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22章 长生药,温彦博上书:陛下应该充实后宫!

十一月。

并州已经是一片银装素裹。

晋阳郡守府却格外的忙碌热闹。

李愔、李治坐镇晋阳。

原本郡守府给李恪的书房被兄弟两瓜分了。

书房也成了兄弟二人处理政事的日常场所。

进进出出其中的人格外多。

一如往日。

李治和李愔坐在旁边,看着各种放在他们面前的问卷折子。

袁恕己坐在旁边,正在和晋阳郡守宇文节进行对公。

某刻。

袁恕己起身来李治二人面前。

“两位殿下。”

闻声,李治和李愔抬头看着袁恕己,李治平和道:“袁先生,怎么样?”

袁恕己看着这两位王爷的幼弟不由感慨,这两位这段时间,是真的做到了王爷的叮嘱多听多看多琢磨。

他作为老吏部,很明显的察觉到,二人对吏部事务越来越熟练。

而对他的这份尊重,也让袁恕己十分受用。

说白了,袁恕己看得明白,是李恪这位王爷,兄长榜样做得好。

这两位王爷在刻意的模仿,有样学样罢了。

袁恕己回神,连忙将手中的总结文卷递给二人:“两位殿下,最终的统计已经出来了。”

“晋阳一地火耗归功由朝廷出,加上重新的地方与中枢粮赋四七分配后,同比对比往年,纾解朝廷国库减小了两成。”

“这么多?”李愔不由皱了皱眉头。

仔细看了起来。

李治询问道:“晋阳不是小范围的进行了逃籍整理吗?逃籍整理释放的民力,这部分民力对朝廷的补益有没有算入。”

“两位殿下,按照朝廷规定,整理逃籍的第一年是不收粮赋的,给百姓足够应对改变的时间。”

李治点了点头,恍惚道:“怪不得皇兄叮嘱我们,晋阳制度性完善的改革,一定要和咸阳那边进行结合分析。”

“逃籍整理当年无法形成补益,而且朝廷劳师动众的去做,人力和物力上就难免要有额外的支出。”

“如果二者同时进行的话,朝廷每年的财税缩减太厉害。”

李愔点了点头:“现在朝廷是宽裕了,可支出也很大,户部的情况虽然不清楚,不过单单是补贴推广蓄力,营建水泥官道就是两项十分庞大的支出。”

“还有每年的河道修缮等等,这些都是年年要做的事情。”

等李愔说完后,李治笑着对袁恕己说道:“袁先生,既然晋阳这边的试点没有其他问题,我们就动身其咸阳。”

“皇兄把这个事情交给我们两个,一来为了锻炼我们两,另一个原因我们也知道。”

“如果皇兄亲自去做这个事情,就我们家老大的性格,不给他找麻烦就不错了,能配合才怪了。”

“我们两个不同,且不说我们年幼,老大怎么也要给几分面子的,其次怎么说我都是他的亲弟弟,我找上门,他这个当大哥的,总不能不关照我吧。”

宇文节一直暗暗观察这两位皇子。

忽然听到李治这话,唇角狠狠地抽搐几下,连忙低下头,假装没有听到。

袁恕己暗暗笑了笑,提醒道:“王爷临走的时候说了,两部合作,这份结论提交陛下的时候,要署名两部,殿下到时不妨对秦王直言。”

“嗯。”李治点了点头:“要是这样,大哥还不给面子,那我就到母后面前跟他打官司!”

……

于此同时。

李恪也已抵达雍州。

雍州刺史,姑臧郡望现任阀主李玄道亲自陪同李恪,就连李泰也匆匆忙忙的跑了过来。

几人乔装一番,与普通的富贵人家没有什么区别,行走在街面上。

郝瑷给李恪介绍着雍州的变化。

“郝刺史,这些年雍州的变化的确很大,可以看得出来,我们当初打造的丝路精神你们一直都保持着,没有忘记,这很好。”

“不过精神只会是一个特定时期,特定时代才会有的。”

“后辈人未必能够记得我们曾经的丝路精神。”

