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75章 瓜分,叛徒的机会,百姓的盲从,卢宰辅你可别食言而肥!

福广道。

“公子,我们真的不理二老爷的话回去吗?”马车外面的小厮有些不放心的询问道。

车内有声音传出:“回去干什么?争夺十八道刺史吗?我刚刚从大理寺被赶出来,有什么资格厚颜无耻的回去争夺?”

“何况现在的窦家在守旧系中,本就已经是日落西山了,二叔不过是觉得他那张老脸还有些用处,殊不知,现在的天下,早已经不是当初高祖皇帝时期了。”

一声感慨传出。

沉默平静许久,车内又有声音传出:“到了刺史府,把我的拜帖送进去。”

……

刺史府。

褚遂良、马周、上官仪三人在书房坐着。

上官仪面露愤怒道:“杜正伦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他们刚刚从江南返回不久,就听说杜正伦举报之事。

这简直就是在给新政,给他们支持的吴王李恪火上浇油。

“现在说什么恐怕都晚了,只希望殿下能够压下这股反对势头吧,岭南离朝廷太远了。”马周无奈叹了口气。

“刺史大人,外面有自称窦静者递上拜帖。”就在此时,书房外有声音响起。

褚遂良三人相互对视一眼。

“窦静?张別驾早给我们来信,说窦静要来,没想到过了半年才慢慢悠悠的走到这里来。”褚遂良笑着说道:“看来这位窦氏俊杰,真的是细致入微观察我们岭南了。”

“窦静有殿下的书信,可不能慢待。”

三人旋即起身往外面走去。

“窦兄,好久不见,去岁述职成都府见了一面,没想到半年后,窦兄才到了福广道。”褚遂良作为福广道刺史,开口寒暄道。

马周和上官仪也相继开口。

窦静看着三人,猜测到:“三位刺史大人是刚刚从江南回来不久对吧?”

他游历观察整个岭南,岭南三位年轻刺史组团去江南各地的消息,他自然清楚。

褚遂良点了点头,作一请的手势:“窦兄,里面请。”

众人入内落座。

相互寒暄几句,窦静主动开口:“三位刺史大人应该对朝中局势担心吧?我的消息渠道应该比你们快些。”

“吴王赢了,只用了两计,天下十八道,裂土三十六道,长安、洛阳两都制。”

窦静看着三人不加遮掩露出激动的笑容,心中感慨一句,继续说道:“重分天下三十六道已经确定,朝堂现在正在为多出的十八位宰辅斗的不可开交,而两都制暂时还没有定下来。”

“多谢窦兄将此消息告诉我等!”三人郑重作揖感谢道。

上官仪紧接着询问道:“不知窦兄可知杜正伦如何?”

他们曾经是朋友,也是在陇右革新的旗手。

可杜正伦竟然背叛了革新。

三人无论是谁,心中都难以释怀。

其他两人也看向窦静。

窦静还真知道,二叔窦威的信中,就连长安局势的细枝末节也没有放过。

“我们关陇系要千金买马骨,杜正伦将是我们力推的十八位刺史之一。”

话罢,窦静便看到三人的面色变得十分冰冷愤怒。

马周笑着说道:“窦兄,这样的人,长孙宰辅等人能够信得过?”

“信不过又如何,杜正伦现在是我们关陇系招安你们革新系的一个典型,只要愿意改变阵营,就能够得到高官厚禄。”

“马兄,今后会不会有更多的杜正伦呢?”窦静似笑非笑说道。

上官仪十分坚定的摇头说道:“窦兄说错了,王爷说过,我们没有派系,革新只是一群人,志同道合的为一个目标,一个理念奋斗罢了。”

“固然有些人不能坚持到最后,但是我们相信,大多数人会为了这个理念和目标奋斗终身的。”

窦静看着革新系最年轻的三个封疆大吏,此时面态严肃的模样,心中不由感慨。

“杜正伦这个人我没有见过,不过凭他行事,我也知道,这是个投机之人,将功名利禄放在了第一位,他不过是个伪革新者罢了。”

说着,窦静露出一丝嘲讽:“即便他这个封疆大吏做成了,他这一辈子,也止步于此了。”

“你们以为,有人会让如此一个关键时刻,背后捅刀子的人,进入中枢,位极人臣吗?”

“不会,他看似一步登天,实则已经绝了自己的仕途。”

“至少关陇系对他的提拔,也仅止于此,论欣赏,我可以肯定,长孙世叔等人更欣赏三位的才华。”

“何况,我们关陇系也未必就能把杜正伦扶上去。”

……

“温宰辅,你误会文本兄的意思了。”褚亮平和笑了笑,拿起一个折子,说道:“这是杜正伦检举的折子,这些被他检举的官员,都是他武威郡的属官。”

“他一个督导不利的职责是撇不清的。”

“做郡守,一郡之地,竟然出现了五位县令贪污腐败,这有些惊人了。”

“与他这个上官平日里约束不够有没有关系呢?”

