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言情小说网

医天 三十一章 第二代飞盘

小说:医天  作者:idMHS_4287365151  回目录  举报

什么时候是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说法。在黄炎厚的故乡,许多古人、文人、富人们说是“洞房花烛夜”或“金榜题名时”;在当代,在医天小组,精英们说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刻是“探索成功时”或“发现新物质”。

在气象演示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新物质,但探索还算是成功的——如果把他们的气象演示比作一份考卷,满分肯定没达到,90分也勉强,最高也就是80多分,也算是成功了吧!如果再把气象演示比作学期中的考试,那它只能算是一次阶段性的测验,真正严格的考试还在等待着八位科技精英——这场考试就是第二代气象飞盘组装后的试飞工程。

满怀喜悦的精英们,痛痛快快地休息了两天,便摩拳擦掌地准备开始新的战斗。他们聚集在黄炎厚住所的会客室里,热火朝天地议论着第二代气象飞盘。

“大博士,第二代飞盘和你们使用过的第一代飞盘有区别吗?”约瑟夫问。

“咦!这还用问?”没等黄炎厚开口,吉姆就抡着说,“如果没有区别的话,还用叫‘第二代飞盘’吗?不但有区别,而且区别还很大。比如……还是让莉莎博士对你说吧!她是研制气象飞盘的专家。”

“我是专家?如果说是原来的飞盘嘛,还可以勉强凑合,因为从设计、研制到试飞,我参与了全过程。”莉莎说,“研制第二代飞盘时,我就不是‘专家’了,而是钻进气象飞盘里参加环球飞行了。不过,要说第二代飞盘与原来飞盘的区别,我还是一清二楚的,只是……”

莉莎看着约瑟夫和郑汉仁,笑吟吟的不说了。

“你就别卖关子了。”郑汉仁说,“给我们详细地讲讲吧!”

“对!你给大家讲讲吧!”吉姆说,“新飞盘很快就要组装了,先让他们了解一些内部情况,操作的时候就能减少疑问、加快组装速度。”

“大博士!”

正在埋头写着什么的黄炎厚听到莉莎的喊声,抬起头来看她一眼,然后点下头说:“可以,趁这个机会,你先把飞盘变动的部分告诉大家。”

莉莎挪动了一下,看琳达一眼,然后还是笑吟吟地说:

“第二代气象飞盘虽然是在第一代气象飞盘的基础上改进的,但两者的区别很大,要细讲起来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我们是使用而不是研制,没有必要了解得太深太细,所以,我就简单地用‘五化’来概括。

“一是‘材料尖端化’。制造第二代飞盘的各种材料与原来的材料有很大区别,所有关键部位不再使用传统的优质材料,一律更换为‘特种尖端’新材料;这种新材料不但性能比传统材料优越,而且重量减轻百分之三十;在第二代飞盘中,特种尖端新材料在总体材料中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所以说是‘材料尖端化’,这算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吧!

“二是‘操作智能化’。在原来的气象飞盘中,所有操作机关都要凭借人的智力掌握,因此,操作员不但要眼、脑、手、脚并用,而且还要高度集中精力,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运用智能机关后,指挥员的意图由‘智能操作系统’自动执行,操作员主要是监控。这样,不但减轻了人的脑、体劳动,而且大大减少出错机会。

“三是‘功能自动化’。气象飞盘有许多功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功能,原来要靠人分析、判断、调整,在第二代新飞盘上就不用操作员们来判断了,而是由‘功能转换系统’自行判断、调整,自动实施。

“四是‘动力超前化’。这一项很简单,你们都知道,原来的气象飞盘是以特种锂离子干电池为动力源,虽然那种干电池也不是普通的干电池,但它还属于传统物质;第二代飞盘就不同了,它是反物子粒衍变的三种怪物质合成的、当今世界最理想的能量源——‘神柴’为动力源,超前吧?

