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剑仙 长孙星渊 第十一章 独孤求败 上

小说:剑仙 长孙星渊  作者:21076  回目录  举报

杨过听它鸣声之中甚有友善之意,於是慢慢走近,笑道:「雕兄,你神力惊人,佩服佩服。」

丑雕低声鸣叫,缓步走到杨过身边,伸出翅膀在他肩头轻轻拍了几下。杨过见这雕如此通灵,心中大喜,也伸手抚抚它的背脊。

丑雕低鸣数声,咬住杨过的衣角扯了几扯,随即放开,大踏步便行。杨过知它必有用意,便跟随在後。丑雕足步迅捷异常,在山石草丛之中行走疾如奔马,杨过施展轻身功夫这才追上,心中暗自惊佩。那雕愈行愈低,直走入一个深谷之中。又行良久,来到一个大山洞前,丑雕在山洞前点了三下头,叫了三声,回头望著杨过。

杨过见它似是向洞中行礼,心想:「洞中定是住著什麼前辈高人,这巨雕自是他养驯了的,这却不可少了礼数。」於是在洞前跪倒,拜了几拜,说道:「弟子杨过叩见前辈,请恕擅闯洞府之罪。」待了片刻,洞中并无回答。

那雕拉了他的衣角,踏步便入。眼见洞中黑黝黝地,不知当真是住著武林奇士,还是什麼山魈木怪,他心中惴惴,但生死早置度外,便跟随进洞。

这洞其实甚浅,行不到三丈,已抵尽头,洞中除了一张石桌、一张石凳之外更无别物。丑雕向洞角叫了几声,杨过见洞角有一堆乱石高起,极似一个坟墓,心想:「看来这是一位奇人的埋骨之所,只可惜雕儿不会说话,无法告我此人身世。」一抬头,见洞壁上似乎写得有字,只是尘封苔蔽,黑暗中瞧不清楚。打火点燃了一根枯枝,伸手抹去洞壁上的青苔,果然现出三行字来,字迹笔划甚细,入石却是极深,显是用极锋利的兵刃划成。看那三行字道:

「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下面落款是:「剑魔独孤求败。」

不亦悲乎

不亦悲乎

杨过将这三行字反来覆去的念了几遍,既惊且佩,亦体会到了其中的寂寞难堪之意,心想这位前辈奇士只因世上无敌,只得在深谷隐居,则武功之深湛精妙,实不知到了何等地步。此人号称「剑魔」,自是运剑若神,名字叫作「求败」,想是走遍天下欲寻一胜己之人,始终未能如愿,终於在此处郁郁以没,缅怀前辈风烈,不禁神往。

低回良久,举著点燃的枯枝,在洞中察看了一周,再找不到另外遗迹,那个石堆的坟墓上也无其他标记,料是这位一代奇人死後,是神雕衔石堆在他尸身之上。

他出了一会神,对这位前辈异人越来越是仰慕,不自禁的在石墓之前跪拜,拜了四拜。那神雕见他对石墓礼数甚恭,似乎心中欢喜,伸出翅膀又在他肩头轻拍几下。

杨过心想:「这位独孤前辈的遗言之中称雕为友,然则此雕虽是畜生,却是我的前辈,我称它为雕兄,确不为过。」於是说道:「雕兄,咱们邂逅相逢,也算有缘,我这便要走。你愿在此陪伴独孤前辈的坟墓呢,还是与我同行?」神雕啼鸣几声,算是回答。杨过却不懂其意,眼见它站在石墓之旁不走,心想:「武林各位前辈从未提到过独孤求败其人,那麼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人物。这神雕在此久居,心恋故地,自是不能随我而去的了。」伸臂搂住神雕脖子,与它亲热了一阵,这才出洞。

他生平除与小龙女相互依恋之外,并无一个知已好友,这时与神雕相遇,虽是一人一禽,不知如何竟是十分投缘,出洞後颇有点恋恋不舍,走几步便回头一望。他每一回头,神雕总是啼鸣一声相答,虽然相隔十数丈外,在黑暗中神雕仍是瞧得清清楚楚,见杨过一回头便答以一啼鸣,无一或爽。

