会写那些乱七八糟什么全shou,甚至兄妹后/宫这种突破底线的东西,有人说只是个小说而已,小恶放纵,慢慢就会击穿更低的底线。

到了后期我避开逐渐成年的皇女们的情节,就是了解了这里的传统,后面都会简略带过进行安排,如果实在大家对待这种事情的认同不一样,那我也不会为了迁就而突破底线。

好了,最后一句话,下个月底,一定完本,绝不太监!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