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76章 臣妾脸上也与有荣焉,恪报关键时刻刊发!

“吴王这回丢脸丢大了吧?”

“哼,他支持的寒门,贪污腐败令人发指,这些寒门人一朝得志,骨子里贪得无厌的劣根就全都暴露出来了!”

……

醉仙楼。

一群士族年轻人们热烈的议论着,充满了看笑话的嘴脸。

楼上包间。

戴至德、窦德元、崔知温几人静静喝酒,听着外面热闹的嚷嚷议论声。

哎!

戴至德不由叹了口气,说道:“外面议论的热闹,可怎么都给我一种士族已是破落户的感觉。”

“大家如今也只敢在这里热络的议论了,难道只能过过嘴瘾了吗?”

“长孙世叔也是,这样好的机会,怎么就没有动手,直接将所有的寒门罪官都交给了李恪!”

曾几何时,士族人多么的辉煌。

长安中手持折扇,勾栏酒肆,锦衣公子谈笑风生,纵使能够吸引所有人的瞩目。

而如今呢?

五更天十二街灯下,穿着寒酸的寒门人成了一道最美风景线。

即便如今城中百姓物议纷纷,声势已经搞起来了,可当初恣意张狂的士族年轻人们,却只敢在酒肆里面,一边喝酒,一边大声的说些风凉话。

缩着头慰藉这些年的意不平,不得志。

“算了,算了!”戴至德摆手索然道:“反正再过段时间,就要去地方做个管个七八个县府的郡守了,眼不见心不烦。”

他和窦德元关陇系,以及他们的家族做出了决定,趁此时机,外放去一地做一个郡守。

不过这郡守,戴至德也恨不稀罕。

重新划分天下。

十八道裂土三十六道。

所有人的权利都在减小,牧守一方的地盘都在减小。

刺史们直接减半,郡守们也差不多。

如果是一个比较差的郡,恐怕一个郡守只能管理四五个县府了。

“吴王不是最喜欢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吗?”崔知温笑着说道:“让大家去问一问,为什么不严惩那些罪官,事实证明,寒门不堪大用,朝廷为什么还不改弦更张呢?”

闻言,戴至德和窦德元二人眼睛不由一亮。

他们当然明白崔知温这话中隐含的意思了。

窦德元低声喃喃道:“还可以问一问,为什么要提议两都制,难道是关中百姓对不起朝廷吗?”

戴至德沉吟片刻,对门外的家丁吩咐道:“去,到下面找几个我们熟悉的人上来。”

……

“吴王最喜欢听各方的意见,我们去问一问吴王……”

“敢不敢,你们要是不敢,我们自己去问!”

“怕什么,我们就是去问一问,难道问一问都犯王法了吗?”

“走!怕什么!”

……

不久后,醉仙楼内有人带头,很快得到了众人的响应。

戴至德三人站在包间窗口,看着一群喝高了的年轻士族子弟面红耳赤,嚷嚷着走出醉仙楼,呼朋唤友的往吴王府的方向而去不由微微一笑。

天色擦黑。

吴王府、吏部尚书晋王府、皇城外面聚集满了人。

“朝廷必须严惩贪腐之徒!”

“吴王不能包庇门人!”

“寒门入仕,已经证明是错的,朝廷为什么不改弦更张!”

……

吴王府。

崔莺莺坐在李恪的书房中平静的看着书,任由外面的呼喊声传入王府。

府中家丁盯着府外方向,面露愤怒之色。

媚娘几次看了眼崔莺莺,终是忍不住:“王妃,就任由这些人嚷嚷吗?我就不明白,那些士族人借机生事也就罢了,怎么连百姓都跟着瞎起哄。”

“寒门入仕,这不是给大家所有人机会吗?”

