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青城遗恨 第八章:段兴智求助天龙寺

小说:青城遗恨  作者:笑剑书狂  回目录  举报

大理段氏以佛治国,举国崇僧敬佛: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故有“妙香佛国”之称。

国中大事也均有高僧参与决策,任何灾祥祸福,都关系到当朝帝王。国家一旦出现某种灾祸征兆,国民便相传是帝王孽障缠身,只有出家,才能消灾免难,大理多位皇帝退位为僧也与此有关。历任皇帝在位时,都大兴佛寺,“南帝”一灯大师在位期间曾修筑60余座寺院。大理国内“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伽蓝殿阁三千堂,般若宫室八百处”,可见佛寺之多。一众寺院中论到寺庙宏大、香火鼎盛的,便首推天龙寺。

天龙寺也称崇圣寺,位于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和峰之北,始建于大唐开元年间,东对洱海,西倚苍山,极占形胜。大理历代皇帝中有九位在崇圣寺出家,是以天龙寺便是大理段氏皇家寺院,每到年节庆典段氏皇族便到寺中上香礼佛,或是请天龙寺高僧到皇宫中做客讲佛。因有皇帝在此出家,皇室子孙为尽孝道更屡有赏赐扩建,使天龙寺极尽奢华富丽。大理国民无论贵贱皆往天龙寺烧香请愿,寺内香火兴旺,僧众千余人。寺内存有五大重器:崇圣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当世。其中,三塔高耸,远远可见。建极大钟建于南诏年间,钟身巨大,钟声在国都境内皆能听到。

天龙寺与都城相距不远,不多时段兴智与皇子车驾已到佛寺山门之外。天龙寺山门高大,远处三塔峙立,金碧交辉。

早有僧人在寺外迎候,见皇帝与皇子下车纷纷施礼见驾,段兴智命车驾在外侯旨,只带两个侍从和许统领及四名侍卫入内。走到寺门处,一位身形壮硕身穿袈裟的禅师领数名僧人迎候,正是上次宝船夜宴上的天放禅师,天放禅师是天觉方丈师弟,性情豪爽,寺内一应送往迎来均由天放禅师出面。

禅师微笑施礼道:“见过陛下、皇子殿下,两位远来劳苦,今日到天龙寺为本寺增色不少。”

段兴智带皇子还礼:“天放禅师客气,今日带皇儿突然造访,未早通报实属冒昧,禅师见谅”

寒暄之后禅师带众人入内堂奉茶。

礼茶之后,天放禅师说道:“多日未见,殿下长大不少。观殿下相貌:眉宇开阔,隆准朗目,长面阔口,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段乾知道禅师是说自己,但是完全不懂是何意思,只是眨眼。

段兴智哈哈一笑:“禅师过奖了,今日便是带皇儿来上香礼佛,求观音大士保佑皇儿健壮安康,福泽绵长”

天放禅师说道:“小皇子必能得我佛护佑,长大成人。贫僧有薄礼一份,想赠予皇子殿下,请殿下不弃收下”说着,命人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件锦绣的衣服,天放禅师又拿起展开:是一件孩童对襟短衫,上面绣有一尊佛像,佛像下有许多文字。

段兴智连忙推辞:“让大师破费,弟子怎敢。”

天放禅师呵呵笑道:“陛下,此乃我与方丈师兄商议过后送与皇子的启蒙礼。衣服上绣有我佛真言,佛像下绣有段氏一阳指口诀心法。皇子穿上时,可保佑他健康长大,脱下时可熟记口诀,习练心法。皆因陛下自小不爱习武,方丈担心小皇子也随陛下重文轻武,则我段氏绝学怕要没落,才想赠送此礼”

段兴智颇为感激,赶忙命段乾行礼收下:“快谢过天放禅师与方丈大师”,段乾依命行礼。

“说来惭愧,弟子自小懒惰,段家传世武功都荒废了,禅师与方丈如此费心,弟子也当督促皇儿勤学苦练,早日精通我段氏绝学”,说完又客套几句。

想起此行目的,便对天放禅师行礼道:“弟子今日尚有要事求见方丈,请禅师务必代为通传”

天放禅师见他忽然面色凝重,便问道:“陛下莫非是为蒙古军攻我大理之事?”

段兴智点头,天放说道:“陛下稍坐片刻,我这便去请方丈师兄。”

段兴智便坐等饮茶,顺手拿出天放赠与段乾的短衫来看,见手工细密,锦缎轻薄,想必破费不少,命侍从与皇子更衣换上,果然好看,只是略显宽大了点。

不久天放禅师回来,对段兴智说道:“陛下,方丈师兄请陛下到牟尼堂商议,陛下请”

段兴智连忙起身,知道牟尼堂是天龙寺内高僧参佛之地,外人不得入内,便对左右道:“你等在此候驾,不得随意走动,惊扰佛门清净”,众人领命称是。

他又对段乾说:“皇儿,你在此等候父皇,父皇与方丈大师商议要事,晚些过来陪你。”

