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95章 皇孙李贤为父谋,善事父母者,子承老也!

“开朝!”

尖细的声音响起。

吱呀!

太极殿门发出艰涩的声音开启,朝臣便顺着开启的门缝,看到了一大一小二人跪在殿内。

朝臣神色肃穆,鱼贯而入。

按照各自品级文武有序站好之后,没有如往日一般,在等皇帝的功夫,交头接耳去议论。

众人全都悄悄注视着这对父子。

皇孙李贤很明显跪的时间长了,有些坚持不住。

不过倒也是个坚韧性子,身子不停隐隐晃动,还始终咬牙坚持着。

倒是让许多人侧目。

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忌惮的神色。

陛下立皇孙李贤为唐王,对外释放出的信号分明就是有意隔代传位。

这位小唐王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坚韧性格,将来还了得?

温彦博眼底闪过一抹冷光。

“陛下驾到!”

王德的声音响起之际,朝臣纷纷收回目光,看向高处。

李世民出现的瞬间,立即参拜:“臣等拜见陛下!”

“免了!”

冰冷的声音响起,让所有人都能听得出,皇帝此刻的心情十分糟糕。

李世民落座之后,眼神冷冷的看着跪在地上的混球儿子,沉声怒而问道:“李恪,你非要逼着父皇严惩你是吗?”

“你自己想要跪,纵使你跪死在朝堂之上,为父也绝对不会为你以子背父的愚蠢而流一滴眼泪!”

“儿臣不敢!”李恪大声回答。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群臣心中激灵,就在众人以为皇帝要怒而严惩,便见皇帝看向皇孙。

“李贤,你是皇祖父最宠爱的皇孙,怎么现在你也要陪着你这个胆大包天的爹顶撞皇祖父不成?”

众人瞬间看向李贤。

李贤摇摇晃晃叩首,可能是跪的太久了,一下子扑到在地上。

李世民看到后,不由心疼,手抬了抬,又忍住了,不过却狠狠地瞪了眼李恪:“李恪!你真是混账!”

啪!

话中,猛地一拍御案。

皇帝忽然如雷暴跳,吓了朝臣一跳,却也让群臣对这位皇孙更加重视了。

只见李贤挣扎着重新跪好,回道:“请皇爷爷息怒,不要责备我爹。”

“孙儿是自愿的,皇爷爷教过孙儿孝字。”李贤清脆的娓娓说着:“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皇爷爷说过,孝就是做儿子的背着老子。”

“孙儿作为父亲的儿子,父亲受苦,孙儿心中不忍。”

“孙儿听不懂父亲昨夜与皇祖母的对话是什么意思,可是孙儿看皇祖母没有再劝父亲,那么父亲做的一定是对的。”

“孙儿相信皇祖母。”

群臣听着李贤这番话,一脸错愕震惊。

倒不是说李贤这番话多么有理有节,而是小小年纪,却能从孝字切入,帮其父化解危机。

要知道,在皇帝心中,恐怕没有比一个孝字更重要的了。

这是因为皇帝心中有愧。

哈哈……

果如朝臣所猜测的一般,李世民忽然爽朗大笑。

径直起身,从上面走下来,这又一次让群臣侧目。

紧接着,李世民开怀笑着,当着群臣的面,将李贤抱起来,连连开怀道:“好!好!好!”

“皇爷爷没有白疼你。”

李泰瞧着,嫉妒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一样都是孙子,咋孙子和孙子还不一样呢?

李世民转身居高临下看着李恪,抬脚不轻不重的在李恪肩膀踹了一下,冷哼道:“你有个好儿子,要不是朕的皇孙给你求情,朕就要你跪死在这大殿上!”

“你不是想要整顿军纪军法吗?好,朕让你做,你要是做不好了,闹出了乱子,唯你是问!”

