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69章 一箭双雕,明为天下吏治,暗斩中书省!

戴至德接过折子匆匆看了几眼,就惊讶的抬头看了眼李恪,然后低头继续仔细查看。

窦德元不由费劲,凑近了一起去看。

袁恕己在一旁颇为诧异。

“殿下真的要这么做?”折子传到袁恕己手中的时候,戴至德已经迫不及待开口询问了。

袁恕己匆匆看了几眼,他顿时明白戴至德等人为何刚才还一副要沉默抵触,不配合、不接受的模样,转眼间就如此变化。

原来事情还可以这么干!

袁恕己心中也忍不住暗叹一句。

“当然。”李恪笑着说道:“吏部是朝廷一个重要的部门,要为中书省和陛下量用人才提供最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而我们推举的人才,能不能做好,就关乎着成千上万百姓的切实利益和日常方方面面。”

“以前的吏部考核,只看年终的政绩,粮赋、水利修建、官道维护等等。”

“这些我认为太片面了,太单一了,这些政绩都是对朝廷的而言的好,可对百姓呢?他们做的事情对百姓有没有助益?助益多大?有没有损害百姓的利益?损害程度?”

“这些陛下不清楚,中书省的各位宰辅不清楚,你们清楚吗?”

“本王觉得,这些都应该成为我们吏部以后量用人才的标准之一,不能单单凭借年终粮赋多少来衡量了,这种标准太片面,对朝廷或许是好的,可地方官员这么做,是否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呢?”

“为了政绩,损害百姓利益,致使百姓对朝廷离心离德,人心比钱粮更重要!”

“陇右作为服务型官府的试点,已经运行了数年,年年述职的政绩都十分斐然,可他们有没有损害百姓的利益呢?”

“所以本王想先从陇右考核开始。”

袁恕己和裴炎看着李恪侃侃而谈,心中感叹、震惊。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李恪竟然先从陇右下手。

要知道,陇右的一切可都是眼前的这位王爷亲手缔造的。

繁荣的商事、服务型官府、以及陇右士族放弃对佃客的掌控、新办学塾、书院等等。

陇右已经成为大唐天下,如今最耀眼的明珠。

就连长安的百姓都羡慕陇右!

陇右的官员更是被朝廷许多人仇视,称之为恪党!

现在李恪竟然要对自己缔造的地方,被自己的派系最先动手?

许多人正愁找不到陇右的把柄呢。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魄力和自信?

而这位王爷抛出一个陇右打开局面,中书省那些人会反对呢还是接受?

这是个十分纠结的问题。

只要接受,这个更为详细的考核就要继陇右之后,在天下开始推行,吴王整顿吏治的目的就实现了。

会不接受吗,会反对吗?

这可是抓住陇右破绽和把柄,千载难逢的机会!

袁恕己心中震惊、佩服!

原来想要做一番事情,事情还可以这么做!

“下官同意!”袁恕己立即郑重表态。

裴炎看了眼袁恕己,又看了眼李恪,再看看还在处于犹豫,带着一丝丝不纯目的激动的窦德元和戴至德二人。

心中不由冷笑:蠢货!

是的在他眼中,窦德元二人就是彻头彻尾的蠢货!

根本没看到,连袁恕己这个历来在吏部当小透明的家伙,现在第一个主动赞同这背后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就凭吴王个折子。

做事的方法,做事的魄力,已经让袁恕己折服!吏部内部,袁恕己这个透明沉默派,已经率先倒向了李恪!

当然他清楚,也是李恪盛名在外,以前做的事情早为袁恕己关注。

“下官也赞同!”裴炎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他本就跟着李恪做了改建长安的事情,对李恪多有佩服,否则刚才也不会主动第一个接过折子,给李恪搭台阶。

窦德元和戴至德相互对视一眼,说道:“我们也赞同,不过需要得到陛下和中书省的同意,我们吏部再推行。”

袁恕己摇了摇头,有限的赞同,可其实戴至德二人已经输的连裤子都不剩了。

李恪笑着摊手说道:“那你们四个主官也在折子上签上你们的名字,我马上去中书省找宰辅们。”

“好!”窦德元立刻同意。

裴炎和袁恕己暗暗摇了摇头,这份折子递上去,不管成与不成。

李恪都赢了。

吏部四位主官同时签名表示赞同,这就给了中书省所有人一个信号。

三个月时间,一道建议折子,吴王已经掌控了吏部!

