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46章 李承乾‘受伤’回朝,李恪诡异安排,老狐狸谋权夺位

石城,地处辽东东南,城外三十里,通往太行城的道路上,一支大军气势低落的缓缓靠近。

面色苍白,左臂用白布包扎着。

他身后只有三万先锋伤兵,先锋其他完好无损的各营已经被秦琼和程咬金接管。

这是来自皇帝的命令。

李承乾看着越来越靠近石城,脸上的担忧神色就更甚几分。

“温宰辅,鸭绿水重新夺回来了是吗?”李承乾开口沉声询问道。

温彦博脸色也很不好,秦琼手持在打通太行城后,手持皇命,直接接管了先锋大军,同时皇皇帝诏令他们带伤兵返回的消息也传来了。

他能从皇帝的命令中,感受到压抑的怒火。

闻言,温彦博回过神连忙答道:“之前有消息传来,已经打通了。”

“父皇那边的消息呢?征辽大军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李承乾看向侯君集。

侯君集脸上有一道狰狞的伤疤,这是他亲自领兵渡江时受的伤。

侯君集连忙回答:“太子,石城、建安、积利城还在我们的掌控中。”

李承乾作为先锋,尽管打了败仗,可辽东的地形他还是知道的。

脸色不由变了变。

他们已经被压缩在辽东靠海边的一个三角地带了。

再后退,就只能跳海了。

“幽州有什么消息?朝廷有什么消息,李恪他是不是想要看着征辽大军葬身辽东!”李承乾忽然有些烦躁怒道。

温彦博摇了摇头:“只是知道,吴王李恪从岭南调集了部分可以出海的大船,武装成战舰,现在已经归来济节制,向石头城运送粮草,朝廷中枢现在什么情况,就再没有消息了。”

略作停顿,温彦博忽然压低声音说道:“太子,这一次你受伤太重,你不应继续待在辽东了,去了石城,一定要想方设法的随伤兵一起回去。”

侯君集的眼睛不由一亮,脸上的结痂的伤疤抽搐几下,显得各位渗人:“我赞同温宰辅的意见,到了石城,太子无论如何都要离开。”

“可父皇都没走,孤怎么能走?而且父皇会让孤走吗?”李承乾有些不确定道。

他当然明白温彦博和侯君集这话的意思了。

眼下的局势暂时是稳住了,可高句丽、靺鞨联军还在不间断的进攻,发疯了似的。

他们离开太行城的时候,渊盖苏文已经亲自领兵压上来,开始不顾一切攻打太行城。

而李恪是什么想法?

他会不会不想让父皇和他回去?

万一父皇在这次征战中出事,他远在辽东,恐怕与帝位就彻底无缘了。

“太子,你想要陛下答应让你回去,你就还得受点委屈,伤势再重一点。”侯君集忽然开口。

温彦博看了眼李承乾肩膀上的箭伤。

这箭伤都是他们在鸭绿水对岸造的假。

是用箭插伤的,无非就是让皇帝的怒火少一点。

毕竟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太子都受伤了,皇帝总不至于惩罚太严重吧?

于是,等李承乾抵达石城的时候,已经是被人抬着了。

石城府衙。

李承乾跪在地上,身子不停的哆嗦,右腿包扎着白布,鲜血渗出来,滴在地上。

房玄龄等人站在一边。

李世民坐在上位,眼神冷冷的看着李承乾和温彦博等人。

“陛下,这一战罪不全在太子。”就在此时,李绩开口了,他站出来作揖郑重道:“此战我们所有人都骄纵了,太轻视高句丽了,胜利让我们忘形,丝毫没有注意到这是敌人故意设计的局。”

“军中的将帅,之前那个不是争功抢功,迅猛进攻,换作其他人来指挥先锋,一样会被胜利迷了眼,冒进的。”

“若太子大罪,此战的领兵将领中,均是大罪。”

李世民眼神略带一丝冷漠的看向李绩,法不责众!李绩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李世民看来,李绩郑重作揖一拜,心中却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一次他是不得不为太子说话。

长孙无忌、窦威、虞世南等人早在太子领兵返回之前,在显露大败迹象的时候,这些人的信就相继秘密送到他手中了。

李绩是高级领兵将领中,除李靖之外,唯一一个与李恪没有任何交集的人。

他的孩子更是被约束,离李恪远远的。

他始终坚信,未来的皇位,就算最终不是太子李承乾,也一定还是一个符合关陇系、士族利益的人。

北齐、北魏、北周、隋、唐朝代更迭也罢,皇位继承也罢,都是如此。

所以当收到长孙无忌等人的信后,他虽然感到为难,却还是决定帮忙。

不过他现在还得再进一步,雪中送炭:“陛下,太子的伤势很重,已经不适合再在辽东了,末将以为还是让太子随这一批伤兵回去吧。”

房玄龄听闻,眼皮猛地抖动一下。

太子现在回去,一旦对监国吴王发起挑战,恐怕朝堂首先会乱了。

可他又不能反对。

太子李承乾的伤势的确很严重。

反对,就有想要谋害储君的嫌疑了。

“陛下,太子真的很用心,很尽力了。”温彦博跪倒大声哭诉道:“当初之所以选择撤军,是因为我们判断,陛下做出让我们继续向前进攻的命令时,丹东城和太行城还没有丢,先锋也不知陛下这边的情况,军心不稳,有溃散的危险,臣等一力主张打北返的。”

“陛下,太子毕竟是储君,毕竟是您的亲子,他已经尽力了,还受伤严重,陛下纵使是要责罚太子,也要等太子回去后,把伤养好。”

“请陛下准许太子回去养伤。”

“请陛下准许!”

