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52章 请母后公平公正!杜如晦心软又无奈

醉仙楼。

“听说了吗,刚不久,朝廷又押送了一批棉服启程了!”

“怎么不知道,就是因为这场本来就没有必要的战争,长安城的棉服、毛衣制品每件都涨了五文钱。”

“是啊,连粮食都每升涨了十文,真不知朝廷是怎么想的,败就败了,怎么还不及时收手!”

……

包间中。

窦诞、崔民干听着外面的议论,相对而坐饮酒。

窦诞皱了皱眉头,无奈道:“这年后月余时间,越来越尘嚣喧上的谣言,恐怕又是一轮朝政攻势。”

说着,窦诞就不由苦笑。

他们都很清楚,这些谣言是那些人放出来的。

几乎整个士族阶层都在其中推波助澜。

在这场战争中,士族阶层还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好处。

崔民干摇了摇头:“人总是喜欢人云亦云,监国为了平稳棉衣、毛衣这些东西的价格,已经是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了。”

“元宵节亲自在吴王府宴请了曹有德他们,曹有德他们这次在棉花布匹等方面,几乎是不赚钱的支持监国。”

“程处弼年关回来还发牢骚呢,毛衣工坊几乎是在没有任何盈利的条件下运转,就是为了不因为战争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窦诞略微有些气愤说道:“何止于此,长安的百姓是从中受益了的,我亲自走访长安百姓调查过,大量的棉服制作,长安妇人女子们,这一个冬天可没少赚钱,可这谣言怎么还越传越汹涌了呢!”

哈哈……

崔民干看着窦威生气,不由爽朗一笑。

“你笑什么?难道我说错了吗,别的不说了,关中、陇右、益州、岭南这些年的变化我们又不是不清楚,较之四年前,百姓的富裕程度,翻了一倍都不止!”窦诞没好气道。

崔民干揶揄道:“窦兄,你难道忘了王爷经常说的一句话了吗?朝廷、官府有责任,有义务满足和解决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其实百姓的抱怨、牢骚并不可怕,麻木冷漠才可怕,你我都经历过隋末的乱世,百姓只剩下麻木冷漠挣扎着活着了,抱怨、牢骚恰恰证明现在的天下有活力,百姓对朝廷有更高的要求,而百姓的要求,在我看来,就是为我们寻找盛世的方向指明了出路。”

窦威一边想着,一边不住的点头。

继而郑重说道:“不过要提防有人利用百姓,达到其小团体不可告人的利益目的。就好比现在,这股谣言绝对不好,也不知殿下有没有应对的办法,我听说,他们是想要借助动摇陛下的声望,达到染指,乃至瓜分丝路的目的。”

“现在的丝路、益州、岭南,未来的半天下,不知刺激红了多少人的眼睛。”

“听说许多有能力的人,已经悄悄进入岭南和益州了,想着去分一杯羹。”

崔民干的面色也变得凝重,这次的谣言还真的不好解决。

向百姓解释,这场战争是开疆拓土,是恢复汉土,是丰功伟绩的事情。

这种大道理说了作用也不会太多,百姓最关心的还是切切实实的生活,汉武帝丰功伟绩足够吧!可汉武帝统治时期,尤其是到了后期,战争导致的物资紧缺、民间劳力紧缺,致使武帝在民间百姓心中的感观并不好。

反观是需要用和亲来维持和平的汉文景二帝时期,河清海晏,百姓丰衣足食,二帝在百姓心中的评价更高。

汉武帝的丰功伟绩,也只有后世人,没有生活在武帝统治时期,没有切身体会物资紧缺。民间青壮劳力紧缺的情况下,对汉武帝的丰功伟绩有更多的崇拜和赞颂。

是故向百姓解释朝廷基于未来百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考量和大政方针效果是很小的。

“如何解决朝廷大政方针和百姓之间的矛盾,看来是我们今后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崔民干感慨一句。

窦诞点了点头。

东宫。

“怎么样,母后答应让我入宫请安了吗?”李承乾看着妻子候海堂从宫内回来立刻急切询问道。

候海堂看了眼丈夫,心中不由担心极了。

吴王在丈夫回来,敲了所有人一闷棍,朝局稳定住了。

丈夫也东宫,几乎不露面养病。

可随着伤势的好转,丈夫又开始变得急切起来。

年关前述职是一次。

现在长安城的谣言四起,丈夫又觉得机会来了。

候海堂摇了摇头:“我离开的时候,吴王去拜见母后了,母后说让你在太子府好好养伤。”

啪!

李承乾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怒道:“孤要问一问母后,到底是孤才是他的亲子,还是李恪!”

“孤见她一面现在都这么难吗!”