杨过突然间胸间热血上涌,大声说道:「雕兄啊雕兄,小弟命不久长,待郭伯伯幼女之事了结,我和姑姑最後话别,便重来此处,得埋骨於独孤大侠之侧,也不枉此生了。」说著躬身一揖,大踏步便行。

‥‥‥‥‥‥‥‥‥‥‥‥‥‥‥‥‥‥‥‥‥‥‥‥‥

这一日见洞後树木苍翠,山气清佳,便信步过去观赏风景,行了里许,来到一座峭壁之前。那峭壁便如一座极大的屏风,冲天而起,峭壁中部离地约二十馀丈处,生著一块三四丈见方的大石,便似一个平台,石上隐隐刻得有字。极目上望,瞧清楚是「剑冢」两个大字,他好奇心起:「何以剑亦有冢?难道是独孤前辈拆断了爱剑,埋葬在这里?」走近峭壁,但见石壁草木不生,光秃秃的实无可容手足之处,不知当年那人如何攀援上去。

瞧了半天,越看越是神往,心想他亦是人,怎能爬到这般的高处,想来必定另有妙法,倘若真的凭藉武功硬爬上去,那直是匪夷所思了。凝神瞧了一阵,突见峭壁上每隔数尺便生著一丛青苔,数十丛笔直排列而上。他心念一动,纵身跃起,探手到最底一丛青苔中摸去,抓出一把黑泥,果然是个小小洞穴,料来是独孤求败当年以利器所挖凿,年深日久,洞中积泥,因此生了青苔。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2张)

心想左右无事,便上去探探那剑冢,只是胜下独臂,攀挟大是不便,但想:「爬不上便爬不上,难道还有旁人来笑话不成?」於是紧一紧腰带,提一口气,窜高数尺,左足踏在第一个小洞之中,跟著窜起,右足对准第二丛青苔踢了进去,软泥迸出,石壁上果然又有一个小穴可以容足。

第一次爬了十来丈,已然力气不加,当即轻轻溜了下来,心想:「已有二十多个踏足处寻准,第二次便容易得多。」於是在石壁下运功调息,养足力气,终於一口气窜上了平台。见自己手臂虽折,轻功却毫不减弱,也自欣慰,只见大石上「剑冢」两个大字之旁,尚有两行字体较小的石刻: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於天下,乃埋剑於斯。

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杨过又惊又羡,只觉这位前辈傲视当世,独往独来,与自己性子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说到打遍天下无敌手,自己如何可及。现今只馀独臂,就算一时不死,此事也终身无望。瞧著两行石刻出了一会神,低下头来,只见许多石块堆著一个大坟。这坟背向山谷,俯仰空阔,别说剑魔本人如何英雄,单是这座剑冢便已占尽形势,想见此人文武全才,抱负非常,但恨生得晚了,无缘得见这位前辈英雄。

杨过在剑冢之旁仰天长啸,片刻间四下里回音不绝,想起黄药师曾说过「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之乐,此际亦复有此豪情胜慨。他满心虽想瞧瞧冢中利器到底是何等模样,但总是不敢冒犯前辈,於是抱膝而坐,迎风呼吸,只觉胸腹间清气充塞,竟似欲乘风飞去。

忽听得山壁下咕咕咕的叫了数声,俯首望去,只见那神雕伸爪抓住峭壁上的洞穴,正自纵跃上来。它身躯虽重,但腿劲爪力俱是十分厉害,顷刻间便上了平台。

那神雕稍作顾盼,便向杨过点了点头,叫了几声,声音甚是特异。杨过笑道:「雕兄,只可惜我没公冶长的本事,不懂你言语,否则你大可将这位独狐前辈的生平说给我听了。」神雕又低叫几声,伸出钢爪,抓起剑冢上的石头,移在一旁。杨过心中一动:「独孤前辈身具绝世武功,说不定留下什麼剑经剑谱之类。」但见神雕双爪起落不停,不多时便搬开冢上石块,露出并列著的三柄长剑,在第一、第二两把剑之间,另有一块长条石片。三柄剑和石片并列於一块大青石之上。