“谢父皇!”李恪大声谢恩。

李世民眼神余光瞥了眼这个混球有些发白的脸色,心中有些不忍。

他向着尽快结束早朝。

他往太极殿外走去,群臣连忙跟着转身。

“待会儿叫上你小姑姑,皇爷爷陪你去上林苑玩一天,皇爷爷教你骑马怎么样?”李世民边往外走,便笑着对李贤说道。

李贤看了眼自己父亲,点了点头:“孙儿谢皇爷爷。”

李世民头也不回,站在太极殿门口,吩咐道:“辅机准备准备,三日后朝中文武百官随朕前往泰山封禅,吴王李恪不准跟随!”

话罢,不等长孙无忌回应,李世民便抱着李贤离开。

“臣遵旨!”长孙无忌回神后,连忙领旨。

“恭送陛下!”

等皇帝离开后,群臣这才缓缓起身,面面相觑。

“皇兄。”在群臣从太极殿涌出去,看着皇帝抱着皇孙离开之际,李治和李愔跑过去,将李恪扶起来。

搀扶着走了出去。

众人看着李恪的背影,神色不一。

……

上林苑。

帝后二人看着一群皇子皇女们玩闹,难得放松,脸上露出没有伪装的笑容。

长孙无垢询问道:“王德,吴王回去了吗?”

“娘娘回去了。”王德悄悄看了眼陛下,又接着说道:“王妃带着王府家眷已经服侍殿下休息了,殿下的身体不比那些将军差,当初在土门关还领着将士们苦苦坚守十数日呢。”

李世民竖着耳朵听着,听到这里后,心中放心了,冷哼一声,对妻子说道:“管他作甚,都是他自己找的!”

“有舒服不去享受,偏偏要给自己找罪受,活该!”

长孙无垢嗔怪白了眼丈夫,丈夫这话还是在埋怨李恪不该在这个时候得罪那些军中将领。

“这样也好,或许会得罪些人,不过军中那些老兄弟即便是将来,肯定还是会听你的。”

“到了最后关头,给这些老兄弟们传一句话,他们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的。”

李世民面露凝重,摇了摇头感慨道:“未必,人死如灯灭,一朝天子一朝臣,我要是真的不在了,老兄弟们也是拖家带口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全家老小考虑,也未必会听我的。”

哎……

“被这个混球这么一搞,我们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完全被打乱了!”

……

帝后说话之际,王德警惕的看着四周,确保这些话,不会被第四个人听到。

……

中书省官房外。

温彦博、崔宗伯、李绩陪长孙无忌散步。

温彦博笑着说道:“这一刀举起来,将来他就无法再借助军中的力量了,或许他能依靠的,也只剩下陇右的段玄志了。”

“可我们有吐蕃、安西四镇,有足够的办法牵制段玄志不敢妄动。”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咱们那位小唐王,人小,却真的令人忌惮!”

崔宗伯皱了皱眉头,他总觉得温彦博这些话中有些不怀好意。

那位小唐王还是他孙女的儿子呢。

“辅机,我们当初答应过莺莺的。”崔宗伯提醒道。

长孙无忌严厉的看了眼温彦博,扭头笑着对崔宗伯说道:“崔老,那种事情,纵使是没有莺莺这层关系,我们也绝对不会做的。”

“陛下这么喜爱李贤皇孙,任何针对小唐王的举动被陛下发现,都会是万劫不复。”

温彦博心中不由发寒。

长孙无忌看似在向崔宗伯承诺,可实则是在警告他!

他想到了权万纪,更想到了在他面前丢了脑袋的李行密,滚烫的鲜血喷洒在他的脸上。

他心中一直怀疑最大的可能就是长孙无忌。

此刻,他心中生出一股深深地恐惧。

“崔老,你放心吧,我们答应过莺莺,就绝对不会食言而肥。”温彦博连忙表态。

他现在完全不敢忤逆长孙无忌。

温彦博转而试探着询问道:“懋公,是否在军中做点事情,搞出点乱子,让吴王无法收场?”

