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72章 晴天霹雳,平地起惊雷!李恪的反击更狠更毒辣!

高原吐蕃王宫内。

酥油灯将金碧辉煌的宫殿照的一片通明。

大唐早朝之际。

松赞也已经在接见他的肱骨心腹。

吐蕃在国体制度方面,一直在效仿中原王朝,不过饶是如此,松赞也无法让吐蕃的贵族老爷们鸡还没有打鸣,牦牛还没有睡醒之前来上朝。

只能让他的一些肱骨心腹与他一起做起来。

寄希望可以慢慢的形成传统。

王宫的书房内。

君臣坐着。

松赞开口询问道:“论钦陵率领吐蕃精锐,按照时间计算,应该抵近我们与唐国河西的边界了吧?”

禄东赞连忙开口回答:“赞普,不出意外应该已经抵达。”

“哎!”松赞叹了口气,不甘说道:“关陇系的请求来的太迟了!他们现在的实力果然是降低了很多,陇右十万精锐府兵返回关中,他们竟然没有第一时间知晓。”

“其实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帮关陇系把陇右府兵调回来,如果唐皇和崤山以东的半壁天下打起来,对我们吐蕃似乎更有利。”

“可又担心,这十万精锐屯扎潼关,中原那些士族人被吓破胆,根本不敢与唐皇李世民作对,紧敷双手,向唐皇李世民输诚,让李世民顺顺利利的完成革新。”

“……”

“说起来,我们吐蕃与唐国李氏皇族一样,家父依靠笼络吐蕃贵族,由曾今分散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建立起了吐蕃国。”

“李唐高祖李渊,依靠士族迅速平定隋末的乱世。”

……

“现在唐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把士族打压到了此等境地,我真的是羡慕李世民有个好儿子!”

“可他却是我们吐蕃的大敌!所以我又觉得应该帮中原士族这一次,让他们把李恪这个吐蕃大敌,赶出朝堂!”

慕容孝隽、禄东赞等人相互对视苦笑。

赞普的犹豫反复心情,大家都理解。

慕容孝隽宽慰道:“赞普,倒不是中原士族无能,而是唐皇厉害,中原士族此番反扑来势汹汹,从年后开始,到现在,半年时间了,唐皇除了让中枢不断申饬地方外,始终忍着。”

“可就在吴王李恪将要结束中原佛寺整顿的时候,忽然秘密调动陇右府兵,有此便可看出,唐皇对时局、时机的把握多么的厉害。”

松赞点头表示认同,询问道:“慕容,我们吐蕃是不可能与唐国现在开战,你手中掌握的那支在吐谷浑境内的细作,是否可以鼓动吐谷浑境内暴乱?”

“不但要将十万陇右精锐吸引回来,还要让李世民焦头烂额,给中原的士族创造机会。”

慕容孝隽满嘴苦涩,苦笑道:“赞普,如今的吐谷浑已经不是曾今的吐谷浑了,故国的子民,经过将近十年,已经将吐谷浑遗忘了。”

他有些话没说,他的那些细作,有些人都联系不上了。

不可能是唐国人发现,否则顺藤摸瓜损失会更大。

他更加相信,那些细作也归化做了唐人,不愿意再提心吊胆的,为一个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复国梦奔波了。

哎!

松赞不由无奈叹了口气。

……

“拜见陛下!”

“免了!”

早朝开始,皇帝略显冷漠的声音落下后,大殿一片寂静。

群臣隐晦的看向站在前面的李恪。

今日朝堂之对峙,都是因为这位皇子而起,因为他倡导的革新而起。

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

将李恪踢出朝堂,阻止革新的大势继续席卷。

“陛下,臣请罪!”就在此时,有地方代表站出来,大声说道:“地方实在是担心吴王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让当朝重蹈前朝覆辙,但臣等也不应该对一位皇子如此。”

“陛下,只要吴王能去就藩,朝廷能够稳定。”又有地方代表站出来:“地方愿意在二十年之内,逐步完成朝廷现有的各项政令!”

“陛下,吴王行为乖张,吴王在朝,地方倍感压力!”

“请陛下考虑地方的难处!”

“陛下,地方错综复杂,臣等要为朝廷安抚地方名宿,可现在地方名宿对吴王充满了担忧。”

“吴王的革新是好的,但错在太急于求成,臣等地方官员难以疲于应付,地方百姓、名宿对惧吴王如虎,恳请陛下暂时让吴王离开朝堂一段时间,让臣等有足够的借口安抚地方各阶层。”

“臣等有信心,用二十年的时间,将朝廷现有的革新深化推进!”

