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36章 先之劳之,朝闻道夕可死矣,渊盖苏文的狂笑

六月末。

陇右丝路上车水马龙,两边一个个大片大片的方格子中绿绿葱葱。

雍州城门行人更是络绎不绝。

雍州的繁华程度几乎不亚于长安,操着各种口音的人行走在街面上。

城南。

一处幽禁的小巷中。

魏叔玉、崔民干带着一行人来到小巷尽头一处十分大的院落。

虽说丝路持续繁荣,雍州富裕的人极多,可能在雍州拥有这样一处占地极大的府宅,绝对不是一般人。

“精忠报国,为国为民,天下大同,和而不同。”

人群中有人看着宅子正面墙上朱红粉刷的大字,不由出声念了出来。

“这句话,据说是陛下说的,并且这字也是陛下题写的。”

“我听说这四个字是皇后想出来,陛下题写的。”

……

崔民干听着岭南士族的议论,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说道:“诸位里面请,我们一路见了许多学塾,丝路现在总计有五百座学塾,丝路计划要开设至少一千座学塾。”

“而这座学塾是姑臧李氏赠送给雍州府衙的,这宅子以前是姑臧李氏城中主宅之外的另一处宅子。”

“现在有学子近千名,李行之老先生亲自担任山长,房彦谦大儒担任客座山长,还有许多入房彦谦先生一般,希望能够普及教化的大儒慕名而来,客座山长,依身体情况,会不定期在雍州各地学塾讲授。”

……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魏叔玉的带领着,众人来到一处正在讲学的学社外。

“这不是李行之老先生吗?我曾来过陇右,拜谒过老先生,老先生竟然亲自讲习授业。”

“嘘!”

……

学社内,李行之并未注意到外面的情况。

“这句话出自论语哪一篇。”

“子路篇!”

“好。”

“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山长,我知道,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又说:“不要懈怠。””

“回答的好,咱们今天注重讲这个先字,先在此处做引导之意,之则是指百姓,意为引导百姓。”

“引导百姓,使其勤劳,以前的人,在解读这句话的时候,重点都在使百姓勤劳,认为百姓贫穷、天下不太平、不富裕、这样那样的乱子,都出自于百姓不够勤劳。”

“夫子曾今也这么认为,认为一切的原因都出自于百姓不够勤劳,冷漠的看待那些贫穷的人。”

“可咱们雍州的变化、陇右的变化给夫子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

“让夫子认识到,圣贤先之劳之这句话的重点在先,施政者要能够以服务的姿态,引导百姓,帮助百姓找出一条更合适,风险更小的路,带领着百姓往前走。”

……

李行之坐在胡椅上,说着说着,好像是睡着了,闭着眼睛,唇角露出笑容,语速也越来越平缓。

“你们这些小崽子,将来有人会进入各行各业,有人入仕为官,一定要记住,要肯俯下身子,去服务引导百姓,夫子老了,做不了这些事情了,夫子的遗憾只能由你们来实现了。”

“夫子虽然遗憾,却也朝闻道夕可死……”

“夫子睡着了?”

“咯咯,夫子睡着了,夫子又睡着了。”

……

坐在学社中的顽童们,看着李行之靠在胡椅上,面露微笑的闭上眼睛,都以为夫子像往日一般贪睡睡着了。

魏叔玉的脸色却变了变。

他快步冲入学社。

“李老……”魏叔玉使了使李行之的鼻息,面色不由变了变。

他连忙转身吩咐跟着他们一起的岑文倩:“文倩,马上去通知岑大人以及姑臧李家的人,李行之老先生仙逝,同时让岑大人派人去长安通知监国!”

“夫子不是睡着了吗?”

“夫子一定是睡着了!”

……

一群顽童学子凑到李行之面前,显然已经懂得生离死别是什么,说着说着,一个个眼睛不由微微变红。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忽然有清脆带着哭音的声音响起。

紧接着所有的顽童都在一起朗读山长、夫子交给他们的最后一句人生道理。

魏叔玉听着顽童们在读到先字的时候,总是会努力重重读出来。

他知道,这些孩子们或许现在还不懂这个先字为何意,但是他们一定会牢牢记住这个先字。

引导!

