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刚亮,山风还带着夜里的湿气。陈浪走出帐篷,脚踩在坡地松软的土上,鞋底陷进去半寸。他没说话,径直往半山腰走。那里已经有十几个青壮拿着锄头在挖土,动作乱得很,有人往上刨,有人往下铲,泥土顺着斜坡滚下去,白费力气。
他走近,抬手一拦,“停。”
众人停下来看他。陈浪从地上捡了根枯枝,在坡面划出一道横线,又隔几步再划一道,平行向下,像一层层台阶。
“照这个挖。”他说,“每一层宽三尺,沟深一尺五。土堆在下面,石头垒在前头挡水。”
老张头的儿子蹲下看了看,“这样真能种?”
“能。”陈浪把树枝插进土里,“雨水顺着沟走,不会冲垮地。石头埂子砌结实了,土就留得住。”
他转身对人群后方的阿花说:“你来分人。一家一段,谁干的谁管。老人孩子运碎土填低洼,妇女轮流做饭送水。”
阿花点头,手里拿着一块炭写的木牌,开始念名字。每户领一段坡地,拿绳子量好边界。有人搬来石块,有人翻土打埂,工地慢慢有了秩序。
太阳升起来,照在山坡上。铁器碰石头的声音不断响起,叮当、咔嚓,混着喘息和低语。一个孩子背着半筐碎土,摇摇晃晃走过来,倒在第一级梯田边缘。他抹了把脸上的汗,抬头看陈浪。
“叔,这地真能长东西?”
陈浪接过他肩上的空筐,“能。等船回来,我们带回番薯种。”
中午时分,阿花在坡下支起三口锅,煮的是糙米掺野菜的稀粥。女人端着碗来回送饭,男人吃完就接着干。日头最烈的时候,有个老妇坐在石头上不动了,腿抖得厉害,嘴里嘟囔:“这石头山咋长粮,累死也白搭……”
陈浪走过去,蹲下帮她揉小腿。肌肉绷得很紧,长时间弯腰挖土落下的毛病。
“番薯耐旱。”他说,“埋一块茎就能活,叶子还能喂猪。咱们现在种下的每一垄,往后都是口粮。”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三株嫩绿的秧苗,根须裹着湿泥。
“就剩这些了。”他说,“栽好了,收成归照料的人。多产一斗,记一次功,换盐,换布,换铁钉都行。”
说完,他在第一级梯田靠里的位置挖了个坑,把一株秧苗放进去,覆土压实,又浇上半瓢水。水很快渗进土里,不见踪影。
阿花立刻带两个妇女过来学着栽。其他人围了一圈看,有人伸手摸了摸叶片。
“真活得了?”一个汉子问。
“活得了。”阿花说,“我亲眼见浪哥用海水蒸馏出淡水,这点土算啥。”
人群安静了一会儿。然后有人转身去搬石头,有人重新挥锄。那老妇也被扶了起来,坐在边上敲碎石块垫地基。
下午,梯田雏形渐渐显现。七层石埂垒了出来,每层之间有缓坡连接,像一条盘山的小路。陈浪沿着边缘走了一遍,用手压了压石缝,有的松,他就自己蹲下补几块小石片塞进去。
阿花走上来,“西岭洞那边的水缸满了,今晚可以轮两户人夜里接露水。”
“嗯。”陈浪点头,“明早继续扩第二片坡。南面那块地斜度小,适合先种豆。”
太阳偏西,工地上的人陆续收工。有人磨锄头,有人修补背篓,还有几个孩子蹲在新土边扒拉,想找野菜根。
那个曾哭诉的老妇拄着棍子站在最高一级梯田上,看着底下层层叠叠的石阶。她儿子走过来递水,她没接,指着远处海面。
“你说……以后真能在这种出满仓的粮?”
她儿子愣了一下,“爹以前在老家种过梯田。十年不开荒,三年就吃饱。”
老妇没说话,慢慢弯腰,捡起一块小石头,放进旁边的石埂里。
天快黑时,陈浪还在工地巡视。他走到最上层,站定,看着整片山坡。七层梯田已经初具模样,石埂整齐,沟渠分明。虽然土还是薄,但不再是任雨水冲刷的荒坡。
一个年轻流民走过来,脸上沾着灰,手里拎着断柄的锄头。
“浪哥。”他低声问,“万一官府打来,烧了屋子,砸了船,这些田不就白修了?”
周围几个人停下动作,听着。
陈浪没马上答。他弯腰拾起一块扁平的石片,蹲下身,嵌进石埂缝隙里,用力压紧。
“船能沉。”他说,“屋能塌。可只要这块地还在,我们就能再种。”
他站起来,声音不高,但所有人都听清了。
“今天这一锄一石,不是为了活三天,是为我们自己立命。”
他又从地上捡了块石头,举起来给大家看。
“这块地,不分兵民,只分勤懒。往后岛上每户人家,都要有一块自己的田。”
风吹过山坡,带着海边的咸味。人群静了几息,然后有人拍了下手,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掌声不多,但连成了片。最后变成一阵低吼般的应和声,在山间回荡。
阿花站在坡下,看着上面的人影。她转身招呼几个妇女,“今晚多煮一锅粥,让干活的人吃饱。”
她又叫住一个少年,“你去船场传个话,让周猛抽两个人,明天早上来帮忙运石料。”
少年应了一声,跑下山去。
陈浪走下梯田,鞋上沾满新土。他没回营地,而是往船场方向去。路过陈子安的小屋,灯亮着,窗纸映出伏案的身影。
他停了一下,继续往前。
郑七在船场边上等他,手里拿着星图。
“明州那条水道。”郑七说,“初八寅时三刻,北风转东。那时出海最稳。”
陈浪看着远处尚未合拢的船壳,“木材够吗?”
“老张头说,再砍两片枯林,就够封甲板了。”
“那就抓紧。”陈浪说,“梯田不能停,船也不能拖。”
他抬头看天。云在动,风向偏北,信风正在变化的前夜。
郑七收起星图,“你说的梯田,我看过了。法子对。只要坚持两年,这片山就能养活三百人。”
“不止三百。”陈浪说,“我们要让更多人敢上岸,敢扎根。”
两人正说着,周猛从船场另一头走来,手里拿着一张名单。
“护船队挑好了。”他说,“十个人,都会水,也都肯拼。”
陈浪接过名单,看了一遍,点点头。
“等船下水那天。”他说,“我们不仅要带回铁器药材,还要带回更多愿意种地的人。”
周猛咧嘴一笑,“那得先把路蹚出来。”
陈浪把名单折好,放进怀里。他最后看了一眼山坡方向。暮色里,那层层石阶蜿蜒而上,像刻进大地的印记。
他迈步往营地走。阿花正指挥人清理灶台,准备明日的伙食。几个孩子蹲在梯田边的小沟旁,用竹筒引水试灌。
一滴水珠从竹筒末端落下,砸进新土里,溅起微不可见的尘。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