杨过提起右首第一柄剑,只见剑下的石上刻有两行小字: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再看那剑时,见长约四尺,青光闪闪的利器。他将剑放回原处,会起长条石片,见石片下的青石上也刻有两行小字: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杨过心想:「这少了一把剑,原来是给他抛弃了,不知如何误伤义士,这故事多半永远无人知晓了。」出了一会神,再伸手去会第二柄剑,只提起数尺,呛啷一声,竟然脱手掉下,在石上一碰,火花四溅,不禁吓了一跳。

原来那剑黑黝黝的毫无异状,却是沉重之极,三尺多长的一把剑,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战阵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数倍。杨过提起时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会起,这次有了防备,会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当一回事。见那剑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心想:「此剑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灵便?何况剑尖剑锋都不开口,也算得奇了。」看剑下的石刻时,见两行小字道:

合并图册

合并图册(3张)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杨过喃喃念著「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但想世间剑术,不论哪一门哪一派的变化如何不同,总以轻灵迅疾为尚,这柄重剑不知怎生使法,想怀昔贤,不禁神驰久之。

过了良久,才放下重剑,去取第三柄剑,这一次又上了个当。他只道这剑定然犹重前剑,因此提剑时力运左臂。那知拿在手中却轻飘飘的浑似无物,凝神一看,原来是柄木剑,年深日久,剑身剑柄均已腐朽,但见剑下的石刻道:

「四十岁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

他将木剑恭恭敬敬的放於原处,浩然长叹,说道:「前辈神技,令人难以想像。」心想青石板之下不知是否留有剑谱之类遗物,於是伸手抓住石板,向上掀起,见石板下已是山壁的坚石,别无他物,不由得微感失望。[1]

《笑傲江湖》

只见风清扬屈起手指,数道:「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泽是一变,水火是一变。乾坤相激,震兑相激,离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

…………………………

风清扬道:「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独孤九剑”是一种很容易达到“无招”境界的剑法,但达到“无招”的境界后又会如何呢,令狐冲在未学“独孤九剑”前就曾问过风清扬一个颇有创见性的问题:如果对敌的双方都达到了“无招”境界会产生怎样的情况?风清扬显然是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为了不致被后辈小儿问倒而显得很没面子,就以一句“当今之世,这等高手是难找得很了”敷衍搪塞过去了(这位太师叔显然是很不负责任的),就因为这句话令狐冲日后可吃了大苦头与东方不败的一战几乎送掉小命。

…………………………

此时令狐冲所遇的,乃是当今武林中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武功之强,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议的境界,一经他的激发,「独孤九剑」中种种奥妙精微之处,这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孤求败如若复生,又或风清扬亲临,能遇到这样的对手,也当欢喜不尽。这实在是,体现出了独孤求败的寂寞与苍凉心境,而使这「独孤九剑」,除了精熟口诀剑术之外,有极大一部分依赖使剑者的领悟,武功越多戾气越重,一到自由挥洒、更无规范的境界。攻和守只不过是相对来说,只是理念而已。有些招式本就一攻一守,一环一扣,攻中带守,守中带攻。

《鹿鼎记》

第二十三回天生才士定多癖君与此图皆可传

澄观正自惶惑失措,忽然听得韦小宝发笑,登时面红过耳,心道:“师叔笑我不识得这女施主的奇妙招数,只怕要请她来当般若堂的首座。”一回头,见他神色痛苦,更感歉仄:“师叔心地仁厚,要我将首座之位让了给这位女施主,这话一时却说不出口。”但见那女郎拳脚越来越乱,心想:“古人说道,武功到于绝指,那便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说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又有位令狐冲大侠,以无招胜有招,当世无敌,难道……难道……”

所持装备编辑

剑冢中,埋的是毕生几个阶段中用过的几柄剑。

第一柄是青光闪闪的利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第二柄紫薇软剑「因误伤义士不详,乃弃之于深谷。」