……

面对一个个站出来弹劾他的地方代表,李恪平静的听着。

温彦博等人暗暗打量着李恪。

当弹劾落下后。

殿内再次变得落针可闻。

“报!报!报……”

就在此时,急促惊慌的声音在殿外响起,只见一斥候出现在殿门外,大声说道:“河西八百里急报!五万吐蕃精锐,出现在土门关,目的不明!”

“陇右空虚,五万吐蕃兵出现在土门关。”

“万一吐蕃趁火打劫怎么办?”

“河西的繁华,经历兵灾之后,需要多久才能恢复,这可怎么办?”

……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杜如晦等人相互对视一眼,眼底露出惊骇愤怒之色。

他们能猜到,这未必不是朝廷内部有人利用外部势力,以外制内!

要知道,陇右的大部分精锐,都被陛下屯扎在潼关、虎牢关沿线,虎视中原天下。

等于把刀子架在崤山以东士族的脖子上,威压士族。

现在这个时候,吐蕃忽然目的不明的出兵迫近土门关?

李世民的眼底闪过一抹愤怒之色,双手暗暗攥紧,以外制内,好一招以外制内!

吐蕃兵临土门关。

这就意味着,驻扎潼关的陇右精锐必须撤回河西。

偏偏消息在这个时候传来,这就是堂而皇之的釜底抽薪,拆了他最大的一张牌面!

接下来的朝堂中,他就无法用这张牌来弹压守旧派的嚣张气焰。

这些人之所以始终不敢更进一步,今天开口弹劾,始终有所保留,不就是因为他屯扎在潼关、虎牢关一线的十万精锐嘛!

岑文本、杜如晦等人暗暗看着李恪,无奈的叹了口气。

陛下现在最大的一张底牌没有了效果,接下来这位吴王就要承受来自朝廷的狂风暴雨了。

李治和李愔不停的看向李泰。

李泰眼神余光察觉到,心中笑骂道:‘两个小混蛋,都把我当搅屎棍了是吧!可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力了。’

李泰想着,把头缩了缩。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李治硬着头皮大声说道。

“准了!”

李治得到准许后,转头看向站出来的地方代表,怒道:“二十年时间,你们怎么没有要求朝廷给你们一百年的时间!”

“二十年的时间,你们知道可以干多少事情吗?”

“二十年的时间,足够一个孩子长成大人,足够现在的中年人病死老死,这差不多就是一代人的时间!”

“因为地方的行动缓慢,不作为,效力底下,就要百姓中,一代人到死都盼不到好日是吗?”

“诸位大人,你们扪心自问,心里不亏的慌嘛!”

“还是说,你们想用二十年的时间,把朝廷的革新变成开国之处的稠佣制!”

“晋王。”李行密忽然开口,打断李治的话,慢吞吞说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晋王在河北,之所以失败,其实追根究底,都是因为太急功近利。”

“晋王以吴王为榜样,这是好的,但是吴王急功近利,事事急于求成这一点,可千万不能学,还要引以为鉴。”

李治面色变得一片潮红,愤怒的看着李行密。

可这老不死的猪狗说的话,直接戳到了他的痛处,让他几次张口,都不知该如何反驳。

李行密郑重一拜,转向李恪,再次一拜,恳切道:“吴王,现在地方畏惧吴王如虎。”

“朝廷政令推行,就要安抚地方,吴王心心念念为天下百姓,若是臣能代替吴王,臣一定万死不辞,可现在只有吴王才能做到,请吴王体恤中枢难处。”

“体恤陛下难处!”

卢赤松也紧跟其后大声说道:“臣曾听闻玄奘大师评价吴王,手不持一物,方可掌心成一佛国,观众生相,玄奘大师此言,就是在说吴王心中无私欲,请吴王不要贪恋权位,以安地方之心。”

“诸位大人,此事是不是暂时放一放,吐蕃兵临土门关才是当务之急。”李绩忽然开口说道:“或者,是否可以快一点结束朝堂的纷争?”

