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第225章 征辽大局定,老贼你不安好心!

大唐中枢重臣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魏叔玉风尘仆仆的走了进来。

“臣魏叔玉,拜见陛下。”魏叔玉入内后,便作揖行礼。

“免了。”李世民笑着说道,他打量着魏叔玉,新勋贵与他并肩作战平定了乱世,打下了现在的大唐江山。

像魏叔玉这群新勋贵子弟,往日混在一起,拉帮结派把长安闹得乌烟瘴气。

可自从和自家的混球儿子结义后。

改主意了。

长安已经不能满足这群热血小子们的胃口,土门关一役、河西走廊丝路、益州、岭南。

不知不觉,这些年轻人给这天下注入了一道新气象。

李世民打心底里高兴。

老兄弟陪他打天下。

老兄弟们的后代,陪着他的儿子缔造大唐盛世。

千古以来,难得有这样的佳话!

“陛下,这是吴王呈送陛下的折子。”魏叔玉拿出折子,外面用一块绸子包着,双手郑重其事的举起。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先不说折子,先给朕讲一讲岭南的事情,你们这群小崽子们做出了哪些成就。”

长孙无忌和温彦博脸色变了变。

他们最不希望李恪的功绩在朝堂上被提及。

魏叔玉当然乐意见得,他应了一声,站直了身子说道:“吴王入岭南后,联合岭南本土士族、五十四州郡守,各方强宗骁帅同时做出承诺,放下彼此间的不信任以及成见。”

“五府经略使联合岭南五十四州郡守对各部强宗骁帅承诺在一个唐律框架下……”

……

“在臣离开之前,已经有大约五十万山民在骁帅们的带领下从山中搬迁出来。”

“服务型官府也在持续推进。”

……

魏叔玉洋洋洒洒的说着,将大哥入岭南的功绩详细而有简明扼要的说完。

至于六诏之事,魏叔玉没有说。

朝廷人多嘴杂的,这个事情他需要单独向皇帝汇报。

“魏征这老不死的生了个好崽子。”

“奇了怪了,就魏征那张怂坏的臭嘴,怎么就有这个命呢。”

……

朝臣们看着魏叔玉君前奏对,言语条理有序,不由有些羡慕魏征。

魏征唇角噙着一抹笑容,一脸得意,这个时候别人越是骂他,他就越要表现的高傲。

这些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

“好,做的不错,魏征你生了一个好儿子。”李世民十分高兴,当众夸赞魏征一句。

魏征作揖一拜:“谢陛下。”

“陛下,还是听一听吴王的密折说了些什么吧。”温彦博连忙开口说道,不能让魏叔玉继续炫耀李恪的功绩了。

“依爱卿所言,辅机给大家读一读吴王的折子。”李世民吩咐道。

长孙无忌走出来。

“陛下,能否由臣亲自来读。”魏叔玉忽然开口请求道。

长孙无忌愣怔一下,有些尴尬。

继而笑着说道:“陛下,叔玉贤侄更清楚岭南吴王的心思和动态,还是由贤侄来读吧。”

“准了。”李世民高兴,大手一挥就准了。

魏叔玉郑重打开折子,略作沉吟,准备一下,大声道:“父皇钧鉴!”

“儿臣闻父皇要举国一战,报数十年前中原与高句丽之血仇,迎回葬身高句丽之中原健儿英灵。”

“……”

李世民听着混球儿子在折子里分析此战必须要打,不由有些得意,唇角微微上扬。

这个混球可是很少恭维他这个当父亲的。

房玄龄、杜如晦、褚亮等反战之人不由微微蹙眉。

长孙无忌和温彦博等人相视暗笑。

“然,国战干系重大,决定战争胜负者,绝不单纯是国力和兵力的比拼,否则前朝百万之师不会葬身高句丽穷山恶水之间。”

“……”

“渊盖苏文幕府成立时间不长不短,正处于锐意向上,内部团结的解决,此时举国战,对我朝十分不利。”

“天下虽然承平十数年,可国中矛盾依旧重重,国库充盈,父皇当痛下决心,解决朝廷内部各种矛盾。”

“百姓吃饭问题,向上流通问题等等。”

“在此期间,可派出精锐军队,对高句丽形成压迫之势,小队骑兵越过两国边界深入其中进行破坏。”

“迫使渊盖苏文始终都要保持大量兵力防备我朝。”

“另派遣使节,出使百济、新罗,迫使高句丽后方不稳。”

“派出水军将士,袭扰高句丽沿海,从陆地与海中将高句丽团团围困。”

“高句丽小国也,穷兵黩武只会让其内部百姓生活更加困顿。”

“儿臣预判,当朝用三五年改善内部重重矛盾,高句丽紧绷的这根绳子也就是要断的时候。”

“彼时渊盖苏文要么被其国内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推翻,要么只能破釜沉舟主动进攻,只要渊盖苏文的大军进入辽东平坦地区,就是其葬身之日。”

“在辽东地区歼灭渊盖苏文的精锐主力,朝廷便可长驱直入,挥攻克半岛!”

