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17章 李恪教弟,东风压倒西风的局面出现!

吏部衙门。

沈君谅、高周智等被捕的上千名士子站在衙门内的空地。

“听说了吗,六艺还是要考,这是吴王坚持的。”

“魏小公爷不是说了吗,考核六艺不会记入科举成绩中,而且只要过了科举考试,可以给我们六年的时间来通过。”

……

李治和李愔站在台阶上面,看着下面士子议论。

二人不由有些激动,皇帝老子终于放他们出来做事了。

做事……

反正离开皇宫能疯就对了!

反正从小到大,他们几乎都在皇城内,外面的天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好好欣赏过。

“袁大人,我皇兄呢?”李治询问站在一旁的袁恕己。

袁恕己连忙恭敬道:“晋王称呼臣恕己就可以了,尚书大人马上就到。”

就在这时,他们身后有脚步声传来,只见李恪在魏叔玉、程处默的跟随下走了出来。

“参见吴王!”

士子们连忙行礼。

李恪站在台阶上,摆了摆手,笑着平和说道:“不必多礼。”

众人站直后,李恪目光扫视过所有人,然后才说道:“这次的事件影响很不好。”

“这其中有朝廷做事的粗陋,也有你们的鲁莽的原因,朝廷呢,不打算追究了,毕竟朝廷也是有失当在先。”

“但你们的鲁莽也不可取。”

“如果今后大家入朝为官,是否遇到不同的意见,遇到了自己利益受损,就要大打出手呢?”

“容忍克己,相忍为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会成为一个好的朝廷官员,也不可能造福百姓,造福一方。”

“因为你们进入朝廷之后,可能会有更多的不如意。”

“……”

李恪说着说着,习惯性的开始走动起来,沿着台阶,左右走动。

士子们看着,听着,不由有些羞愧。

“咱们再说说君子六艺。”

“吏部为什么要提振君子六艺,就是因为开科取士后,大家十年寒窗,一味的读书,读死书。”

“如此培养出来的人才,真的可堪大用吗?”

“礼乐可以陶冶情操、射御可以强壮体魄,圣贤书可以武装脑袋。”

“朝廷不是要断绝大家的入仕之路,只是希望未来在各级官职上的百官,有足够自信、开放、包容的胸襟。”

“……”

“恢复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精神,保证我们更为先进的中原文明,不至于在数百年之后,遭遇野蛮文明打败先进文明的情况。”

……

李治和李愔看着皇兄在士子们面前侃侃而谈。

在看着士子们由最开始的些许抵触、到羞愧,再慢慢变得认真去听,二人的眼睛就不由露出崇拜的神色。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李恪在停下来。

“说了这么多,就希望你们能明白朝廷的苦衷,朝廷推行任何的政令,会站在大局的角度出发,但也会考虑各阶层的,各群体的具体切身利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我们大家以此共勉。”

“回去之后,希望大家可以把今天朝廷借由本王之口表达的理念转述城内所有的士子。”

“三日后,这一届开科取士,本王希望所有人都能来参加,不要因为君子六艺的改革对朝廷失去希望。”

“朝廷的国策,从开国之处就是为百姓谋福祉,砥砺前行,去追寻盛世,期间或者会有波折,或者会有困难,但是请相信,朝廷的国策不会动摇。”

“你们也是盛世的一份子,盛世是每一个人的盛世,不是某个群体,某个阶层,某一类人的盛世!”

哗啦啦……

随即掌声响起。

“吴王,我们明白了。”

“只要给我们寒门人机会,我们寒门人也不会让吴王失望,让朝廷失望的!”

“对,王爷,今年科举有人要给你下马威,我们一定努力。”

……

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这场增设君子六艺产生的不好影响总算是消除了。

随后李恪安排袁恕己从士子们离开,他带着李佑和李愔两个小混蛋进了官房。

“皇兄,给我们分配任务吧。”李治激动的一脸通红说道。

李愔也急切看着李恪。

袁恕己刚好送完回来,走到李恪官房门口,看到李治和李愔激动的一幕不由笑了笑。

尚书大人这份口才他算是见识了。

刚才不但是士子。

吏部属官难道没有被激励?

他刚才注意到,这两位年轻皇子也是在用力鼓掌。

李恪看到袁恕己后,招了招手。

袁恕己走了进来。

“恕己,晋阳那边这段时间有消息传来吗?”李恪询问道。

袁恕己马上走到李恪的桌案前,翻出一份折子递给李恪:“这是裴炎送回来的折子,晋阳那边的胥吏的考核已经完成,地方府库的分配方案也已经做出来了,就等今年年终只有进行一次检验。”

“他询问,是不是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在晋阳做一做整理逃籍的事情?”

李恪看完折子后放下,手指习惯上的放在桌子边沿轻轻敲击。

片刻后,他才吩咐道:“可以做一做,但是速度放缓慢一些,晋阳现在最重要的是制度的完善,不能太激烈的刺激晋阳当地,顾此而失彼,搞混了主次。”

袁恕己瞬间了然,他点头应道:“我这就派人去通知裴炎。”

待袁恕己离开,李治狡黠一笑,试探道:“皇兄,你在晋阳整理逃籍,其实更多的是在给大哥在咸阳提供动力对吧?”

