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终极奥义 36

小说:终极奥义  作者:chaoxiaoniao  回目录  举报

这一节,我们来解决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虽然,我们的文明是一种暴力又自私的享受型文明,也许会让其他生灵无路可走,也许会让地球满目疮痍,但毕竟人类是靠感情维系社会的,这种感情叫做“爱”,虽然丑恶不曾断绝,但光明也一直存在,人类已经走过了几千年,果真要放弃情感,回到那所谓的至德之世,最初的家园么?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类即将无路可走了。且来一点点解析。前面《知北游》“舜问乎丞”的段落告诉我们,从根本上我们的身体、精神、降生、性命、子孙都不归自身所有,一切源于道的化生,人在世间一切的行为处事不过是天地之间气的运动。那么再回头看这个温暖的世界,人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呢?《德充符》有这样一个段落: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翻译:惠子对庄子说:“人原本就是没有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人若是无情,怎么能称作人呢?”

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

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为人,又怎么能够没有情?”

庄子回答说:“是是非非,是我所说的情。我所说的无情,是不因好恶而致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任自然而非有意去增益生命。”

惠子说:“不增益生命,怎么保存自己的身体?”

庄子回答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不因外在的好恶而伤害本性。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神,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干枯的梧桐睡觉。上天授予你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

我们来总结一下:人的自然天性才是真正的性情,而世俗所谓之情,实际上是遮掩了真正的性情,所以叫无情,或者伪情。也可以说,人的内心自然流露而无波动之情叫做情,情绪和内心波动下的性情,叫做伪情。

天地不仁,故无偏私,故万物皆可存于天下,即是大仁。至仁无仁,至爱无爱。所以人类最初的家园,并不是世间不再有爱,反而是人皆有大爱而不言其爱。反倒是如今的人们,爱与感情越来越少,所以越加凸显可贵。

且具体分析人类的感情,看其是否值得长存世间。先说人性恶的一面,《列御寇》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翻译: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了解上天还要困难;天象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的周期,人却面貌多样性情深奥。所以有人外貌谨慎却内心骄横,有人貌似长者却品行不正,有人表面急躁却通达事理,有人外表坚韧却内心绵弱,有人好似舒缓而内心强悍。所以人们追求仁义如饥似渴,抛弃仁义也像逃离烈焰。因此考察君子,把他派往远方而观察他的忠诚,把他就近安排而观察他的恭敬,给他烦难的事物而观察他的能力,突然对他提问而观察他的心智,给他急促的期限而观察他的信用,把财物托付给他而观察他的仁德,告诉他危难而观察他的节操,让他喝醉而观察他们的仪态,用男女杂处而观察他的神色。这九种征验都能得到,不肖之人也就可以看到了。”)

《山木》曰:“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翻译: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甘甜若醴;君子淡泊却亲近,小人甘甜却容易断绝。大凡无缘而相合的,也会无故地离散。)

故而《渔父》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

(翻译:真,就是精诚的极致。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所以勉强哭泣的人,虽然悲啼却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严厉却不威慑;勉强亲爱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却不和善。真正的悲痛没有哭声而哀伤,真正的愤怒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爱未曾含笑而和善。真性存于内心,精神显露在外,这就是贵真的原因。将真应用于人伦关系,侍奉双亲就会慈善孝顺,辅助国君就会忠贞不渝,饮酒就会舒心乐意,居丧就会悲痛哀伤。忠贞以建功为主旨,饮酒以欢乐为主旨,居丧以致哀为主旨,侍奉双亲以适意为主旨。功业与成就的圆满美好,不必拘于一个轨迹。侍奉双亲使他们安适,不讲究使用什么方法;饮酒达到欢乐,不在意选择什么器具;居丧致以哀伤,不必过问规范礼节。)

故而《列御寇》曰:“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虽以事齿之,神者弗齿。为外刑者,金与木也;为内刑者,动与过也。宵人之离外刑者,金木讯之;离内刑者,阴阳食之。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翻译:施与别人恩惠而念念不忘,不是上天的赐予。商人都瞧不起,即使因事情必须交往,内心也是瞧不起的。为外在施刑的,是金和木;为内在施刑的,是妄动和过度。小人罹患外刑的,金与木用以审讯;罹患内刑的,阴阳之道来蚕食。能够免于内外刑辱的,只有真人才可做到。)

至于人性善的一面,想必不用多说,历朝历代,无数文人墨士,无数文章辞赋,无不进行过歌颂与赞美。对于人性的善,庄子做过一个绝妙的比喻与论述,《大宗师》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翻译:泉水干涸了,鱼儿一同困在陆地上,互相吐着湿气润湿对方,又用唾沫沾湿彼此的身体,不如生活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赞誉唐尧而非难夏桀,不如两相同忘而同化于道。

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将船藏在山谷里,将山藏在大泽中,称得上很牢靠了。然而半夜里有大力士背着跑了,睡梦中的人也不会知道。将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是适宜的,不过还是会有丢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就不会丢失,这是万物恒久的至理。人们一旦获得形体便十分欣喜。如果人的形体,可以千变万化而没有穷尽,那种快乐难道还能够加以计算吗?所以圣人将游行于万物无所遁藏而皆存在的境地,将寿命短的与长的一同善待,从开始到结束都好好把握,人们尚且效仿,又何况那万物所联缀而一同被化生的“道”呢!)

没错,人们的灵魂束缚在身体里,不能无所顾忌游行于天地之间。人类以感情彼此维系,相亲相爱,就好比困在陆地上将要干涸泉水里的鱼儿。劳我以生,佚我以老,虽然这份情谊感天动地,然而相比起在江湖中自由自在畅游而彼此相忘,显然后者是更佳的选择。将小东西藏在大东西里是适宜的,但是大东西还是可能和小东西一起丢失,假如把天下藏在天下里就再也不会丢失了,这就是万物恒久的至理。

什么叫做把天下藏在天下里呢?请问如何才能保存一滴水而不使它蒸发呢?答案是放进大海!要理解大海,就化身为水滴;要理解大地,就化身为土砾;要理解苍天,就化身为空气。同样的,放飞灵魂使之重归于天地,则犹如水滴入海,你就是宇宙本身,哪里还用的着上下求索呢,哪里还有穷尽呢!人之所以迷惑,只因为还未认清自身所处的境界。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终极奥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