苏婵儿莞尔一笑说道:“这些罪官贪腐背后的数字触目惊心,而他们担任的是最接近百姓的县令要职。”

“这关乎着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寒门入仕的上升通道,只是他们的长远利益。”

“为什么殿下一直反复说,引导百姓致富,朝廷有责任帮他们选一条更稳更能看得见回报的路。”

“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百姓物质的局限性,眼界的局限性,他们本能会更加关心特定短时间内的切身利益。”

“等百姓真正实现富裕,有了一定的恒产之后,大家的想法自然就会转变。”

崔莺莺浅笑点了点头,吩咐站在门外的管家:“管家,王爷应该也快下朝了,去大理寺通知王爷王府的事情,让咱们王爷有个准备。”

管家应了一声连忙走开。

媚娘眨了眨眼睛,露出一丝狡黠笑容,说道:“管家会不会立刻把我们的谈话送到宫内。”

闻言,崔莺莺与苏婵儿不由莞尔一笑。

管家是王大监王德的人,替陛下了解吴王府的一举一动,这就是个公开的秘密。

陛下也知道吴王府的人知道。

他们一家人也没有遮遮掩掩。

这管家也知道自己被知道了。

不过大家一直装着谁也不知道。

……

吱呀!

皇城城门打开,皇城外的吵吵声瞬间安静下来。

长孙无忌等人从皇城鱼贯而出。

长孙无忌等宰辅走在前面,出来后,看着皇城外的士族年轻人,一个个都没什么好脸色。

“闹够了吗?陛下要休息了,要不要老夫通知你们各家来领人。”长孙无忌冷着脸呵斥道。

一群士族年轻人哪敢在长孙无忌面前放肆,脸色变了变,一个个溜得比兔子还快。

百姓见势也瞬间化作鸟兽散去。

温彦博摇了摇头,故作不胜烦扰的模样,叹了口气说道:“这两都制闹得沸沸扬扬的,看着吧,这只是开始,关中的百姓都不希望这两都制成行,要我说,还是尽快由朝廷出面安抚吧。”

岑文本等人暗暗瞥了眼温彦博,谁都没有搭话,拱了拱手离开。

温彦博什么目的,大家都清楚。

温彦博瞧着岑文本等人离开的背影,脸色变得有些难堪。

长孙无忌看着在远处焦急徘徊等待着的杜正伦,笑着说道:“走吧,有人等着我们。”

“长孙宰辅、温宰辅。”杜正伦在长孙无忌二人走上去后,连忙迎上来。

温彦博有些不喜道:“你的事情,长孙宰辅已经为你安排妥当了,剩下的一个名额之中,你的机会最大!什么事情让你不顾及影响跑来在皇城外见我们!你还想不想做这个刺史了!”

“宰辅教训的是,是正伦鲁莽了。”杜正伦连忙请罪。

然后焦急说道:“长孙宰辅,有人士族年轻人带着一群百姓去吴王府闹事了,这样会不会让吴王不高兴,惹怒吴王,若是吴王极力反对下官担任宰辅……”

温彦博明白杜正伦的担心了,他看了眼长孙无忌。

这很有可能!

李恪如果误以为是他们在背后搞事情,生气之下,扩大讨论,在朝堂上反对他们,完全是有可能的事情!

长孙无忌也不由皱了皱眉头,转而说道:“吴王会知道,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做的,你回去等消息吧。”

杜正伦尽管还不放心,可也不敢再说些什么,作揖一拜后离开。

温彦博看长孙无忌的脸色有些不好看,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替那些士族年轻人说道:“辅机,那些年轻人这几年内,在科举中,屡屡被寒门压制,与他们争夺机会,有些人已经好几次名落松山,心中有些怨愤也是能理解的。”

“开科取士是朝廷政令,与吴王有什么关系,都是些不成器的东西。”长孙无忌恨铁不成钢道:“开科取士才多久,他们就一败再败,不想着努力增长学识,与寒门子弟较量,一个个穿梭勾栏酒肆,活该!”

长孙无忌也是被气的。

近些年,长安士族年轻人在做些什么,他很清楚。

几次的失败,意志消沉,没有痛定思痛,反而一味的将所有的不满和怨愤归结到吴王李恪的身上。

他倒不是为李恪说话,只是对士族的迅速衰落感到痛心。

“那也是因为李恪,让我们在朝堂审阅这一关失去了绝对优势,否则我们士族……”

温彦博的话还没有说完,长孙无忌就扭头看去:“彦博兄,在我看来,早一点放弃对他们的庇护是好的!”