“五是‘结构多元化’。这一项主要体现在气象飞盘舱壁的结构变化上。参加过第一代飞盘组装的人都知道,那种飞盘的舱壁,不论是外舱外壁还是内舱外壁,都只是单层薄薄的优质材料板;第二代飞盘的这两层舱壁就不同了,不但是双层优质材料板,而且中间还镶嵌着许多由特质材料铸造的多功能‘神秘器具’,不但可以储存大量的隐物粒子,而且还能自动进行隐物粒子分检归类、检测试验、加工合成、等许多工序的操作。

“另外,工作位的设置也有变动:原来的大、中、小三种型号飞盘工作舱中分别设计九个、六个、三个工作位,而现在的新飞盘,除了中号的工作位数量没变,大号飞盘变为八个工作位,小号飞盘变为四个工作位。

“当然,新飞盘与旧飞盘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工作舱里安装的仪器、设备,这方面的内容应当让琳达博士来介绍,因为她比我更清楚。”

“对!琳达博士,你就别客气了。”吉姆说,“快把仪器和设备变更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琳达也扭动一下身体,又清了一下嗓子,然后说:

“既然大家想知道,那我就告诉你们。不过,我的语言水平有限,没有莉莎博士归纳得好,只能简单扼要地讲一下,望同伴们谅解。

“第二代气象飞盘中安装的设备和仪器,从机体外观上看与第一代飞盘没有多大变化,除多了一台慧灵观录仪,其它基本和原来一样。变化较大的主要是软件,即仪器、设备的功能。当然也有硬件部分,比如‘新多雷达’,以前主体雷达中的核心计算,用的是微型电子计算系统,现在改用微型‘量子计算系统’,这个变化不仅使计算速度提高亿万倍以上,而且计算范围也从单一的数据计算扩大到对符号、标示、图形的识别和计算。

“变化最大的就是内存在主体雷达中的‘隐物发射系统’、‘空气检测系统’、‘隐物补入系统’(备用),还有莉莎讲过的‘功能转换系统’和‘智能操作系统’等。就这几个‘系统’而言,最复杂、最神奇的莫过于‘隐物补入系统’。这个致关重要的‘系统’在第二代飞盘中有独立的两套,分别内存在主体雷达和‘捕束器’中。该‘系统’不但具备捕获、束缚的功能,而且还有检测、分类、试验、合成、等多项功能;也就是说,只要隐物粒子被捕获进入系统,再经过纠缠、衍变、弥合等过程后,分别进入设定的磁聚盒中储备待用。

“在原有的负光仪、综合仪、测定仪、衍射光谱仪、等仪器中,除了精度、灵敏度和识别能力方面比原来的科技水平提高一到两个档次外,都与主体雷达建立了‘系统’联索;也就是说,在第二代飞盘中,除了散化核能装置外,所有仪器、设备的软件功能既可单独发挥,也可集中使用。

“好了,我就简单讲这些。因为二代飞盘很快就要开始组装和试飞了,如果有什么不清楚、还必须要问的话,我再做临时说明。”

琳达讲完后,一直瞪着眼睛认真听讲的约瑟夫轻摇着头说:“我真是不明白,作为世界上仅有的高科技尖端飞行器——气象飞盘,最后组装和试飞这样关键性的事情,怎么会让使用单位做呢?设计制造单位干什么去了?这样的事情在我原来的行业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这个你就不明白了。”琳达微笑着说,“飞盘的‘组装大师’和‘试飞专家’,就在我们这个‘使用单位’里,其他人能担当起这个重任么?”

“你又想给我灌酸水了吧?”莉莎瞟着琳达,然后说,“因为我们这里有一位地球上拔尖的‘万能工匠’和‘仪器泰斗’,别人能有这个本事么?”

郑汉仁和约瑟夫都笑了起来。

吉姆看着他俩说:“你们不要笑,她俩既不是互相讽刺,也不是相互吹捧,她俩讲的都是事实,是现实存在的事实,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一事实,是决定我们组装、试飞新气象飞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错,我同意吉姆博士的观点。”郑汉仁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乘坐气象飞盘环球飞行经验的科技人材,都在我们医天小组里。你们说,这样的优越条件到哪里能找得到?所以……”

“还有一个重要理由。”苏菲说,“这次试飞不但要检验第二代气象飞盘的质量和性能、仪器和设备的功能,而且还要把暗物粒子,包括单体粒子以及它们的纠结体、纠合团、纠集群,还包括它们衍变出来的怪物质‘胶滴’、‘涩线’、‘灵片’和‘重粉’;还有反物粒子演化出来的怪物质‘炫磷’、‘焰硝’、‘灼碳’,都需要通过试飞来检验其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这些隐蔽物质在大气层中的功能和作用。试想,这样繁重、复杂、深奥、高危的任务,哪个研制单位能承担得了?”

“关键的一条、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条你们还没讲到。”石原秀蕙说,“就是作为第二代气象飞盘动力源‘神柴’的试用问题,这可是最新的科学探索,还有什么比这条理由更重要的呢!”