袁恕己已经明确无误的为李恪折服,倒向李恪,而他裴炎,只要李恪今后在吏部做事,还是做实事,出公心,他就会支持。

吏部尚书,四位主官,五个人,李恪的提议得到三个人同意,戴至德和窦德元纵使反对也没有任何用处。

李恪拿着折子离开官房。

窦德元和戴至德离开。

裴炎故意落后几步,跟着袁恕己走在一起:“恕己兄,你今天让我大吃一惊,看来你终于找到了你想要辅佐之人了。”

“难道裴兄不是如此?”袁恕己也不否认,笑着反问一句。

紧接着又说道:“倒是裴兄的气量让我更加佩服,裴兄族叔……”

“咎由自取罢了,与我们洗马房也没什么关系。”不等袁恕己说完,裴炎便表态到。

继而深深的看了眼袁恕己。

他清楚袁恕己的用意,以前倒是真的小瞧了这位四世三公袁氏之后了。

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小透明,一旦做出选择,竟然这么坚定,主动帮着吴王李恪试探他的诚意了。

……

再看李恪。

他一路来到中书省。

“拜见殿下!”

“诸位宰辅折煞我了,现在我是吏部尚书,住在老大人可是我的直接顶头上司。”

刘洎、杨宏礼等不由对视一眼,李恪这么一句玩笑话,总是事站在对立面,也真的无法对其产生厌恶感。

杨师道则暗暗打量有着他们前朝杨氏贵血的杰出皇子。

他能入中书省,还真有李恪的功劳。

而且皇帝让他进中书省,恐怕也就是看重了他杨师道虽为关陇系,却有着不一样身份,不一样经历这一点。

他是前朝杨氏,并且还在益州参与主持了革新。

与刘洎等人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不知殿下有什么事情?”长孙无忌察觉到许多人心思各异,暗暗打量李恪,连忙开口询问道。

李恪笑着拿出折子:“这是我们吏部几位主官共同决定,关于整顿吏治的一份建言折子,想要请几位老大人帮忙参详参详。”

闻言,许多人的脸色都变了。

就如裴炎猜测的一般。

所有人都在好奇,李恪是怎么做到,在这么快的时间内,让吏部内部于他的思想统一的。

据他们所知,这三个月内,李恪什么都没有做!

“我来看看殿下有什么好的建议。”温彦博率先开口,可大家都知道,温彦博不怀好意。

同样的一幕发生了。

温彦博只是看了几眼,就一脸惊愕的抬头看李恪。

众人不解。

不过等大家轮流看过这道折子之后,心中除了叹气,就只剩下感慨了。

厉害!妙啊!

杜如晦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心中暗暗评价。

大敌!难缠!

而这是长孙无忌等人心中的想法。

“我是赞同的,先从陇右开始是应该的。”杜如晦率先开口说道:“这些年,陇右光鲜亮丽,可内部如何,我们谁都不知道,是该查一查,陇右结束后,就在全天下清查吏治。”

“嗯,早该做一做这个事情了。”房玄龄表达赞同之意。

褚亮微微点头。

剩下的人都在观望长孙无忌。

反对?还是接受?

接受了固然有机会抓陇右的把柄,可也就意味着给李恪打开了清查天下吏治的大门!

温彦博有些着急,这么好的一个插手陇右的机会,怎么能放过呢,他迫不及待开口道:“我赞同!”

长孙无忌不由无奈叹了口气,询问道:“这个考核的办法,殿下准备怎么考?”

“两个途径,其一由御史台派出监察御史,隐藏形迹去地方查看,其二是笔试考核。”

“笔试考核?”戴胄笑着摇了摇头道:“看来殿下真的是对吏部的具体事务并不了解,通过笔试考核,就能知道地方百官有没有真正用心的为百姓做事?”

杜如晦不由皱了皱眉头,戴胄话中的嘲讽之意,大家谁听不出来。

还真是越老越放肆了。

李恪笑着说道:“笔试考核可不是戴大人你传统的老观念,考核百官诗词经意。”

“这个考核内容是地方事务一些具体的案例。”

“比如征收粮赋,一个六万人口的中等县,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征收粮赋的任务,需要派出多少的人员?又要消耗多少?”

“如果遇到抗税的情形,地方官员该如何完成任务,又要让百姓接受?”

“再说征召徭役,营建朝廷官道或者修缮河道,百姓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百姓自己承担,对其本家庭的影响如何,不同季节实施,对百姓务农影响如何?”

“还比如……”

……

褚亮瞧着戴胄的脸红一阵白一阵,而吴王李恪则依旧在侃侃而谈,就不由的想笑。

“戴大人,这些切实的,关乎民生的考核案例中,你觉得我们能不能从百官的答案中,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做事呢?你来回答我!”李恪最后一句话,不由语气加重,眼神都变得犀利。

自取其辱!