不等其他人开口,褚亮便温吞道:“我觉得有关系,在一个郡做主官都不能很好的胜任,如何做刺史?”

他和岑文本是绝对不容许杜正伦这个人,借助这次机会一跃成为封疆大吏的。

这样一个出卖革新的人都能成了封疆大吏,产生的影响太坏了!

“我也不赞同。”杜如晦平静说着,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面色平静。

房玄龄放下折子,附议道:“杜正伦的确不合适担任刺史。”

一个靠投机钻营之人,如果平步青云,就是开了一个最坏的口子,今后下面的人正事都不做了。

各个都有样学样,苦心孤诣的想着怎么投机钻营了。

一个朝廷如果变成这种样子,这个朝廷,政权也就彻底完了!

他们与褚岑的出发点不同。

但是目的是相同的。

中书省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艰涩压抑。

不远处协助宰辅们的秘书郎吓得连气都不敢喘,小心翼翼的观察着。

“李将军你以为呢?”岑文本扭头询问道。

无耻!

温彦博等人心中气的大骂。

李绩心中也恨极了岑文本,他必须与皇帝保持一致,而对待杜正伦的态度上,他十分清楚,皇帝是不喜的。

岑杀神明显是对他的态度十分了解,所以故意从他打开突破口。

李绩按捺着心中愤懑,点头道:“我也不赞同杜正伦为刺史。”

郑善果瞧着岑文本看向他,发白的胡须抖了抖,饶是他涵养好,也忍不住想要指着岑文本的鼻子骂一句。

“李将军赞同,我也赞同。”

噗!

秘书郎坐着的方向,有异样的声音响起。

杜如晦等人也差点忍不住笑出声音来。

李绩十分的愤怒,什么叫我李绩赞同,你郑大人也赞同!你郑善果太不地道了!

王珪笑着说道:“既然这个杜正伦分歧太大,我们不妨先放一放,稍后在表决,先把我们能够达成一致的人选选出来。”

无论是长孙无忌等人,亦或是杜如晦等人,均都不由的皱了皱眉头。

王珪这个时候发话,就是显示存在。

告诉他们双方,并州系现在奇货可居!

如果他们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并州系的三人看似少,可靠向任何一方,都可以决定胜负输赢。

奇货可居,便可待价而沽,从中为自己派系谋利!

“下一个人人选是河北別驾王琮。”卢赤松顺势开口说道:“王琮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都足够胜任一州刺史的职务了。”

“诸位宰辅对王琮有什么意见?”

“没有!”

“没有!”

……

卢赤松看着大家一个个开口顺利赞同,心中不由得意冷笑:李恪,你当了我河北系多少次路,可又能如何,王琮一样还是提拔了。

卢赤松如果知道白马寺的事情,或许就不会提拔王琮了。

“接下来是陛下提议的几个人选。”房玄龄笑着开口,他们是皇帝在中书省的代表,皇帝的心思,当然应该由他们说出来:“陛下准备提拔崔民干、窦诞、犬子巴西郡守房遗直,杜宰辅之子,剑阁郡守杜荷,益州別驾长孙冲……”

片刻后,房玄龄才抬头看着众人。

十八位刺史,皇帝张口就要十个的名额!

这一口太狠了!

皇帝的提名中,透露着浓浓的霸道。

当然现在皇帝有这个底气。

裂土三十六道,皇帝挫败了他们的反抗,作为胜利者,皇帝在用这种方式宣示胜利!

最主要是十个刺史中,与吴王李恪交好的就有五个!

这五个人是地地道道的革新旗手!

剩下的五个是皇帝自己的心腹。

可以想象,这十个刺史一定会被安插在崤山以东,在最顽固的地方,嵌入一颗颗钉子。

“崔民干、窦诞、杜荷、房遗直、长孙冲这几个人是否不妥?”温彦博拧眉好似自言自语说道:“崔民干和窦诞已经离任很久了,他们能够适应一地刺史吗?”

“杜荷、房遗直、长孙冲,是不是太年轻了?”温彦博说着看向杜如晦和房玄龄:“如晦兄,玄龄兄你们以为呢?”

涉及自家子弟,二人只能避嫌:“他们的确是有些年轻了,不如此三人先放一放。”

“崔民干和窦诞的才能我们都清楚,这些年虽然没有管身,可追随吴王推行革新,桩桩件件,我们大家都看在眼里的,窦诞当初更是雍州刺史,虽然有些纰漏,可这些年的成绩和转变是有目共睹的。”杜如晦补充道。

“陛下属意十个人,我们中书省否决一半,是不是对陛下太不尊重了?”岑文本忽然冷不丁提醒道。

呸!

