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67章 长安最美的风景线,吏部尚书!

“外面的欢呼声你们都听到了吧?”

河间王府,李孝恭坐在主位,面色严肃的说道:“吴王已经给你们开出了条件,十二街临街店铺他不要。”

“他会在你们收购价格基础上,溢价一成,赎买你们手中长安辅道所有的房舍店铺。”

“他这是看在同时皇族的面子上才这样做的,人家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们有人想要趁机套他的财富。”

“他能够挣下这偌大的财富,你们觉得是那么好骗的吗!”

李孝恭拍了拍桌案,声音不高也不低,却让在场的李璟恒等人面色变得难堪严肃。

“你们都是李氏皇族的子嗣,这李氏的江山稳固,你们的荣华富贵才能稳固,李恪他做的事情就是要让这江山稳固……”

“那可未必,我们李氏江山根基是士族,他这是挖我们李氏江山的根基,自毁城墙……”李元昌一脸不满的嘀咕道。

李孝恭脸色瞬间变冷,呵斥道:“李元昌,你站起来重说一边你刚才的话!”

李元昌连忙起身,别看他是高祖皇帝亲身的,可李孝恭还是高祖皇帝亲自任命,李氏开国皇族的第一任宗卿呢!

理论上,宗卿在宗族内的地位其实是比皇帝都要高的,当然这只是理论。

但谁让高祖皇帝现在已经不在了。

李元昌很清楚,如果李孝恭用宗法来处置他,宫内那位做九五至尊的皇兄绝对不会拦着,甚至暗中还会拍手称快呢。

他爹高祖皇帝临了都给那位皇兄留下个襁褓中的兄弟。

那位皇兄对他们这些兄弟,指不定多么无奈和厌烦呢。

“堂兄,我是说,咱们那位侄子要赎买我们手中的房舍店铺,其他人的呢?何况只是辅道上的店铺,还只是溢价一成,是不是有些太少了,他还提出让贱民们在我们店铺摆摊的条件,凭什么……”

李元昌看李孝恭的眼神越来越凌厉,后面的话不敢在说下去了。

“就凭现在他强你们弱这就足够了!”李孝恭冷冷说道:“你说的其他人是温彦博他们吧,元昌,堂兄提醒你一句话,别跟关陇系走的太近,小心将来不得善终!”

“李恪说了,只要温彦博登门道歉,给他磕头认错,他可以平价赎买他们的店铺。”

“他说了,拓宽城内辅道,无非是为了一个十全十美,并非非得如此。”

“璟恒你表个态吧。”

李璟恒想到自己岳父的那番话,犹豫片刻,点了点头说道:“我答应了,十二街临街的店铺,就算翻倍购买,其实永远也不亏,咱们侄子给了这个台阶,大家就顺着下吧,一家人闹得太大了,给外人看了笑话。”

“我也答应了。”

“我也同意了。”

……

“元昌,你如果不愿意,你可以不答应,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不多。”李孝恭摆手说道。

“别,堂兄我答应,我什么时候说不答应了!”李元昌连忙说道。

十二街临街店铺,正如李璟恒说的,反正也不会亏,可辅道的店铺、房舍可未必了,他倾家荡产的来做这件事情,怎么也得先出手一部分最不好的资产,用来回本。

至于和温彦博等人同患难?

还是算了吧。

……

哈哈……

“观音婢,你看到了吗?整个长安都亮了!”

太极宫内,李世民微微酣醉,面色潮红,激动的握住妻子的手说道:“长安城宛若白昼一般!那混账在西南的太社广场建了一个朝廷戏院,在城东头的孔庙外面建了一个大的开放式说出馆。”

“在十二街划分出许多专供百姓摆摊的位置,从今年年关,百姓就可以在晚上空闲的时候,去听说书人说书,去听唱戏人唱戏。”

“以后长安的夜间、唱戏声、说书声、叫卖的吆喝声、顽童的笑玩闹声……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超过了历朝历代,超过了……”

长孙无垢一直带着笑容,耐心的听着丈夫絮絮叨叨。

其实她带着后宫嫔妃,以及皇子皇女们也去看了。

她知道丈夫内心的激动,她也感同身受。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

阴氏寝宫。

“娘,你看到了吧?今天长安的夜多么漂亮,皇兄说了,这是冬季,等夏季的时候更漂亮。”

“等我把辽东发展的富裕了,辽东府库有了足够的钱之后,我也要给把辽东城变成不夜城,丝路那些商贾我们嚷嚷着要首先在陇右引进电灯,皇兄已经答应了,还有岭南那些士族,他们要把珠三角的渔港变成不夜港,给他们出海的海船指引方向。”