段乾点头,段兴智又叮嘱侍从看好皇子,便随天放禅师动身赶往牟尼堂。

天龙寺占地广阔,一路穿廊走殿,过罗汉堂,见有不少天龙寺弟子习武,刀来棍往,指来剑去。

走了一会儿才来到牟尼堂,进得堂内,见一众高僧六人在坐:天觉、天悟、天明、天心、天见、天性,加天放正是天龙寺七长老,六人均须发皆白,看去大多都已耳顺、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唯有天放年纪略低。

段兴智一一上前施礼,施礼毕问道天觉方丈:“方丈大师,弟子今日前来有要事相商,也想请天智禅师一同商议”

天觉方丈说道:“天智师弟一心精研佛法,已经不理俗务,不见他人。已说过任何事不得扰他清修,陛下如若要见也只得去他堂外问安,看有无缘分”

段兴智回道:“弟子遵命。。。弟子此行,是因大理危亡在即,恳求方丈相助救我大理段氏”,便把蒙古进军大理经过详细述说一遍。

众高僧听完大为惊愕,面面相觑。

方丈开口道:“不想忽必烈奇谋诡诈,兵行险着,高相国又轻敌冒进,中敌奸计了,如此一来国都危矣。”

天放禅师怒道:“蒙古军竟敢如此蛮横,欺我大理无人。”

段兴智叩首行礼道:“为今之计,万万不可令蒙古军两军合围,一旦空和寨被攻破,两军合围都城,大理必亡。弟子恳请方丈慈悲,请出天龙寺武僧助战,以保大理不灭,弟子不想大理三百余年基业毁于朕手啊”,说完痛哭流涕。

天觉方丈把段兴智扶起,说道:“兴智莫哭,快快起来,我大理段氏的江山是打出来的,不是哭出来的。天龙寺与段氏自是一体,国家有难,绝不会坐视不理。我今日便召集天龙寺武僧去守空和寨,助你破敌”,天觉方丈也是段氏王族出家到天龙寺,按段氏辈分是段兴智的叔祖,故可直呼其名。

段兴智连连称谢,方丈又对众高僧说道:“我天龙寺乃大理之国寺,屡受皇恩方能有今日规模。如今大理有难,我天龙寺责无旁贷。几位师弟意下如何?”,几位高僧纷纷同意:“天龙寺愿与大理共存亡”。

天觉方丈问“本寺武艺精湛的弟子,约有百余人。尚需一人领兵,众位师弟,谁人可往?”

天放禅师说道:“方丈师兄,你和众位师兄年事已高,就由我领兵迎敌吧。当年九禾大战,蒙古军数万兵马,何其嚣张悍勇,还不是被我与众弟子杀退,今日我依然不惧他,请师兄准我出战,降妖伏魔,弘扬佛法,把蒙古鞑子赶回老家。”

天性禅师说道:“我与天放师弟同去,凡事可以一起商议”

天觉方丈说:“善哉,善哉,天放师弟豪情不减当年。有天性师弟同往甚好,天性师弟持重谨慎,你二人有粗有细,凡事要商议而行。”

二人称是,方丈又说道:“如今,领兵之人已定了,还需几名武艺超群弟子做为先锋,师弟们认为我寺年轻一辈武僧之中,有几人可以担此重任?”

天放禅师说:“我座下觉清、觉净一阳指造诣深厚,可以胜任”

天心禅师说:“觉明、觉诲棍法出众,也随师弟同行吧”

天觉方丈点头,又请天放禅师去召集众武僧准备。

然后对段兴智说:“陛下放心,我天龙寺僧兵今日便集结前往空和寨”

段兴智再叩首道:“弟子谢方丈搭救段氏,也替大理百姓谢天龙寺护国之恩”

天觉方丈将他扶起,便让他安心回宫,段兴智与众僧一一施礼告退。

出牟尼堂,便听到建极大钟,钟声隆隆,远处有不少弟子急匆匆往大雄宝殿方向跑去,显然是天放禅师在召集众武僧。他此时安心不少,想起还有一事,便回道客堂。

见段乾久等他不来已然睡着,当下把他摇醒。

段乾揉着朦胧睡眼,说道:“父皇,你回来啦,可见到白胡子方丈了么”

段智兴笑道:“见到了,见到了,方丈答应帮父皇大忙,今后可要多谢白胡子方丈。走,朕带你去见天智禅师”,命一众侍卫侍从,仍旧候驾。

他带着段乾来到药师殿外,见殿门紧闭,便高声说道:“弟子段兴智谢皇子段乾求见天智禅师”。

门内无人回应,他又喊了几遍,段乾天真地问:“父皇,那位禅师是不是聋啦听不到”。

“皇儿不准胡言”,段乾把嘴捂住。

殿内无人回应,除了四周僧人集合的脚步声,便只有建极大钟的钟声浑厚洪亮,回荡在殿宇之间。

不久门内走出一中年僧人,向段兴智施礼道:“陛下请回,天智禅师诚心礼佛,不愿被外人打扰。”