他起身推后几步,整了整衣服,郑重向李行之作揖鞠躬。

崔民干、岭南士族也是如此。

很快岑文本、房彦谦等大儒得到消息赶来。

岑文本看着李行之仙逝露着笑容,叹了口气,询问道:“李老离开时说了什么?”

魏叔玉悲恸答道:“李老给学子授课,讲了论语先之劳之,讲述他以前认为百姓贫穷、天下不太平、不富裕,这样那样的乱子,都是因为百姓不够勤劳所致,直到丝路变化,服务型官府推进,他才认识到,他错了,之前千百年所有解读这句话的人都错了。”

“先之劳之,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勤劳,而是在先,在引导。”

“……”

“最后李老自言自语,朝闻道夕死可矣。”

房彦谦是李行之的女婿。

此时叹了口气,郑重一拜,然后说道:“岳父朝闻道夕可死矣,虽有遗憾,他却也走到安享,他的笑容,证明了他走的是高兴的。”

“因为他把他没有做成的事情和道理,传授给了这些孩子,他们会完成他未完成之事。”

“先之劳之,千年圣贤言,至今我们才得其中真意,先之劳之,重在先!次之劳!”

岑文本心中十分感慨,回忆这与这位老先生,与吴王李恪在雍州的点点滴滴。

三人是老中青三代人,相谈盛欢,忘年交心。

吴王李恪让这位士族郡望的开明老先生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说出了这句朝闻道夕可死矣。

而他岑文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走下去,见证道路沿途的奋进,努力接近道路终点的盛世风采。

“送李老回府宅,我已经派人快马加鞭通知监国了。”

……

幽州通往辽水河畔的官道上。

一条长长的队伍踩着泥泞的地面缓缓行进。

李世民看着高悬当空,晒得人皮肤略微有些疼痛的烈日,暗暗松了口气。

总算是放晴了。

他担心先锋大军的安危,不得不冒雨前进,除了必备的粮食为,大部分粮草辎重都被扔在后边了。

这绝对犯了行军打仗的禁忌。

幸好天晴了。

而他距离辽水河畔也只剩下不到百里距离。

马上就能够与先锋汇合了。

因为暴雨的缘故,他已经连续数日没有收到先锋的情况,最新情况还是三天前传回来的。

老兄弟程咬金打下了辽东城割裂了杨万春的地盘,留下部分兵力防守辽东城,亲率大军已经返回安市。

先锋大军重新汇合,他相信,数万大军聚拢在一处,又有程咬金、侯君集这些老将,即便被围,对手三五天也别想吞下去。

是故他到并不特别担心。

李世民摸了摸袖口中的折子。

“这混球还真敢想,要用五十年,一百年彻底同化七八百万人口的辽东半岛。”李世民笑骂一句。

可任谁都能看得出,并不是责备,而是欣慰。

驾!驾!驾!

就在此时,催马声传来。

房玄龄和王珪来到他身边。

褚亮掌管粮草,并没有随大军一起行动,而是在后面。

“陛下,大军已经十分疲惫了,到了辽水接触了先锋隐患后,臣建议休整一个月,十数日阴雨天中行军,很多将士已经精疲力尽了。”房玄龄开口就劝说道。

温彦博嘴唇动了动,想要反驳,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

大军将士泡在水中行进,风寒感冒,腹泻的人数不断增加。

尽管药品跟的上,粮食也跟得上,可病和行军的劳累太折损元气和精神了。

即便是他现在都十分的疲乏。

温彦博暗暗后悔没有把杜如晦逼着随军亲征,否则就这种艰苦条件,杜如晦恐怕连辽水河畔都走不到。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嗯,就按玄龄你说的办。”

“玄龄,你们以为吴王李恪折子中所说的同化辽东半岛是否可行?”李世民忽然询问道。

“陛下万万使不得。”温彦博脸色大变,连忙说道:“虽然大唐吞半岛不是蛇吞象,可真的要彻底同化,我们也会被拖垮的。”