“如果我们一直利用手中的权利庇护他们,为他们提供各种偏袒和便利,将来寒门越来越强势的时候,他们就越发没有招架之力!”

“早一点让他们认清现实,有些年轻人会生出斗志与寒门人比一比。”

“你看看每日早朝时间,我只见寒门士子在街边灯下苦读,何曾见过我们士族人家的子弟!”

“那个时候,恐怕他们还在烟花勾栏的温柔乡中熟睡吧!”

温彦博提醒道:“辅机,杜正伦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李恪绝对不喜欢杜正伦这种投机钻营的人,明日早朝扩大讨论,恐怕我们会遭到吴王的阻击。”

“而他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

……

“王爷。”

大理寺,李恪下朝从官衙中走出,管家连忙迎上去:“王妃让老奴来告诉王爷,咱们王府被一群人围住了,王妃的意思是,王爷今晚就不要回王府了?”

李恪笑了笑,翻身上马:“无妨,回去瞧瞧。”

等李恪靠近王府府门,就看到一群光鲜亮丽的士族年轻人。

百姓听到皇城的风声早已经散去了。

“怎么,你们是让本王通知你们各家来令人吗?”李恪坐在马上,笑看着周围的士族年轻人。

众人有些害怕,脸色变了变,下意识看了看左右。

长孙无忌作为关陇系的领袖,长安城内的年轻士族子弟天然的惧怕。

李恪名声在外,他们的父辈都被这位压着揉捏,他们对李恪是另外一种敬畏。

“你们呢,与我年龄相仿,也就小几岁,年轻人,年轻气盛,脑子发热做些冲动事情能理解。”

“本王当初还做过许多现在想一想都脸红的事情呢。”

“这些年,你们抱怨意不平不得志,本王也有所耳闻。”

“好好回家睡一觉,别去什么青楼勾栏,清醒清醒,看一看明天的恪报,即便是要继续反对朝廷的各项革新,你们至少也得自己有真本事。”

“只会吟风弄月,在勾栏女人堆里流连忘返,那可无法实现你们的抱负。”

“散了吧!”

最后一句散了吧,李恪加重了些语气,年轻的士族子弟相互看了看,又忌惮的看了看离开,掩面匆匆离开。

崔莺莺这时才笑着带着一家人从王府中出来。

“王爷一句话,就让一群士族年轻俊杰顿作鸟兽散,臣妾听着脸上也与有荣焉。”崔莺莺浅笑说道。

咯咯……

崔莺莺身后的媚娘、苏婵儿,王府侍女们忍不住娇笑起来。

李恪翻身下马,把马缰扔给管家,瞪了眼妻子。

吴王府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宫内。

哈哈……

李世民爽朗大笑,转头对妻子说道:“看到了吧,这混球现在的威势不必辅机小了,几句话,就让那群愣头青不敢闹腾了。”

长孙无垢莞尔一笑说道:“兄长是有长辈的身份,以及关陇系领袖这个身份的原因,而恪儿,那些士族年轻人之所以畏惧他,是因为他这些年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情。”

“这与朝臣敬畏忌惮他是一样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

随手拿起折子,瞥了眼,看着杜正伦的名字,厌恶的哼了一声。

同时又颇感头疼道:“剩下这个杜正伦的竞争者,狄仁杰、李义府,青雀这个混账东西,就算是强塞人,他倒是拿出几个势均力敌的。”

“狄仁杰有才能,可过往不过担任一县县令,李义府?就是如晦他们也瞧不上这个人,年纪轻轻,圆滑世故,这些年做长安令,他的原则就是长安各方权贵士族谁都不得罪,只敢得罪百姓!”

“他还贱嗖嗖的去求李恪那个混球帮他,就他提议的这两个人,别人想帮他又怎么帮!”