“这就要求我们,如何将精神约束的行为,以制度的方式延续下去。”

“朝廷确立制度完善的试点,除了晋阳之外,你们雍州也在其中,不过这次我看,你们做的不好。”

“你们有一种沾沾自喜的骄傲,陇右持续七八年成为朝廷,乃至天下最耀眼的明珠,让你们产生了惰性。”

“你们现在更愿意做一些修修补补,小打小闹的事情,变得精致,没有了我们当初敢为人先的魄力和精神了。”

郝瑷不由面色潮红,羞愧想要说话。

李恪抬手制止对方。

“我知道你们的担忧,你们担忧制度的改革,会触碰影响陇右的繁华。”

“担心新的改革,会给往来行走的商贾造成不安的情绪,这些年大量的商贾行走期间,他们在沿河西这条丝路上建立起了一张张关系网。”

“改革,尤其是对底层胥吏的动刀,会触碰这一张张的关系网。”

“继而给陇右地方产生阵痛。”

……

李玄道听着这位王爷分析河西地方百官的心理,不由暗暗点头。

同时也十分感慨,这番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指明了陇右现在的情况。

他不得不佩服这位王爷,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父亲。

李泰认真听着,反正他早就总结出来了,跟在皇兄李恪身边,总能长见识,学到东西的。

所以只要有机会,厚着脸皮他都要来。

“王爷教训的是,王爷这些话,也直指陇右上下的要害。”郝瑷苦笑道。

紧接着,郝瑷请教道:“王爷,我们的担忧也是切实的,还希望王爷能够给我们指点迷津。”

“丝路的敢闯敢干精神我们有,只是现如今丝路发展越好,我们反而束手束脚,生怕因为我们的处置不当,让这颗明珠蒙尘。”

“珍惜是好事,就怕崽卖爷田不心疼。”李恪玩笑说道。

郝瑷明显轻松了不少。

“你们可以发动宣传的优势,在做事情之前,先宣传起来,给商贾们吃颗定心丸。”

“还可以开个吹风会,给大家一个承诺,阐述明白,陇右的改革,是为了制度上更加完善,我们要把底层胥吏的权利关进笼子里,是为了大家更好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

“不要有顾虑,可以先选一个小的范围先做起来,就从雍州城做起。”

“这里的商贾往来足够多,让他们看一看雍州的变化。”

“你们也可以向朝廷请示,组织商贾去晋阳,晋阳的改革已经初显成效,带着他们去晋阳看看,你们也去看看。”

“你们学习,他们安心,我想晋阳会欢迎你们带着商贾去的,或许能够达成更多意想不到的民间商贸往来呢?”

郝瑷听的眼睛不由变亮。

“欢迎,晋阳百分之百的欢迎。”李泰急切说道。

这么好的事情,如果拒之门外,他非得杀到晋阳不可。

晋阳可是他李泰的基本盘。

基本盘发展好了,对他李泰也是助益很大的。

李恪扭头瞥了眼李泰,笑骂道:“别就想着吃干抹净占便宜,我们兄弟基金准备拿出钱来补贴陇右的学塾推广提振君子六艺,你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示一下?”

“这一年,陇右地方配合你,让你在父皇面前露面,你也不能不表示一下吧。”

“皇兄,打秋风打到我这里,真有你。”李泰嘴上虽然一副不情愿,可脸上却挂着笑容。

“行,我没皇兄你们那个兄弟基金富可敌国,但是我这些年也赚了不少,皇兄开口了,我怎么能舍不得呢。”

“多谢魏王!”郝瑷立刻作揖感谢。

紧接着,郝瑷讪笑着请求道:“王爷,这篇安商贾之心的文章,能不能有劳王爷您来写。”

“在咱们丝路上,对那些商贾而言,谁的话,恐怕都不如王爷您的好使。”

李恪瞧着这人,不由觉得好笑。

郝瑷与他们这些年轻人不一样,身上那股子在官场侵淫久了的圆滑想改都改不掉。

当然他也不讨厌,只要能做事情就行。

“郝刺史,你可真会顺杆子往上爬。”李恪开玩笑道:“行,我答应了。”