黄炎厚瞥过所有的同伴,然后说:“你们大概是忘记了吧,还有约瑟夫博士苦心试验成功的散化核能咧!它也要在这次试飞中……”

“啊!哎呀!”约瑟夫很惊奇地说,“连我自己都忘记了这件大事啊!”

“好了,约瑟夫博士提出来的问题,现在可以说基本上回答完了。”黄炎厚说,“下面,我们还是谈一谈气象飞盘的组装工作吧!”

“明天只组装大号飞盘不就行了吗?”苏菲说,“以后,中、小型气象飞盘基本用不着了,还组装起来干什么?”

“还是组装起来好。”莉莎接着说,“虽然主要工作用不着它们,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临时组装恐怕来不及。再说,第二代飞盘有那么大的变化,不把所有型号的设备组装起来,怎么能完成这项复杂的试飞任务?”

约瑟夫在沙发上挪动一下身体,又扫视一下同伴们,然后说:“如果把大、中、小三架飞盘都组装起来的话,仪器、设备和磁聚壶怎么搭配?我的核能源储存罐虽然有三个,但散化核能装置只有一套啊!”

“是啊!我也有这方面的疑虑。”郑汉仁说,“大、中、小三架气象飞盘加起来有十八个工作位,而我们小组全上阵才八个人,这,这……”

“这些问题对于你二位来说,的确不是很清楚。”琳达说,“我告诉你们,除了散化核能装置以外,飞盘上所有的各种仪器、设备、工具等,别说是组装三架飞盘,就是组装五架也不成问题。至于阴阳磁聚壶,这个就更不用担忧了,因为第二代飞盘用不着再安装阴阳磁聚壶了。”

“啊!为什么?”约瑟夫有些惊讶地问,“我们费了那么大功夫检测、试验、探索出来的隐蔽物质,为什么不用了呢?”

“你不要惊讶。”琳达说,“我只说飞盘上不用再安装阴阳磁聚壶了,没有说不用隐蔽物质了。”

“不安装磁聚壶,隐物粒子怎么用啊?!”约瑟夫还是不清楚。

琳达发现黄炎厚向她点头示意,她明白了组长的意思,于是接着说:

“这个问题我来告诉你。为什么第二代飞盘不再安装阴阳磁聚壶了呢?刚才莉莎博士已经讲到了,你们未听清楚,因为在二代飞盘的舱壁中,已经置放了许多各种规格的阴阳磁聚盒,不但可以储存各种隐蔽物质,而且还能完成分检、试验、加工合成等工序,所以,莉莎博士称它为‘神秘器具’,明白了吧?”

“噢!原来是这样。”约瑟夫说,“你能再细致地讲一下吗?我很感兴趣。”

“好吧!我给你细致地讲清楚。”琳达笑着说:

“在大、中、小三种型号的二代飞盘舱壁中,分别按比例各置放了五种规格、共320个阴阳磁聚盒,占据舱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百分之三十的面积就是进、出口(门)、瞭望窗、潜望窗和衔接处。

“每个飞盘舱壁中的磁聚盒,其数量、容量、形状、用途、等,都不完全相同:每种规格的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10个、60个、20个、50个、180个。容量也是按一定比例设计的,如果以最小磁聚盒为基数的话,它们的比例依次是2倍、4倍、8倍、50倍;最小磁聚盒的容量,是双孔阴阳磁聚壶容量的2.4倍,可容纳单体隐物粒子2至2.5克。

“阴阳磁聚盒的形状不统一,是依据飞盘舱体(腰鼓形)和本身用途的需要设计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内部结构是根据用途设计的,最大的10个磁聚盒,内部设有试验空间;余下的310个磁聚盒,结构与双孔阴阳磁聚壶相同,盒内是‘囊体’。

“至于用途,五种规格的磁聚盒分别是:最小的储备各种单体隐物粒子,稍大的储备暗物粒子纠结体,再稍大的储备暗物粒子纠合团,更稍大的分别储备暗物粒子纠集群和各种反物粒子以及衍变出来的怪物质,最大的分别作为分检、测试、处理隐蔽物质与合成、储备能量源‘神柴’之用。”

“怎么样?是不是都清楚了?”黄炎厚说,“因为飞盘舱体(上、下两段)已经固定好了,不能拆开让大家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问。琳达、莉莎和吉姆三位博士,他们都是直接参与设计、组装的实践者。”

“我还有一点不清楚。”约瑟夫说,“飞盘舱体内的阴阳磁聚盒现在都是空的吧?怎么能把阴阳磁聚壶里的隐蔽物质装到那里面去呢?”