……

许多人接二连三的站出来,房玄龄等人最终也只能跟随着站出来请求。

“滚回去养伤,你的事情,伤好了之后,朕在找你算账!”李世民狠狠说道,紧接着又叮嘱道:“回去之后,待在你的太子府,朝政不许插手!”

“儿臣谢父皇体恤。”李承乾哭着叩首。

于此同时。

河北出塞外,草原上。

程处默,魏叔玉领着一千黑骑静静等待着,似乎在等什么人。

“大哥也真是的,抓住这个机会,一千黑骑,直接灭了范阳卢氏多痛快。”程处默想到范阳卢氏在他们领着黑骑出现,并且传达大哥质问时那种卑躬屈膝,脸上就露出嘲讽之色。

魏叔玉笑了笑,摇头道:“你也是个活土匪,你真以为大哥没有杀人的魄力吗?”

“非不能,而是不愿,大哥要进行的是一场尽可能少折损国家元气的改革,今天抓住时机灭范阳卢氏一族容易,今后大哥想要继续推进革新就十分困难了。”

“暴力的改革是痛快,可太危险,而且虽朝廷元气的损伤太大,最终无辜受牵连追究还是百姓。”

“现在踩着范阳卢氏的脸,来树立皇权的威严,让士族人明白,君就是君,士族即便庞大,也是臣!该守得规矩,不想守也必须守!”

轰隆隆……

就在这时有轰鸣声响起。

魏叔玉止住话题,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来了。”

很快,黑压压宛若洪流一般的突厥骑兵席卷而来。

骑兵在三百不外停下。

程处默瞧着领兵的竟然是阿史那飞燕,不由笑着说道:“大哥的仰慕者,突厥草原的明珠亲自领兵前来,你说大哥到底许诺答应了什么,说动突利的?”

“你自己去问。”魏叔玉邪笑道。

程处默连忙摇了摇头。

在他们谈话中,阿史那飞燕已经领着十数骑靠近。

“吴王有新的命令吗?”阿史那飞燕来到后询问道。

魏叔玉点头说:“大哥我们黑骑配合你们行动,暂时驻扎在这里,至于什么时候行动,等待他的消息。”

阿史那飞燕不由皱了皱眉头,怀疑道:“这真的是吴王的命令?”

“当然,临行来河北之前,大哥让我们带了一份他的亲笔书信。”魏叔玉说着将信交给阿史那飞燕:“公主应该识得我大哥的笔迹。”

阿史那飞燕看过之后,点头道:“是吴王的笔迹,既然他要我坐壁观上,我没有意见。”

魏叔玉刚要说话,忽然摸了摸脸,抬头看着天空:“落雪了!”

……

营州。

李泰领兵再次督战已经打了二十天有余。

终于攻克营州,渊男生率军退往辽西城。

领兵进驻营州,士族正在整理高句丽撤退一片凌乱的府衙时,李泰站在府衙门口,看着外面地面的积雪,以及天上洋洋洒洒落下的雪花,不由微微皱眉。

如何作战他不管,他只管督战,尽快打通和行辕的联系。

他没有皇兄李恪的军事指挥才能,吐谷浑他就认识到了,所以他不插手只会,可现在,连续下了几天的雪,让李泰感心情十分沉重。

下雪后,大军攻城略地势必会受到影响。

“王爷。”王敬直的声音传来,李泰见到王敬直匆匆走来。

“王爷有两个消息,太子随伤兵返回,正在回关中的途中,还有一个消息更令人担心,河北传来的,魏叔玉和程处默去塞外和阿史那飞燕率领的突厥骑兵汇合,他们没有去进攻靺鞨,而是屯扎在塞北。”

李泰听到这两个消息,面色不由变了变。

王敬直连忙说道:“王爷,吴王似乎想要坐壁观上,看着陛下……”

“闭嘴!”不等王敬直说完,李泰怒叱打断。

王敬直梗着脖子说道:“王爷,就算你不让我说,我也要说,三万突厥骑兵,屯扎在河北北部的塞外,要我看不像是进攻靺鞨,更像是为了阻截我们的后路!”

“他用十万兵马为诱饵,先把王爷调到辽东,然后……”

李泰有些心乱如麻,他很清楚,现在就是考验人心的时候。

‘皇兄你到底要做什么!’李泰看着天空,心中极为烦躁的反问一句。

……

长安。

“发生什么事情了,朝中的大人物们都出城了?”