郝瑷立即乐了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深深作揖一拜:“谢王爷,就知道王爷,绝对不会拒绝陇右的请求的,臣替陇右百姓,替陇右各级衙门谢王爷……”

哈哈……

“郝瑷本王发现,轮拍马屁,本王不及你,有时间咱们交流交流。”

……

街边的一家酒肆。

包间窗户口。

刘仁轨从窗缝看着街面上的李恪一行人。

他就是听说李恪要来陇右,所以刻意停留在此,就是为了看一眼李恪。

就是因为李恪对他的评价不高,隐隐间的厌恶。

让他在整个大唐军方系统内遭到排斥。

除了由关陇系人主掌的几支军队中,他在其他地方纵使会受到排斥。

所以他不得不跟随侯君集征西。

让一个吴王所不屑,差一点毁了他一生的前途。

刘仁轨的手紧紧的握着刀柄,却始终没有胆量对李恪下手。

对于李恪,刘仁轨有种发自内心的忌惮和恐惧。

当初土门关的军塞中。

就是这个人诛他的心!

别人是从肉体上杀人,吴王李恪是杀人诛心。

李恪没有发现刘仁轨。

他在陇右停留数日后,在十一月中旬,动身启程往大小金川的方向而去。

“恪报,恪报,吴王亲笔撰写文章。”

“朝廷改革的意志坚定不移,朝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是针对任何人,任何群体。”

“改革难免会有一定的镇痛,吴王十分相信,陇右地方有能力有智慧平衡好各方利益。”

……

就在恪报副刊李恪的一片文章惊动了丝路商贾之际。

李治一行人也抵达了咸阳。

“秦王,晋王问,什么时候才可以把咸阳这一年的结果与他们共享,由吏部和户部一同分析论证,给陛下提供最真实准确的建议。”韦思谦在李承乾的书房试探询问道。

闻言,李承乾不由皱了皱眉头。

哼!

他冷哼一声,将手中的笔放下:“这一定是李恪的注意!”

“就凭李治和李愔两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他们怎么可能想得到这些!想要孤把咸阳的结论分享给他们,做梦!”

“你去告诉李治,孤没工夫见他。”

“大哥!”

就在此时,李承乾书房别院门口传来喊声。

“太子,晋王、蜀王在外面要见你,属下按照您的吩咐拦住了,可两位王爷执意要见到您。”原太子卫率的手下急急忙忙进来汇报。

“不见!给孤拦住!”李承乾烦躁呵斥道。

“大哥。”

“老大!”

“李承乾!我是你亲弟弟,你怎么那么小心眼儿,我们吏部都说了,结果由两部共同署名提交父皇!”

李治被几名卫率挡着路,气的脸都红了,指着里面大声喊道:“老大,你再不出来,我就到母后面前告你的刁状!”

李承乾黑着脸走出来,听到这话的时候,唇角不由狠狠抽搐几下。

“李恪就教了你这些无赖的招数嘛!”李承乾冷冷呵斥,教训道:“那我还真的有些瞧不起他!”

李愔的脸色瞬间变冷。

李治看到后,拦住李愔,凑近了笑着说道:“大哥,皇兄他为什么让我们来你心里很清楚。”

李承乾当然清楚了。

如果是李恪来,他绝对不会把咸阳的情况分享给吏部的。

“大哥,你要是真的不给我,我肯定到母后面前告你刁状。”

李承乾气的脸色发黑。

袁恕己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看着,心中暗暗好笑。

一物降一物,让李治来的这步棋,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韦思谦,把我们的结论给他们一份。”李承乾扭头吩咐道,然后再看着李治,警告道:“这里面也有我们户部的一份功劳,还有拿着东西之后,赶紧走!”

嗨嗨……

李治得意笑了,说道:“你只要把东西给我,我马上走,绝对不在你面前碍眼。”

……

拿到了咸阳结论的李治还没有回到长安。

李恪在陇右的情况以及咸阳的情况就已经先传到了长安。

太极宫内。

李世民把陇右送回来的报纸放下,笑着说道:“混球说的是一针见血啊,陇右发展的太好,反而什么陇右地方束手束脚的原因所在了。”

“承乾心眼儿还是太小了,想不在前面,还不愿意跟着做,哎!”

