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313章 难得我们与吴王志同道合,我们要帮吴王,力往一处用!

天色尚且一片漆黑。

街面上出现上朝的百官。

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恰巧无意间碰到,结伴而行。

咦!

轻咦声忽然从旁边传来,众人看去是褚亮,顺着褚亮的眼神方向看去。

只见一个个年轻士子从人行道与车马道相隔的树后面走出来。

哎!

杜如晦无奈叹了口气,他看着这些年轻的士子,默默的跟随着大家向皇城方向,岂能不清楚,一定是昨天的消息传出去。

年轻的士子们看到了这场科举改革背后,对他们的无情与冷漠。

纵使是长孙无忌的面色也变了变。

沈君谅与高周智带着众人默默的跟随在宰辅们身边。

默默前进中,长孙无忌指了指沈君谅笑着开口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读书人为何还要佩剑呢?”

沈君谅作揖之后,边走边说:“学生从小就喜欢三国时期的徐庶,游学期间曾拜在一位剑客名下跟着学习剑术。”

“不错。”长孙无忌抚须笑着点头,说道:“那你是喜欢那个时代俊杰们的风采了是吧。”

杜如晦等人看着长孙无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知道长孙无忌再给这位年轻士子挖坑。

果不其然,沈君谅点了点头,刚要说话的时候,猛然意识到什么了。

面色顿时变得微微发红。

“沈士子,你还没有回答长孙大人的问话呢。”温彦博有些倨傲笑着说道。

更像是在逼迫。

比沈君谅说出向往秦汉时期的人杰风采,而折射出那些人杰风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君子六艺。

周围士子一直竖着耳朵听着,此刻沉默中,有不忿的气氛在缓缓积聚。

片刻后,沈君谅艰涩道:“学生的确是喜欢向往那个时代的人杰风采,学生也明白,早就那个时代人杰风采的根本原因就是君子六艺养成的体魄、气魄和情操。”

长孙无忌勒马顿足,翻身下马。

站在沈君谅的面前,笑着拍了拍沈君谅的肩膀。

扭头对其他人说道:“我们大家下马,索性就与这些年轻人一起走走,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嘛。”

“不能坐在中书省的官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事指点江山嘛。”

这话似乎赢得了一些士子的好感,那种压抑的气氛消失了不少。

一群宰辅,一边与士子们交谈,一边往皇城方向走。

入城之际,士子们停在外面。

长孙无忌拍了拍沈君谅的肩膀,语重心长说道:“徐庶当年的出身也不好,但不妨碍徐庶可以站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成为与诸葛孔明、周瑜等齐名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

言及此,长孙无忌转身看向在场所有的寒门士子,大声说道:“朝廷的科举改革,重视君子六艺,并不是针对任何人,只是为了能够培养出真正的人杰,改革之后,你们想要学习君子六艺,自己条件不够,可以找我长孙无忌。”

“找天下任何一个士族之家,他们都会为大家提供帮助的,今后我们这些人会号召天下士族之家,来帮助大家的。”

房杜等人相互对视一眼。

其实这句话,换个说法,虽然难听点,但也都是一个意思。

长孙无忌这是在暗示,有才能的杰出士子,士族人是欢迎的,完全可以去依附士族。

成为士族人的学生、金龟婿、义子之类的。

总之这么一来,就会形成一个个裙带关系的圈子。

寒门入仕,也终究不过是士族的棋子。

而且长孙无忌的话,也让他们明白,今天朝堂之上,关陇系、并州系如何冠冕堂皇的应对了。

吱吱吱……

皇城城门艰涩的关闭。

沈君谅和高周智站在众人前面,看着缓缓关闭的皇城城门。

在这一刻,就仿佛科举打开的那扇门,在缓缓关闭一样。

“长孙宰辅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士族真的愿意为我们敞开大门,帮助我们?”

“如果是这样的话,至少也给了我们一条路。”

……

沈君谅和高周智等少数人沉默不语。

其实大家都明白长孙无忌那句话的意思,身后的议论,只是留着意思尊严和脸面没有点破罢了。

但不难看出,许多人动心了。

可真正的人杰,却有些不齿这种依附。

而士族需要的就是人杰,中人之姿的人才,士族一抓一大把有的事。

朝堂上。

君臣礼毕之后。

长孙无忌站出来,作揖拜道:“陛下,礼部上折子,希望在科举的考核中增加君子六艺。”

“以此为契机,引导天下的读书人修习周礼,通过读书人,影响带动天下百姓。”

“昨日在中书省,臣等做过讨论,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请求陛下圣裁。”

长孙无忌简单的说完后便闭口不言。

他知道,这件事情皇帝早知道了。

就连外面的寒门士子都知道,坐镇太极宫,君临天下的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

中书省的秘书郎中,不知有多少人是皇帝的眼线,中书省的一举一动,都会第一时间通过行走其间的秘书郎递给王德,继而呈送给皇帝。

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情很棘手。

“诸位爱卿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李世民开口询问道。

“臣是赞同的。”温彦博站出来说道:“臣以为这件事情吏部最有发言权。”