“太子,这次长安的谣言是针对父皇的,太子是子,现在这个时候,更应该站出来维护父皇。”候海堂焦急劝说道。

李承乾一眼瞪过去:“你懂什么!窦威他们这一次并不是真的针对父皇,他们只是要逼迫父皇,拿出陇右丝路!这就是在对付李恪!孤进宫就是提醒母后,让母后给李恪试压,只要他不阻拦士族介入陇右,长安城内的谣言很快就会消失!”

“要不然这谣言会波及天下!现在整个关中都在泛滥这些言论,他还能坐得住吗!他是监国,他没有能力处理,他就让贤,让有能力的人来处理!”

“太子,你是太子,你应该以朝廷的江山社稷利益为重的。”候海堂极力的劝说道,即便是她,平心而论也能看得出,李恪做的这些事情,是为了天下着想。

身为太子,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

“太子妃,太子就是在以江山社稷为重,所以才这么做的。”就在此时,门外有声音传来,只见窦威唇角含笑,站在门口。

候海堂眼底闪过一抹厌恶,长安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就是以这位为首的人在推动,其他士族暗中推波助澜。

“窦老。”候海堂尽管心中不喜,还是微微一福。

“王妃折煞老朽了。”窦威摆手闪开,继而笑着对李承乾说道:“太子无需太生气,皇后是被吴王李恪给蒙蔽了,可朝中大臣们还是有些担当的,我听到消息,许多朝官去太极宫外跪请吴王传信给陛下,适当的听一听百姓的意见,我们不是一个服务型的朝廷吗?”

话落,窦威唇角泛起得意的笑容。

李承乾听闻这个消息,不也不由笑了。

候海堂则更加充满了担忧,前方正在鏖战,决定最后的胜负,窦威竟然发动朝官请命听一听百姓的意见。

百姓要停战,要节省国库的钱粮,难道朝廷就这么半途而废了不成?

当然她知道,窦威等士族人,是想要李恪做出让步,他们要的是陇右丝路的利益!

中书省。

“长孙大人、王大人、杜大人!下官们有事求见!”

崔知温等一群四品一下的朝官,大约一百五十人左右,乌泱泱来到中书省官方外,作揖大声道。

很快杜如晦等人鱼贯而出。

杜如晦看着崔知温这群人,立即意识到,这群人又要搞事情了。

他皱眉冷着脸怒斥道:“你们不在自己的位置上处理朝政,这是要做什么!”

“杜大人,请三位宰辅带领我们一同请命,请求朝廷不要继续打下去了!”崔知温大声疾呼。

哼!

杜如晦听闻后顿时大怒,冷哼叱责:“朝廷的大政方针其实你们说改就改的,崔知温,还有你们,当初征辽的时候,你们可是十分积极支持的!”

“杜大人,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我们以为以朝廷的能力,能够迅速解决战争,可现在,已经迁延太久了,钱粮耗费无算,战死的将士已经接近两万,还有更多伤残的士兵。”

“不说现在的消耗,就是战后的封赏,杜大人有没有算过这笔账,现在民间百姓都反对继续打下去了,朝廷应该收手了!”

杜如晦听的愤怒极了,别以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心里面清楚的很,这些人根本不是阻止这场战争,而是用这场战争来达到他们的私利!

简直该死!

这些人中有关陇系的、并州系的、河北、河南、河东的。

他意识到,这群人所图的利益已经很大!

杜如晦暂时还不清楚,他们图谋的是陇右丝路罢了。

他眼神余光瞟了眼站在身边的长孙无忌和王珪,二人保持沉默,很明显就是放任态度。

“辅机、王大人,你们难道就不说说嘛?”杜如晦声音沉沉怒道。

长孙无忌冷着脸呵斥道:“崔知温,马上回你的职位去!”

“你们不要胡闹!”王珪也温怒训斥。

崔知温摇头坚定说道:“三位大人,你们是朝廷的宰辅,没想到你们竟然这么胆小怕事,你们不敢得罪监国,我们自己去请愿!”

“对,我们自己去请愿!”

“咱们就跪在太极门口,吴王不是说朝廷要重视百姓,服务百姓吗,那他就更应该听一听百姓的声音!”

“三位大人不敢得罪监国,我们不怕,只要为了朝廷!”

……

话中,崔知温领头,上百人乌泱泱朝着太极宫方向走去。

“请监国不要隐瞒长安情况,让陛下知道百姓呼声!”

“监国若无法解决,请监国让贤!”

……

杜如晦看着太极宫外跪着的这群人大声疾呼,扭头狠狠瞪着长孙无忌和王珪:“辅机,王大人你们!你们……太让我失望了!”

长孙无忌看着杜如晦怒而入官房的背影,不由叹了口气。

王珪说道:“不是只有杜大人一个关心国家社稷的,我们也是在……”

“长孙大人。”就在此时,一小太监小跑着来到长孙无忌的面前,看着身边的王珪有些犹豫。

长孙无忌微微皱眉,还是说道:“说吧,发生什么事情了?”