你姓岑的才是不安好心!

温彦博等人听到岑文本这话,恨不得冲过去撕烂岑文本的嘴。

被岑文本这么一说,大家还真的不好否决一半了。

长孙无忌笑着开口附和道:“的确不合适,崔民干和窦诞就通过吧,如晦兄说的也不差,以他们的才能,的确能够胜任刺史之位。”

“韦思谦、裴居道……”李行密开始说他们关陇系真正要扶持的人。

……

一个时辰后。

长孙无忌放下笔,看了看众人说道:“现在能够确定的有陛下提的十人中七人,裴居道、韦思谦、王琮、并州孙元亨、江南李昭德、河南任知谷,幽州別驾宗楚客、李将军提议的郭孝恪、郑宰辅提议的魏元同、以及崔宰辅提议的姜恪十七人。”

“现在还剩最后一个候选名额,有我们三家之子。”长孙无忌看了眼房玄龄与杜如晦,继续说道:“还有就是杜正伦以及魏王提议的狄仁杰和李义府了。”

王珪听到狄仁杰,不由脸上火辣辣的想要捂脸。

李泰太不切实际了。

狄仁杰以前不过是一个县令,乘机外放担任一个郡守还没问题,可也绝对不能是去担任刺史!

这简直就是……

长孙无忌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长孙冲,我认为他不行,我在中枢做宰辅,儿子在地方担任封疆大吏,这像什么话,百姓不知道还以为我们这些人背后的家族要垄断朝廷权柄。”

岑文本不由皱了皱眉。

好你个长孙狐狸!

他心中暗骂一句。

长孙无忌这是逼着房杜表态反对杜荷和房遗直。

如此这三个年轻人就无法更进一步,成为吴王的助力了!

而狄仁杰和杜正伦……

王珪看看来众人,心中无奈苦笑。

这怎么轮,恐怕也轮不到狄仁杰吧?

狄仁杰没有一点儿优势!

狄仁杰留在李泰身边太久了,裴居道和韦思谦至少还被秦王塞到关中,担任了三四年郡守了。

狄仁杰则不占任何的优势。

狄仁杰连李义府的优势都比不上,不过李义府这些年在长安担任长安令,表现的有些差强人意,没有他儿子王崇基当初的干劲儿,这个人是个滑头,谁都不想得罪。

以至于让杜如晦、岑文本等人十分不喜欢。

就连皇帝对李义府也都不怎么待见,一直让李义府担任长安令,多半也是因为魏王。

杜正伦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了,武威郡守,这些年在武威的政绩也可圈可点,虽然有占了陇右革新的光,可那也是杜正伦的政绩。

就好比他儿子王崇基一样,躺在益州的功劳簿上,可依旧是他的政绩。

大家都看明白长孙无忌的计谋了,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心中苦笑,但却不得不表态:“不错,我们做宰辅,他们二人的确不适合再担任地方封疆大吏了。”

王珪苦笑道:“几位这么说,犬子……”

“王宰辅,令公子是特殊情况。”温彦博笑着宽慰道:“而且令公子在益州的政绩斐然,也是有目共睹的。”

王珪知道,温彦博是在做顺水人情,无外乎是希望他们能够支持杜正伦。

王珪却不愿意轻易表态,他沉吟道:“剩下的一个名额,我们是不是再等一等,等三十六道重新划分之后,再做决断,或者我们中书省既然决定不了,是不是可以征求更多的意见。”

“让六部、御史台、大理寺也参与进来呢?”

温彦博的脸色瞬间变冷,这就是典型的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

“我赞同!”

“我赞同!”

“我们完全可以先让陛下看一看十七个候选人的名单,陛下是否满意,至于剩下的一个名额稍后再定。”

……

绝大多数人赞同了王珪的提议。

李绩暗暗看了眼长孙无忌,十分无奈,这就是如今的中书省。

并州系某种程度,就是奇货可居,处处代待价而沽。

“几位宰辅,刑部吴王的讲话,陛下吩咐拿来给几位宰辅瞧瞧。”就在此时,三宝出现在官房门外。

长孙无忌笑着招手道:“拿进来,我们之前还好奇吴王在刑部做了什么呢。”

三宝连忙走进来,将李恪的讲话内容一人一份分发给宰辅们。

……

刑部。

崔仁师亲自送李恪和魏征出来。

李恪临走之际,说道:“崔大人,那我们三部就约定了,从即日开始,御史台监察,我们大理寺缉拿审查,你们刑部执行,既然寒门官员暴露的问题最多,我们就先从寒门入手。”

“正本清源,容不得懈怠,刑部到时候,必须全力协助我们。”

崔仁师自是乐的如此,李恪对寒门下手,他举双手赞同。

崔仁师郑重作揖表态:“吴王请放心,刑部一定全力协助。”