“还是按照以往的管理,打下辽东,进行羁縻统治,分化瓦解削弱半岛的力量,让其百年时间无法恢复。”

“这条路,是经过历朝历代检验的,而吴王的计划看似雄心勃勃,看似成功的回报很大。”

“可却有着极大风险,会拖垮朝廷。”

李世民点了点头,似乎同意温彦博的看法,温彦博说的的确有一定道理,这种老狐狸想要说服他,自然不可能无的放矢。

不过他却知道,温彦博是不想让他那个混球儿子有插手辽东半岛,再做成,出风头的机会。

话有理,目的却不纯!

李世民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沉吟道:“陛下,是否同化可以等打下辽东再说,不过吴王在折子中说的,稳扎稳打,臣十分认可,我们有实力不与高句丽打快仗,高句丽耗不起。”

“臣建议年内争取达到鸭绿水河畔,就及时收手,辽东地势平坦,也有利于我们在冬季迅速进行增兵、轮换以及粮草的储存。”

“一个冬季,我们在辽东储存足够的粮草,来年一鼓作气便可打到高句丽国都。”

房玄龄之所以避开李恪同化高句丽这个事情不谈,是不想和温彦博闹得僵持。

温彦博这个人性子火爆,心眼还有些小,一旦两人闹得太僵,温彦博会为了反对他而反对。

他希望稳扎稳打,温彦博一定鼓动快打。

这个人的性格房玄龄早摸准了。

现在一切都是战事为准。

经过十数天的大雨,大军疲惫,李世民也早发起当初一鼓作气的战略,加上李恪好几封折子递来,以及房玄龄反复建议,都劝说他稳扎稳打。

现实情况,别人的反复劝说,他也慢慢开始改变主意了。

“嗯,就按……”

“报,先锋太子急报!”

李世民听到前面快马疾驰而来斥候的声音后,不由激动着急,他已经三天不知先锋的情况了。

那可是数万大军。

数万关中健儿。

“杨万春投效,让出安市城,太子亲率先锋以及杨万春的一万大军已经开拔,太子已经命令水军奇袭太行城,为大军渡过鸭绿水,打通通道!”

李世民、房玄龄听的脸色不由瞬间大变。

房玄龄担忧道:“陛下,太冒险了,臣请求马上给太子传令,先锋大军停下来。”

“陛下,其实不用过分担心,只要传令太子,拿下太行城停下来就行了。”温彦博说道:“辽东最大的威胁就是杨万春,剪除了杨万春,辽东地区没有势力能够危险到先锋大军,太子停在太行,然后我们南北对进,犁庭扫穴,在年内彻底清理辽东所有的威胁。”

房玄龄不由微微皱眉,最终没有反对,他认为温彦博是在给太子争立功的机会。

太子率领先锋数万军队,一路打到鸭绿水,这的确是一桩大功劳。

吴王监国表现的太出色,太子也不能没有功劳,不然关陇系、太子都会发疯的。

“就按照温爱卿的意思传令给太子。”李世民想了想也答应了。

……

高句丽国都。

“什么?杨万春竟然投靠了李唐,还被封为辽东王,这个高句丽的无耻叛徒!”渊盖苏文听到杨万春叛变投降的消息后,愤怒大骂一声。

他原本想着杨万春和唐军拼,他坐山观虎斗,时机合适,一石二鸟,乘机掌控辽东。

渊盖苏文踱步徘徊。

哈哈……

片刻,忽然放声大笑,然后命令道:“杨万春,离开了你的老巢,你就是找死!传令辽东的探子,联络杨万春的将领,另外我们在辽东的亲信让开中间唐军进攻大道,向南北两边后缩,主要退往北边,一旦唐军追击就退入靺鞨人的地盘。”

“另,传令鸭绿水的太行城,丹东城,只要唐军进攻激烈,坚守几日,佯装败退撤退到北部山中!”

……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