第三柄是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之前恃之横行天下。

第四柄是已腐朽的木剑,「四十岁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

人物背景编辑

独孤求败的背景资料,大多片段来自《神雕侠侣》。金庸并未著墨其的出生年代,杨过认为连当今高手也未提起过,恐怕是百多年前以上的人,且神雕既然名为神雕,那么顾名思义,能活个几百年本就不足为奇,况且在神雕一书中也曾隐约的提到神雕年龄很高。

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

金庸在散文有提到独孤求败是鲜卑人,改个名叫求败,但却总没有败过。

他的一生,在其墓前、剑冢中的留言中可窥一二:

“纵横江湖三十馀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持之横行天下。

四十岁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

此外,剑冢外刻有以下字句: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於天下,乃埋剑於此。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

独孤求败於晚年隐居深山,与一只巨雕(即後称的神雕)为伴。此雕与独孤求败长久相处,记得了一些进退扑击的方法,後来以此与杨过过招,启发杨过领悟使重剑法门。

关于其人编辑

独孤求败是金庸小说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分别在《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中出现。令狐冲和杨过通过他的一技最终成为超一流高手的。但他的出身年代和身平事迹却未见交代,仅在他的遗言中约略提及,关于他的身世之谜一直众说纷纭。依在下愚见,王重阳不是独孤求败,因为《笑傲江湖》中“传剑”这一回说道:令狐冲一呆,低声道:“啊哟,天亮啦。”风清扬叹道:“只可惜时刻太过迫促,但你学得极快,已远过我的指望。这就出去跟他打罢!”令狐冲道:“是。”闭上眼睛,将这一晚所学大要,默默存想了一遍,突然睁开眼来,道:“太师叔,徒孙尚有一事未明,何以这种种变化,尽是进手招数,只攻不守?”风清扬道:“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果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令狐冲喃喃的道:“独孤求败,独孤求败。”想象当年这位前辈仗剑江湖,无敌于天下,连找一个对手来逼得他回守一招都不可得,委实令人可惊可佩。

独孤九剑编辑

总诀式

「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泽是一变,水火是一变。乾坤相激,震兑相激,离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

破剑式

破解普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法。

破刀式

破解单刀、双刀、柳叶刀、鬼头刀、大砍刀、斩马刀种种刀法。

破枪式

破解长枪、大戟、蛇矛、齐眉棍、狼牙棒、白蜡杆、禅杖、方便铲种种长兵刃之法。

破鞭式

破解钢鞭、铁锏、点穴橛、枴子、蛾眉刺、匕首、板斧、铁牌、八角槌、铁椎等等短兵刃。

破索式

破解长索、软鞭、三节棍、链子枪、铁链、渔网、飞锤、流星等等软兵刃。

破掌式

破解拳脚指掌上的功夫,将长拳短打、擒拿点穴、虎爪、铁掌,诸般拳脚功夫尽数包括内在。

破箭式

总罗诸般暗器,练这式时,须先学听风辨器之术,随机应变的击开敌人发射来的种种暗器,亦可借力反打,以敌人射来的暗器反射伤敌。

破气式

破解身具特殊内功对手而用。

武学秘技编辑

独孤求败的武学,一生境界分为利剑、软剑、重剑、木剑、无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而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书中曾有描述及传承的有两项:重剑法门及独孤九剑。

重剑法门:

神雕侠侣中,杨过在神雕的引导下,摸索到使重剑的法门,悟得了许多顺刺、逆击、横削、倒劈的剑理。以此使剑,无坚不摧,剑上自不必有锋。重剑的哲学是:越是平平无奇的剑招,对方越难抗御(即为无招境界)。比如挺剑直刺,只要劲力强猛,威力远比玉女剑法等变幻奇妙的剑招更大。但若非使用比平常长剑重数十倍的重剑,这门剑法也施展不出,寻常利剑只要轻轻一抖,劲力未发,剑刃便早承受不住而断了。