“温大人,你明知道吴王现在不在,让吏部发言,温大人可真是聪明!”岑文本冷哼一声,冷笑直言道。

温彦博拍了拍额头,说道:“陛下,臣疏忽了。”

“吏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吴王事务太过于繁忙了。”温彦博对岑文本说道:“陛下,吏部如今又要清查天下吏治,又要做晋阳试点的制度改革,接下来还要负责底层胥吏的考核任用。”

“并且要配合中书省与陛下梳理朝政,臣以为吴王身上的担子太重了,陛下也应该体恤吴王,体恤吏部。”

“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一人一部身上。”

“不但对吴王不公,而且吴王也忙不过来。”

“礼部本身担负着教化之责,臣以为不如将科举之事交由礼部承担起来。”

杜如晦等人不由愣怔一下。

大家都以为前期商讨的事情,应该是科举增设君子六艺与否。

任谁都没有想到,温彦博和长孙无忌配合之下,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动议礼部接过主持科举之事。

而且借口就是吏部尚书,吴王李恪太忙了。

此时李恪恰不在朝中,无疑佐证了温彦博的提议是有理有据的。

岑文本暗暗懊悔,他也明白了,先夺权,只要科举之事转移到了礼部,再动议增设君子六艺,无疑就更加容易了。

老狐狸!

岑文本暗骂一句。

“陛下,臣赞同。”

“臣赞同!”

……

就在岑文本等人思索之际,朝堂上站出一大片人表示赞同。

礼部尚书张成行走出来,柴立武站出来,躬身道:“陛下,吏部繁忙,礼部清闲,礼部有信心做好科举之事。”

张成行瞥了眼身边的年轻人柴立武。

十分的无奈。

他其实并不想参与到这场涉及皇子的夺权中。

可身为礼部尚书,且不说他不想得罪长孙无忌等人,就是出于本部的利益。

他也应该争一争,一个不能给下面人争取权利的主官,是不会得到下面人尊重的。

就如同戴胄一般,碌碌无为,把权利让中书省和皇权不断侵占,没有任何表示,戴胄主持时期的吏部,就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下面的属官,更是对戴胄那个老糊涂充满了不屑蔑视。

岑文本无奈的闭上眼睛,满朝武将之外,三分之二的文官发表了意见。

六部之中,五部支持。

宰辅中六个宰辅支持。

这已经就是态度了。

即便他们反对,也是无效的。

而这种事情,武将们是绝对不会参与。

房玄龄对杜如晦摇了摇头。

“陛下,臣有话要说!”就在此时,忽然有高亢带着一丝激愤的声音响起。

杜如晦等人连忙转头,就见袁恕己走了出来。

“一个吏部的郎中令也想要顶住压力?”

“太不自量力了,就算是左侍郎裴炎在,他也没办法顶住这股压力的。”

……

“袁恕己你干什么!”袁恕己经过右侍郎窦德元身边时,窦德元怒斥道。

袁恕己丝毫没有理会窦德元,来到前边,站在温彦博身边,大声说道:“陛下,吴王不是懈怠科举,吴王前往陇右就是因为科举!”

“吏部尚书不在,温大人你们动议调整吏部的职权,这是否是对吏部的一种不满,是吏部做了什么事情,让中书省的诸位宰辅大人们不满吗?”

“无论如何,诸位大人难道不应该等吏部尚书大人在场,征求尚书大人的意见嘛?”

“尚书大人为科举之事而两地奔波,诸位大人如此做派,就不怕寒了吏部属官的心吗?”

“就不怕寒了其他诸部属官的心吗?”

温彦博的脸色变得十分难堪。

李恪敢当着他的面质问也就罢了,现在就连吏部的一个小小郎中令都敢这么干了。

戴胄捏着胡子,阴阳怪气说道:“吏部的年轻人真的是直言敢谏啊,袁恕己,中书省不是在夺权,你不在其位,看的不够长远,等你什么时候站在了我们这个层次,你就会明白我们的良苦用心。”

袁恕己衣袖中的手不由捏紧了,戴胄这分明就是在说他资格不够,目光狭隘。

李世民瞥了眼戴胄,他对这个老糊涂蛋没有一点好感,要不是这个人昏聩反而好用,他怎么可能让这个老糊涂蛋进中书省。

‘你个老糊涂蛋,将来他会站在你这个位置的。’李世民心中嘲讽一笑,摇了摇头。

袁恕己的话,打破了朝廷百官形成的压力,给了这件事情缓和的机会。

“戴大人,是不是觉得如今的吏部,和你主政时期的吏部完全不同了。”岑文本笑着话里有话挤兑道。

戴胄的脸色瞬间变得难堪。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武将序列有程咬金不高不低的声音传来。