“娘……”

李佑在阴氏面前,不停的走动,脸上露着年轻人有的激动和热血,少了几分成年人的私利计较,眼睛格外明亮的畅想着他如何治理辽东的种种。

阴氏唇角露着笑容,儿子有出息,没有一个当娘的不高兴。

可阴氏的眼中却有化不开的愁绪。

直到耐心的等儿子李佑说完,说累了,她把面前的水杯递给儿子:“喝口水,你看看你,回来娘这里,一直说个没完没了。”

嗨嗨……

李佑讪讪一笑:“娘,我就是激动,今天听皇兄跟那些岭南士族和丝路商贾的谈话,我感觉我知道该怎么治理辽东了。”

“还记不记得娘跟你说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皇兄是应该感激,但是你自己不能没有主见,娘希望将来是你来接你父皇的位置,你明白吗?”

“你舅舅写信来了,权万纪是太子的人,这个人你要小心提防,但也不能得罪,两虎相争,你才能渔翁得利……”

……

东宫。

李承乾神色阴冷的坐在书房,长孙无忌、温彦博等人也都在其中。

就连李元昌也后来赶到了。

温彦博听了李恪对他的条件后,一张脸阴森的吓人。

“竖子嚣张!”温彦博压抑着,终于忍不住猛地一拍桌子,破口大骂道。

李承乾不由微微皱眉,不过并没有说什么。

他说道:“舅舅,现在怎么办?”

“第一步增相、第二步调长孙冲离开益州,至少不能让长孙冲担任益州刺史,第三辽东。”说到这里时,长孙无忌无奈的看了眼愤怒的温彦博,说道:“找个机会,我来牵线,彦博你给李恪服个软吧。”

“不然咱们内部许多人都要埋怨你,就算不赚钱,至少比赔钱好,输了就是输了,输了就要敢于认,将损失输了的损失降低在最小的范围内。”

温彦博默默点头。

李元昌悄悄看着这位当朝第一红人长孙无忌,心中暗道一句:不愧是能被人称之为老狐狸的人,这番话说出来,可比堂兄李孝恭那番话,听了更让人舒服。

李孝恭说到底,即便如今声色犬马,骨子里还是一个军人。

“舅舅,增相之事,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吗?”李承乾询问道:“李恪弹劾了十几个初步的候选人……”

温彦博笑着替长孙无忌自信笃定的说道:“太子请放心,增相,无论怎么增,我们都能够达到目的,陛下能够完全控制现在的中书省,靠的就是房杜,还有一个墙头草的褚亮。”

“一旦增相,陛下的……”

“温宰辅,孤是说,增相扩充中书省之后,中书省的话语权会不会落到并州系的手中?”李承乾声音有些略微温怒道。

对于增相之事李承乾内心是复杂的。

士族想要分润父皇手中的权利,这对皇权来说是不利的,作为太子,李承乾内心是抵触的。

可增相之后,依附他太子系的人会更多进入中书省,他掌握的话语权就更大了。

他又是渴盼的。

温彦博略微有些尴尬,他也意识到,在皇帝的儿子面前说这种话,的确有些不合时宜,他连忙笑着说道:“太子放心,这一次增相中,侯君集、李绩、杨师道这些人都是我们关陇系的。”

“王珪的并州系,能够拿得出手的,只有唐俭等少数几个人,真的能进入几个还未可知呢。”

听闻后,李承乾松了口气。

只要李泰那个臭不要脸的没有机会在中书省压过他的势力,他就放心了。

……

魏王府。

王珪行走在走廊中,看着走廊头顶挂着的灯泡,不由微微皱眉。

整个长安,也只有吴魏两王的府中率先使用上了电灯。

而这也更加说明了李泰和李恪的关系。

这一次增相对太子的助益很大。

对并州系的助益较小,王珪之所以答应增相,其实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对付李恪。

如今的中书省几乎是势均力敌。

许多针对李恪的提案,在中书省首先就被房杜给挡下来了。

加之皇帝越来越表露出对李恪理念的认同,也迫使并州系愿意帮助关陇系实现增相扩充中书省,弱化皇帝对中书省控制权的目的。

他担心李泰不会同意,所以他要提前做通李泰的思想。

“王大人。”迎面碰到李义府,李义府连忙打招呼。

王珪询问道:“魏王呢?”

李义府脸色有些诡异,低声说道:“魏王正在和王妃跳喳喳喳呢,和吴王分开后,魏王回来十分高兴。”

哼!