“陛下不是说了嘛,闹出乱子,决不轻饶!”

李绩隐晦的看了眼长孙无忌,沉吟道:“得不偿失,想要主动闹出乱子,就势必要借助我们的人。”

“职位太小,不会有效果,职位太高,对我们将来有影响。”

“其实军中将领抵触是一定会有的,或许不需要我们推动,也会发生乱子。”

“即便没有乱子发生,吴王断了许多人的财路,这份不满会深深被记住的,将来关键时刻,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拉拢这些人。”

长孙无忌知道,李绩说这么多,虽然有道理,可根本原因是李绩不想做了。

或许还有些对吴王李恪的忌惮。

继续推动,李绩就势必不能像这一次,隐藏在暗中,以一个局外人身份旁观局势发展。

他主动暴露,怕不是会给李恪抓住打击的机会。

长孙无忌并不介意,李绩现在不宜暴露。

这可棋,只有在最至关重要的时候动用,说实话,就是这一次,他若是早知道也不会赞同的。

好在事情比较圆满。

“懋公说得对,接下来我们就什么都不要做了,当一个旁观者就好了。”

……

“如晦,你说陛下是不是真的有意立皇孙?”房杜二人同样无法在官房内稳坐,房玄龄猜测道:“立皇孙李贤,吴王的革新就会得到保障不是吗?”

杜如晦苦笑摇头:“皇孙太小了,再有十年,皇孙也不过才刚刚树冠,如何能够担当得起天下大任。”

“虽然有这种可能,但是我觉得陛下不会这么贸然。”

……

小唐王李贤,忽然间,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三日后。

封禅队伍从洛阳离开。

御林军、左右武位同时随着圣驾离开。

魏叔玉几人陪着李恪目视封禅队伍浩浩荡荡消失在视线后,魏叔玉扭头询问道:“大哥,我们先从哪里开始呢?”

“陇右军府吗?”

程处默直接摇头否定:“陇右军府不合适,叔玉,在关于军事方面,你不如我。”

“陇右革新,虽然只是在地方官府,可是革新也影响到了陇右府兵,据我了解到,因为大哥之前请求陇右军府能够约束府兵兄弟,以免影响陇右的商贾活跃性,陇右就开始自行诸部完善军纪。”

“这些年,陇右军府的将领深受陇右地方革新的影响,很多军中顽疾都自行开始整顿杜绝了。”

“我们去陇右,根本看不到一个真实的军中多种弊病。”

“我建议去并州,辽东我们还是别碰了,陛下曾今说要封大哥去半岛,我们去辽东军中调查观看,恐怕会引起陛下的猜忌,猜忌我们乘机在接触辽东军方。”

“并州则不同,据说秦王是太子的时候,就多次接触并州冯将军,我们去并州看,谁都能放心。”

程处默三人通过这件事情开始谨慎起来了。

他们想方设法的,帮助自家大哥出谋划策,规避可能让皇帝忌讳的事情。

魏叔玉看向大哥,建议道:“大哥,我赞同处默的建议。”

嗯。

李恪轻嗯一声,笑着说道:“那就准备准备,叔玉你和处默随我去并州。”

“怀玉,李佑赶着在上冻之前要建完辽东段,洛阳至河北段的轨道建设就由你盯着了。”

“我们先去并州看一看军中可能存在的弊病,然后转道去陇右,观摩段将军他们是怎么治军的。”

“在唐律下,完善修订军法军纪,这是个陌生的事情,我们虽然也算领过兵,不过我们短暂的领兵时间,可上不了台面。”

对军队建设问题。

说实话,李恪是真的没有经验。

他有的只是一些道听途说,或者是书上看到的。

这是远远不够的。

对李恪来说,这是比建设地方还要难得一种全新挑战。

秦怀玉是他们这群兄弟中的大管家,闻言后,笑着拍了拍胸脯:“大哥放心吧,我给大家当了这么些年管家,我知道该怎么做。”