“咱们这些丘八领兵,一支军队能不能打仗看主将,现在看来,这文官也是一样吗。”

“以前这些酸儒说咱们这些丘八粗鄙,可现在看来,朝廷六部,吴王最大也是咱们军中将领嘛,现在领导吏部,吏部的战斗力就很强。”

“如此推论,我们这些丘八比他们这些酸儒要高一等才是。”

“对对对,吏部就是最好的证明,看他们这些酸儒子,以后还敢当着咱们面叫嚣咱们只会搞破坏,不会搞建设,吴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

程咬金带了一个好头,一群武将大声嚷嚷着,很快把话题转移到了武将与文官的孰优孰劣上面。

并州系和关陇系的朝官气的面露怒色,却忍着。

杜如晦等人不由暗暗笑着。

这次这群粗鄙丘八做了件好事,虽然这群混账东西,做事就像他们领兵作战,大开大合,伤人伤己,连他们也嘲讽上了。

不过这一次,杜如晦等人面露微笑,甘之如饴。

程咬金这群丘八通过吴王李恪曾今在军中效力,如今统领吏部,吏部成为诸部之中战斗力强悍的一部。

看似他们是在给他们自己往脸上贴金。

反过来何尝不是夸赞吴王李恪统领六部得力呢!

很好的反击了温彦博指摘李恪无法兼顾科举,动议将科举之事移交礼部的言论。

有这群丘八的加入,压力顿时被化解了许多。

几个人看向袁恕己。

如果袁恕己能够对奏的好,至少今天能够拖过去,给吏部,给李恪争取时间,解决君子六艺、以及礼部夺权之事。

李世民心中笑着翘了翘这些老兄弟。

这种搅浑水的事情,就是老兄弟们的拿手好戏。

“知节,牛进达就数你们两个嚷嚷的欢实,要不要朕下旨,明天让你二人去菜市口当个叫卖的屠夫。”李世民板着脸严肃说道。

嗨嗨……

程咬金等人收到了暗示,讪笑着连忙认罪:“陛下,臣等知罪!”

长孙无忌等人不由翻了翻白眼。

相同的套路,老掉牙了,皇帝和这群该死的丘八们演来演去有意思吗?

是真当大家是傻子不成?

当然同时也十分无奈,谁让这种老套路很好用呢,往往能够无往不利。

李世民转而看向袁恕己,询问道:“袁恕己,你说吴王李恪是为了科举之事,你如何能够证明呢?”

“臣可以!”

袁恕己大声说道:“吴王在这段时间,曾今命令吏部调查,学习君子六艺需要花费多少。”

“这件事情吏部的很多同僚都能够证明。”

袁恕己话音一落,吏部有资格站在朝堂上的属官,除了戴窦二人之外,全都站出来。

“臣等能够证明!”

袁恕己又从袖口中拿出一份折子:“陛下,这是吏部经过调查后,提交给尚书大人的折子,这里面分析总结了学习君子六艺的方方面面!”

长孙无忌等人对视一眼。

“吴王李恪要提倡君子六艺?”

“他和我们想到一起了?”

“……”

长孙无忌面露狐疑之色。

房玄龄等人也是如此。

李世民看过折子之后,心中就有些明白李恪去陇右做什么了。

陇右各地的学塾,教的都是寒门子弟。

他是想去实地考察!

只是难道这个混球这次和辅机他们想到一处,都想要提振君子六艺?

辅机他们是打着提振君子六艺的幌子,达到他们的目的。

可这混球难道不清楚,君子六艺会成为阻挡寒门晋升的障碍吗?

李世民很快回过神来,无论如何,有了这份东西,今天的朝争是可以结束了。

他将折子放下,沉声说道:“看来吏部已经想到了我们所有人前面了,既然吏部已经做起来了,不如等一等,等吏部尚书李恪回来之后,听一听他的意见,我们再做定夺。”

“臣赞同!”

“臣赞同!”

……

杜如晦等人率先赞同。

而长孙无忌等人在这种情况面前,也不可能继续强烈反对,吏部明显考虑在他们前面了。

指摘不成立了!

退朝后。

王珪与长孙无忌走着走着靠近,长孙无忌感叹询问:“王大人,现在怎么办呢?”

“长孙大人不是已经有主意了吗?现在皇城外的士子,恐怕已经知道,吏部尚书,吴王很早就开始决定在科举中推行六艺!”王珪不动声色说道。

长孙无忌也笑了笑,点了点头:“吴王目光长远,我们真是老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难得与吴王有着相同的共识。”

“用吴王的话说,我们是志同道合。”

王珪也不由一笑:“既然是志同道合,那就应该力往一处用,并州报、关陇报应该发挥作用。”

这是秘密立储制度之后,一次双方合作,真正在游戏规则之下的瓜分掠夺权利的举动。

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新的尝试。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