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文若卿的书房里已经点上了灯。昨夜那场刺杀虽已平息,但屋内的空气仿佛还凝着寒意。
萧玉昭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张泛黄的羊皮纸,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斑驳的墨迹。那是刺客随身携带的密信,经过一夜的浸泡、蒸煮、拓印,终于显露出部分字迹。
“娘娘。”一个低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是她专门请来的笔迹专家,姓沈,曾在刑部任职多年,“属下已经辨认出部分内容。”
萧玉昭抬头看他一眼,眼神如冰:“说。”
沈先生快步上前,将手中的纸张铺开:“这封信虽然残缺不全,但能辨认的部分中,反复出现‘玄影堂’三个字。而且……”他顿了顿,指着一处模糊的印记,“这个图腾,我在江湖上见过一次,是在一位死去的漕帮长老袖口。”
“玄影堂?”萧玉昭低声重复了一遍,眉心微蹙。
“是。”沈先生点头,“据传这是一个极为隐秘的组织,行事低调,却在朝堂与江湖都有耳目。他们不接寻常买卖,只做一桩事——替人抹除痕迹。”
“抹除痕迹?”她冷笑一声,“也就是说,他们不仅知道秘密,还能让秘密彻底消失。”
“正是如此。”沈先生语气凝重,“而且……我查到一些旧档,发现二十年前,有几位高官离奇暴毙,死状诡异,背后都曾传出过‘玄影堂’的名号。”
萧玉昭沉默片刻,忽然起身走到窗边。晨雾未散,远处宫墙在灰白的天色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
“你下去吧。”她轻声道。
沈先生躬身退下,脚步声渐渐远去。
文若卿站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直到屋里只剩他们两人,他才开口:“你觉得……太妃和玄影堂有关?”
萧玉昭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将手搭在窗框上,指节微微发白。
“不是觉得。”她淡淡地说,“而是一定。”
文若卿看着她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他知道,萧玉昭不是那种轻易下结论的人。她若认定某件事,必然是有了十成把握。
“接下来呢?”他问。
“我要亲自去找线索。”她说着,转身走向书架,抽出一本陈年旧册,“先从宫里开始。”
---
皇宫深处,有一处不起眼的小院,住着几位年迈的太监。他们大多已是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人,平日里连话都说不利索,更别提参与宫中事务。可正是这些人,掌握着许多尘封已久的秘密。
萧玉昭换了一身素净衣裳,带着林嬷嬷悄悄来到这里。
她径直走进一间偏房,里面坐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太监,正慢悠悠地喝着茶。
“老奴参见娘娘。”老人声音沙哑,动作却还算利索。
“不必多礼。”她在他对面坐下,“我来,是想打听一件事。”
老人抬眼看了她一眼,笑得意味深长:“娘娘想知道什么?”
“玄影堂。”她开门见山。
老人的笑容瞬间凝固,端着茶盏的手也微微一顿。
“娘娘为何要问这个?”他低声问。
“因为我怀疑,它与太妃有关。”她直视着他,“如果你知道什么,不妨说出来。”
老人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娘娘,有些事,知道得太多,未必是好事。”
“我知道。”她平静道,“但我必须知道。”
老人叹了口气,放下茶盏:“玄影堂确实存在,而且不止存在于江湖。他们在宫中也有眼线,甚至……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萧玉昭眉头一挑:“你说什么?”
“娘娘可知,当年先帝身边的贴身内侍是谁?”老人压低声音,“那位内侍,在先帝驾崩后不久便失踪了。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逃了,可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是被‘请’走了。”
“请去了哪里?”她追问。
“据说,是进了玄影堂。”
萧玉昭心中一震,面上却不露分毫。
“还有谁?”她继续问。
老人摇头:“不能说了,再往下,老奴怕活不过今晚。”
她看着他,最终点了点头:“谢谢你。”
离开小院时,天色已近正午,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青石板上,显得格外清冷。
林嬷嬷走在她身后,忍不住开口:“娘娘,咱们下一步去哪儿?”
“江湖。”她语气坚定,“我要亲自走一趟。”
---
入夜后,萧玉昭换上男装,披风裹紧,带着两名心腹护卫悄然出宫。
他们的第一站,是南城的一家老字号茶楼。
这家茶楼名为“听雪”,表面上是个普通喝茶听戏的地方,实则是江湖消息最灵通的集散地之一。只要有钱,什么都能打听到。
她刚踏进门,就被一名身穿灰袍的男子拦下。
“这位公子面生得很。”男子眯着眼打量她,“第一次来?”