及此,魏叔玉停下来。

安静。

所有人都目光凝重的看着魏叔玉手中的折子。

可以说,李恪这份计划十分的完美。

已经完全不是单纯的战争了。

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经济封锁、对敌心理判断。

就好比如李恪分析,朝廷重压之初,渊盖苏文只会穷兵黩武增加实力,绝对不敢贸然主动发起进攻。

总之这绝对不是一份作战计划。

而是一个从各方面入手的灭国之战。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抹深深的忌惮。

房杜几人相视松了口气,听这份折子前半段,他们真的十分担心。

“陛下,吴王此计臣以为十分好,朝廷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制订一套更为详细周密的对高句丽计划。”

杜如晦开口说道:“按照这个计划执行,朝廷有九成的把握,可以将高句丽一举灭国!”

“杜大人,你是不想追随陛下亲征呢,还是太看得起高句丽了?”温彦博阴阳怪气的开口:“高句丽经过前朝的几次打击,早已国弱民疲了,还需要如此小心谨慎吗?”

“朝廷只要动用二十万精锐,一年之内就可以达到其王都,彻底平定半岛。”

“这个计划看着虽然是好,可是时间太长,吴王说三五年,就一定能在三五年内实现吗?”

“时间会让这其中多数许多的变数!”

“近年来,吐蕃蠢蠢欲动,西突厥不稳,与高昌国暗通款曲,在西域兴风作浪,朝廷的敌人还有很多,不是只有一个高句丽,如果只有一个高句丽,这个计划到也行。”

“在更远的西边,阿拉伯帝国正在不断进攻波斯,虽然我们一直在提供对波斯的只是,可从贞观十年到现在,波斯一直都没能扭转颓势。”

“陛下,解决高句丽之事要及早!”温彦博转身抱拳,作揖大声道:“杜大人如果不敢不愿随陛下亲征,臣愿意陛下!”

“老贼,你是不是就盼着杜大人早点死!”就在温彦博话音落下,魏叔玉指着温彦博忽然大骂一句。

声音之大,愤怒之深。

把朝堂众人都给吓了一跳。

“你……”温彦博怒而开口,他没想到,一个年轻晚辈都敢指着他教训,只是他还没有说出来,就被魏叔玉给打断了。

“杜大人的病情你又不是不知道,从小子站在这里,你几次三番的激杜大人随军远征辽东,你安的什么心,杜大人的身体还能艰苦辛劳行军吗?”

“杜大人要是死了,是不是对温大人你特别有好处?”

“我大哥还真没有说错,不怕坏人变老,就怕老人变坏!”

杜如晦现在可是朝堂中,唯一一个站出来替大哥仗义执言的人,魏叔玉很清楚,杜如晦不是恪党。

甚至于杜如晦与岑文本都不同。

岑杀神几乎都是摆明了要支持大哥的。

杜如晦只是出于公义为大哥说话,出于为朝廷保护人才。

可这足够了。

他们现在缺少一个能够在朝堂为大哥说话的人,所以,杜如晦无论如何也不能折损在征辽的途中。

“魏征,这就是你言传身教的好儿子是吗!”温彦博脸色紫红,不敢再直接对魏叔玉这个年轻愣头青,扭头对魏征怒道。

“够了!”

李世民愤怒的拍了拍案牍,严肃说道:“征辽之事不必再议了,魏叔玉,你回去告诉吴王李恪,让他好好在岭南待着,彻底解决强宗骁帅的问题,不要分心其他。”

“退朝!”