李恪笑看着这个混账。

动力?

他不由摇了摇头,他的确是用晋阳逼咸阳的老大。

老大知道他在晋阳做起了整理逃籍的事情,一定不敢懈怠,不敢为了维护关陇派系,而放水。

李恪起身踱步来到李治和李愔面前。

“父皇让你们两个跟在我身边,帮衬我,有句话我要先说在前面。”

“刚才我对士子们将容忍克己,相忍为国你们也听到了对吧?”

李治二人点了点头,李恪继续说道:“这句话也送给你们,不要觉得我们是皇子,就可以颐指气使,就可以让所有人听我的命令,跟着我们的指挥棒转。”

“你们谁要是敢有这种想法,那就是你们蠢。”

“很多人都以为皇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有着足够话语权的。”

“臣民服从皇权是必须的,不服者就可以用最凌厉的手段直接容肉体上进行毁灭。”

“这些都是屁话,一种极其愚蠢,极其可笑的想法。”

“皇权与臣权从古至今只有两种关系,一种是志同道合的,一种是相互利用的。”

“去过城外的发电工坊对吧?”

“去过。”二人同时回答。

“国家就好比发电机组一样,是一台庞大而精细的机械,臣子就是这其中一些重要的零部件。”

“皇权需要百官为他拨动国家这个庞大而精细的机械,而百官则需要利用皇权的名义,将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将合理的事情推广天下,造福百姓。”

“不合理,合理化,往往这种君臣关系就是彼此利用,而后者则是志同道合。”

“其实说白了,即便是后者,只要和皇帝的心意不符合,有借助皇帝的名义达成目的也是一种利用。”

“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做皇子的,抛弃颐指气使,老子天下第一那种愚蠢的想法。”

“做到谨言慎行,容忍克己,相忍为国。”

……

李治和李愔听完后,郑重点头:“皇兄,我们知道了。”

“那行,你们先去熟悉各自的事物,先跟我一起把科举这档子事情忙完。”

“嗯。”

李恪对两个幼弟说的这番话,很快传入宫中。

哎!

李世民听后不由叹了口气,笑着欣慰说道:“把哪两个小混蛋送到他身边,比咱们亲自来教更合适,容忍克己,相忍为国,还有那番皇权与臣权之间的论述,道尽了历朝历代皇帝与百官的关系。”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提醒道:“听说城内很热闹,士族年轻一代的俊杰都出来了,今年这一届科举,他们是打定主意要给恪儿一个难堪了。”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士族有多少?未来的寒门有多少?寒门中千人出一个真人杰,都可以碾死士族,一届的逞凶又能如何?”

“下马威?或许这是他们最后的辉煌了,那混球为什么对城中的热闹视若罔顾?”

“就是因为他笃定,现在那些人蹦跶的欢,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了。”

……

醉仙楼。

“不公平!”

“对,凭什么贞观十四年我们士族士子被排除在科举之外?这一次寒门贱种犯事,就情谊放过!”

“吴王这是铁了心的要打压针对我们士族人,这一次的科举,就要吴王知道,这江山还是要我们士族来支撑!”

……

士族人愤怒不满,准备用制霸科举榜单来让朝廷认清一个现实,给李恪一个下马威。

六艺之事解决后,寒门士子重新恢复信心和希望,也在摩拳擦掌准备着。

“沈兄,周兄,六艺不纳入科举成绩,但这一次的士族人来了很多的杰出之人。”

“我们这些人当众,能争前三甲的也只有你们二人。”

“对,你们二人一定要努力,与士族的真人杰争一争前三甲,我们尽可能的争取榜单的其他名额,输,我们也不能输的太惨了!”

……

议论纷纷中,科举开始了。

三日后结束。

朝廷进入一个忙碌期间。

中书省。

六部主官,除了在陇右和咸阳的户部、工部尚书李承乾、李泰没有来,是由本部左侍郎代为参加,宰辅们全都十数日通宵达旦的审阅卷宗。

直到五月末。

是日。

长孙无忌抖了抖手中的名单说道:“三百名录用者,我们已经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现在就需要确认前三甲了。”

“经过交互匿名评阅之后,最优异的四人分别是裴居道、韦思谦、沈君谅、高周智。”

“现在需要我们商议,四人中,那三人为前三甲,前三甲的状元、榜眼、探花又该谁的。”

“今年这四个人的呼声最高,看来这呼声还是能配得上他们的才华。”崔仁师笑着说道。

继而又说:“韦思谦的论革新,我觉得做的不错,在四人中最为出彩,韦思谦有资格当这个状元。”

“我赞同。”

所有人都惊讶的看向李恪,便见李恪笑着抖了抖手中的文卷:“韦思谦这篇文章的见解的确很独到。”

“论革新深入浅出,从朝廷层面、地方层面、百姓等方方面面提出了看法,相较于其他人的论革新,更详细,见解更深刻。”

“我也从中深受启发,我不但支持他为状元,并且还提议,在科举张榜之后,前三甲的文章能够在各方报刊进行刊发。”

“而且这前三甲的文章,还要形成邸报,发往各州府衙门,给地方提供一些革新方面的新思路。”

“革新是千百年来,我们这些人的首次尝试,古人给不了我们经验,我们只能自己摸索,任何有价值的理论建议,我们都应该去接触,去尝试,用开放的心态去对待。”

……

长孙无忌默默叹了口气,这就是这位皇子最令人忌惮的地方。

他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

而且刊登状元韦思谦的文章,士族人论革新?