长孙无垢也无奈的笑了笑,紧接着欣慰道:“倒是治儿他们这次的表现不错。”

“嗯……”

“陛下,玄奘法师在宫外求见。”李世民刚想要继续说话之际,王德来到门口汇报道。

“请……不,朕亲自去迎接御弟。”李世民高兴说道。

“还有,把李袁两位爱卿请来。”

片刻后……

玄奘坐在暖阁,他看着站在一旁的李袁二人,就不由想起了咸阳见到温彦博,温彦博的那番话。

‘陛下虽然十分支持大师求取真经,弘扬佛法,那是出于统治的需要,大唐道教始终才是第一圣教,这是高祖皇帝钦定的,是祖制!’

“御弟,此行一路还顺利吧?”

李世民的询问声让玄奘回神,玄奘双手合十:“虽有波折,倒也圆满成功,比不得吴王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李世民心中不由苦笑。

他知道玄奘这是在提醒他。

“侯君集上报,天竺有一种长生药,是否是真的?”李世民岔开话题询问道。

他想玄奘应该会明白他的意思。

玄奘犹豫一下,说道:“陛下,世界哪有什么长生药,昔日始皇帝穷尽一生也未得长生,所为的长生药,不过是能是人精神饱满的药物。”

“提炼自天竺的一种名为莺粟花的果实,混合其他药物制成的丹药罢了。”

“陛下切不可相信所为长生之说,这世界有轮回往生,得极乐大自在,却无长生一说,贫僧游历列国,也未曾见过有人长生。”

哈哈……

李世民爽朗大笑:“朕明白,御弟不必担心。”

“陛下,温宰辅、戴宰辅、杨宰辅在外求见。”王德又进来汇禀。

“让几位宰辅进来。”

温彦博进来后,瞥了眼玄奘,行礼后,拿出折子递上去:“陛下,这是地方士族的请求,陛下已经多年未充实后宫了,韦氏等豪阀希望陛下能够选秀,皇家子嗣繁茂,天下才能安稳。”

“五姓七望也在其中署名了。”

噢?

李世民唇角泛起一丝冷笑:“怎么,五姓七望十家他们相通了?”

“陛下,朝廷改革不断深入,选秀有利于安稳地方人心。”戴胄隐晦提醒道。

“唔。”李世民态度不明的应了一句,转手就把折子交给了长孙无垢。

然后吩咐道:“这件事情朕会考虑,几位宰辅的心思多放在今年的年终大议上,总结今年,制定来年朝廷的政策纲领,各地的刺史也马上要陆陆续续的入京了,你们代朕与各地刺史先见见面。”

“臣等遵旨。”

从太极宫出来。

杨宏礼拧眉道:“陛下的态度并不明朗,现在怎么办?”

“无妨,今年述职的情况应该不会差,可着劲的吹捧盛世来临。”

“任何帝王都不会不喜欢逢迎的,陛下一高兴,再让地方上折子称赞,乘机提出选秀充实后宫之事。”

“有件事情两位老大人亲自去办。”

“什么事?”

“听说岭南今年喊着要走出岭南,怕不是岭南的成绩很好,薛万彻入京后,你们去探探底。”

“辅机!”杨宏礼忽然提醒。

温彦博立即闭嘴不言。

三人走近后,长孙无忌拧眉道:“你们支持陛下充实后宫到底想做什么?”

“辅机,你是不是太谨慎了,我们你都不相信了?”温彦博笑着说道:“五姓七望十家想通了,愿意送女子入宫,这样不好吗?有更多的枕边风能够影响陛下。”

长孙无忌审视一眼温彦博三人,不再纠缠于此事,说道:“李治马上就会回来,这一次你们要上折子替李治请功,加上李愔,做的不要太明显了。”

“辅机,我们知道怎么做。”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