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96章 人命代价,不敌吴王一片文章!

“陛下,辽东之事长安、关中已经物议非非,此事需尽早定夺。”

早朝时间,戴胄站出来,耷拉着眼睛,仿佛没睡醒,实则一副倚老卖老之态,声音不高不低启奏进言。

可这话说出口后,所有人都感觉殿内变得有些寒冷。

“臣赞同!”

“陛下,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臣建议传唤齐王来大殿内,当堂由陛下审问。”

“陛下,权万纪等多名辽东官员士族人家连日来在皇城外哭泣,请陛下为他们做主!”

“陛下……”

……

哗啦一下,站出一大片人谏言。

杜如晦拧眉瞥了眼没有任何动静的长孙无忌。

这是要提前彻底给李佑把罪名定下来呀!

“诸位大人,辽东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们谁都不清楚,还是等吴王回来,讲述清辽东的情况再说吧。”

杜如晦开口沉声说道:“昨天得到的消息,吴王已经在洛阳了,最迟明天就可以抵达长安,一天时间……”

“报!”

急促的声音打断了杜如晦的话,皇城校尉急匆匆出现在殿外,大声汇禀:“启禀,陛下,权万纪之父在皇城外撞墙自尽,只求陛下给权氏一个公正的结果!”

哎!

底底的叹息声不由响起。

高季辅和魏征对视一眼,满脸无奈。

这些人是一定要在今天就齐王李佑的事情做出一个最后的决断。

至于原因,无外乎是要抢在吴王李恪回来之前。

这种反应,恰恰证明了那位吴王给某些人们形成的压力多么大。

竟然用这种血谏的方式来逼宫。

“报!齐王府典军,韦文正之父宫门前自刎,高呼求陛下给韦氏一个公平公正的对待。”

又有御林军前来汇报。

李世民放在膝盖上的手不由的颤抖。

愤怒。

同时还有心痛!

别看他在李佑当日回来,父子拧巴的很厉害。

可终究虎毒不食子。

那是他李世民的亲子!

他这些时日在朝堂上一直勉力压着,托着,不就是希望李恪赶回来能够让事态出现转机吗?

只要保住那个混账一条性命。

惩罚的底线也是保命。

天下绝大多数的父亲,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儿子,被自己逼死。

可现在有些人终究是不给他这个机会。

他们要通过李佑定罪,来将正在赶回来的混球拉下水。

至于皇城外这些人,为什么会连死都不在乎,是因为他们很清楚,现在死,逼着李佑认罪。

他们证明清白,可以保全整个家族。

士族人家,为了保全整个家族,该抛弃,就绝对不会犹豫。

他身为皇帝,李氏江山的天下共主。

他不单单是一个父亲。

他还要考虑天下的稳定。

李世民不能任由城门外的流血不断发生,给百姓造成巨大影响,动摇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威信。

“玄龄,褚亮你二人去城外宣旨,让在皇城外的士族同仁入皇宫,一同旁听对李佑的审判!”他终究必须做出选择。

现在他只能寄希望于李佑能够不要胡闹。

“臣遵旨!”

戴胄等人相视一眼,眼底闪过一抹激动。

血谏用上后,总算是让皇帝动摇了。

“太惨了。”

“是啊,听说权万纪等人是阴谋造反,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王可信,还是这些士族人可信呢?”

“不清楚,吴王有可能想要保齐王,而这些士族人为了保全一大家子人,牺牲几个人,也是做得出来的。”

……

皇城广场外,寒风凛冽,男女老少跪下大片,百姓围观,两具尸体倒在血泊之中。

吱呀!

坚寒中,皇城城门开启的艰涩声传出。

房褚二人走出来。

他们看着倒在血泊中的韦氏、权氏二人,不由皱了皱眉头。

韦文正这支韦氏,虽然不是京兆韦氏的主支,只能算是旁支。

韦氏因为当初开国站队选错,这些年一直在蛰伏。

但是谁都不敢小觑了京兆韦氏的能量。

关中人口口相传,什么韦氏,望出京兆,源自高阳;历是四帝,勇麾三星;一经教子,五世扬名……

关于韦氏的历史评说,实在是太多了。

京兆这一支韦氏,其祖西汉韦成玄位列三公,开韦氏一宗后,王朝更替,始终能够牢牢的扎根在京兆。

虽然现在蛰伏,却没有人敢小觑韦氏一族。

这可是比他们这些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郡望底蕴更加深厚的千年世家。

房玄龄扫视一眼周围百姓,朗声宣旨:“陛下旨,宣韦氏、权氏等各家人入太极殿旁听审判齐王李佑!”