杜如晦等人听闻李绩之言,不由皱了皱眉头。

李绩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所说的话,看似是站在朝廷的立场。

可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这分明就是在给吴王李恪施加压力。

“请吴王莫要贪恋权位,朝堂的纷争给结束了,朝廷需要充足的时间去应对吐蕃。”

“请吴王……”

……

一时间,朝臣们一个个站出来逼迫李恪。

外面的天色已经亮了。

各部属官都已经开始当值。

不过,今天各部属官,乃至宫内的宫娥太监,都紧盯着太极殿的方向。

吏部。

“也不知道尚书……不是,是殿下能不能应付的了这次来势汹汹的压力。”

“要我说,那些想要逼走殿下的人,都是一群猪狗!”

……

就在吏部属官议论中,杜正伦走了进来,他听着吏部属官的议论声,不由心虚,想要转身离开。

不过他还没有付诸行动,就有人注意到他:“这位同僚,你不是京官对吧?来吏部有什么事情吗?”

“里面请!”

杜正伦诧异的看着热情的吏部属官。

他曾今也来过吏部,当时的吏部戴胄做尚书,吏部属官可不是如此。

看来是吴王给吏部带来的新气象吧。

李恪做了吏部尚书,吏部的传闻他在陇右也听说过。

杜正伦拱手道:“武威郡守杜正伦,来吏部报道。”他是离开陇右,来吏部报道,然后等着长孙无忌运作他去并州做別驾的。

热情招待杜正伦的属官听到其名字,脸色瞬间变冷。

语气冷淡道:“原来你就是杜大人呐,久仰久仰,杜大人稍等,尚书在早朝。”

“杜大人,幸会幸会,您的手段,我们吏部早有听闻。”

“杜郡守,此番回来,恐怕是要高升了,以杜大人的手腕、能力将来平步青云指日可待,我等先恭喜杜大人了。”

……

杜正伦没有想到,李恪都已经离开吏部,这些人竟然为了李恪,而对他冷嘲热讽。

一时间,杜正伦面红耳赤,如坐针毡般难受。

……

“吴王,你不能不说话保持沉默!”王珪叹了口气说道。

李恪缓缓转身,看着满朝站出来想要把他赶出朝堂的群臣。

还真多!

李恪心中不由一笑,唇角微微上扬,随即平和开口说道:“诸位大人,若是本王离开朝廷,真的能够让地方加速执行朝廷政令,本王是愿意的。”

“可本王适才听了地方代表的苦衷,还是有些不解。”

“李宰辅,要不你来回答本王吧。”李恪选中了李行密,李行密脸色变了变。

所有人都能听得出,这位要开始挣扎反击了。

李恪已经踩了好几位宰辅的脸面了。

李行密不想示弱,拱手道:“殿下但说无妨,只要臣能够回答。”

“地方无法推进革新政令,首先是因为地方事务繁忙,朝廷的政令有太多,太急促,地方官员分身乏术对吗?”

所有人不由皱眉。

这就是他们反对朝廷政令的原因,这难道有什么漏洞吗?

李行密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对,地方代表这就是这么说的。”

岑文本等人不由暗暗笑了。

李行密这个老东西明显害怕了,给自己的话留了个口子,告诉所有人,这是地方代表说的,不是他李行密说的。

李恪看向地方代表:“诸位,这是你们说的对吧?”

地方来的代表暗暗在心中问候李行密先人。

堂堂宰辅,也太没有担当了!

“是,殿下这的确是地方的困难。”

“嗯。”李恪细条慢理的嗯了一声,点了点头:“地方的难处,朝廷不了解,朝廷当初是应该充分考虑地方的难处,这是中书省诸位宰辅失职了。”

“没有协助好父皇,真正听取地方的声音。”

温彦博等人听闻后,唇角狠狠抽搐几下,心中暗骂无耻,这屎盆子扣得,大家还真没办法反驳。

“陛下,吴王指责是对的,造成今日之局面,中书省的确失职了。”杜如晦立即开口请命。

李恪摆了摆手,连忙说道:“杜宰辅,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不要忙着认错,今天既然是我本人和地方、中枢和地方进行一次敞开心的谈,那就要谈透彻了,谈透明了。”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了解。”

杜如晦十分配合的说道:“殿下说的是。”

李恪继续询问道:“适才听闻有人说,地方名宿畏本王如虎,究竟是畏我这个人呢?还是畏朝廷的革新政令呢?”

“还有,二十年时间太长了,二十年之后,我都垂垂老矣了吧?晋王说的一代人也没有说错。”

“李宰辅,你今年有六十了吧?二十年之后,李宰辅你恐怕也看不到天下大同的盛世景象了,宰辅就不遗憾吗?”