魏征瞥了眼崔仁师,心中不屑哼了一声,眼神余光审视着李恪,越发的欣赏。

尤其是李恪在刑部的那番话。

李恪笑着点了点头,与魏征结伴离开。

路上。

魏征打破沉默说道:“在没有听吴王刑部内的那番话,臣对寒门官员暴露出的弊病十分担心,不过听了之后,就不在担心了。”

“我们御史台也一定会做好监察百官的职责。”魏征终于表态了。

高季辅跟在后面,看着不由一笑。

李恪作揖感谢道:“谢谢魏大人。”

魏征连忙闪躲开:“吴王……”

“皇兄!皇兄!”就在此时,李泰急急忙忙的跑来。

魏征看着李泰欲言又止,翻了翻白眼,多余了!

他知道,自己现在在这位魏王眼中是多余了,他拱手告辞道:“臣先告辞了。”

“魏大人慢走。”

目视魏征离开,李恪才转头看向李泰:“你急急忙忙有什么事情?”

“皇兄你知不知道城中传出的谣言?说什么寒门千里为官只为财,一些士族出身的士子到处嚷嚷,百姓都被鼓动起来,反对寒门入仕了。”

李泰说着冷笑道:“你说可不可笑,寒门入仕的机会,是给百姓提供上升通道的,现在他们自己竟然开始反对起来了。”

“还有,两都制也被传开了,我敢肯定,这一定是咱们那个舅舅干的好事!”

“两都制有可能,寒门贪腐的事情不会是舅舅。”李恪十分笃定的说道,长孙无忌这个人,对其某些方面,李恪还是相信的。

他当初直接将寒门罪官的处置送给他,就不会背后做小人搞这些事情。

如果像鼓动民心,他们自己控制着这些罪官,可以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这应该是底层的士族士子们做的,寒门的大批入仕,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有这种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发牢骚的。”

“可是皇兄,这流言还是冲着你去的,还说什么你一定会包庇这些人,因为这些人是你的门人,这些人应该斩首示众以儆效尤,百姓已经相信了!”

李恪不由皱了皱眉。

李泰看到后,眼珠子滴溜溜一转,讪笑道:“皇兄,十八位刺史已经初步确定十七位了,咱们舅舅那个老狐狸,设了个圈套,现在杜正伦的优势很明显。”

“……”

李泰嘚吧嘚吧的把中书省发生的事情告诉李恪:“这事情应该会扩大讨论,皇兄你有什么人选吗?绝对不能让杜正伦这个卑鄙无耻的叛徒上位!”

李恪忍不住抬脚踢了李泰一下,好笑笑骂道:“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对吧!”

他没好气道:“你看看你提的都是些什么人,狄仁杰是有才能,可狄仁杰之前只是一个县令!”

“李义府,李义府这些年做了些什么,圆滑世故,长安权贵谁都不想得罪,他唯一敢得罪的就是长安城内的百姓!你觉得这样一个人,别说关陇系了,就是杜宰辅他们能够同意吗?”

李泰讪笑道:“我不是兜里就这么几个人嘛,我兜兜里要是有真正为我所用的人才,我也不至于举荐他们二人。”

“并州系的人,我信不过!”

“这件事情看情况我会帮你,不过你也别有太大的期许,我还忙着要处理这股流言。”李恪说完就不再搭理李泰,快步离开。

“皇兄,杜正伦那个卑鄙小人上去了,就是在打你的脸!”李泰大喊道提醒一句。

于此同时。

长安城内。

“寒门出身的官员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这才几年,就贪污腐败!”

“我们老百姓都要跟着遭殃!”

“听说吴王袒护这些门人,没有判处死刑。”

“不行,必须严惩!”

“对,必须严惩!”

“今后就不能对这些寒门入仕的人委以重任!”

……

百姓在知晓贪腐案件后的数字后,又在这些年饱受寒门压制的士族士子的引导之下,竟然开始反对重用寒门。

就连中书省的宰辅们都没有想到百姓群体中,竟然会出现这种盲从的情况。

此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入中书省。

卢赤松听了之后,冷笑道:“这就是底层贱民的愚昧无知,吴王信誓旦旦说过的话,现在怕是不灵了,他不惜破坏规矩,重用寒门,到头来却被这些人……”

“卢宰辅,请问吴王什么时候不惜破坏规矩了?”不等卢赤松冷嘲热讽高兴的话说完,岑文本就犀利质问道:“依照卢宰辅的观点,似乎出身寒门的杜正伦也不合适担任刺史之职吧?”

“卢宰辅你说呢?再次表决的时候,卢宰辅你可别食言而肥!”

……

ps:大章,今天我早点休息,实在扛不住了,明天星期日休息,我上午补第三章,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写好这本书。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