“这事儿用得着你来操心吗?”郑汉仁说,“地球上有多少乘坐气象飞盘环球飞行过的人?这事儿对他们来说还算问题吗?”

约瑟夫伸手挠挠头,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为这事儿操心,因为我对气象飞盘很感兴趣,总想多知道一点,不然的话心里感到不踏实。”

“这是好现象,说明约瑟夫博士虚心好学。”苏菲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应该这样,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郑汉仁博士,你说是不是应该这样?”

“对!应该这样。”郑汉仁转变话题又说,“那么多的双孔阴阳磁聚壶都不需要往二代飞盘上安装了,这不但可以缩短组装时间,而且也为新飞盘中的工作舱腾出不少地方,真是一举两得。”

“都不尽然。”琳达说“虽然阴阳磁聚壶不用安装了,但新增添了慧灵观录仪,还有核能散化装置,工作舱的空间依然不宽松;虽然捕获、发射隐物粒子的管、线和释放散化核能量的管、线已经在飞盘的羽、翼部位安装好了,但那些细密的管、线都需要与仪器、磁聚盒一个一个地衔接,这项工作是很费时间的。”

“这些问题,吉姆博士已经和我讲了,我俩也商量过。”黄炎厚说,“初步方案是这样:原来飞盘上凡是六台相同的仪器,在新飞盘上只安装两台,一台使用,一台备用;新增添的仪器也安装两台,同样是一台使用,一台备用。虽然核能散化装置体积稍大一点,但也要装一套备用的。”

“你们看看,这个方案怎么样?”吉姆说,“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核能散化装置不需要备用的,”约瑟夫说,“有一套使用就够了。”

“所有的仪器都需要备用的吗?我看没有这个必要。”琳达说,“因为第二代飞盘中的仪器、设备是系统联索的,有许多功能都是可以互相替代;再说,通过去年的环球飞行,证明各种仪器的质量、性能、精度等,都是经得住各种环境考验的,所以……”

“对!我也同意琳达博士的意见。”苏菲说,“没有必要增加那些累赘。”

“是的!这样可以减轻飞盘负重量,有好处。”石原秀蕙说,“多余的仪器除了满足机场‘资料处理室’的需要外,剩下的还可以分别安装在各个住所内,供大家随时观察气象情报。”

“同意!”莉莎说,“我举双手赞成。”

郑汉仁看看黄炎厚,又看看吉姆,然后说:“她们说得有道理,可以先这么办,如果不行再重新安装就是了。”

黄炎厚看着吉姆,笑笑说:“吉姆博士,你看……”

“少数服从多数。”吉姆说,“她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听她们的。”

“好,就按大家的意见办。不过,全球信息接受器和视频,还有常用的特种负光望远镜、普通高倍望远镜以及其它需要用的小器具,各岗位都要具备;这样以来,大家就要各施其职、各负其责了,一定要把自己面前的主管仪器、设备、装置、等器具用好,保养好。三架气象飞盘组装起来以后,按照小、中、大的顺序,立即进行试飞。”黄炎厚说,“这段工作虽然时间不会太长,但却很重要,因为它是医天计划两个阶段内容的结合部——既是第二阶段的结束,又是第三阶段的开始。”

“试飞需要用多长时间?”约瑟夫问,“我们三位后来者也都参加吗?”

“这还用问吗?当然都要参加了。”郑汉仁说,“再不上飞盘,下步工作怎么办?不但要参加,而且还应该多参加,补上‘环球飞行’那一课。”

“对,对。”黄炎厚点头说,“我也是这样想的。让你们三位后来者参与试飞全过程,补上你们缺少的环球飞行那一课。至于时间问题,可以暂时不定。”

“应该这样。”莉莎说,“时间服从试飞的实际需要。”

这几天,在医天小组的生活小区里,安娜是最忙的一个人。她指挥几个女佣,风风火火地筹备着医天小组要“上天”工作的生活保障——这是黄炎厚交给她们的“光荣任务”,岂敢怠慢。

安娜不止一次地说:“我们四个是全世界最幸运、最幸福的女人,因为我们直接为医天小组成员服务。‘医天’,是地球上最伟大、最神圣的事业,直接为医天事业服务是一种殊荣,连那些‘第一夫人’都难以得到的殊荣。”

“为什么?”一个同伴问,“我们不是和所有的女佣做同样的工作吗?”