影响太坏了。

赢了状元,却输了大势!

韦思谦做了一篇优秀的文章,一旦刊登,会让天下人都有种错觉。

连保守的士族,都开始拥抱革新了!

从一开始,纵论选题革新,李恪就是赢家!

“我赞同!”

“我赞同!”

……

很快状元的人选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杜如晦开口说道:“榜眼我认为沈君谅在剩下的三人中更加出色。”

“我没意见。”

“我同意。”

……

状元、榜眼决定的很快。

到了最后的探花,三甲最后一人,中书省的气氛却有些凝重了。

“这高周智的字太差了,徒有其表而无神韵。”戴胄捏着胡子,看着高周智的试卷摇了摇头评价道。

岑文本笑着说道:“戴老大人是想说朴实无华吧?朴实无华就对了,这高周智是真正的农家子弟。”

“据闻他练字都是在泥土地里练,读书都是一边拿着书,一边锄地。他这字,有股最香甜的东西,泥土的芬芳,戴老大人你认为我们脚下,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没有神韵,不值得敬畏?”

房杜褚三人听了后不由暗暗一笑,默默摇了摇头。

“好了,两位大人,字体工整满足要求即可,我们还是回归到文章本身的价值。”李恪笑着插口。

长孙无忌却知道,李恪在暗示岑文本,不要起哄架秧子。

“吴王说的不错,书法不是考核的主要目的,终归是要看文章本身的价值。”李恪表态,他也不能小气。

互为对手,但他也很佩服李恪这份气量。

温彦博笑着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吧,我们每个人就二人的文章做出一个评判,然后在综合平均如何?”

杜如晦等人看向李恪。

大家都知道,这种方式,高周智不占优势。

这里面,不想让高周智得到探花的占据超过了一半。

“可以。”李恪点了点头。

众人开始轮流评阅,然后在一张单独的纸条写下自己的评分。

最终交由陪在旁边的李治进行统计。

片刻后,李治看了看众人,说道:“高周智甲等良,裴居道甲等优!”

温彦博等人点着头,面露笑容。

李治看向李恪。

李恪笑着接过统计平均的结果,并没有看,扣在面前的桌案上:“三甲确立,标注籍贯,呈报父皇吧。”

“应该的。”

“理应如此。”

……

温彦博等人笑着高声附和。

众人开始再次忙碌后,李治在李恪耳边低声私语:“皇兄有三个臭不要脸的,直接给裴居道打了甲等优,为了这探花,真的是臭不要脸到了极点。”

“少学青雀那点臭德行!”李恪听着李治这个混账,一口一个臭不要脸,就没好气压着声音训斥道。

这臭不要脸的骂人话,就是秘密立储后,老大和青雀去后宫关心弟弟妹妹们时候争吵教给这群混账的。

李治讪讪一笑,指了指温彦博、戴胄、杨宏礼三人。

李恪早知道是那三个人了。

在场能做出这种无耻事情的,也只有这三个人。

“怎么可能!”某刻,正在指点中书省秘书郎统计的温彦博忽然惊呼一声。

或是闲聊,或是重新评阅士子们文章的众人纷纷看向温彦博。

只见的温彦博黑着脸,拿着统计单匆匆走到长孙无忌面前,低声述说什么,同时指指点点。

长孙无忌的脸上也不由露出愕然之色。

“辅机怎么了?”杜如晦询问道。

长孙无忌满嘴苦涩,勉强笑着艰涩说道:“没什么,彦博兄大惊小怪,就是三百个高中士子中,有一百九十名寒门士子,一百一十名士族士子罢了。”

所有人瞬间明白。

不由露出震惊之色。

前三甲如何亮眼,也遮盖不住一个事实。

寒门压过士族的征兆已经显现!

大家也明白温彦博惊呼的原因了。

千百年来,士族形成坚不可破的垄断阶层,这一届科举,证明这种垄断正在以极为迅速的速度冲垮!

这不是贞观十五年的寒门届。

那一次士族几乎被一网打尽。

而这一次,为了给李恪下马威,士族精华尽出!

这是寒门与士族,在科举之上,用尽全力的一次碰撞!

这份榜单,前三甲一下子变得不那么重要。

而其中寒门、士族之间的对比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东风压倒西风的局面出现了!

一旦榜单公布,外界读懂这份榜单背后隐藏的真正意义,又会卷起什么样的风暴。

长孙无忌只觉得,薄如蝉翼的纸张,重如千钧!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