王珪不由冷哼几声:“不成体统!”

“你作为魏王身边的幕僚,以责任规劝魏王!”王珪教训道。

李义府连忙认错:“王大人教训的是。”

王珪甩了一下衣袖就往里面快步走去,他太了解李义府这个人了,这就是个能屈能伸的小人,嘴上在他这边答应了,但是绝对不会去规劝李泰,惹怒李泰的。

李义府看着王珪离开的背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王大人,你作为魏王的老师这一点上,你是严重失败的,你对魏王的影响,还没有吴王大,是你失职了。”

……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善善恶恶,贤贤贱不孝,存亡国,继绝世……”

年节休沐五日后,上朝的路上。

房玄龄与杜如晦骑马行走于朱雀街上,他们听着路边成排树木后面传来的声音,二人脸上均都不由露出笑容。

嗒嗒嗒……

马蹄声响起,褚亮从后面策马追上来,笑道:“杜大人,今天的天气这么冷,你怎么骑马上朝了?要保重身体。”

杜如晦做了一个嘘声,然后指了指街面旁边不时传来,高低不一的朗读背诵声音,低声语气轻快说道:“休沐几日听说长安城十二街多了一道风景,所以今天骑马好好的看一看。”

褚亮看到灯光下,有穿的寒酸的年轻士子,捧着书,不停踱步取暖,同时还在专注的背诵,对于路过的他们,根本没有察觉。

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八九岁的孩童。

“是啊,这是长安城最美的一道风景。”褚亮不由感慨道。

重重新的变化,给越来越多拮据的寒门士子、百姓家顽童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出路。

这天下千百年来的僵固格局,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的裂纹。

褚亮紧接着低声笑道:“眼前的一幕让我想到了岑杀神,我们岑大人本来是与我约好元宵畅饮之后再回陇右的,正是看到了眼前这一幕,急急忙忙就走了。”

“他说我们现在还无法将电力满足千家万户,那就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哪怕是寒酸的条件,只要给一丝光明,就会让许多身处黑暗太久的人,不顾坚寒的跟着光明走过来。”

这番话,让房杜二人不由愣神。

房玄龄许久才感叹道:“岑文本变了!这番话说的好,哪怕我们创造的是寒酸的条件,可只要有光明,就一定会让无数人奋力的跟上。”

“褚兄,今天这场朝会,恐怕是有些艰难,你做好准备了吗?”

褚亮知道,房玄龄是试探他,今天的增相扩充中书省,是站在陛下这边,还是站在士族一边。

褚亮指了指路边的灯,指了指那些灯下苦读的寒门士子,笑着说道:“我想,让着寒酸的条件能更好一点。”

哈哈……

三人不由仰头大笑,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后面,温彦博和长孙无忌等许多士族朝臣同样策马赶赴皇城。

途径的种种景象,让他们的心情很不好。

“看不清现实,认不清自身,飞蛾扑火!”温彦博看着路边苦读的士子,冷哼一声,面上尽是嘲讽之色,声音刻意提高说道:“飞蛾独投夜烛,鸱鸮偏嗜腐鼠,宵小一辈子总归都是宵小!”

年轻的士子们听到后,面露一丝羞愤,翻旧了的书籍被紧紧的攥着。

这分明就是嘲讽打击,大家很想冲出去,拦下温彦博理论一番。

可都知道,这个人是当朝宰辅,又有些不敢。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旁边巷口响起。

李恪骑马从中走出。

士子们听到宠辱不惊这句话后,面上的怒容消散,手松开书册,轻轻抚平褶皱,不管李恪看得见,看不见,郑重一拜。

他们就是收到了李恪贞观十四年主持春闱,寒门大举高中的鼓舞,选择留在长安,一边谋生计,一边攻读的。

李恪那句话,宠辱不惊,明显是在提点他们。

“舅舅,温宰辅。”李恪靠近后,不理会温彦博难堪的脸色,拱了拱手。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殿下一句宠辱不惊,道尽了人生。”

“只是不知殿下如果有朝一日,落得凄凉结局,能否做到宠辱不惊呢?”温彦博看似笑着,脸色却十分僵硬。

“不知道。”李恪干脆利落的回答了三个字。

温彦博有种十分憋屈的感觉,他想要再开口,却被长孙无忌摇头给制止了。

长孙无忌眼神余光忌惮的看着李恪。

“殿下能否看在我这个舅舅的面子上,给温宰辅一个台阶,他们那些人这次的确做的太过了。”长孙无忌转移话题,提起了房舍店铺的事情。

李恪摇了摇头说道:“舅舅,他们不是太过了,而是欲壑难填!”