“那不一样,黄炎厚大博士说过,‘你们虽然不上飞盘,但也参与了医天计划的实施,你们是不在编的医天小组成员’。”安娜自信地说,“你们知道‘医天计划’是什么吗?是给天‘治病’的计划,地球上有过这样的事情吗?再说……”

黄炎厚突然走进操作间,安娜立刻止住了话题、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起立相迎,另外几个正在刷洗饭盒的女佣也都停止了工作。

“你们不要停,继续干你们的事。”黄炎厚说,“以后的工作安排和食谱的内容你们知道了吧?”

“知道了。”安娜回答,“吉姆博士和莉莎博士都对我们讲了,说你们又要‘上天’了,下来就在这里聚餐。我们几个一定好好操办,一定让你们吃好、喝好。”

黄炎厚瞥一眼刷洗饭盒的女佣们,扭过脸来问安娜:“你们准备这么多饭盒做什么用?”

“准备给你们带饭、带菜用嘛!”安娜说,“吉姆博士和莉莎博士都讲,去年,你们在飞盘上好多天不下来,一天三顿都是吃盒饭、盒菜,没有饭盒怎么行?”

“他们讲的是去年。”黄炎厚说,“今年用不着那么多饭盒,即使需要带饭、菜的话,每人只要一两盒就够了,因为每天都是要回来的。”

安娜看着黄炎厚,有些不解地问:“今年你们不到南极、北极去了?”

“当然要去。”黄炎厚说,“再远的地方,当天也能回来。”

“哟!那一天得飞多远的路?”一个女佣问,“飞盘比飞机还快吗?”

“当然比飞机快了。”黄炎厚说,“告诉你们:气象飞盘如果在离地面一万米的高空中,启动玄奥功能,两个小时就可以绕地球一周。”

“哎呀!那不比火箭还快吗?”另一个女佣惊奇地说,“真是了不得,难怪你们能给老天‘治病’。”

黄炎厚又问了一些其它相关的事情,最后嘱咐她们:“聚餐不是会餐,不要每天都搞得特别丰盛,你们按食谱做就行了,不要搞什么花样。我们八个人不一定同时吃饭,也不一定按时吃饭,你们要记清楚我们每天的行程安排,保证我们收落着陆后回来有饭吃就行了。今后,我们的工作一直就是这样了:分开居住,集中就餐。所以,你们也要根据以后的工作特点做一些调整,具体事务仍由安娜负责安排和处理,其他人一定要听从她的指挥。”

那几个洗刷饭盒的女佣连连点头,安娜笑逐颜开。黄炎厚又说了几句鼓励和嘱咐她们的话,然后离开操作间,独自回到楼上去了。

组装气象飞盘的工作仍在机场大库房里操作,使用的员工还是去年组装飞盘时的原班人马,只有约瑟夫、郑汉仁和石原秀蕙他们三位是第一次参与的人。

第二代气象飞盘的形状以及舱、翅、羽、翼几大部件的外形虽然与原来的飞盘相似,但内部结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变化,特别是舱,变化最大:去年组装的时候,分别由八块一头宽一头窄、像西瓜皮似的板块拼成两个半截舱体,又把两个半截舱体大口相对组成整体的内舱外壁,然后再以同样的操作方式组装成外舱外壁。现在就不同了,因为舱壁的结构完全变化,不能再一块一块地组装了,研制单位已经在镶嵌磁聚盒的时候就把内、外两个舱壁分别组装成两个半截舱体了。

由于上述的两个原因,这次组装工作非常顺利,只用了两天时间,他们就把大、中、小三架气象飞盘组装了起来,然后又把所有的隐物粒子,包括它们的纠缠体、衍生物以及合成的怪物质,都分别按比例输入到三架飞盘舱壁中的磁聚盒里。据测算,每架飞盘中的能源储量,足够环球飞行半年之用。

虽然三架气象飞盘组装成功了,但为了慎重起见,黄炎厚还是陪同琳达和莉莎,对每架飞盘中的要害部位又进行一次“鸡蛋里头挑骨头”地核查,直到莉莎和琳达一致表示:三架飞盘中所有的部件和组装工艺都是“零缺陷”时,黄炎厚才说:“好吧!组装飞盘这一关,我们可以放心了。明天再慎重地审定一下试飞方案,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8日到6月10日)

上一章  回目录  阅读下一章
(按左右键翻页)
医天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