“我就说嘛,陛下一定不会包庇齐王的。”

“朝廷要审出一个公理了。”

……

房玄龄听着百姓的议论,唯有苦笑。

这些人入内后,就再也没有公理了。

齐王李佑造反之事,其实隐约大家都推测到一些端倪了。

可那又如何,没有过硬的证据,就连皇帝也不得不顾忌民间非议,不得不妥协。

公理在这皇城之内,很难!

很多时候,公道是要给大局让步的。

皇城门再次关闭,韦氏等士族跟着入内,百姓则久久不愿离开,在寒风中等待着。

他们等待的是朝廷的公正公平。

一边是士族,一边是皇子。

虽然与他们没有关系。

作为局外人的他们,所渴盼的也就是一个公平公正,公义公理。

这是质朴百姓对一个政权最大的渴盼和期许。

房玄龄带着韦氏等一大群人进入太极殿中。

李佑已经跪在殿内了。

“齐王你换我儿子的命来!你换我韦氏一门的名誉来!”

“陛下,请陛下为我们做主!”

……

当这些人看到李佑后,男女老少,妇幼老弱,忽然变得十分激动,声音悲恸,情绪激动的指着李佑。

李佑扭头看着这些人,冷笑道:“他们该死!”

“闭嘴!你个畜生!”李世民听到儿子这话,气的抓起御案上的砚台就往李佑的方向砸去。

不过砚台却越过李佑,砸在了韦氏等‘苦主’和李佑之间。

当啷!

砚台碎裂的声音,让所有人浑身一个激灵。

不过当他们看到砚台的位置时,悄悄的抬头看了眼坐在上面的皇帝,然后低下头,面色诡异,唇角不停的抽搐。

韦氏等‘苦主’们被吓得连忙跪地。

程咬金等皇帝的老兄弟们,暗暗眉来眼去。

李泰瞥了眼父皇,心中暗暗给皇帝老子竖起了大拇指!

由衷佩服皇帝老子的腹黑。

长孙无忌满腹无奈。

戴胄狠狠的揪了揪胡子,犹豫一下,开口打破诡异的气氛,小心翼翼试探道:“陛下,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皇帝刚才的行为,分明就是敲山震虎。

总之没有人敢在放肆了。

李世民瞥了眼戴胄。

戴胄只觉得浑身发寒。

“戴爱卿,就由你来审吧。”

苦也!

戴胄听着皇帝平平淡淡的声音,肠子都悔青了。

他很清楚,今天要是由他给齐王定罪,皇帝会记他一辈子。

可现在他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严肃看着齐王李佑:“齐王,请你当着朝臣,以及受你牵连的无辜百官家人的面,详细的为大家讲述辽东当时发生的事情。”

“你不得有隐瞒,这关系着你的清白,也关系着许多人的清白,你所说的话,朝廷也会验证的,所以说假话是没有任何用的。”

李佑抬头,冷笑看着戴胄,缓缓起身。

“本王死定了,戴胄你也死定了!”李佑唇角挂着一抹冷笑说道。

戴胄脑海中出现了李恪的身影,他知道李佑说的就是李恪。

那位吴王一定不会放过他。

李佑瞥了眼胆怯了的戴胄,眼中闪过浓浓讥讽。

然后抬头看向李世民:“父皇,儿臣不用让你为难,儿臣认,儿臣把所有的事情认下来,报答父皇这些年的养育之恩,下辈子,儿臣希望不再做李氏皇子,希望不再做父皇你的儿子!”

李世民紧咬着牙,他感到心口揪心的疼。

“是,儿臣就是要……”

“陛下,陛下……”就在此时,王德急匆匆的从殿门外跑进来,手中抱着一叠恪报:“吴王的文章,吴王关于辽东的文章!”