“温大人这次没少投入吧?如果温大人能亲自登我吴王府的大门,给我磕头赔罪,我可以平价赎买你们手中的店铺,否则你们就自己攥着吧,凡事有你们关陇系掌控店铺的辅道,我打不了不去扩建!”

话罢,他转头看向长孙无忌,歉意道:“舅舅,不是不给你这个面子,而是有些人必须长一长记性,否则这贪念永远也绝不了,贪我的钱没什么,可就怕贪国!窃国!”

驾!

话罢,李恪催马迅速离开。

温彦博咬着牙,狰狞道:“竖子!我一定要你不得好死!”

“辅机,今天结束之后,我就去给他登门叩首,将来太子登基,我一定将他千刀万剐!”

……

早朝。

君臣礼毕。

李世民开口说道:“今日就议一议增相之事吧,你们的名单朕也看了。”

“现在中书省是六位宰辅,朕准备增加为十二位。”

“简拔杨师道、唐俭、李绩、戴胄、刘洎、杨宏礼入中书省,扩充中书省,诸位有什么意见,可以议一议,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就按照这个决意,中书省拟旨,朕用印。”

长孙无忌、温彦博、王珪三人相互对视,一脸的惊愕不解。

就连杜如晦、房玄龄、褚亮三人也是如此。

“陛下怎么忽然答应的这么痛快。”

“可是好些人不是候选人中。”

“六部尚书,吏部、户部、工部怎么一下子升入中书省三人?”

……

朝堂响起议论声。

李恪也不知道皇帝老子这是想要做什么。

他罕见的来参加早朝,就是知道今天要增相,想着看能不能帮到什么忙。

“陛下,吏部戴胄、户部唐俭、工部刘洎均都升入中书省,三部怎么办?”温彦博谨慎试探道。

李世民笑着摆手说道:“这是下一个议题,温爱卿,你说说,朕简拔的这六个人,有没有能力担任宰副?”

温彦博琢磨一下,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士族能够影响到的。

关陇系就有四个,已经超出了他们原本的计划。

“臣同意!”想到这里,温彦博表示同意。

皇帝妥协了,虽然换了个方式,但对他们来说,也达到了控制中书省的目的。

“诸位爱卿呢?”李世民目光扫视,询问道。

“臣等同意!”

“好。”李世民似乎十分高兴:“下面就是三部尚书了,朕决定让朕年长的几个皇子入三部锻炼,魏王担任户部尚书、太子担任吏部尚书、吴王李恪……”

李世民看了眼李恪,继续说道:“担任工部尚书。”

咯噔!

长孙无忌等人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他们从中书省分化皇帝的权利。

可皇帝转眼间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安插到了六部,将朝廷最终要的三部掌控者,至于兵部,那一直都是在皇帝的控制中。

如此一来,皇帝就可以直接越过中书省,掌控六部了!

而六部才是一个朝廷最为核心的地方。

虽然位置没有中书省高,但是中书省和皇帝的命令,都是要六部来执行的。

六部想使绊子,阳奉阴违太容易了。

尤其是李恪担任工部尚书,这不是给了李恪施展才能的机会了吗!

刚才还困惑的房玄龄等人瞬间明白,这一局,皇帝看似妥协,可同样在出击。

“臣……”

“陛下臣不同意吴王担任工部尚书!”杜如晦刚要开口之际,温彦博连忙大声疾呼。

“臣也不同意!”王珪附议。

“臣也反对!”

“臣反对!”

……

哗啦一下子,站出一半朝臣反对李恪担任工部尚书,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冷。

长孙无忌无奈叹了口气,皇帝很明显是要通过儿子来掌控朝局,这是不容更改的。

年长的皇子中,也只有这三位到了年纪,李佑年纪也够,可李佑现在在辽东。

李恪肯定是不能少的。

要不然皇帝不干!

恐怕又要上演一场君臣对峙。

“陛下,吴王此前担任吏部左侍郎,对吏部更加熟悉,臣建议吴王升任吏部尚书,太子担任户部尚书,魏王担任工部尚书。”长孙无忌将各自原本的任命顺序打乱,提议道。

话音刚落,长孙无忌就感觉到李泰怨恨的眼神落在他的身上。

他能理解,工部尚书,怎么也比不上户部尚书重要,户部管着天下绝大多数的钱粮。

不过更多人是错愕的看着长孙无忌。

都不解为什么长孙无忌竟然让李恪充任吏部尚书?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