此乃是独孤求败其30-40岁之间所使,得以横行天下的剑法。

由於重剑须以强大内力方能施展,故此杨过在悟剑过程中,也在神雕的指引下,跟随独孤求败修习内力的过程修练。先是持玄铁重剑抗衡山洪与流石,既练剑又练气。後来换持木剑在山洪、大雪中修练。最後手持木剑进入大海怒涛习剑,刺击之声由轻至响,反覆七次,终於欲轻则轻,欲响则响,在海潮中迎波击刺,剑上所发劲风已可与扑面巨浪相拒。

关於此种修练之法得来的内力,书中藉一灯之口描述:「但觉杨过啸声过於霸道,使的不是纯阳正气,但自己盛年之时,也没这等充沛的内力。杨过内力之刚猛强韧,实非当世任何高手所能及」。

五剑境界编辑

利剑无意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利剑级就是借助利剑的锋利再把招式发挥到极致,同时速度、内力、意识也同步提高;独孤九剑武学理论的核心是无招胜有招(意思是不拘束、不拘泥于招式以最简单、最直接、最精准的招是来击败对手),招式简单、直接、精准;非任何招式可及,而且速度很快、意识超卓(发现对手破绽、自我判断出招、反应速度极快等等)且内力较高。

令狐冲所使用的独孤九剑就属于(利剑级)层次,招式达到极致;意识超前、速度一流、但对内力的依赖较少。笑傲江湖原文也有风清扬对令狐冲说:上乘剑法?你离上乘剑法还差很远,照此练得一二十年,就可以与一流高手争个高下,到时就可多胜少败了。独孤九剑所述的体系,就是独孤求败的武学体系;也是独孤求败的剑术体系,更是独孤求败的人生经历体系;是一种成长与超脱,一种对自然与生命的体悟。

这个时期应当是独孤九剑初创的阶段,独孤求败凭借着无招胜有招这层武学招式上的绝诣纵横河朔并以宝剑之锋利、出剑之精准、出手之快捷、料敌之机先、觑敌之缺漏而所向无敌。

然后在不断的比武决斗中不停汲取着武学与实战上的经验,从而使他手上的独孤九剑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独孤九剑第一剑总诀式之所以有三千余字的口诀,也应当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然后在历时多年的仗剑江湖生涯中不断累积而成的。独孤九剑。这门剑法与世间的绝大多数剑法都全然不同。世上的大部分剑法,都有着招式套路在其中,而这门独孤九剑却并无固定的招式,且是专为破解别的招式而创。

软剑无常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

软剑因其剑身柔软如绢,力道不易掌握运用之故,非精于此道者绝难自如运用。独孤求败在二十岁后改用软剑,便是看中软剑之轻便柔韧,纵使有时一击不中,只要反手迅速一抖,或者内劲即刻一催,软剑便可如长鞭灵蛇一般立即追击敌人,让本来已经被独孤九剑猛攻弱点的对手愈加防不胜防,难以为继。

在这个境界时,使剑要

悔恨不已;弃之深谷

悔恨不已;弃之深谷

在迅猛凌厉之余,再通过每一招每一式乃至每一剑的奇幻变化以及软剑善变无常的奇诡路数连续攻击对手。而所谓“软剑无常”,就是在招式已经发挥到极致的基础上再追求变化的极致。通过劲力和内功的运使控纵,软剑出招形态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心意千变万化,任意转换,再加上独孤九剑无招无迹,觑敌出剑的攻击模式,宛然就成了一个永远都能翻陈出新的招式源泉,无常无端,玄乎离奇。也可能是由于独孤求败的软剑快得太过迅疾无常,致使他在盛年之时因为收招不及引发了一生引以为罪过的“误伤义士”事件。而这,可能就是人生的无常吧。

此后,独孤求败以“误伤义士不祥”为由,弃爱剑于深谷之中。在使用紫薇软剑的这十年中,他在武学上无招胜有招,在剑术上千变幻无常,在武学招式的精微变化上,已达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极点。接下来他所用的这把剑,则是那把大名鼎鼎,堪称金庸小说第一神兵的“玄铁重剑”,而这把剑,还将迎接他完成一个返璞归真的质变。