哗!

殿内顿时哗然。

“吴王出手了!”

“吴王一定是要出手了!”

……

议论声响起,所有人虽然都没有看恪报,但是都一致认定李恪要出手了。

大家都很了解李恪做事的风格。

这位王爷做一件事情,首先就会将恪报当做他咽喉,他的笔,就是他的刀。

李世民心中暗暗松了口气,呵斥道:“没有一点规矩!下朝之后,自己去领罚!”

王德一点都不介意,轻松应道:“老奴遵旨!”

“把报纸呈上来,也给诸位大人们分发一下,辅机你来给大家读一读。”

“父皇,能否由儿臣来读!”李泰站出来大声请命。

李世民瞥了眼,点头:“准了!”

李泰接过一份报纸。

他看了眼题目,微微愣怔,心中不由得意暗道:‘皇兄,这次可是你抄袭我的,我写过一篇我的皇兄,你写一篇我毛毛躁躁的弟弟,等你回来,可得说道说道。’

“我毛毛躁躁的傻弟弟。”

“皇子皇女数十个,皇宫内还有年幼的皇叔需要父皇抚养。”

“十根手指头都有长短,普通百姓家都难做到对所有的子女公平对待,总有那个被忽略的。”

“何况绝大部分精力要放在国事上的皇帝。”

“李佑,我那个傻弟弟,他只是个想要引起父亲关注的孩子,小的时候,故意犯错,来引起父皇的注意。”

“长大后,他想成事情,做好事情,给父亲分忧,能够得到父亲的关注。”

“从小被忽视,让我这个弟弟养成了易怒、毛毛躁躁的性格缺陷……”

“他变卖自己王府的产业,为辽东城安装上了电灯,这是继长安、陇右之后,天下第三个城池夜晚是亮着的。”

“本王这个弟弟主导了辽东的灭国之战,彻底解决了东线高句丽的危险。”

“他只是想多做点事情,再多做点事情,引起父母的关注,证明自己罢了。”

“不得不承认,李佑他性格的缺陷,很多事情做得不够好。”

“迁徙辽东百姓,仓促了,发生了叛乱。”

……

“但是谁都不能否认,本王这个弟弟,在辽东为朝廷,为天下做了很多实事。”

“当我赶往辽东时,我们兄弟在辽东城下见面,他抱着我,哭着低声对我说,皇兄,帮我杀了我舅舅,我下不了手,他是我亲舅舅。”

“阴弘智野心勃勃,伙同一些野心之辈,想要裹挟他,他想回京向父皇解释一切,但是当时他不能走。”

“他得留在辽东,他要牵制住阴弘智等一干党羽。”

“否则乱局就不会控制在辽东境内,当时幽州、河北空虚,如果没有我这个傻弟弟的牵制,恐怕叛军已经攻入河北,战火蔓延至洛阳。”

“他被裹挟,他知道什么是对错,他对其舅舅阴弘智下不了手,所以他求我这个皇兄帮他。”

“我这个傻弟弟,他固然有错,但努力去践行一个皇子的责任,他践行儿子对父亲的孝悌。”

……

长安城内,百姓早已议论纷纷。

“哎,齐王真可怜。”

“可不是吗,俺家老二总说俺们不公平,只顾着老大。”

“陛下要处理国事,还有那么多的皇子皇女,怎么可能顾的全,齐王被忽视冷落,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只是一个想要证明给陛下看的孩子。”

“原来皇家和咱们普通人家也没什么两样。”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齐王被自己舅舅裹挟,一边是朝廷,一边是亲舅舅,他……哎……”

“这都是吴王李恪的一面之词,他是故意搏你们这些贱民的同情,制造声势!”

“对,这些都是假的!”

“皇家的争斗,你以为跟你们普通人家一样?笑话!”

……

长安城,百姓开始对李佑产生了同情,而士族人正在极力的扭转这股渔轮的走向。

朝堂内。

李泰已经读完了。

整个朝堂只有李佑‘呜呜’的哽咽声。

李佑跪在地上,五体投地的爬着,低吟哭泣着。

回来后,遭遇的委屈,再也控制不住宣泄出来。

李世民眼睛有些酸涩的看着爬在地上的李佑。

这篇文章让李世民猛然惊醒,或许这些年他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他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他也才在这一刻明白,李佑的种种所为,他想要得到的,只是他这个当父亲的注意。

高明!