皇帝走了,关陇系弹冠相庆。

温彦博愤怒的瞪着魏叔玉,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房杜相视一眼,无奈的叹了口气,皇帝征辽决心早已经定了,之前只是想要朝堂人心一致罢了。

现在直接圣裁决定了。

这件事情军中悍将们支持,关陇系支持,他们想要反对都难。

魏叔玉看着温彦博离开的方向,唇角泛起一抹冷笑。

从踏入长安,听到长安城百姓的呼声,他就知道想要阻止这场国战很难了。

在岭南的大哥如果知道长安百姓的情况,恐怕也不会写这份折子了。

所以他就改变了注意。

房玄龄、杜如晦、褚亮从太极殿走出,褚亮笑着说道:“魏征家的小子是个人才,把魏征的腹黑全都给继承了,这一次,陛下亲征,杜大人你不用走了。”

“恐怕现在陛下也有些警醒了吧?”房玄龄笑着说道。

杜如晦叹了口气,无奈说道:“陛下征辽已成不可阻挡之事,我们只能考虑那个事情了,独留我一个在长安,是没有办法稳定朝局安稳的。”

闻言,房褚二人面色不有凝重。

“彦博兄今天你太急切想要让杜如晦走了。”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低声说道:“魏叔玉的那些话,陛下不会再让杜如晦跟着亲征了。”

温彦博眉毛挑了挑:“辅机,你是说,魏叔玉那个愣头青是故意的?”

长孙无忌略作沉吟琢磨,摇头道:“应该不至于,应该是他年轻气盛,看你想要把唯一能够为恪党说话杜如晦挤兑随驾亲征,所以愤怒之下脱口而出。”

“那就好,一个杜如晦,要死不死的病秧子,他留在京中也无法阻挡我们的事情,反而可以给他制造担心,留下来也能耗死他!”温彦博狠辣的建议,让长孙无忌不由微微皱眉。

当初秦王府的时候,他们把酒言欢,也是至交好友。

如今要用这种方式,送走杜如晦,长孙无忌多少有些不忍。

“辅机,政争无父子、无手足!”温彦博看出来了,提醒道。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

啪!

太极宫。

李世民回答暖阁,就把李恪的折子狠狠的扔在桌案上。

长孙无垢已经来了。

她听到魏叔玉回来,就知道一定是李恪收到了她的信。

她默默拿起折子。

李世民这时候生气的说道:“这混球,我打高句丽还不是为了他,解决内部矛盾,三五年,这个矛盾就是十年之内都别想解决的掉。”

“我活着的时候,给他把外部的仗打完,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放心解决内部矛盾。”

“混球东西!”

长孙无垢此刻也粗略的看完李恪的折子了,她缓缓放下,说道:“恪儿的文治不错,武功也不错的,土门关一役就是他打的。”

“那他也没有经历太多的战事,到时外部不安稳,内部要进行打击士族,他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他也处置不过来。”

“别以为那些人不懂以外制内的办法,一旦他把那些人逼急了,在他改革的至关时候,联合大唐的敌人压境,他能做到两头顾全吗?”

李世民说着说着,语气不由的弱了许多,被妻子莞尔笑着盯着,他没好气说道:“好,我承认,我也的确想自己开疆拓土,留给好名声给后人,可这并不是我征讨高句丽的最主要原因。”

“真的!”

长孙无垢莞尔一笑,伸手握住丈夫的手:“二哥,我相信你,你是想要解决掉所有不安的外部敌人,将来让恪儿有足够宽松的外部条件,来解决朝廷内部的隐患和矛盾,安安稳稳的进行改革。”

“可是叔玉那孩子在朝堂被温彦博激怒,他的话,你就没有一丝警醒吗?”魏叔玉在朝堂怒骂温彦博的话,让长孙无垢猛然警醒。

“为什么这一次兄长他们赞同征讨高句丽,为什么温彦博想要杜如晦也随军。”

“你御驾亲征,承乾就要监国,房杜离开,整个朝堂就全都是关陇系了。”

李世民的神色变得凝重。

“让恪儿回来监国吧,承乾随你亲征。”长孙无垢建议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哪有那么容易,承乾是太子,监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那混球才被我下旨三年不得回京,何况辅机他们不会让他回来监国的。”

“王德,传房杜。”李世民向外面喊了一声。

等王德离开,长孙无垢嗔怪瞪了眼丈夫:“你是想要两位宰辅在朝堂上给恪儿摇旗呐喊是吧,刚刚他们反对你亲征,反对此时国战,你对他们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现在又要求着人家办事,你长的开口吗!”

“这不是还有观音婢你吗,你对两个老兄弟说一说,你想让承乾随我亲征历练,只要是承乾动了,一切都好操作了,这样我就不用尴尬了,他们也不会知道我们在培养恪儿那混球。”李世民笑着握住妻子的手说道。

长孙无垢听的无奈白了眼丈夫。

从秦王府开始,她就没少给丈夫做这种化解尴尬的事情。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