段兴智听闻“外人”二字,内心一冷,但此时不见,万一蒙古军攻来怕再也无相见的机会了。

便拉着段乾在门前叩首,高声说道:“不孝孙儿来给皇爷爷请安,如今大理被蒙古大军围困,危在旦夕,求皇爷爷赐见,只怕万一蒙古军攻破都城,再难相见”

段乾听父皇喊道皇爷爷,便想这里面的禅师应该是自己的太爷爷,他听不太懂父皇的话,只觉得父皇好可怜,便放声大哭。

那位中年僧人劝段兴智起身,见他不听。又见段乾大哭,只好过来哄他,求他别再哭泣,打扰禅师清修。

此时,殿门突然打开,露出一个面容清瘦的老僧,形容枯槁,看似已年逾八十。他说道:“兴智,你们进来,蒙古之事详细说与我听。”

段兴智大为欣喜,把段乾抱起,段乾便不哭了。二人进到殿内。

这位天智禅师,原是大理第二十位皇帝大理神宗段智祥,在位33年,在位期间广纳贤才,发展农业,勤政爱民,治国有方,是一位贤君,广受大理国民爱戴。十五年前退位为僧,在天龙寺清修,平时不见外人,也不见大理段氏宗族。年节庆典等,皇室子孙也只是到殿外行礼,难得见面。段兴智年幼时,他极为疼爱,出家之后却极少相见。

进得殿内,段兴智又叩首道:“多时不见,皇爷爷您老人家可好”,又让段乾给皇祖爷请安。

天智禅师说道:“兴智快起,这是你的皇儿?,不错,这孩子气宇轩昂,好。。。兴智,你快将蒙古进军之事讲来”

段兴智便将经过讲了,天智禅师听完,一声长叹

“天运所在,非人力所能为,劫数,劫数。。。”

段兴智问道:“如今孙儿请得天龙寺僧兵出战,只盼能抵挡得住”

天智禅师说道:“天龙寺僧兵再勇,也只能抵挡一时,难以击退蒙古铁骑。对方用兵入神,蒙古大王用兵如神,既出其不意横穿山谷攻占三赕,又派兵翻越旦当岭,三路夹攻大理。必定是筹谋已久,志在必得。无论兵力、将帅、战术,我大理皆无胜算。”

段兴智听完心下一凉,又问:“那孙儿该当如何处之?”

天智禅师说道:“如若蒙古军攻破国都,你可速去鄯阐府,召集滇东诸府和乌蛮三十七部兵马勤王,乌蛮三十七部只是不满高氏专权,对我段氏依旧忠心。倘若鄯阐府不足以自保,,,你,便归降蒙古吧。蒙古灭国无数,非我大理一国可敌。归降后小心应对,最紧要的是要保住我大理段氏血脉。凡事忍耐,不可逞一时之勇,以招致灭族,你明白了么”

段兴智没想到,天智禅师竟然有让他归附之意,当下说道:“孙儿明白,孙儿回宫便派人去见忽必烈,以示归附诚意”

“不可,如今高氏依然大权独揽,你事事难以自主。高氏为报一家之仇,不会同意你归降,一旦发觉反而对你不利。况且目前胜负未分,我大理段氏也不可轻言归附。不到万不得已,不得行此下策。”

“是,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天智禅师拉着段兴智的手说:“兴智,你我祖孙缘分将近,你要多多保重,一定要保住我大理段氏一族”,又摸摸段乾的头说:“我的小玄孙,可惜只与你见一面,太爷爷没什么好给你的,这串佛珠陪了我十五年了,就送你聊作纪念吧”说罢,取下脖子上的佛珠,挂在段乾脖子上,段乾对这位陌生的皇祖爷莫名亲切,便靠在他怀里。

片刻之后,天智禅师缓缓说道:“兴智,你带孩子出去吧,自此之后不必再来看我,我也不再见你们,老衲法号天智,恭送陛下”,说完一摆手,显然是送客的意思,脸上也恢复了肃穆平静的表情

段兴智心中明白,此次已是诀别,便拉着段乾再给天智禅师叩首,禅师以佛家礼法回礼之后便坐在蒲团上,闭目入定。段兴智退出殿外,见方才那位中年僧人仍守在门外,与他施礼之后便带段乾回到客堂。

知会方丈之后,段兴智便带着皇子回宫,天觉方丈与天放禅师等人送至寺门。

段兴智回身对方丈和众禅师深鞠一躬,说道:“弟子再谢过方丈与众神僧救护大理之恩”

天觉方丈等人还礼:“大理子民视我寺为镇国重寺,我天龙寺自当与大理共存亡,请陛下安心”

段兴智行礼后便登上车驾回宫,天龙寺众僧目送皇帝车驾走远。

行至半途,段兴智回望天龙寺,只见夕阳照在庙宇之上,泛起点点金光,夕阳似火,整个天龙寺像被火云笼罩。

夕阳一点点,一点点落下,不再回升,直至沉没于云海。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青城遗恨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