皇兄高明啊!

李泰自己有细细看着这篇文章,太朴实了,朴实的就像扔在地里的泥土一样。

长孙无忌无奈叹了口气,同样评价一句,太朴实了。

李恪抓住了皇家与百姓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共同点。

父母对待子女不能一视同仁,无论子女多寡,总会有一个被忽略的。

文章开篇从这一点入手,首先引起了所有人的感同身受。

自然而然,接下来他枚举的事情,更加容易得到信服。

文章的手法,就如同李恪的谈话艺术一样。

切入点永远不会是直入主题,他总会在谈话交流之前,找到一个能够让人不知不觉放松戒备的话题。

长孙无忌能够猜测的到。

现在长安城百姓的人心如何变化,渔轮如何变化。

他们用两条人命形成的渔轮,就被李恪这样一篇让所有人产生相同共鸣的文章给破了!

文章中点明了每一个家庭都会存在的父母对孩子的不公。

百姓会对他们忽略的孩子产生愧疚,这种愧疚,对李佑就会变成同情。

好高明的手段!

他们用付出人命,都敌不过这位吴王几行文字。

“父皇,儿臣觉得皇兄没有说错,父皇偏爱谁,朝堂的诸位大人全都清清楚楚。”

李泰忽然开口打破沉寂:“李佑这混账东西,就是因为父皇的忽视而犯下一些错误,如果不等皇兄回来,就随意的处置了,父皇你就不怕愧疚一辈子?”

“舅舅,你们是想要逼着我父皇自责愧疚一辈子吗?”李泰紧接着转身询问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唇角抽搐几下,连忙冲李世民作揖道:“臣不敢!”

“你们呢?戴老大人!”

“臣不敢!”

“臣不敢。”

“臣等不敢!”

……

李泰亲自走到韦氏等人面前,平和说道:“诸位,你们为亲人而请愿,情有可原,可我父皇同样是骨肉亲情,是不是总要查清楚呢?”

“总不能你们的是骨肉亲情,我们皇家就都是飞禽走兽,没有亲情了吧?”

“不敢,不敢,魏王误会为了。”

“我们没有逼迫陛下的意思,我们只是想要求一个公道。”

“对对对,只要朝廷查清楚,还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结果就可以了。”

……

李恪一片文章,以及打掉了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李泰的话,可没有人敢认同。

房杜褚暗暗松了口气,说道:“陛下,一切还是等吴王回来,问清楚来龙去脉再行定夺吧。”

“臣附议!”

“臣附议!”

……

退朝后。

戴胄满脸不甘、懊悔的跟着长孙无忌从殿内走出,看着周围每人,低声说道:“辅机,现在怎么办?”

他得罪了皇帝,目的还没有达成,惹了一身骚,想到皇帝会记恨,戴胄就懊悔的要死。

哎!

长孙无忌无奈叹了口气:“最好的时机已经没有了,不过倒也不必太担心了,齐王他站在城头上,这是辽东许多人都看到的,他调兵遣将也是许多人都看到的。”

“不是一句两句齐王为大局着想,加上一个裹挟就能够解决的。”

“这是造反,任何和造反沾边的事情,都是大罪!”

“去见一见王珪等人,他们想要和李恪做交易,不过李恪答应的可能性很小,只要他们在李恪那边失去了希望,与我们合作,朝堂的一致声音下,李佑还得死!”

“只是恐怕想要把李恪拉下水很难了。”

“辅机,你的意思是,放弃给权万纪等人正名?”杨宏礼询问道。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不能搬到李恪,但至少不能让李佑脱罪,让辽东不再成为李恪的一大助力。”刘洎替长孙无忌说出了策略的改变。

“该死!”戴胄懊恼咒骂一句:“两条人命,还敌不过他几行文字!他不死……”

“世叔,世叔,吴王和太子同时抵达京师,现在正在入城!”崔知温远远急急忙忙的呼喊打断了戴胄的话。

许多人停下脚步,看向这边。

……

ps:抱歉,这章晚了。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