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重剑时期相比于软剑是一种质的飞跃,是以奇诡无常的出招手段转换为凭借自身功力硬拼取胜的质变。到了这个时期,独孤求败其内力开始大幅凌驾于对手之上,再加上一把堪称金庸第一神兵的玄铁重剑;纵使平平无奇的一剑也能发挥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极大威力,如此使剑,不论对手如何使招、武功中有没有破绽,只需径直挥出一剑;但教劲力胜过对方,便能达到一力破十会的显著效果。所谓的重剑剑术,就是以最简单、最直接、最刚猛、最强悍的方式正面来击败对手。

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教郭靖以降龙十八掌对付桃花落英掌(三联版为落英神剑掌)的方法时所言:“因此你要破她这路掌法,唯一的法门就是压根儿不理会她真假虚实,待她掌来,真的也好,假的也罢,你只给她来一招‘亢龙有悔’。她见你这一招厉害,非回掌招架不可,那就破了。”洪七公所言之事恰好可以印证威猛重剑胜过百变软剑之说。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就是说不需要过多繁复的技巧,只要力量够强,威力够猛,在相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就足以能克敌制胜,战胜对手。

根据《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所载原文:(杨过)...想到独孤求败在青石上所留“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其中境界,实远胜世上诸般最巧妙的剑招。他和神雕搏击之时,凝思剑招的去势回路,但觉越是平平无奇的剑招,对方越难抗御。比如挺剑直刺,只要劲力强猛,威力远胜玉女剑法等变幻奇妙的剑招。

木剑无俦

在持重剑横行于天下之后,独孤求败之后所能做的就只有去超越他自己的巅峰和极限。而他所采取的方法就是将武功高手「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的极高境界衍生到极致,是以有了在剑术威力上不逊于使动玄铁重剑之时的“木剑无俦”。

轻飘飘的木剑要能以轻制重只有两途:一是剑法精奥,以快打慢;一是内功充沛,恃强克弱。而从杨过在剑冢荒谷击刺雪花和后来在东海之滨修习木剑的过程与结果来看,他也的确做到了将前二者融而为一的程度。

有人说杨过的木剑是练错的。认为木剑应当像张三丰的太极剑一样无滞于行迹、从心而所欲,用以柔克刚之法来对敌制胜。但正如周伯通在《射雕英雄传》中第十七回所言:“虽说柔能克刚,但如你的降龙十八掌练到了洪七公那样,我又克不了你啦。”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是天下至刚,周伯通的空明拳是天下之至柔。只因其时周伯通功力略逊洪七公一筹,才会造成柔不能克刚的情况。

不过若是功力上周胜于洪,那结果便会反将过来。由此可见刚柔之强弱全在于二者势道之多寡,优者胜而劣者败。本身却并无强弱之分,恰如阴阳分两极万事皆有正反两面一般。张三丰的木剑诚然是一种至柔的练法,但独孤求败的木剑却又是另一种至刚的剑法。二者都没有错,只不过前者内劲成圈、招无所滞;后者劲力雄浑、威力无俦,各为武学中的刚柔两极而已。

正如杨过在重剑初成之时所悟:“将来内力日长之后,所用之剑便可日轻,终于使木剑如使重剑,那只是功力自浅而深,全仗自己修为,至于剑术,却至此而达止境。”他所练的正是至刚至强的那一路剑法。如何证明他所练未错?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若是练张三丰一路的至柔剑术在僻静无人的练功房或荒谷练岂不比不时有行人来往,又相距二月脚程的东海之滨要好得多?而在大自然汹涌海潮的冲击下,除了使出比之更强的刚猛劲力与之相抗之外还能有其它方法可以取巧吗?作为亲眼见证独孤求败修炼木剑全过程的神雕,它绝对是从头到尾完全清楚这门剑法的习练状况的。

所以他不顾杨过北上之意强拉硬逼,将他带到东海之滨;又赶其下海,令其习剑。督工严厉之极,直到杨过在六年后大致达到当年独孤求败练成木剑的水平后才随他离开海滨并行走于江湖之间。有人可能又要说神雕后来打不过功力大进的杨过,是以只能任其胡为。但神雕又何必一定要动武才能劝服杨过?它虽然不能说话,但还是有一张嘴可以大声长鸣;只要它觉得杨过所练于自己记忆中剑魔剑术有所出入,尽可以在其练剑时捣乱瞎闹;或纵声长鸣不止或摇头拍翅不停,多的是干扰之法啊。

另外抛开故事本身就从金庸大师的原意而言,也不可能将自己的小说主角写出练剑误入歧途的可笑之事。因此杨过在神雕依法指导,严厉督工情况下修习而得的木剑确确实实便是独孤求败当年修习的剑法无疑!

