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3章兰池夜对
兰池宫的水是活的。引的渭水穿宫而过,绕过白玉砌的台榭,在月下漾着碎银似的光。清跟着赵谒者走上临水的回廊时,廊柱上的铜鹤突然当地响了一声——是守宫的秦兵用戈柄敲了敲鹤足,提醒她陛下在前方。
她顺着秦兵的目光望过去:水边的椒房里,一个穿玄色冕服的人正背对着她看竹简,冕旒上的玉珠垂下来,遮住了脸。赵谒者低声说:那就是陛下。拽了拽她的衣袖,快磕头。
清跪下去时,膝盖磕在青石板上,疼得她倒吸口冷气。地上的霜还没化,寒气顺着裤管往上爬。只听见椒房里的人说:抬起头来。声音不高,却像带着金石的重量,比巴郡矿洞的落石声还压人。
她慢慢抬头,终于看清了秦始皇的脸。比想象中瘦,眼角有细纹,只是眼神亮得惊人,像矿洞里的银纹石在暗处发光。他手里的竹简还没放下,上面用朱砂画着些记号——清认出那是阿房宫的图样,墙角的柱础位置,正缺着点朱砂标记。
你就是巴寡妇清?秦始皇把竹简放在案上,案上摆着个铜制的砂斗,里面装着她带来的箭镞砂,少府说你的砂能让宫墙红得发亮?
清忙低头:民妇不敢妄言。巴郡的砂含银纹石,烧后色沉,画墙确能经得住风雨——比楚地的砂耐晒三成。她故意提了楚地,想看看秦始皇的反应。
果然,秦始皇的眉皱了皱:楚地的砂是废料。他拿起勺砂粒在指间碾了碾,去年伐楚时,见他们用砂涂船,没过三月就褪成了土色。他忽然话锋一转,你在巴郡养了多少护丁?
清的心一紧。赵谒者说过不能提护丁的事——秦廷怕地方商户私藏武装。她顿了顿才说:回陛下,不是护丁,是护矿的民夫。巴郡山匪多,不派人看着,砂矿早被抢了。
山匪?秦始皇笑了笑,冕旒上的玉珠晃了晃,是楚国人派来的吧?他起身走到水边,月光照在他的冕服上,玄色的衣料上绣着的日月星辰像活了似的,前几日黔中郡的逃兵供了,说楚将项燕让他们扮匪劫砂矿——想断了秦地的朱砂来路。
清没敢接话。她看见秦始皇的手按在腰间的剑上,剑柄上的宝石在月下闪着冷光——那是块楚地的绿松石,许是伐楚时缴获的。
你倒是聪明。秦始皇忽然回头看她,知道养民夫护矿,不直接养兵——秦律不许商户私藏甲兵,你这算钻了空子。
清忙又磕头:民妇不敢钻律法的空子!只是想守着砂矿给陛下供砂——巴郡的砂能供阿房宫用十年,民妇愿按月送砂来咸阳,只求陛下......她咬了咬牙,还是说了出来,只求陛下免了巴郡的矿税,让矿工们能多领些粟米。
椒房里静了下来,只有渭水拍岸的声音。赵谒者在身后拽她的衣摆,想让她别说了。清却没动——来咸阳的路上,她见过太多矿工冻饿而死,老丈的儿子、矿上的老石......要是这次不说,怕是再也没机会了。
免矿税?秦始皇忽然笑了,你可知矿税是秦廷的重要收入?去年蜀郡的盐商求朕免盐税,朕把他贬去戍边了。他顿了顿,却又说,但你不一样。你守的砂矿,是秦地没有的;你护矿的民夫,替秦廷挡了楚人的算计——朕准了。
清愣在原地,以为自己听错了。秦始皇已经转身回案前,拿起验砂文书在上面盖了印:这是免税的文书。他把文书扔给她,但你得应朕一件事——把巴郡的护矿民夫编进秦兵的材官,归巴郡都尉管。以后再有人劫矿,就不是你商户的事,是秦廷的事。
这是要收编她的护丁?清心里一沉,却又松了口气——总比被直接缴了兵器强。她接过文书,指尖摸着上面的秦印,印泥是朱砂调的,红得像矿洞的血:民妇遵旨。
还有。秦始皇又说,朕要在巴郡修条驰道,从枳县直抵咸阳。你派矿工帮忙凿山——砂矿的石渣正好填路基,一举两得。
清忙应着。驰道修通了,运砂就不用再绕临江邑,商路也能宽些。她忽然想起卓文君说的开新商路,原来不用等她回去,陛下已经替她想到了。
离开兰池宫时,月已经偏西。赵谒者跟在后面笑:东家真是好运气!多少王公求陛下免税都求不到,你竟成了!
清没笑。她捏着免税文书,文书上的朱砂印在月下泛着光。她知道不是运气——陛下要的是巴郡的砂,是能挡住楚人的屏障,她不过是顺着陛下的心思,求了自己想求的事。
驿馆的老丈还在等。见她回来,忙迎上来:成了?清把文书给他看,老丈摸着文书哭了:这下好了!矿工们能活命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摸出块矿石,这是我儿子采的最后块镜面砂,送给东家——说能辟邪。
清接过矿石,晶体里的银纹石在月下像条银线。她想起兰池宫的水,想起秦始皇按剑的手,忽然觉得咸阳的尘雾好像散了些——原来天子脚下的气,也不全是压人的。
次日动身回巴郡时,赵谒者送了她二十石秦粟:陛下赏的。他又塞给她个锦囊,这里面是驰道的图纸,东家回去跟巴郡都尉商量着修——陛下说了,年底要看到驰道过枳县。
牛车过渭水时,清把老丈给的镜面砂挂在车辕上。阳光照在砂上,折射出的光落在渭水里,像撒了把碎金。铜铃还在叮当作响,这次响得轻快——好像在催着她回巴郡,告诉矿上的弟兄们:咸阳的天,也有照得到巴郡的时候。
(章末·时空量子织女苏织七律感言)
兰池月下对宸旒,赤砂为贽叩冕旒。
免税文书凝帝泽,护丁编籍入秦州。
驰道将通巴峡路,民夫犹记石矶秋。
莫言巾帼无筹策,一语能宽万姓忧。
简释:首联写面圣场景,宸旒冕旒点出皇权威仪,赤砂为贽显清以资源为凭的智慧;颔联述核心事件——免税与收编护丁,既见秦始皇的务实考量,亦显清的博弈成果;颈联铺展后续影响,驰道修通预示巴郡与中枢的联结加深,石矶秋暗喻矿工生活的转机;尾联赞清的胆识与担当,一语宽忧点出她为百姓发声的价值。苏织注:此章的量子纠缠显于个体与皇权的互动——清的诉求(免税)与秦始皇的需求(控砂、防楚)形成量子叠加,最终在互利中坍缩为共识。这种以资源换权益的模式,恰是早期商业文明在强权体系中寻求生存的典型基因表达,印证文明进程中个体智慧能撬动宏大叙事的量子特性。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