李行密差点被气死,这不是诅咒他活不长嘛!

李恪不给李行密说话的机会,说道:“为什么关中、陇右、益州、岭南没有畏我如虎,畏朝廷政令如虎呢?”

“为什么并州没有抵触,甚至反对中枢命令呢?”

“在我看来,或许朝廷的政令的确有些急促,可追根究底,是崤山以东对朝廷缺少足够的敬畏!”

平和的声音忽然变成呵斥!

所有人瞬间凛然色变。

真正的反击来了。

吴王李恪,终于要图穷匕见了!

“父皇。”李恪转身作揖一拜,谏言道:“朝廷应该体谅地方百官的事物繁多的难处,所以儿臣建议,重新划分天下十八道,改十八道为三十六道。”

“如此管理的百姓少了,管理的疆域少了,地方百官就可以有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时间来推行政令了,总不能再说事物反对了吧。”

裂土!

李世民看着面色冷肃的混球儿子,心中暗暗一笑。

这就是昨夜这个混球于他说的裂土。

同时也契合了之前他提议的州道郡县改革省府县制度!

温彦博等人的面色瞬间大变。

这可不光堵住了地方百官事物繁忙的借口,这更是在削弱地方的权利!

掌控的地盘、百姓小了,权利自然就小了。

而且不难猜测,一旦重新裂土划分天下十八道,多出来的官职,皇帝一定会安插自己的心腹。

皇帝顺势就可以加强对地方的掌控。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朝廷负……”

“负担不起是吗?”李恪打断温彦博的话,说道:“朝廷现在的赋税,难道承担不起三十六道天下的俸禄吗?”

十八道天下,这种权利结构十分不合理。

地方的权利太大。

中枢强势还能够控制地方。

可中枢一旦势弱,地方就会做大做强,必然招致动乱分裂。

当然以前是因为朝廷国库等多方面原因的局限。

毕竟三百万贯的国库,如果养三十六道,增加三分之一的官吏,朝廷就不要做其他事情了。

“温宰辅,三百万贯的国库收入,可以养十八道官员,朝廷还可以做其他事情,现如今朝廷岁入七百万贯,难道不可以养三十六道官员吗?”

“看似增加了一倍,可我计算过,真正增加的官员,少于现在的三成,朝廷国库完全可以支撑!”

“而且如此地方可以加速推行政令,制度完善、整理逃籍完成的越快,就越能迅速的释放民间活力,促进民间繁荣,彼时对朝廷的反哺会更加有利!”

“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国库不能承担!”

李恪不管温彦博黑而难堪的脸色,转身继续说道:“父皇,崤山以东的本土势力,之所以对抗地方官府,向朝廷提条件,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山高皇帝远!”

“所以儿臣建议,将洛阳定为陪都,朝廷可以去洛阳,冬天关中气候更好,就回关中!”

迁都!

满朝文武面色再次大变。

如果说裂土三十六道是一击惊雷,那么此提议就是地动山摇!

“父皇坐镇洛阳,皇威虎视中原,彼时恐怕就没有人敢对朝廷没有敬畏,指手画脚了!”

“儿臣在回来的时候,李佑保证在十日之内贯通长安之洛阳的铁轨,一旦机车同行,长安至洛阳不过一日时间。”

“一列机车,便可将御林军、满朝文武及家眷,一日之内送抵洛阳。”

“便捷性,快速性,消耗少之又少!”

“朝廷的疆域太庞大了,两都制早应该提上日程了,否则就会让远离皇威的地方,不能感受到朝廷的威严,进而会生出不臣之心!”

“轨道机车的出现,很好的解决对两都制度的制约性!”

纵使是长孙无忌的脸上都露出急切,慌张的神色。

他没想到李恪这一次这么狠!

裂土削权。

两都制威压地方!

皇帝去了中原,中原各州府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还敢如同现在这样抵触中枢吗?

最主要的是,离开了关中,关陇系在朝堂上的底气就更加不足了。

两都制,就必然要在陪都配置底层属官,这些属官没有参加朝议的资格,却是做事的人。

这些人势必没有办法如同现在诸部更好调遣使用。

现在诸部的属官,那都是这些年,大家相互妥协,相互争夺形成的平衡!

陪都就要重新来一次权利瓜分!

而在这个时候,所有人就都要求着皇子,顺着皇帝!

温彦博急切的看向长孙无忌,必须想办法制止,他们逼迫李恪,李恪的反击更狠更毒!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