网络游戏《独孤九剑》中的独孤求败

网络游戏《独孤九剑》中的独孤求败

还有人说杨过在襄阳大战金轮时后悔自己没带玄铁剑对敌是以断定他还在重剑之期,如此判断可谓过于片面。木剑胜重剑的根由乃在于力量上更胜一筹的同时还可以凭借着兵器上的轻捷,在速度上亦凌驾于使重剑之时。两者所比较的对象也当是指自身在两个境界初成时的武功,并非是同一个时期的横向对比。不然以对击刺之威的加成而论,堪称是金庸小说第一神兵的玄铁重剑怎会比不上区区一把随手可以削制而成的木剑?而证明木剑击刺之威足以胜过重剑时期的表现可以从杨过在不同时期对神雕的三次对决中找到:

重剑即将练成的杨过对战神雕的表现(离练成还差一次下山洪)“过得月余,竟勉强已可与神雕惊人的巨力相抗,发剑击刺,呼呼风响,不禁大感欣慰。”——《神雕侠侣》第二十六回

海边修炼木剑不到一月:“似此每日习练两次,未及一月,自觉功力大进,若在旱地上手持木剑击刺,隐隐似有潮涌之声。此后神雕与他扑击为戏,便避开木剑正面,不敢以翅相接。”——《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

海边修炼木剑六年,神功练成:“这时候杨过手仗木剑,在海潮中迎波击刺,剑上所发劲风已可与扑面巨浪相拒,神雕纵然力道惊人,也已挡不住他木剑的三招两式。”——《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

从勉强战平神雕到三招两式令对方抵挡不住,杨过在这两个时期功力进步非常之大;而这正是不断持木剑抗击海潮巨浪的修炼之法给他的功力带来的巨大增益,终于使用木剑时生出的威力胜过了用神兵之时。由此可见,独孤求败的木剑之术的功力境界相比于重剑时期是一个质的提升,海潮的险恶相比于荒谷的山洪还要更胜一筹:“潮水之力四面八方齐至,浑不如山洪般只自上冲下...”《神雕侠侣》中重剑大成的杨过初入海潮时便“累得脸色苍白”,于此可知两个境界功力差距之大。也难怪独孤求败不远千里也要到此处修炼剑术,练成后的木剑能做到“树断而剑不断”、“在海潮中迎波击刺,剑上所发劲风已可与扑面巨浪相拒。”是

谓“木剑无俦”!

无剑无招

在功力方面:此时的独孤求败已经功力通玄,达到了金庸武侠功力所能及的最高境界。参照杨过木剑之功后掌力可与怒涛海潮的大自然之力相抗衡的例子,这时独孤求败的修为境界只有更加高深精湛。此刻他若出招,随手凭空虚点挥刺,就能发挥当年持玄铁重剑之时的威力。以如此威力之剑气,再加上他早年便已悟得并融会贯通的无招胜有招之法。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无剑无招”。

相比于以往,无剑时期的进攻手段乃是通过徒手发动剑气来攻敌制胜。以剑气攻敌相比于以实剑攻敌,最大的优势便是出手的速度。《天龙八部》中描述段誉无形有质的六脉神剑时,就曾写道:“使剑全仗手腕灵活,但出剑收剑,不论如何迅速,总是有数尺的距离,他以食指运那无形剑气,却不过是手指在数寸范围内转动,一点一戳,何等方便?”然而段誉之剑气的威力尚不足以穿土墙,和独孤求败无剑期至少可与海潮之力相抗的内劲(参照木剑期掌法的威力)自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六脉神剑尚自依靠招数的威力,也不及早已无招的独孤求败这般使剑随心所欲,不着痕迹。但就二人出招形式而言,却应当都是这般凌空虚刺的戳点路数。如此使剑,出手来回的移动单位从数尺急剧缩短为了数寸。相较于以外,难道不是无剑更胜过有剑吗?