“怀玉,你这个管家,可别想大哥府中那个管家,身上随时装着一个小本本。”程处默打趣道。

哈哈……

提及大哥王府的管事,大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皇帝还在赶往泰山的路上,李恪等人已经抵近并州。

晋阳城门处。

宇文节带着两个幕僚远眺等待着。

其中一人笑着说道:“刺史大人,杜正伦那个小人之前对于去陇右还左右推脱不想去,听说吴王要来并州,这个小人恨不得马上离开并州,躲得远远地。”

“他能不多吗?背主求荣的小人。”另一人冷笑嘲讽道:“何况他背主求荣得到什么?如果他真的做一任刺史倒也罢了,还可以炫耀,做了那么多丢人现眼的事情,也不过是一个別驾。”

“他如果没有背主求荣,或许此番裂土三十六道刺史中未必没有他。”

“陛下重用革新系,打破中原僵局是明摆着的事情。”

“马周、上官仪、褚遂良为什么被提拔,就是因为他们在陇右的表现最抢眼。”

“这杜正伦在陇右也不比三人差太多,本来轮也该轮到他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又坏又蠢!”

这人说完后,看着效命的宇文节沉默不语,谨慎提醒道:“大人,其实你不应该迎接吴王的,这事情传到朝中,长孙大人或许不会介意,温宰辅恐怕是……”

哼!

宇文节冷哼一声:“我是地方官,是臣,吴王是皇子,皇子驾临晋阳,我不出来迎接合适吗?”

“温宰辅如果信不过我宇文节,大可以换一个人来替代我,只要陛下没意见就好。”

“若非吴王不喜欢迎来送往,我就是把并州的主官全都带出来迎接也不算什么。”

提醒之人暗暗翻了翻白眼。

心中暗道:大人你若是真的把晋阳所有主官都带来迎接,那反而到好了。

两个幕僚不约而同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

他们属于私人幕僚。

朝廷配给刺史的幕僚之外,宇文节自己掏腰包雇佣的幕僚。

在制度完善之后,他们这种私人幕僚对地方没有任何干预权力。

当然毕竟宰辅门前七品官。

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们还是有些权利的,不过他们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效命之人出谋划策。

算得上是绝对心腹。

所以他们对面前这位刺史大人较之其他人多了一层了解。

这位刺史大人对吴王李恪的态度,可不像其他关陇系那么仇视,有些暧昧。

当然这些观察得出的结论,他们都会烂在心中。

他们可不会做杜正伦。

背主求荣者,多半是没有好下场的,何况他们本就是受宇文家栽培。

“你们说冯将军是什么态度?”等待中,宇文节拧眉道:“吴王要来并州边军调研的消息他不会不知道,竟然现在都没有任何动静。”

“听说冯立将军与秦王走的有些紧。”幕僚提醒道。

另一幕僚担心自家这位大人做傻事,提醒道:“大人,我们只要款待好吴王就可以了,其他事情,还是不要介入的好。”

宇文节瞥了眼幕僚,知晓二人在猜测什么,他也不担心。

像他这种家世的人,身边的私人幕僚都是可以绝对信任的。

……

陇右。

“恭喜杜別驾高升。”郝瑷在府衙招待杜正伦所带领的并州观摩团。

一开口,杜正伦面色就变得赤红难堪。

他很清楚,此番怕是少不了被敲打了。

就连跟着他一起来的并州官员都对他敬而远之。

这些并州系厌恶他背主求荣,还有就是李泰那根搅屎棍暗中授意了,这段时间,他处处受着这些人的抵触。

接下来他在陇右丢人,这些与他一起来的,不但不会帮忙,恐怕还会暗暗拍手看戏。

若非李恪去了并州,他也不会这么急着来陇右。

‘吴王,我在陇右不舒服,你在并州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杜正伦想到这里的时候,心中舒服了许多。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