李世民从软塌下地,走到暖阁挂着的一副大唐全境堪舆图前面。

这天下十八道重新裂土三十六道,中书省没有参与。

是他与军方的老兄弟制定的。

旨在从军事角度,削弱地方的实力。

这其中有一些当初李恪折子上的想法和思路。

……

翌日天色渐亮。

街面上百姓陆陆续续的多了起来。

杜正伦早已经在皇城广场边缘的扁食小摊等着了。

他要第一时间等着朝中十八位刺史的决定消息传出。

吃着扁食,杜正伦也心不在焉,不时的往皇城方向张望。

“杜郡守。”

就在此时,他身后有声音响起。

杜正伦扭头就看到几个熟人。

崔民干、窦诞、狄仁杰!

杜正伦有些尴尬,尤其是看到崔民干和窦诞的时候。

这二人可是铁杆的革新系!

崔民干笑着说道:“杜郡守应该是等着朝廷的消息吧?恰好,我们也是来等朝廷消息的。”

“杜郡守不介意我们坐一起吧。”

杜正伦瞧着旁边的空桌子,他真的很介意。

不过这话显然不能说出来,杜正伦勉强笑着说道:“几位仁兄请坐。”

“好巧,没想到在这里见到崔兄你们。”崔民干等人刚坐下,又有声音响起。

只见的李义府带着衙役走来,笑着解释道:“没想到巡视长安街,能够遇到几位。”

窦诞三人相视一笑,李义府这借口有些太低级了。

长安令亲自巡视?

骗鬼呢吧。

恐怕也是在附近等着消息吧。

李义府坐下后,冲杜正伦拱手道:“杜郡守,恭喜恭喜,今日这最后一位刺史,恐怕杜郡守莫属了。”

杜正伦心中生出浓浓的反感,李义府分明就是想要让孤立他。

“李大人……”

“恪报,恪报,最新一期恪报,吴王亲自撰写文章!”

“吴王就朝廷暴露的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做出详细回答!”

“吴王文章中点明,贪腐官员之所以误入歧途,究其根本原因是出于心里不平衡,做官的不如买布贩参的。”

“……”

忽然响起的叫卖声,打断了杜正伦的话。

崔民干看着一个顽童跑的气喘吁吁经过,招了招手,笑着说道:“给我们来五份恪报。”

李义府、杜正伦等人也不由警觉,昨天皇城外、吴王府、晋王府有人闹事,又在今天这个时候刊发,一定不简单!

“吴王昨天对我们说,要我们今天看一看恪报,倒要看看他写了什么文章!”

“对,看看他写了什么!昨天被他训的跟三孙子似的,实在是太可恨了!”

“这种狠话,昨天你怎么不说!”

“你呢?昨天你怎么不开口反驳吴王!”

……

于此同时,长安城中的各个角落,一群年轻的士族子弟相互愤懑斗嘴,抓出一把铜钱塞给顽童,匆匆拿起恪报。

倒是让一群顽童乐的唇角都快咧到耳根了,他们敏锐的察觉到,今天会有很多的额外收入。

……

“陛下,相较于李义府、狄仁杰,剩下的三人中,杜正伦更适合担任一道刺史!”

此刻朝中的局势也进入了激烈化。

关陇系中,宰辅温彦博都直接站出来,直接力挺杜正伦争夺剩下的一个刺史名额。

“臣赞同!”

“臣赞同!”

“臣赞同!”

很快李行密、崔宗伯表态,而卢赤松忽然赞同,更是引得朝堂错愕。

“卢宰辅怎么忽然支持我们了?”

“什么情况?卢赤松他怎么了?忘记被关陇系当众踢出局的耻辱了吗?”

……

群臣错愕低声议论着,暗暗看着卢赤松。

杜如晦等人拧眉在卢赤松和王珪身上扫视着。

就连长孙无忌和温彦博等人都不由皱了皱眉头。

李世民坐在高处,眼神谨慎的看着卢赤松,卢赤松的举动实在是太反常了。

难道关陇系说服了并州系?

李世民看向他的几个儿子……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