“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有人或许会以“渐进于”三字为据,认为独孤求败一生都未能达“无剑”之境;然而不要忘记这里是“剑冢”,已经无剑了就犯不着在木剑旁加上“五十岁后无剑”云云之语,若真如此,反而就变成了“做秀”。以独孤求败之豪情气概,岂屑为乎?

在境界方面:独孤求败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无剑就是心中不存杀念,仁慈地对待敌人。但无剑的具体方式是什么?就是——无形气剑!而无形气剑却是所有武功里杀伤力最强的!为什么天下“最不杀”的剑道,却拥有着天下“最杀生”的力量?!“不杀”是一极,“杀”是另一极,两极对立统一,循环往复,互为条件,互为转化,杀就是不杀,不杀就是杀,杀与不杀,一念之间,可杀可不杀,不必执着……。至人无己,独孤求败炼的不仅是剑术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不依靠外物而逍遥游于天地,这就是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剑无论削铁如泥还是不堪一折,都不过外物,剑术最高的境界便是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因为无招可破,无剑可击,而且他本身已经可化为剑,则世间再无任何武学是他所不能理解,所不能修习的。世间武学对他,再无任何秘密可言。

刚刚说到无剑,看官肯定会觉得,我应该是在说“无招”,而不是说“无剑”。您错了,我就是在说无剑。但是您也没完全错,因为无剑和无招,其实是一致的。我们知道,金庸先写了《神雕侠侣》,那时候想出了“无剑胜有剑”。直接影响到的作家就包括古龙。古龙在此基础上,想到了“无招”。他的“无招”真的是没有招。平平无奇、随随便便的出手,便能置对手于死地。金庸正是受到了启发,在古龙的“无招”的基础上,想到了“无招胜有招”。因此,若论前后顺序,当然是“无招”在“无剑”之后。但是,要说非要比较出哪个更厉害,我觉得,

神雕侠侣;张丹峰饰演的独孤求败

神雕侠侣;张丹峰饰演的独孤求败(9张)

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因为,“无招”和“无剑”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只是走的路不同,却没有高低上下之分。“无剑”讲究的是收放自如的人生境界,是心中不再执著于一草一木,而是师法自然、存乎一心,想用什么兵器就用什么兵器,想不用就不用。是一种人到老年,寂寥无欲的人生态度。既然无欲无求,有没有剑,又有什么分别?同样,“无招”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这是一种经历过无数风浪、最后云淡风消之后的惆怅。最后返璞归真,做到逍遥快活、任意遨游。这时候,还有什么追求的?自由洒脱,不过是形式,真正追求的已然是那不可捉摸的虚空境界。因此,有招无招,又有何分别?有招既是无招,无招既是有招。无招无剑合二为一,便是金庸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物我两忘,任意遨游。无招无剑,亦可说是人生和武学的最高的境界。于是我们便能理解了,为什么当令狐冲谢过风清扬传授上乘剑术的时候,风清扬会用凄凉寂寞的口吻笑他还差的远。这时候的令狐冲追求自我、肆意妄为,还到不了太虚任遨游的境界。剑法,自然也就差得多了。当然,风清扬也不见得就到了这个境界--相信风清扬早就弃剑了。但是,他的弃剑和独孤求败的弃剑截然不同。风清扬被世事伤透了心,因此遁世逃避。他在弃剑的同时也放弃了他的人生,他是被动的弃剑。而独孤求败不同。他埋剑是因为他找不到用剑的理由,世上也没人再值得他用剑,因此选择了“无剑”,可以说,他是主动的埋葬了爱剑。言归正传,继续说“无招”。“无迹可

寻”既为“无招”。这是独孤求败一生的总结,也是他人生态度的总结,当然,更加是金庸所希望的人生态度。来时是空,去亦空。

求收藏求鲜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剑仙 长孙星渊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