许多人都不由同情的看了眼戴胄,戴胄这就是自取其辱。

但是他们也不得不震惊于李恪的办法。

这种切实地方事务案例的考核,的确是考察百官一个十分好的途径。

“戴大人,请你来回答我!”李恪看着戴胄不语,声音又提高了几分。

戴胄唇角颤抖,憋了很久,在众人的注视下,躬身作揖道:“臣知错,殿下的想法可行!”

“舅舅,你认为呢?”李恪笑着询问道,语气也平和了许多。

长孙无忌心中无奈,点了点头,现有温彦博迫不及待,后有戴胄被压住了声势同意,李恪已经取得了五个人赞同了。

“这个办法不错,我是同意的,不过我们还是请示一下陛下吧?”长孙无忌说道。

随后众人一起来到太极宫。

李世民听了之后,心中得意极了,这个混球儿子,三个月沉寂,一亮剑,竟然直接在中书省压制住了戴胄这个宰辅。

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看向李恪,严肃询问道:“说说你更具体的想法?”

“考核儿臣以为应该派出中书省的宰辅们来主持,每一地三位宰辅差不多了,在笔试考核的同时,监察御史进入民间了解风闻。”

……

李世民不由想笑,他这个儿子,真是个混球!

三个宰辅。

也就是说,他想要做某件事情,担心在中书省通不过,可以先派三个宰辅去地方做考核的事情。

好啊!精彩的手段!有这样的手段,将来这皇位你来接替,我也更加放心了!

巧妙,迂回的方式,让李世民也不由耳目一新,也只有他这个混球儿子,才能想出这么刁钻的办法。

现在恐怕就连辅机都还在关注陇右,却没有察觉到,这件事情不但要整顿天下吏治,背后还更深层次的对准了中书省!

关陇系六个政治盟友,他最少可以支走两个!

“嗯,这个办法不错。”李世民故作严肃的说道:“第一次考核陇右,就由玄龄、唐俭、辅机你们三个人去吧,御史台这边,让魏征和高季辅亲自去,陇右是朝廷最重要的税赋之地,我们必须要郑重对待,朕也想看看他们做的到底怎么样。”

“至于考题,按照李恪的想法,要以地方事务的具体案例出,由你们中书省出,然后我来选择。”

“臣等遵旨!”

李恪又拿出弹劾李佑的那些折子,说道:“父皇,这里有许多弹劾齐王的折子,儿臣一直压着没有上报,可弹劾的折子越来越多了,儿臣请求亲自去一趟辽东,了解什么情况。”

长孙无忌等人的神色微不可察的变了变。

杨宏礼开口说道:“吴王是尚书,辽东怎么用得着一个尚书亲自去,从吏部派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啪!

李世民看过折子后,猛地扔在地上,生气道:“一定要查清楚,到底是李佑混账,还是怎么回事!”

“驱赶百姓迁徙,造成怨声载道,辽东现在以稳为主,难道李佑,辽东上下不知道吗!”

“李恪你亲自去,给朕查清楚,如果是李佑胡作非为,你可以先斩后奏,直接把他给我抓回来!”

皇帝老子的盛怒,李恪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不过让他自己去就好了。

他连忙答应道:“儿臣遵旨!”

长孙无忌等人从太极宫出来后,长孙无忌吩咐温彦博:“彦博兄,传令辽东的权万纪,李恪去了辽东之后,不要做无中生有的事情,李恪的眼睛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别把我们安插在辽东的人都折损进去!”

“嗯!”

紧接着,温彦博冷笑道:“辅机,李恪要去辽东,鞭长莫及,不像在关中,陇右真的有事情,他还能够策应,这一次你一定要抓住机会,我们联系王珪,这是我们抓住陇右把柄的绝好机会!”

“要我说,辽东方面就应该按照太子的建议,引诱李佑的野心,让他举兵……”

“闭嘴!”不等温彦博把话说完,长孙无忌的脸色都变了,他罕见对同僚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彦博兄,承乾不懂事,你难道还不懂吗?”

“承乾是因为齐王给吴王带了很多礼物,而没有他的,他一时恼怒说的气话罢了,你怎么能当真!”

李承乾是在年关的时候,李佑回来给李恪带了很多礼物,而对他这个太子没有任何的搭理之下,说出了引诱李佑在辽东举兵造反的建议。

用造反构陷手足。

这事情要是让皇帝知道了,李承乾这个太子就别想做了,所以长孙无忌才这么激动。

他紧接着压着声音,严肃询问道:“彦博,你们和太子,没有背着我做些什么吧?”

“没有,辅机,我们怎么可能背着你做什么,你想多了。”温彦博连忙笑着说道。

长孙无忌暗暗松了口气:“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这么做!”

温彦博笑着点了点头,等长孙无忌率先走开后,其扭头看了眼太极宫。

李恪还在里面。

然后迅速跟上……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