“听说这儿的消息最灵。”她淡淡一笑,“我想打听一个人。”
“哦?”男子挑眉,“谁?”
“玄影堂。”她吐出这三个字时,周围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原本喧闹的大厅,此刻只剩下茶壶咕噜作响的声音。
男子脸色变了变,随即拉住她的手腕,将她带到了角落的一间包厢。
“姑娘,这种名字不是随便说的。”他压低声音,“你是谁?”
“我只想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她盯着他的眼睛,“如果你有情报,我可以出高价。”
男子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玄影堂行踪不定,但他们有一个规矩——每年冬至前后,都会在‘镜湖’设宴,邀请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参加。据说,今年的地点就在西岭。”
“西岭?”她心中一动。
“对。”男子点头,“那里有个废弃的庄子,以前是前朝皇室的别苑。”
她记下了这个名字,起身准备离开。
“姑娘。”男子突然叫住她,“我劝你一句,别招惹他们。玄影堂的人,不是你能对付的。”
她回头笑了笑,嘴角扬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
“那就让他们试试看。”
说完,她推门而出,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
回到宫中已是深夜,萧玉昭并未直接回寝殿,而是去了文若卿的书房。
她推门而入时,文若卿正在整理星盘,听见动静抬起头。
“怎么样?”他问。
“玄影堂确实在活动。”她坐下来,将今夜的收获一一告知,“而且,他们很可能与太妃有直接联系。”
文若卿听完,神色凝重:“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场棋局,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
“我知道。”她点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羊皮纸上,“但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揭开真相。”
文若卿看着她,忽然轻声道:“你有没有想过,一旦揭开这些秘密,可能会牵扯出更多你不愿面对的事?”
她沉默片刻,缓缓抬起眼帘:“我不怕真相,只怕被人蒙在鼓里。”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林嬷嬷冲了进来,脸色苍白。
“娘娘!”她喘着气,“不好了!西岭那边……有人发现了异常!”
萧玉昭猛地站起身,眼中锋芒毕露。
“立刻派人前往探查。”她果断下令,“我要知道,玄影堂到底在策划什么。”
林嬷嬷应声而去。
文若卿看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他知道,风暴,真的来了。
就在这时,一道细微的声响从窗外传来。
萧玉昭猛然回头,只见一道黑影一闪而过。
她心头一跳,疾步走到窗边,伸手拉开窗棂。
月光洒落,照在庭院中一棵枯树上。
树下,赫然站着一人。
那人一身黑衣,脸上戴着面具,只露出一双冰冷的眼睛。
下一秒,他缓缓举起右手,掌心握着一封信。
“这是你的东西。”他声音沙哑,“但它不属于你。”
萧玉昭瞳孔骤缩。
因为那封信,正是她昨夜从刺客身上缴获的那封!
她刚想开口,那人却已转身跃上屋檐,几个起落,消失在夜色之中。
风掠过空荡荡的庭院,吹起了地上一片枯叶。
萧玉昭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直到文若卿走上前来,轻声问:“你还好吗?”
她回过神,缓缓点头。
“我没事。”她低声说,“只是……事情,比我想象的更糟。”
她低头看向自己空空如也的掌心,忽然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权谋之争。
而是一场,生死较量。
---
她转过身,望向文若卿,眼神坚定。
“明天,我打算亲自去一趟西岭。”
文若卿看着她,沉默片刻,终是点头。
“我陪你去。”
她笑了,笑容中带着几分疲惫,却又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意。
“好。”
窗外,风还在吹,雪还在下。
但她知道,这一次,她不能再等了。
---
就在这时,她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书架最底层抽出一本旧册。
那是她父亲留下的笔记。
她翻开泛黄的纸页,指尖停在一行字上。
“玄影堂……始于前朝,亡于今世。”
她皱起眉,继续往下翻。
却发现,下一页的内容,竟被人用刀割去了。
只留下一个血红色的印记。
那是一个古老的图腾,像一只盘旋的乌鸦。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
因为她认得这个图腾。
就在昨天,她在太妃的寝殿外墙上,看到过一模一样的图案。
飞卢小说网 b.faloo.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优质火爆的连载小说尽在飞卢小说网!,