“吴王好像和皇后起了争执,皇后不准奴婢们靠的太近,所以奴婢们听不清楚。”

王珪一脸惊愕。

任谁都知道,皇后待吴王如亲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是什么事情,让皇后和吴王产生了矛盾。

长孙无忌则心中不由一喜,他几次想要妹妹认清楚李恪,均都失败告终,现在总算是得偿所愿了。

到底是什么事情?

长孙无忌也十分纳闷。

皇后寝宫。

李恪面色有些微沉的从长孙无垢寝宫走出,在外面宫娥太监战战兢兢的注视下,对里面郑重一拜:“请母后能公平公正对待我们这些皇子!”

话罢,李恪离开。

等李恪回到太极宫门外的时候,他在皇后寝宫外说的那句话,已经在皇城内传开,迅速向城外波及。

“吴王,请你不要蒙蔽陛下圣听!让陛下知道百姓的呼声……”崔知温看着李恪出现,大声呼喊。

“吴王你要是不答应,我们就跪在这里不起,直到你答应为止!”

……

李恪一只脚已经迈入宫门内。

他听到这话后,他收回脚,转身冷着脸看着崔知温等人:“你们愿意跪继续跪着,那个如果跪死了,朝廷国库出钱负责安置!”话罢,他甩手进了太极宫。

中书省,乃至皇城内的许多人都在看着。

杜如晦犹豫了一下,拿起一张折子,往太极宫走去。

这一天内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了,让他心中十分不安。

谣言也就罢了,朝官长跪请愿,监国和皇后这对母子,怎么也拧巴上了。

杜如晦怎么都觉得不解。

“殿下……”杜如晦本想问皇后寝宫到底发生了什么,何至于眼前这位殿下说话请皇后公平公正的话。

不过话到嘴边,他又忍住了。

转而担忧道:“殿下,崔知温等人怎么办,科举春闱马上要开始了,长安城内的士子很多,宫内的消息传出去,恐怕会引起更大的事端,要不然先安抚崔知温他们吧。”

“宰辅可知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什么?”

“动摇陛下的声望,得到他们的利益。”杜如晦回答道,大体的目的,他很清楚,这都是士族和皇权交锋之中惯用的伎俩了。

再次之前的历朝历代,多有发生。

“那我就更加不能让他们如愿了,他们不是愿意跪着吗?就让他们跪着,钦天监说了,今天可能要峭春寒降温,给他们冷静冷静,别一天到晚满肚子蝇营狗苟的龌龊。”

房玄龄看李恪态度解决,不由无奈。

他很清楚眼前这位看似好说话,可心中有一条自己的坚守,这条底线谁都不能动要。

这是李恪这种人的本性。

他杜如晦就是同类人。

李恪转移话题说道:“杜伯伯,这段时间,对辽东大军的供应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差池,物资还要继续向辽东输送。”

这一声杜伯伯叫的杜如晦心软又无奈。

“不要怕粮草运送去辽东浪费,将来朝廷还会在辽东布置重兵,况且辽东善后也需要物资,用来挤压高句丽的生存空间,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建立起的粮草配送体系,这个体系是经过一年战争磨合的。”

“一旦战争结束,各地的徭役回到家乡,再想建立这样一个配合很好的体系就很难。”

“另外还有伤兵的救治问题……”

杜如晦看着李恪条理清晰的布置着,每一个命令的出发点,都是为这个朝廷的社稷着想。

他欣慰之余,也更多感慨。

……

东宫。

宫内的消息传出。

哈哈……

李承乾得知李恪和母后发生争执,不由大笑:“母后,你现在看清楚了吧。”

“太子,皇后一定可以从这件事情上看清楚,狼就是狼,是养不熟的!”窦威冷笑着说道。

就在这时,太子府管事小跑着来到门口:“窦老,虞老送来的纸条。”

窦威看后,略作沉吟说道:“太子,虞世南建议我们发动在京等待参加春闱的士子,让他们跪倒皇城外面,和宫内遥相呼应!”

李承乾脸色变了变。

“现在不要,不要弄得太大了。”李承乾连忙制止,一旁的候海堂不由松了口气,窦威和虞世南的想法,真的把她吓了一跳。

赶考的士子差不多有两三千人,这要是跪倒皇城外面,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太子,现在可退缩不得!”窦威压着声音提醒道。

“太子不如等舅舅下朝,和舅舅商议商议。”候海堂担心李承乾忍不住,可她又劝说不住李承乾,只能搬出舅舅长孙无忌。

果然有效果,李承乾对窦威说道:“窦老,再等等看,如果宫内崔知温他们没有任何举动,我们在发动士子。”

窦威眼神余光瞥了眼候海堂,眼底闪过一抹厌恶之色。

他差点就说服李承乾。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