“朝廷在征讨高句丽大败,朝中的大人们不应该抓紧时间想办法,把我们的大军揪出来吗?”

“听说是太子负伤回来了。”

“太子竟然负伤了,那岂不是辽东的局势已经十分危险了?”

……

一大早,百姓们注意到朝中大臣下早朝的时间点,纷纷出城不由议论起来。

宫内。

杜如晦从中书省官房出来,面露愁容的往城外看了一眼,朝中士族系的朝臣纷纷出城迎接李承乾。

弄得仿佛李承乾是凯旋而归,个中目的他当然清楚。

李承乾回来,这些人指定十分的高兴。

因为他们终于有一个皇子可以推出来掣肘监国李恪,而且这个皇子还是太子,储君!

再也不会给李恪不敬皇权的借口,随意的踩他们的脸了。

他们有足够的底气,自然高兴了。

哎!

杜如晦叹了口气:“多事之秋啊!”

恰如杜如晦猜测的一般。

城门处。

窦威、虞世南、长孙无忌站在最前面,三人紧绷了数月的脸,终于露出了发自内心自然的笑容。

窦威轻松说道:“太子回来就好了,即便有事情发生太子也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李恪如果再敢对我们肆意妄为,我们就让太子监国!现在有太子在,他总不能再给我们按不敬皇权的罪名了吧!”

说起这将近一年时间发生的事情,窦威心中就十分憋屈。

长孙无忌不由微微皱眉,窦威等人联络之下,把声势弄得这么大。

简直是把李恪这个监国视之无物,他心中总有些不安,他也理解大家的心思,这近一年内,李恪压得大家太狠了。

初期还好,只是逼着关陇系配合他稳定朝局,当辽东占据向不好方向滑落后。

李恪的态度就彻底转变了。

简直就是一次次把他们的脸踩在地上摩擦。

现在太子回来了,大家联合起来给坐镇太极宫的李恪难堪,也是情有可原。

高祖皇帝且不说了,优渥士族,即便是当今上位,也没有入李恪这般。

短短不到一年,裴承先死定了,卢承庆被打了一个半死,而且永世不得录用。

“来了!太子的车架来了!”忽然有人喊了一声,所有人急切的望去。

只见数百骑兵护送着一辆马车出现在官道上。

很快李承乾的马车便抵达。

“参见太子,太子受苦了!”群臣参拜,李承乾仿佛真的成了功臣一般。

车窗帘撩开,李承乾苍白的脸露出来,虚弱急切说道:“舅舅,程处默率领以前黑骑汇合三万突厥骑兵滞留在河北北部塞外,意图不明!”

本来欢喜的群臣脸色顿时大变。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我们没有收到消息?”

“突厥骑兵不应该去攻打靺鞨的吗?”

“我看他不是要打靺鞨,他是想要在关键时刻,截断河北十万援军退入幽州的退路!”

……

长孙无忌的脸色也变了:“承乾,这件事情确定吗?”

“确定,我在途径洛阳听到的消息,已经查实。”李承乾说了几句话,额头就冒出冷汗。

这一次他可是遭罪了,自己弄伤自己,为了尽快赶回长安,他没有一刻挺闲,伤势没有好,反而加重了许多。

“马上回宫!”长孙无忌不做片刻耽搁,立刻说道。

“恪报!恪报,最新一期恪报!”

“监国亲笔文章,论辽东与中原割舍不断的关系,辽东遗民,心向中原!”

……

回城途中,恪报忽然在长安刊发。

长孙无忌、窦威等了吩咐人卖了几份恪报,一边返回皇城,一边看了起来。

“无耻!之前他还建议陛下驱赶辽东高句丽百姓攻城,现在竟然说什么辽东遗民!真实无耻!”窦威看了后,怒而冷笑道。

虞世南凝重说道:“我们现在要搞清楚,这份恪报背后到底有什么用意和目的?还有突厥骑兵,他做事,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的!”

“你们看,他恪报上这个观点,朝廷大军前期横扫辽东,就是因为有辽东汉人遗民的配合?我们都知道,这句话根本是胡说八道的,可我觉得这句话才是最关键的。”长孙无忌指着恪报上其中一句话分析道。

“入宫!带着太子一起入宫,这桩桩件件,他要是不给一个说法,他就别想再监国了,太子回来,太子摄政监国是名正言顺的事情。”窦威冷冷说道。

长孙无忌不由皱了皱眉头,沉声道:“两位世叔,你们今天是不是早准备这么做了?为什么没有跟我商量。”他忽然想到之前外甥承乾没有到的时候,窦威就说过夺权之事,他当时只是以为这些人被压了将近一年,心中不痛快,说些狠话。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在暗示他!

“辅机,我们不是怕你不同意嘛。”窦威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也在极力的克制,稳定朝堂,你放心,帮助太子摄政监国后,我们会全力配合太子执政,营救陛下回来!”

“辅机,你看看李恪桩桩件件做的事情,难道不可疑吗?”虞世南严肃说道。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